第1~5单元复习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呼吸作用
C.酒精挥发、牛奶变酸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2.实验操作一定要严谨规范,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熄灭酒精灯
3.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理念的是
A.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共享单车,节能减排
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O2、SO2、CO2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B.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
5.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埋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7.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3H——3个氢原子 B.3H2O——3个水分子
C.A13+——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8.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9.日本福岛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C.氚与氢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 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量相同
10.对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一滴水里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变快
D.H2O2与H2O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11.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4 D.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2.下列图示能表示单质的是(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
A. B.
C. D.
13.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C.维生素C中含有氧气分子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14.2023年中国空间站首次安装由上海光机所制造的冷原子铷微波钟,开创了冷原子钟的空间应用时代。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铷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有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B.铷属于金属元素
C.铷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铷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15.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氧气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氦气 B.硫酸铜 C.金刚石 D.水
16.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17.金属元素X只有一种化合价,已知其氯化物的化学式为XCl3,那么其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XO3 B.X2O3 C.XO D.X3O
1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质量比为3:2
19.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步骤Ⅰ。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步骤Ⅱ。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硫粉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20.下列实验与图像一致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电解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21.(7分)化学用语是简明扼要、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2个磷原子 。
(4)氯化铁 。
(5)硝酸银 。
(6)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7)铵根离子 。
22.(4分)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均填序号):
①氮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氧气 ④稀有气体
(1)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气体是 。
(2)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23.(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不会发生改变的有______。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微粒的化学性质 D.微粒的电性
(5)2023年8月日本宣布向海洋倾倒被福岛H-3核污染的废水,此举将长期严重污染太平洋,威胁生命安全,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 H-3 是一种核内含有2个中子的具有放射性的氢原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H-3、H-2与H-1(即普通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但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C.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24.(5分)航天飞船中是怎样净化空气的?
航天飞船舱内产生的微尘、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形成)和气体等都会造成内部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同时对船舱进行净化:吸附、催化和过滤。
①吸附:一般以高效活性炭为吸附剂吸收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
②催化:飞船舱内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航天员的呼吸代谢。飞船利用无水氢氧化锂作为座舱的净化剂吸收舱内水汽,生成氢氧化锂的水化物,再利用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氢气是通过在氧气中燃烧的方式除去。
③过滤:飞船上通风管路中加设了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紧密过滤纸、无纺布等过滤材料设计的特殊过滤装置,这种装置能过滤舱内空气中的微尘、气溶胶等有害微粒,避免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伤。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高效活性炭可以除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可除去的有害微粒包含 。
(3)二氧化碳在飞船舱内含量多的原因是 。除去船舱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原理是 。
(4)船舱内利用燃烧的方式除去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5分)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若G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反应③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26.(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填物质名称) ,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是一个简易净水器,黄泥水经过该装置后,得到的水是 (选填“混合物”、“纯净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等杂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活性炭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D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微观解释)是化学反应前后 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
27.(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一:按图1实验。
(1)观察到②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二:在进行实验一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酚酞溶液,向A、D两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通过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 。
(3)改进后实验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实验三:如图3所示,小丽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小丽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观察到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下降了。
(4)通过实验三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8.(9分)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
(4)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 (填“a”或“b”)连接。
四、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29.(7分)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小组讨论】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分析交流】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进行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支加入1g二氧化锰,另一支加入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反思评价】
(3)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对比分析图2中的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 。
【成果分享】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五、计算题(共5分)
30.(5分)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 Na2SO4。如图,某兴趣小组把少许Na2SO4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在试管A中收集到1.2g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钠的作用是 。(1分)
(2)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是 g。(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
答案与解板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呼吸作用
C.酒精挥发、牛奶变酸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答案】C
【详解】A、玻璃破碎干冰升华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钢铁生锈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2.实验操作一定要严谨规范,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C.闻气体气味 D.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放入装水的烧杯中,用手握住试管,由于手心温度高,使试管中气体受热膨胀,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略微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错误;
D、酒精灯熄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发生事故,图中用嘴吹灭,错误;
故选A。
3.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活理念的是
A.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 D.共享单车,节能减排
【答案】B
【详解】A、植树造林,能起到防沙降尘的作用,有效治理环境的沙漠化,符合绿色的理念;
B、明矾净水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无法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C、放鞭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环境,限放鞭炮,能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的理念;
D、骑单车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能减排,能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的理念。
故选:B。
4.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O2、SO2、CO2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B.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
【答案】D
【详解】A、NO2、SO2、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但CO2不是污染物,故A不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而不是质量的五分之四,故B不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反应,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光,可制作霓虹灯,故D正确。故选D。
5.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A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故B不正确;
C、木炭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C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埋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C
【详解】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错误,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不是同种元素;故A不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B不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故C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错误,如中子不显电性;故D不正确。故选C。
7.下列化学用语中,对“3”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3H——3个氢原子 B.3H2O——3个水分子
C.A13+——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D.SO3——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答案】C
【详解】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H表示3个氢原子。正确。
B、化学式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H2O表示3个水分子。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A13+表示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错误。
D、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SO3表示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正确。
故选C。
8.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D
【详解】生活中提到的补铁、补锌、补硒,补的都是元素,故选:D。
9.日本福岛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
C.氚与氢元素不属于同种元素 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量相同
【答案】A
【详解】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核外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数均为1,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氚与氢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其原子的质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对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一滴水里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小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变快
D.H2O2与H2O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答案】B
【详解】A、一滴水里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2与H2O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1.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 B.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4 D.反应前后碳、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物质乙为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丁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18=2:3,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氢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碳、氢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图示能表示单质的是(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
A. B.
C. D.
【答案】C
【详解】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再判断分子的构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A、图中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图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图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微观粒子的模型图,考查了对物质和物质分类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C.维生素C中含有氧气分子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答案】A
【详解】A、维生素C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3年中国空间站首次安装由上海光机所制造的冷原子铷微波钟,开创了冷原子钟的空间应用时代。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铷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有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B.铷属于金属元素
C.铷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铷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答案】D
【详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铷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铷原子结构示意图,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氧气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
A.氦气 B.硫酸铜 C.金刚石 D.水
【答案】D
【分析】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详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6.8g B.9.6g C.8.8g D.4.4g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则B=9.6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9.6=C+3.6,故C=8.8克.
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17.金属元素X只有一种化合价,已知其氯化物的化学式为XCl3,那么其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XO3 B.X2O3 C.XO D.X3O
【答案】B
【详解】XCl3中氯元素显-1价,设X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X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3。
故选B。
1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质量比为3:2
【答案】D
【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为:甲增加2g,乙减少6g,丁增加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增加的质量刚好等于减少的质量,则可知该反应为:乙甲+丁;而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x为3。
【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不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故A错误;
B、丙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不参与反应,B错误;
C、因没有各物质的化学式,不能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无法得出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消耗6g乙,生成4g丁,故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6:4=3:2,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只能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19.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步骤Ⅰ。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步骤Ⅱ。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D.步骤Ⅰ和步骤Ⅱ中硫粉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答案】D
【详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高锰酸钾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不符合题意;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步骤Ⅰ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步骤Ⅱ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产物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D。
20.下列实验与图像一致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电解水
【答案】C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固体氧化镁, 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21.(7分)化学用语是简明扼要、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2个磷原子 。
(4)氯化铁 。
(5)硝酸银 。
(6)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7)铵根离子 。
【答案】(1)Ne
(2)Ca
(3)2P
(4)FeCl3
(5)AgNO3
(6)
(7)
【详解】(1)氖气为稀有气体,化学式为Ne。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符号为Ca。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个磷原子的符号为2P。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化学式为FeCl3。
(5)硝酸银中,银元素化合价为+1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化学式为AgNO3。
(6)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Al2O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且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7)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则铵根离子的符号为。
22.(4分)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均填序号):
①氮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氧气 ④稀有气体
(1)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气体是 。
(2)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答案】(1)④
(2)③
(3)①
(4)②
【详解】(1)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填:④;
(2)氧气能供给呼吸,能用于医疗急救,故填:③;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①;
(4)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填:②。
23.(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不会发生改变的有______。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微粒的化学性质 D.微粒的电性
(5)2023年8月日本宣布向海洋倾倒被福岛H-3核污染的废水,此举将长期严重污染太平洋,威胁生命安全,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 H-3 是一种核内含有2个中子的具有放射性的氢原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H-3、H-2与H-1(即普通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但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C.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答案】(1)四/4
(2)
(3) 7 得到
(4)AB
(5)C
【详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四。
(2)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A为氢原子,B为钠离子,C硫原子,E是硫离子,为阴离子。硫离子符合是。故填:。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7;得到。
(4)A、原子变为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质子数不变。A符合题意;
B、原子变为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中子数不变。B符合题意;
C、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变为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所以化学性质一定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原子变为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电性一定发生改变。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B。
(5)A、H-3、H-2与H-1(即普通氢原子)质子数都是1,都属于氢元素。A正确;
B、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H-3含有2个中子,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B正确;
C、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C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24.(5分)航天飞船中是怎样净化空气的?
航天飞船舱内产生的微尘、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形成)和气体等都会造成内部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同时对船舱进行净化:吸附、催化和过滤。
①吸附:一般以高效活性炭为吸附剂吸收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
②催化:飞船舱内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航天员的呼吸代谢。飞船利用无水氢氧化锂作为座舱的净化剂吸收舱内水汽,生成氢氧化锂的水化物,再利用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则是通过在氧气中燃烧的方式除去。
③过滤:飞船上通风管路中加设了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紧密过滤纸、无纺布等过滤材料设计的特殊过滤装置,这种装置能过滤舱内空气中的微尘、气溶胶等有害微粒,避免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伤。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高效活性炭可以除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可除去的有害微粒包含 。
(3)二氧化碳在飞船舱内含量多的原因是 。除去船舱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原理是 。
(4)船舱内利用燃烧的方式除去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吸附
(2)微尘和气溶胶
(3) 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无水氢氧化锂能吸收水汽
(4)
【详解】(1)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高效活性炭可以除舱内臭气、微量有害气体,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根据文中信息:飞船上通风管路中加设了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紧密过滤纸、无纺布等过滤材料设计的特殊过滤装置,这种装置能过滤舱内空气中的微尘、气溶胶等有害微粒,避免对航天员身体造成损伤,所以由超细玻璃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可除去的有害微粒包含微尘和气溶胶;
(3)由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在飞船舱内含量多;
根据文中信息:飞船利用无水氢氧化锂作为座舱的净化剂吸收舱内水汽,生成氢氧化锂的水化物,所以除去船舱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原理是无水氢氧化锂能吸收水汽;
(4)根据氢气是通过在氧气中燃烧的方式除去;
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5.(5分)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若G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反应③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催化作用
(2) 分解反应
(3)/
(4)
【分析】根据A 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C是水,D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E是氢气,氧气和F反应会生成G,所以F可以是铁、碳、硫等物质,代入验证正确。
【详解】(1)物质B是二氧化锰,反应①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反应②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3)若G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G为二氧化碳,反应③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或;
(4)若反应③中发出耀眼的白光,则为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26.(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填物质名称) ,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是一个简易净水器,黄泥水经过该装置后,得到的水是 (选填“混合物”、“纯净物”)。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等杂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活性炭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D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微观解释)是化学反应前后 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
【答案】(1)氢气
(2) 混合物 物理
(3)不能
(4) 原子
【详解】(1)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些净化操作后,水中还会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是混合物;吸附性是不用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所以是物理性质
(3)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必须只能与氧气反应,同时不能生成其他气体,木炭和氧气点燃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
(4)D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方程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内容以课内实验为主,熟练掌握实验要点并具备一定的题目分析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27.(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一:按图1实验。
(1)观察到②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二:在进行实验一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酚酞溶液,向A、D两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通过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 。
(3)改进后实验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实验三:如图3所示,小丽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小丽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观察到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下降了。
(4)通过实验三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 溶液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
(4)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详解】(1)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②烧杯中,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在实验二中,观察到C试管中酚酞溶液先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改进后实验二的优点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等,故填: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
(4)实验三,小丽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下降,分子相互占据对方分子之间的间隔,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8.(9分)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
(4)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 (填“a”或“b”)连接。
【答案】(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 a b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仪器②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可用D装置,即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氢气应从a端通入;
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氢气的密度比水小,从a端通入,水从b端排出,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b端连接。
四、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7分)
29.(7分)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小组讨论】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分析交流】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进行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支加入1g二氧化锰,另一支加入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反思评价】
(3)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对比分析图2中的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 。
【成果分享】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同学们知道了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答案】(1)B
(2) 0.2g/0.2克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或 分解反应
(4)bd或ac
(5)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体积相同,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量相同,故压强相同
【详解】(1)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故B正确;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比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也是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故C错误。
故选B。
(2)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步骤⑥结果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0.2g,故填0.2g;
氧化铜能作为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所以会产生较多的氧气,则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故填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或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或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或;分解反应;
(4)对比图2中a、c点,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不同;或b、d点时间相同,产生气体体积不同,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故填bd或ac;
(5)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气体的多少,最终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相等,因此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故填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体积相同,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量相同,故压强相同
五、计算题(共5分)
30.(5分)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 Na2SO4。如图,某兴趣小组把少许Na2SO4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在试管A中收集到1.2g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钠的作用是 。(1分)
(2)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是 g。(请写出计算过程)(4分)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由图可知,试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根据“正氧少,负氢多”的原则,试管A收集的是氢气,试管B收集的是氧气;
解:设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是x
故填写:9.6 g。
【详解】(1) 硫酸钠在水中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增加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从而增强了水的导电性,使得电解反应更快进行,故填写:增强水的导电性。
(2)详解见答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