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化学学科月考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u64 C12 N14 O16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B.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C.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6种二肽
D.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2.化学用语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乙醇的分子式:
B.甲醛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D.2-甲基-2-丁烯的键线式:
3.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人工合成信息素可用于诱捕害虫、测报虫情等一种信息素的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羧酸 B.可发生水解反应
C.可发生加聚反应 D.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4.核酸是一类生物大分子,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酸在酶的催化下水解可以得到核苷和戊糖
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形成氢键进行互补配对
C.核苷酸是磷酸与戊糖脱水形成的酯
D.腺嘌呤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氮原子杂化方式完全相同
5.芹黄素是芹菜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一定条件下能与甲醛发生反应
C.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
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 )
甲 乙 丙 丁
A.装置甲用于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
B.装置丁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C.装置丙分离溴乙烷和水
D.装置乙用于实验室制备乙烯
7.下列各项中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操作
A 探究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将该卤代烃与NaOH溶液共热后,再滴加溶液
B 制备用于检验醛基的 往溶液中滴加Na0H至产生蓝色沉淀
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搅拌
D 实验室制溴苯 将一定量的苯和液溴混合,加入铁屑即可反应
A.A B.B C.C D.D
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饱和溴水 过滤
B 乙烷(乙烯) 氢气 加热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D 乙醇(水) 新制生石灰 蒸馏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阝—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理论上最多有4种
B.分子结构中可能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C.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炔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D.乙醛与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10.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了一种回收利用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其转化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LA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反应
B.MP的化学名称是丙酸甲酯
C.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羧基的有3种
D.MMA可加聚生成高分子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的苯的同系物共有3种结构
B.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立方烷()经氯气取代后可得到六氯立方烷,其可能的结构有2种
D.有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12.一定条件下,有机物M、N、P的转化关系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B.等质量的N、P完全燃烧时,消耗的质量相等
C.N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还有2种(考虑顺反异构)
D.M、N、P中,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只有N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
B.属于加成反应
C.乙醇与金属钠能反应,且在相同条件下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更剧烈
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14.普伐他汀(M,结构如图所示)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若1molM分别与、Na、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4:2:1 B.3:4:2:1 C.3:3:1:1 D.2:5:3:1
15.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溴乙烷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
B.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
D.苯与液溴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5分)
16.(共12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
B C D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A______(填“是”或“不是”)苯甲酸的同系物。
(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填字母)
(3)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5)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6)写出D与Na0H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7)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
(8)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______,1mo1该物质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9)有机化合物①C②①的沸点比②______(填“高”或“低”)
17.(共13分)化合物M是合成抗菌药物的一种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烃A制备M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C→D所用试剂和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M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4)F→G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Q是F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Q的结构有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1molQ最多消耗
③含有碳碳三键,苯环上连有3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任写一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苯甲酸苯甲酯的合成路线。
18.(共11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已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溶解性
环已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已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已烯10g。
(1)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环已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漏斗 D玻璃棒 E接收器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已烯产率是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注: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列出表达式并计算结果)
19.(共10分)有机物G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图:
(1)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的另一反应物名称是_______,该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
(4)满足下列条件的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
(5)以为原料,合成______。
合成路线图示例如下:
20.(共9分)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试通过计算填空:
实验步骤 解释或实验结论
(1)称取A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的45倍。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将此9.0gA在足量纯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13.2g。 (2)A的分子式为:______。
(3)另取A9.0g,跟足量的粉末反应,生成(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标准状况)。 (3)写出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4)A中含有种环境氢原子
(5)综上所述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分子A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环酯,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