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优选卷(盐城专用)
(本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盐城市博物馆馆藏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展有陶瓷、铁盘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陶瓷耐腐蚀 B.铁盘硬度大
C.宣纸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
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古代的炼丹术违背了自然科学,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C.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做电光源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加入固体 D. 振荡试管
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再盖上玻璃片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加热药品
8.钚是航天和国防中重要的核原料,其核电荷数是94。某钚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一个钚原子的质量为239g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 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 用于照明
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 用作探空气球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于制成霓虹灯
10.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分子的构成不同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1.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化学反应类型
C.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12.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闻气味区别酒精和水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颜色区别铜片和铝片 D.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B.洗干净的试管内壁应该附有小水珠
C.稀有气体能做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点燃硫粉时,硫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硫、铁丝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一种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5.如图1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水蒸气
B.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所以不含有氧气
C.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23.34%
D.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160秒后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停止呼气后水蒸气有少量冷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共40分。
16.(1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Ⅰ.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胶头滴管 B.试管 C.漏斗 D.量筒 E.烧杯 F.集气瓶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 ;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 ;
(5)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Ⅱ.某同学在实验室练习定量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操作时,由于操作不当出现下列问题,请你帮忙分析。
(7)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固体药品时,将砝码放在左盘,将药品放在右盘,没有使用游码,则所取药品实际质量_______。(填序号)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8)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所量液体的体积为3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或“=”)14mL。
Ⅲ.下图是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9)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0)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11)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2)工业制取的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教,患者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减少。
(13)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T在 ℃范围内,可以将下表中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
物质 H2O CO2 N2 O2
沸点/℃ 0 -56.6 -196 -183
17.(14分)氧气的制法与性质
Ⅰ.工业制取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高压下,使空气液化,利用液氮与液氧的 不同,使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来的主要是液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膜分离技术法。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氧分子优先通过的特性,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膜的渗透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由此判断:氧分子直径 细菌直径。(选填“大于”或“小于”)氧气。
Ⅱ.实验室制取氧气: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3)指出仪器名称:① ;②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
(5)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 ,其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属于 。
(6)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看到导管口有气泡 时,再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先 再 ,目的是 。
(7)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一种药品 (填名称),该物质起 作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并收集装置是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端进(填“b”或“c”)。
Ⅲ.性质检验: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9)做“木炭的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 (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后迅速向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
(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图1),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1)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8.(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探究一】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0.5 gNaCl 0.5 gFeCl3
60min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写出实验⑥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 。
【探究二】
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向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入2滴5%、10%、20%的硫酸铜溶液,绘制了产生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请你回答:
(6)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 。
19.(7分)学习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后,同学们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已知:白磷和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如图1,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 ,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空气体积的,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该实验现象,还能判断出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溶于水。
(2)图2装置中,打开止水夹之前,气球的大小变化是 。
(3)图3装置中,若白磷量不足,活塞最终停在刻度线______(填序号)。
A.4处 B.5处
C.之间 D.之间
(4)图4装置中,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若装置漏气,测定结果会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改进后,实验结束时流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5)利用图二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3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X曲线表示 (选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压强曲线中,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优选卷(盐城专用)
(本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盐城市博物馆馆藏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展有陶瓷、铁盘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陶瓷耐腐蚀 B.铁盘硬度大
C.宣纸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
【答案】B
【详解】A、陶瓷耐腐蚀,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铁盘硬度大,不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宣纸易燃烧,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墨迹难氧化,通过化学变化变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古代的炼丹术违背了自然科学,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答案】C
【详解】A、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选项正确;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选项正确;
C、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化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选项错误;
D、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C.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能做电光源
【答案】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保护气,故A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成立;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为燃料,故B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
C、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二氧化碳可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与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关,故C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
D、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可用于制成各种电光源,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无关,故D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成立;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加入固体 D. 振荡试管
【答案】B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故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符合题意;
C、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B
【详解】A、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过程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A说法正确;
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说法不正确;
C、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外焰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C说法正确;
D、实验后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故A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需要点燃,不能自燃,故D不正确。故选C。
7.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再盖上玻璃片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加热药品
【答案】C
【详解】A.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故B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故C正确;
D.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水槽中,再加热药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收集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8.钚是航天和国防中重要的核原料,其核电荷数是94。某钚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一个钚原子的质量为239g
【答案】D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中子数=239-94=145,故A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为94,故B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质子数为94,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39,相对原子质量为239,不是一个原子质量为239g,故D错误。
故选:D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B 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 用于照明
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 用作探空气球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于制成霓虹灯
【答案】B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而不是用于照明,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可用作探空气球,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成霓虹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分子的构成不同
C.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详解】A、吹胀气球,是由于气球中气体增多造成的,而不是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选项错误;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所以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选项正确;
C、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而是重新组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选项错误;
D、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间存在着间隔,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
故选B。
11.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化学反应类型
C.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答案】A
【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包含由质子。A错误;
B、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等,有些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比如:碳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B正确;
C、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C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占78%,氧气的体积占21%,其他成分的体积占1%。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2.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闻气味区别酒精和水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颜色区别铜片和铝片 D.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B
【详解】A、酒精具有酒的芳香气味,水没有气味,用闻气味可以区别酒精和蒸馏水,鉴别的方法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鉴别的方法错误;
C、取样品,观察颜色,紫红色的是铜片,银白色的是铝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鉴别的方法正确;
D、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鉴别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B.洗干净的试管内壁应该附有小水珠
C.稀有气体能做电光源,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点燃硫粉时,硫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D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洗干净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故B错误;
C、稀有气体能做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C错误;
D、点燃硫粉时,硫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D正确;
故选:D。
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硫、铁丝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一种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详解】A、碳、硫、铁丝的燃烧都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且都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但所有的氧化反应不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属于物质和氧发生的氧化反应但生成物事二氧化碳和水,不是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所以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一种,选项正确;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态变化时会发生热量的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15.如图1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水蒸气
B.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所以不含有氧气
C.200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23.34%
D.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160秒后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停止呼气后水蒸气有少量冷凝
【答案】D
【详解】A、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氧气的含量减小,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X表示氧气,选项错误;
B、呼出气体中含有氧气,只是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一些,选项错误;
C、由图示可知: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50%=76.66%,选项错误;
D、温度降低,水蒸气会冷凝成水滴,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曲线Y)160秒后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停止呼气后水蒸气有少量冷凝,选项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个小题,共40分。
16.(1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Ⅰ.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胶头滴管 B.试管 C.漏斗 D.量筒 E.烧杯 F.集气瓶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 ;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 ;
(5)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Ⅱ.某同学在实验室练习定量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操作时,由于操作不当出现下列问题,请你帮忙分析。
(7)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固体药品时,将砝码放在左盘,将药品放在右盘,没有使用游码,则所取药品实际质量_______。(填序号)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8)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所量液体的体积为3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或“=”)14mL。
Ⅲ.下图是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有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9)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B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0)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11)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2)工业制取的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教,患者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减少。
(13)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T在 ℃范围内,可以将下表中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
物质 H2O CO2 N2 O2
沸点/℃ 0 -56.6 -196 -183
【答案】(1)A;(2)D;(3)F;(4)C;(5)E;(6)B;(7)C;(8)>;(9)混合物;物理变化;(10)沸点;(11)稳定(或不活泼);(12)氧气;(13)-196℃≤T<-183℃
【详解】(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填:A;
(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量筒,故填:D;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故填:F;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漏斗,故填:C;
(5)需要垫加陶土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烧杯,故填:E;
(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故填:B;
(7)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固体药品时,将砝码放在左盘,将药品放在右盘,没有使用游码,则所取药品实际质量不变,故选:C。
(8)用50mL量筒量取液体,所量液体的体积为3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偏大,实际偏小,因此实际小于为2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4mL;
(9)经过步骤A处理后的空气还含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
步骤B加压降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0)步骤C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11)月壤就保存在氮气中说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物质反应;
(12)氧气供给呼吸,因此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
(13)如图,氮气的沸点是-196℃,而氧气的沸点是-183℃,因此要把氮气分离出来,温度T在-196℃≤T<-183℃。
17.(14分)氧气的制法与性质
Ⅰ.工业制取氧气
(1)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高压下,使空气液化,利用液氮与液氧的 不同,使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来的主要是液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膜分离技术法。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氧分子优先通过的特性,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膜的渗透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由此判断:氧分子直径 细菌直径。(选填“大于”或“小于”)氧气。
Ⅱ.实验室制取氧气: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3)指出仪器名称:① ;②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
(5)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 ,其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属于 。
(6)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看到导管口有气泡 时,再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先 再 ,目的是 。
(7)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一种药品 (填名称),该物质起 作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并收集装置是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 端进(填“b”或“c”)。
Ⅲ.性质检验: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9)做“木炭的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 (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后迅速向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
(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图1),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11)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沸点
(2)小于
(3) 试管 酒精灯
(4)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密度大于空气,且与空气各成分不反应
(5) A 试管口未塞一团棉花 防止生成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分解反应
(6) 连续均匀 将导管移出水槽 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被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7) 二氧化锰 催化作用 BC/BD
(8)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c
(9) 缓慢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防止生成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11)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升温,由于液氮的沸点比液氧低,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来的主要是液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氧分子优先通过的特性,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而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则氧分子直径小于细菌直径;
(3)据图可知,仪器是①试管,是②酒精灯;
(4)实验室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密度大于空气,且与空气各成分不反应;
(5)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则发生装置选A;该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6)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看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7)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一种药品是二氧化锰,其起催化作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装置C,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可选装置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了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8)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用F收集氧气时,氧气从短管c进入,水从长管b排出;
(9)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夹持,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10)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所以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1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毒且易溶于水,所以集气瓶底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18.(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探究一】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x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0.5 gNaCl 0.5 gFeCl3
60min内产生氧气(mL) 0.0 41.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写出实验⑥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 。
【探究二】
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向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入2滴5%、10%、20%的硫酸铜溶液,绘制了产生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请你回答:
(6)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 。
【答案】(1)6
(2)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3)
(4)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或需要加热,水蒸气含量高)
(6)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于5%(合理即可)
【详解】(1)由于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所以要保证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x=6。故填:6。
(2)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多,说明反应速率快;或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快。故填: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3)实验⑥过氧化氢溶液在FeCl3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4)实验①、②、④的变量为水槽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故填: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速率太慢,不能得出明显的结论,且由于水温过高,水蒸气含量高,误差较大。故填: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产生氧气少(或实验②需要加热,水蒸气含量高)。
(6)由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所以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可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于5%。故填: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于5%。
19.(7分)学习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后,同学们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已知:白磷和红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如图1,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 ,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空气体积的,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该实验现象,还能判断出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溶于水。
(2)图2装置中,打开止水夹之前,气球的大小变化是 。
(3)图3装置中,若白磷量不足,活塞最终停在刻度线______(填序号)。
A.4处 B.5处
C.之间 D.之间
(4)图4装置中,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若装置漏气,测定结果会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改进后,实验结束时流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5)利用图二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得到3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X曲线表示 (选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趋势。压强曲线中,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 白烟 难
(2)先变大后变小
(3)C
(4) 偏小
(5) 温度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
【详解】(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由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上升一定高度后就不再变化,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2)红磷燃烧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球变大,后来随着氧气的消耗,气球又慢慢变小;
(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活塞移动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若白磷不足,氧气不能完全消耗,则活塞最终停在刻度线4~5之间,故选C;
(4)若装置漏气,由于会有气体进入集气瓶中,则结果会偏小;由于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5)由图可知,X先变大后变小,则X曲线表示温度;由于红磷燃烧放热,则装置中的温度瞬间升高,压强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