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主干落实
一、音调
1.概念:声音的 。
2.影响因素:
发声物体振动的 。
频率越高,音调越 。
3.频率:
(1)定义:物体 振动的次数。
(2)意义:表示物体振动的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 。
(3)单位: ,简称 ,符号 。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的范围:大约是从 。
(2)超声波:频率高于 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波。
二、响度
1.概念:声音的 。
2.影响因素:与发声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 。
三、音色
1.概念:声音的特色。
2.影响因素:发声物体的 和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乐器发声就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四、波形图
1.高音调的波形比低音调的波形更 。
2.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波形图 。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声音的特性
【典题】(2023·益阳中考)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点拨】
(1)声音特性的描述:
声音特性 常用的描述词语
响度 大、小、强、弱、洪亮、响亮、轻声、 震耳欲聋、音量
音调 高、低、尖、细、刺耳、浑厚、低沉
音色 悦耳、动听、美妙、难听
(2)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
A层·基础必会
考点一 音调
1.(2024·贵州一模)科学研究表明植物也能“说话”,当植物缺水或受压力时会发出频率40 000~80 000 Hz的超声波,这一数据描述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2. (2023·贵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它由多个青铜制成的钟按大小编组悬挂。用相同力度敲击,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填写声音特性名称)
考点二 响度
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甲所示;重做上面的实验,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当音叉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 (选填“远”或“近”),说明 越大,响度越大。
4.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
(1)纸屑的作用是 。
(2)根据纸屑跳动的剧烈程度可以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的 有关。
考点三 音色
5.(2024·贵州中考)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2024·遵义月考)智能手机的“语音识别”系统,可以通过对人声音的识别对手机进行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一特性来工作的。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特性
7.(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纠错: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B层·能力提升
8.如图所示,小富同学在弹奏古筝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不同的琴弦,是使发出的声音 不同,而坐在台下不同远近的同学听见声音的 不同,我们能区分古筝和钢琴的声音是因 不同(以上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9.(2024·黔东南期中)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 不变,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发现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塑料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本次实验为了探究 ;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开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丙所示。可见物体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基础主干落实
一、音调
1.概念:声音的 高低 。
2.影响因素:
发声物体振动的 频率 。
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
3.频率:
(1)定义:物体 每秒内 振动的次数。
(2)意义:表示物体振动的 快慢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 越大 。
(3)单位: 赫兹 ,简称 赫 ,符号 Hz 。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的范围:大约是从 20 Hz到20 000 Hz 。
(2)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 Hz 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波。
二、响度
1.概念:声音的 强弱 。
2.影响因素:与发声物体的 振幅 和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 小 。
三、音色
1.概念:声音的特色。
2.影响因素:发声物体的 材料 和 结构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乐器发声就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四、波形图
1.高音调的波形比低音调的波形更 密集 。
2.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波形图 不同 。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声音的特性
【典题】(2023·益阳中考)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点拨】
(1)声音特性的描述:
声音特性 常用的描述词语
响度 大、小、强、弱、洪亮、响亮、轻声、 震耳欲聋、音量
音调 高、低、尖、细、刺耳、浑厚、低沉
音色 悦耳、动听、美妙、难听
(2)一般而言,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反之,则音调越低。
A层·基础必会
考点一 音调
1.(2024·贵州一模)科学研究表明植物也能“说话”,当植物缺水或受压力时会发出频率40 000~80 000 Hz的超声波,这一数据描述了声音的(D)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2. (2023·贵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它由多个青铜制成的钟按大小编组悬挂。用相同力度敲击,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 音调 不同。(填写声音特性名称)
考点二 响度
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甲所示;重做上面的实验,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当音叉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 远 (选填“远”或“近”),说明 发声体振动幅度 越大,响度越大。
4.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
(1)纸屑的作用是 将不易观察到的振动放大 。
(2)根据纸屑跳动的剧烈程度可以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的 振幅 有关。
考点三 音色
5.(2024·贵州中考)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D)
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2024·遵义月考)智能手机的“语音识别”系统,可以通过对人声音的识别对手机进行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人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一特性来工作的。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特性
7.(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纠错: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B层·能力提升
8.如图所示,小富同学在弹奏古筝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不同的琴弦,是使发出的声音 音调 不同,而坐在台下不同远近的同学听见声音的 响度 不同,我们能区分古筝和钢琴的声音是因 音色 不同(以上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9.(2024·黔东南期中)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塑料尺,观察到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塑料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乙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塑料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应保持 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不变,改变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发现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塑料尺的音调发生变化,本次实验为了探究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开一个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丙所示。可见物体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