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人教2024九上化学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2024版九上化学完全备课 单元测试讲解课件
人教九上化学绪论、第一单元测试01
[测试范围:绪论、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
D
B
D
B
B
D
C
A
B
C
C
B
C
C
D
图1-Z-4
不一定
一定
一定
①
②
③
C
A
A
B
D
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
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试管
C
D
凹液面的最低处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
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化学
倒
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热到320 ℃以上,若产生有臭味的气体,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或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合理即可)
图1-Z-7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
同意
集气瓶中如果有水,就会干扰对蜡烛燃烧的产物水的检验
无
易
三
变浑浊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三
相关解析
谢谢
()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recruitment/home/admin
人教九上化学绪论、第一单元测试01
[测试范围:绪论、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D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 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2.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 B )
A.烧制陶瓷 B. 制作指南针
C.制造火药 D.制造青铜器
3.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 化学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
B.化学能合成新的药物,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4. (2024河北)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
A.剪窗花 B.酿白酒
C.刻石雕 D.晒海盐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B )
A.变色 B.有新物质生成
C.放出气体 D.生成沉淀
6. (2024云南)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下列属于 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无色无臭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 不支持燃烧
7.浓氨水用途广泛,具有腐蚀性。浓氨水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 志 是 ( C )
8.(2024广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 正 确 的 是( A)
9.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 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 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B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得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剂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 用药匙取用一种试剂后,取另一种试剂前必须擦拭干净
10.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C )
A.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
B.关注物质的化学性质,如观察蜡烛能否燃烧
C.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受热时石蜡熔化是化学变化 D.熄灭后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
11. (2024陕西)诗词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 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 定的是( B )
A.用冰水降温 B.用高能燃料推动火箭升空
C.用金属铝制作导线 D.用生铁铸锅
13.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C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锌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C 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
D 氧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1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 后果”不一致的是(C)
15.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Z-4甲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 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D)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 体积分数为84%
二、填空题(共24分)
16. (3分)请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
(1)发光、放热的变化_不一定_是化学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一定 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一定 伴随着物理变化。
17. (3分)阅读材料,总结氯气的有关知识。
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①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 溶于水;②易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③可用于氯碱工业、制 药业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
物理性质: ① ;化学性质: ② ;用途:③ 。(均 填序号)
18. (5分)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变化或性质对应的字母。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C ,把块状硫粉碎放于燃烧匙
中 A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A ,继续加热 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B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D
19. (7分)根据如图1-Z-5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 烧杯 F 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 。
(2)写出仪器G的用途: 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填名称)。(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的仪器是C D (填字 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 水平。
20. (4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观察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1)检查如图1-Z-6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
(2)欲将块状大理石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
(3)量取5mL 稀盐酸加入上述试管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大理石逐渐变小,同学们判断该变化是 化 学 (填“物理”或“化 学”)变化。
(4)实验完毕后,将清洗干净的试管 倒 (填“正”或“倒”) 放在试管架上。
21. (2分)某地曾发生多起误将亚硝酸钠当作食盐(主要
成分为氯化钠)放入饭菜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 食盐,有咸味。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物质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熔点 271 ℃ 801 ℃
沸点 320 ℃时会分解,生成有臭味的气体 1465 ℃
跟稀盐酸混合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不反应
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一种方法:
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热到320℃以上,若产生有臭味的气体,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或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红棕色气体产 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 钠 。
合理即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2. (8分)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同学们进行了实验设计。 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如图1-Z-7所示,甲、乙两集气瓶中分别集满空气,在集气瓶底部分别装有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将燃着的蜡烛伸入集气瓶中下部。
[观察现象并分析]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将其移出集气瓶,稍振荡 集气瓶,观察到甲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乙集气瓶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水 __。
[实验反思]为确保实验结论正确,有同学认为实验前乙集气瓶 必须保持干燥,你同 意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 理由是集气瓶中如果有水,就会干扰对蜡烛燃烧的产物水的检验。
23. (6分)学习了“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后,小明同学对酒精 及其燃烧产生了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探究一:酒精的物理性质
(1)点燃前:观察到酒精灯里的酒精是无 色液体,打开灯帽,可 闻到有特殊的香味,说明酒精具有 易 (“易”或“不易”)挥 发的性质。
探究二:酒精的燃烧
(2)点燃时:仔细观察发现火焰分 三 层。
(3)对酒精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酒精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主要含有什么
[查阅资料]①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 H OH),含有碳、氢、氧 三种元素。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与假设]分析:酒精主要含有碳、氢、氧元素,完全燃烧后, 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为水,酒精完全燃烧后产生的 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猜想一:只有二氧化碳。
猜想二:只有水蒸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二不正确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猜想一不正确
上方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猜想_ 二 正确。
四、计算题(共7分)
24.—块面积为50000m 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 黄杨等绿色植物,它们对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起到净 化空气的作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 二 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试计算,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内 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多少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解:在一个月内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质量 为50000 m ×30 d×2.5 g/(m ·d)=3750000 g=3.75 t。
答:在一个月内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3.75t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人教九上化学绪论、第一单元测试01
[测试范围:绪论、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D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 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2.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是 ( B )
A.烧制陶瓷 B. 制作指南针
C.制造火药 D.制造青铜器
3.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 化学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材料
B.化学能合成新的药物,帮助人类战胜疾病
C.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4. (2024河北)河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
A.剪窗花 B.酿白酒
C.刻石雕 D.晒海盐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B )
A.变色 B.有新物质生成
C.放出气体 D.生成沉淀
6. (2024云南)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下列属于 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D )
A.无色无臭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 不支持燃烧
7.浓氨水用途广泛,具有腐蚀性。浓氨水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 志 是 ( C )
8.(2024广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中, 正 确 的 是( A)
9.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 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 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B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不得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剂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 用药匙取用一种试剂后,取另一种试剂前必须擦拭干净
10.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C )
A.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
B.关注物质的化学性质,如观察蜡烛能否燃烧
C.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受热时石蜡熔化是化学变化 D.熄灭后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不是二氧化碳
11. (2024陕西)诗词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 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 定的是( B )
A.用冰水降温 B.用高能燃料推动火箭升空
C.用金属铝制作导线 D.用生铁铸锅
13.下表是鉴别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C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锌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C 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
D 氧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14.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 后果”不一致的是(C)
15.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Z-4甲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 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D)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 体积分数为84%
二、填空题(共24分)
16. (3分)请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
(1)发光、放热的变化_不一定_是化学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一定 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一定 伴随着物理变化。
17. (3分)阅读材料,总结氯气的有关知识。
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①黄绿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 溶于水;②易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③可用于氯碱工业、制 药业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
物理性质: ① ;化学性质: ② ;用途:③ 。(均 填序号)
18. (5分)在下列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其变化或性质对应的字母。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C ,把块状硫粉碎放于燃烧匙
中 A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A ,继续加热 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B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D
19. (7分)根据如图1-Z-5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 烧杯 F 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 。
(2)写出仪器G的用途: 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填名称)。(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的仪器是C D (填字 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 水平。
20. (4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观察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
(1)检查如图1-Z-6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 性良好。
(2)欲将块状大理石放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
(3)量取5mL 稀盐酸加入上述试管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大理石逐渐变小,同学们判断该变化是 化 学 (填“物理”或“化 学”)变化。
(4)实验完毕后,将清洗干净的试管 倒 (填“正”或“倒”) 放在试管架上。
21. (2分)某地曾发生多起误将亚硝酸钠当作食盐(主要
成分为氯化钠)放入饭菜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 食盐,有咸味。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物质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熔点 271 ℃ 801 ℃
沸点 320 ℃时会分解,生成有臭味的气体 1465 ℃
跟稀盐酸混合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不反应
请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一种方法:
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热到320℃以上,若产生有臭味的气体,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或取少量待测物质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有红棕色气体产 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 钠 。
合理即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2. (8分)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同学们进行了实验设计。 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如图1-Z-7所示,甲、乙两集气瓶中分别集满空气,在集气瓶底部分别装有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将燃着的蜡烛伸入集气瓶中下部。
[观察现象并分析]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将其移出集气瓶,稍振荡 集气瓶,观察到甲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乙集气瓶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水 __。
[实验反思]为确保实验结论正确,有同学认为实验前乙集气瓶 必须保持干燥,你同 意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 理由是集气瓶中如果有水,就会干扰对蜡烛燃烧的产物水的检验。
23. (6分)学习了“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后,小明同学对酒精 及其燃烧产生了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探究一:酒精的物理性质
(1)点燃前:观察到酒精灯里的酒精是无 色液体,打开灯帽,可 闻到有特殊的香味,说明酒精具有 易 (“易”或“不易”)挥 发的性质。
探究二:酒精的燃烧
(2)点燃时:仔细观察发现火焰分 三 层。
(3)对酒精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酒精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主要含有什么
[查阅资料]①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 H OH),含有碳、氢、氧 三种元素。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与假设]分析:酒精主要含有碳、氢、氧元素,完全燃烧后, 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为水,酒精完全燃烧后产生的 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猜想一:只有二氧化碳。
猜想二:只有水蒸气。
猜想三: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二不正确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猜想一不正确
上方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猜想_ 二 正确。
四、计算题(共7分)
24.—块面积为50000m 的绿化区域,种植了夹竹桃、垂柳、大叶 黄杨等绿色植物,它们对有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起到净 化空气的作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吸收2.5g 二 氧 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试计算,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内 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多少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解:在一个月内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质量 为50000 m ×30 d×2.5 g/(m ·d)=3750000 g=3.75 t。
答:在一个月内这片绿化区域最多能吸收3.75t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