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卷: 物质及其变化
一、单选题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从化学角度分析“云”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胶体 B.乳浊液 C.悬浊液 D.溶液
2.下列化学反应中溴元素仅被氧化的是( )
A.
B.
C.
D.
3.下列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稀硫酸清洗铁锈::
B.铝片与硝酸汞溶液: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D.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5.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有CO、、三种气体,它们各含有1molO,则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
B.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C.常温下,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个
D.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6.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一种无机化合物,可由和反应制得)水溶液得到尿素[,一种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B.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和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7.豆腐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它是利用盐卤(、等)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聚沉的原理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豆腐属于化合物 B.属于盐
C.属于酸 D.常温下,难溶于水
8.工业上制取一般不采用与反应的方法。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过去也采用与反应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碱性氧化物
B.常温下,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蓝
C.固体不能导电,但其为电解质
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A.A B.B C.C D.D
10.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煤的气化 C.石油分馏 D.石油裂化
11.“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含有]的形成除了与有关外,还有的参与,才能将转化为硫酸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霾的分散剂是空气
B.雾霾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D.雾霾生成过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mol金刚石中的C-C键的数目为4
B.18g重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
C.标准状况下,11.2L乙烷与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D.6.4gCu与足量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为0.2
13.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重水()和18g水()中所含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均为9
B.0.15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3
C.1mol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
D.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6
14.设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C.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得胶粒数等于
D.所含中子数为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B.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C.用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
D.硫酸与氢氧化镁溶液反应:
16.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还原产物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生成,转移电子
17.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B. C.CaO D.
1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
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
C.室温下用稀溶解铜:
D.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二、多选题
19.海洋生物参与氮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④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③、④中的氮元素均被还原
C.反应③和⑤均属于氮的固定
D.等质量的分别参与反应④和⑤,转移电子数之比为4:3
20.某工业度水中含有大量的和,都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被次氨酸钠氧化:反应①,反应②,再进行一系列操作,回收锰和铬,以沾到回收利用且降低污染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氧化处理过程中用代替NaClO效果更好
B.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反应②为
D.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1.将和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图示转化关系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有2种
B.过程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通入过量的氧气或者增大的浓度可以减少回收的S中CuS的含量
D.转化过程中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只有
22.下列描述的结论能正确解释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现象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合的能力大于
B 用光束分别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使光散射
C 将分别加入氨水和盐酸溶液中 仅盐酸中固体溶解 是碱性氧化物
D 混合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不与KI反应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
23.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其反应过程如图。
(1)操作a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4.Ⅰ.如图为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粉末,每一种物质中均含有A元素,A与黄绿色气体反应生成E,B生成C时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F的俗称为_____。
(2)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①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C溶液生成F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取10.0gC和F的混合物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都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完全吸收,测得生成沉淀4.0g。则原混合物中F的质量分数为_____。
Ⅱ.在浓度为0.5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取该溶液100mL进行连续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先加足量稀盐酸,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0.56L,向所得溶液中再加足量溶液,过滤,得白色沉淀2.33g。
(4)该溶液中除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
(5)若要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一定存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
25.完成下列小题(1)柳州高中的小伟同学和波波同学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①小伟同学的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__(填“是”或“否”)
②波波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长时间煮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__(填“是”或“否”)
(2)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波波同学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证明了有胶体的生成,该操作利用胶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
(3)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______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
C.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
D.发生丁达尔效应
(4)若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过量,现象是__________。
26.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十分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HCl、、、
B.、、、
C.溶液、蒸馏水、悬浊液、胶体
D.NaOH、KOH、、
(1)完整有表中序号①②的内容;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含氧酸 ①___________ 分散系 ___________
不属于该类别物质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写出上表中“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气体:___________;
A+D:___________;
(3)该活动小组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若将饱和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4)胶体区别于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___。
A.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5)怎样检验制备的物质是否为胶体?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7.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1)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1)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滴加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云”是液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气溶胶,属于胶体,A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溴化钠中溴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选项A符合;溴单质中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选项B不符合;溴单质既被氧化生成溴酸钠,又被还原生成溴化钠,选项C不符合;与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
3.答案:C
解析:不与反应,故A项错误;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项错误;与反应的实质为,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相对应,故C项正确;不溶于水,不能拆成和,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用稀硫酸清洗铁锈(),离子方程式为,A项正确;铝片与硝酸汞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A.含1molO的CO、、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mol、0.5mol、mol,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6∶3∶2,A错误;
B.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他们的状态不一定相同,所以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并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常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不是个,C错误;
D.由知,同温同体积时,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A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豆腐为混合物,A项错误;属于盐,C项错误;可溶于水,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B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分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反应生成、和,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燃烧生成和,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反应生成、和,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燃烧生成和,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10.答案:C
解析: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等气体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石油裂化是大分子生成小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明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1.答案:C
解析:雾霾的分散剂是空气,A项正确;雾霾是气凝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项正确;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由生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A.金刚石中碳原子与碳原子间通过碳碳单键相连,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A错误;
B.18g重水物质的量为0.9mol,一个重水分子中含有质子数为10个,则18g重水含有质子数为9,B正确;
C.标况下11.2L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一个乙烷和乙烯分子中都含有2个碳原子,则11.2L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C正确;
D.Cu与足量反应,Cu失电子生成,0.1molCu生成0.1mol转移0.2mol电子,D正确;
故答案选A。
13.答案:D
解析:的物质的量为,含有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均为的物质的量为,含有质子的数目为、中子的数目为,A项错误;未给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的数目,B项错误;与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与足量的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分子乙烷中含有6个极性键,1mol乙烷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D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A.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能阻止内层金属继续被氧化,因此铝失去的电子数小于0.3,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2.24L的物质的量不为0.1mol,B错误;
C.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1L0.2mol/L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的氢氧化铁胶粒数小于0.2,C错误;
D.1个分子含10个中子,则1mol所含中子数为10,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小苏打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A项错误;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正确;用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硫酸与氢氧化镁溶液反应,氢氧化镁为难溶物,应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A.分析方程式中的化合价可知,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2,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0,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产物,故A错误;
B.分析方程式中的化合价可知,Cu元素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故B错误;
C.中有且只有N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仅为还原剂,故C错误;
D.分析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28g,正好为1mol,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A.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与酸和碱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Ca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符合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故C符合题意;
D.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A
解析:NaOH为强碱,可以拆成离子形式,氯气单质不能拆,产物中NaCl和NaClO为可溶性盐,可拆成离子形式,水为弱电解质,不能拆,故A正确;该离子方程式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故B错误;室温下,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故C错误;为可溶性盐,可以拆成离子形式,故D错误。
19.答案:D
解析:反应①:,N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N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N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1价,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反应③:,N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N被氧化,反应④:,N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1价,N被还原,B错误;
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因此反应③、⑤不是氮的固定,C错误;
反应④:,N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1价,降低4价,反应⑤:,N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降低3价,转移电子数之比为4:3,D正确。
20.答案:A
解析:A.催化分解,且氧化性弱于,不能氧化,在氧化处理过程中不能用代替NaClO,A错误;B.反应①为,转化为,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转化为,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正确;C.反应②为被NaClO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故选A。
21.答案:AD
解析:观察题图中各种物质可知,H、Cl、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而O(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Fe(与相互转化)、S(转化为S)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故A项不正确;由图示可知,与在过程Ⅰ中发生反应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过程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项正确;要减少回收S中的CuS含量,则不能过量,可以通入过量的氧气或者增大的浓度以减小的浓度,故C项正确;由图可知,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过程Ⅱ发生的反应为,过程Ⅲ发生的反应为,据此可知参加循环反应的离子有,故D项不正确。
22.答案:AB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表明发生反应,从而得出结合H+的能力大于的结论,A正确;
B.用光束分别照射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表明氢氧化铁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从而说明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使光散射,B正确;
C.将分别加入氨水和盐酸中,仅盐酸中固体溶解,表明不溶于弱碱溶液,但不能说明不溶于强碱溶液,也就是不能说明是碱性氧化物,C不正确;
D.混合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表明溶液中含有,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过量,D不正确;
故选AB。
23.答案:(1)漏斗
(2)置换反应
(3)
(4)
(5)
解析:(1)操作a将溶液和不溶物进行分离,则操作a为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为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过程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结合流程图知,反应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氢氧化钙与灰汁(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氢氧化钾容易和空气中的反应生成和则古人不提前制备大量氢氧化钾的原因是。
24.答案:(1);小苏打
(2)①;②
(3)67.2%
(4);
(5)(或)
解析:(3)C为,F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由,可得关系式:,所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则原混合物中的质量为,质量分数为。
(4)由加入盐酸时生成气体,可知一定含,且,,则原溶液一定不含,加入足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原溶液中0.1,已知原溶液中浓度为0.5,由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一定含,不能确定是否含。
(5)若一定存在,则由电荷守恒知,。
25.答案:(1)①.是②.否
(2)①.②.丁达尔效应
(3)A
(4)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解析:(1)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小伟操作正确,波波同学操作错误,不能搅拌;
故答案为:是;否。
(2)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分散系,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此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3)A.此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本质是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A正确;
B.布朗运动与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无关,B错误;
C.胶粒带相同电荷与产生丁达尔效应无关,C错误;
D.丁达尔效应属于现象,本质是微粒直径在1~100nm,D错误;
故答案为:A。
(4)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溶液消除粒子所带电荷,会是胶粒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使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硫酸过量溶解氢氧化铁,溶液变成黄色;
故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26.答案:(1)硝酸盐;蒸馏水
(2);
(3)B
(4)A
(5)用电筒(激光笔)从侧面照入盛有液体的容器,有一条光通路的为胶体
解析:
27.答案:【知识回顾】(2)氯离子和钠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质再探】(1);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铜
(2)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归纳小结】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种类与数量的减少
【拓展应用】(1)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2)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解析:【知识回顾】(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铜。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小结】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种类与数量的减少。
【拓展应用】(1)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2)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硫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滴加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