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中练习
考生须知:
1.本试登分为I、Ⅱ两卷,共有30小题,试卷共8页,1张答题纸,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用黑色签字笔(选择题涂卡使用2B铅笔除外)按规定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3.请将个人信息完整填写在相应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第I卷(共50分)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题,每题2分。
1. 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国发明或创造的是( )
A. 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B. 黑火药和造纸
C. 发现元素周期律
D. 青蒿素的合成
2. 催雨剂的主要成分可以是干冰、液氮、碘化银(AgI)等,它们分别属于氧化物、单质、盐,下列物质与上述三种物质的类别完全不同的是
A. B. C. D.
3. 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或操作规范的是
A. 金属钠不慎着火时,立即用沙土覆盖
B. 实验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C. 闻气体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D.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4.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5. 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①小苏打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态氧 ⑥KClO3
A. 碱—①④ B. 纯净物—③④⑤ C. 盐—①⑥ D. 混合物—②⑤
6. 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LBaCl2溶液中含有的钡离子数为NA
B. 1mol镁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NA
C. 常温常压下,11.2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16gO3和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根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C. 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红褐色胶体
D. 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但可以通过半透膜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稀硫酸除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HCl)过多:
C.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B.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均是电解质
C. 葡萄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 液态、固态均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
10.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B. 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 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D. 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11. 利用下列物质间的反应,能够说明“反应条件(如温度、浓度、用量等)不同得到产物不同”的观点的是
A. 碳酸钠和盐酸 B. 铁粉与盐酸 C. 氢气与氯气 D. 金属钠与水
12. 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溶液与溶液混合 B. 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
C. 溶液与溶液混合 D. 溶液与溶液混合
13. 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微观示意图(X表示与电源正极的电极,Y表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中固体不导电,是因为中不存在离子
B. 图a、b比较,说明熔融是电解质,不是电解质
C. 图c中被水分子包围,说明通电时才发生电离
D. 图示中的 代表的是离子
14.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所标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错误的是
A.
B.
C
D.
1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6.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B.
C.
D.
17. 下列①~④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① 钠浮水面上 钠的密度比水小
② 钠熔成小球 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较低
③ 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 产生了氧气
④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生成了碱性物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c(H+)=0.1mol·L-1,c(Al3+)=0.4 mol·L-1,c(SO)=0.8 mol·L-1,则c(K+)为
A. 0.1mol/L B. 0.2mol/L C. 0.3mol/L D. 0.4mol/L
19. 某氧化还原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在溶液中和个数比为1:3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后,X的化合价为
A. B. C. D.
20.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六种微粒。其中的分子个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B. 消耗1个还原剂,转移6个电子
C. 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3
21. 下列反应中,盐酸只表现还原性的是
A.
B.
C
D.
22. 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从实验可以判断:
A.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BaCl2
B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
C. 它的组成可能是CaCO3、BaCl2、Na2SO4
D. 它的组成一定是CaCO3、Na2SO4、KNO3
23. 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2KClO32KCl+3O2↑
2HgO2Hg+O2↑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 3:1:1 B. 3:1:4 C. 1:1:1 D. 2:1:1
24. 通过捕获和转化技术可实现资源化利用,其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的捕获和转化有助于减弱温室效应
B. 过程I属于化合反应
C. 捕获和转化的过程中,CaO可以循环利用
D. 过程Ⅱ中的反应为
25.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测定和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A.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 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 取a克混合物与少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第Ⅱ卷(共50分)
26. 完成下列问题。
(1)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物质:①氢氧化钡固体 ②铁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纯醋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碳酸氢钾固体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按要求填空(填序号)。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写出⑦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写出②与③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与浓盐酸室温下可发生如下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生成标准状况下时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27. 实验任务:提供溶液。甲同学按一定步骤进行配制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计算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3)配制溶液的过程缺少某步骤,该步骤的操作是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计算所需的质量
②称量固体
③将加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
④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⑤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在实验中,以下操作将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在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到容量瓶外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5)乙同学通过稀释一定体积的溶液配制了溶液,该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
28. 某课外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需要接触水,装置如下图。
【装置分析】
(1)装置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装置②中试剂是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步骤1: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沙骤2: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4)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甲同学因此得出了结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需要接触水。
(5)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6)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其理由是___________。
(7)乙同学认为可补充一个实验、实验方案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___________。
29. 某学习小组为证实溶液和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补充完成该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溶液的导电性主要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电荷数决定,可观察图1装置中___________(填现象),据此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证明反应是离子反应。
【实验过程与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的溶液和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加的洛液直至过量,持续搅并, ___________(填写图1)装置支持实验结论的证据)。 溶液和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2)写出表格中答案__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可用电流强度I表示,I越大代表溶液导电能力越强)可近似的用图2中___________(填序号)曲线表示。
(4)下列情况下,与上述实验中离子方程式相同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B.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至溶显中性
【实验反思】
(5)已知: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发生能否证明弱电解质。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______。
30. 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广泛的应用
(1)的性质研究。
①理论分析: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从O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原因:_______。
②实验研究:向酸化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继续加入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C.将还原为
D.发生了反应
(2)的制备。某种制取过氧化氢的方法如下:
①用氧化钡制取过氧化钡()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序号)。
A.化合 B.分解 C.氧化还原 D.复分解
②用过氧化钡制取过氧化氢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③上述方法制得的过氧化氢浓度低且能耗高。有人提出下列制取过氧化氢的方案,从原理上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在一定条件下,使用适宜的氧化剂氧化
B.在一定条件下,还原
C.在一定条件下,氧化
(3)的定量检测。用酸性测定的含量,反应原理如下(该条件下可忽略的分解)。补充完整该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