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课时练习卷
一、单选题
1.戴口罩、测体温、亮码通行是市民出入公共场所的“标配”。然而戴口罩对戴眼镜的同学却产生了困扰,那就是戴上口罩后,眼镜上产生水雾,使眼镜模糊。水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2.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变成液态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熔点是0℃,熔化是放热的过程
B.从图象可以得到,冰是非晶体
C.图像中的BC段,物质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D.冰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不变
3.加油站都有“熄火加油”的提示,如图所示,这是为了防止小火花点燃汽油发生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熔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熔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5.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烘干湿手 B. 哈出“白气”
C. 霜打枝头 D. 湖面结冰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B.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即可
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可用雨刮器擦拭室外玻璃即可
7.谦谦同学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谦谦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谦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华形成冰
B.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降低了熔点,使其极易熔化,熔化过程放出了热量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D.霜打枝头中的“霜”和本实验中形成的“霜”不属于相同的物态变化
8.对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属于晶体 D.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立即熔化
9.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之间随温度变化较大,可测量温度
B.金属镓的体积在之间随温度变化较大,可测量温度
C.金属镓的体积在之间随温度变化不均匀
D.金属镓的熔点很高为490℃
10.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EF段,该物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
D.在13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二、填空题
11.碘锤是一种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其实是一个封闭的锤子形状的玻璃容器,里面装有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的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据此可以判断出,实验过程中 (选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出现,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2.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导致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13.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把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沸腾时需要 热量,水的温度 。
14.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 ,它的量程为 ℃,当前示数为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读数(选填“能”或“不能”)。
15.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此现象说明盐水凝固点比普通水要 (选填“高”或“低”)些。
三、作图题
16.娟娟同学在探究“冰的熔化”实验时,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6 -4 -2 0 0 0 1 2 3
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边坐标纸上画出冰的熔化图象。
四、实验题
17.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选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第12min时试管里的物质处于 态;
(3)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18.小开同学想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实验前,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安装;
(2)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保持在98℃不变,说明当地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
(3)熄灭酒精灯后,小开发现水停止沸腾了,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 (选填“吸热”或“放热”)。
五、简答题
19.《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图所示.“透火焙干”的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铺开张贴在烤火的墙上。请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六、计算题
20.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当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若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求:
(1)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A
6.B
7.C
8.C
9.B
10.A
11. 没有 升华
12. 外表面 内表面 液化
13. 熔化 液化 吸收 不变
14. 热胀冷缩 25 不能
15.低
16.
17. 乙 液体 0 6 液 吸热 不变
18. 自下而上 低于 吸热
1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将纸铺展开来张贴和给墙壁烤火是利用增大蒸发的表面积和升高温度的方法加快蒸发,使湿纸快速变干。
20.(1)4℃/cm或0.25cm/℃;(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