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高新区学校2023-2024下学期九年级 4月月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下·龙凤月考)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泥厂生产水泥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火力发电厂发电 D.酒厂酿酒
2.(2024九下·龙凤月考)目前,科学家研制出生产碳化铪(HfC)的新技术,碳化铪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陶瓷等领域。下列关于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F
B.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g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06.5
D.“Hf”表示铪这种物质、铪元素、1个铪原子
3.(2024九下·龙凤月考)新房装修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有毒的甲醛(),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利用某种催化剂可以有效去除甲醛,其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物共有三种物质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D.催化剂一定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4.(2024九下·龙凤月考)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颜真卿祭侄文稿
B.西汉素纱禅衣
C.唐兽首玛瑙(SiO2)杯
D.三星堆青铜面具
5.(2024九下·龙凤月考)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知识: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验纯;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B.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C.元素与物质的组成: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D.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6.(2024九下·龙凤月考)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铁、氯化铁、稀硝酸、硝酸铁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
A.硝酸、硫酸铁 B.硫酸、氯化铁
C.盐酸、氯化铁 D.盐酸、硫酸铁
7.(2024九下·龙凤月考)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A.碘单质 B.碘原子 C.碘分子 D.碘元素
8.(2024九下·龙凤月考)下列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B.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C.制完氧气后,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D.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倒放在桌上
9.(2024九下·龙凤月考)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又一次提到老药氯喹,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效果。危害性不大,但是对病毒的转阴率较为有效。氯喹(Chloroquine)化学式C18H26ClN3 ,从194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最初用来治疗疟疾,以后用途逐渐扩大。1951年,用于治疗氯喹类风湿关节炎,下列关于氯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喹属于有机物
B.氯喹由C、H、Cl、N四种元素组成
C.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D.氯喹分子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氮原子构成
10.(2024九下·龙凤月考)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2024九下·龙凤月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的符号 。
(5)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
12.(2024九下·龙凤月考)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如下。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①的名称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X的化学式是 。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5)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13.(2024九下·龙凤月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水,如溶液的配制。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3 g,需要水的质量为 g。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①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②10 ℃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KNO3”或“NaCl”)溶液。
③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 。
14.(2024九下·龙凤月考)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3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填离子符号)。
②与2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号元素(填数字)。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④如图表示碘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2)能将下列物质:“空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铁粉、氮气、氧化铁”中的“氧气、铁粉、氮气”分为一类的依据是 。
15.(2024九下·龙凤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 (填字母)。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
16.(2024九下·龙凤月考)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填一种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酶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 (填一种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2】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 ,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三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理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4.26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5.85g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任选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交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
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不断深入的钻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17.(2024九下·龙凤月考)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一)第一小组用下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1)写出图一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一丙中量筒最好选 (选填:“50mL”或“100mL”或“150mL”)。
(3)图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mL.
(5)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第二小组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
②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连接在如图位置,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③先后将两注射器中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如图四。
(1)实验步骤中第①步的目的是 。
(2)在第②步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
(3)在第③步中最先推入三颈烧瓶的试剂是 ,这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第③步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这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于图四中的哪一段 。
18.(2024九下·龙凤月考)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含硫酸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其中
(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g。
(2)写出常温下镁表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水泥厂原料含有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水泥中含有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 火力发电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酒厂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元素符号为Hf,故错误;
B.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故错误;
C. 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故错误;
D. “Hf”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铪这种物质,或铪这种元素,或表示微观概念1个铪原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故符合题意;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也可能是减慢,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 颜真卿祭侄文稿,纸张主要材料为纤维素,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B. 西汉素纱禅衣是由蚕丝制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C. 唐兽首玛瑙杯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D. 青铜面具为青铜器,是一种铜合金,属于合金,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5.【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物质的元素组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使用燃煤炉子容易引起煤气中毒所以要注意室内通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赤潮现象,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酸雨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造成的,所以使用新能源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减少了酸雨的发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铝元素,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金属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B、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赤潮现象;酸雨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造成的。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6.【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A.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钡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开始没有沉淀,当盐酸完全反应,再滴加氢氧化钡就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故符合题意。
D.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
B、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C、氢氧化钡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D、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加碘食盐中一般添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中含有的碘元素可以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补钙、铁、碘、锌等补的均为元素,只需要摄入含有此种元素的物质即可。
8.【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操作错误;
B. 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得到的气体不纯,看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用集气瓶收集,故操作错误;
C. 制完氧气后,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故操作正确;
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正放在桌上,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氯喹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氯喹化学式可知,氯喹是由C、H、Cl、N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一个氯喹分子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氮原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解答】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B、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C、根据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分析。
D、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10.【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同时倒入,故不符合题意;
B.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中所给条件只能探究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可燃物和与氧气接触,不会得出还需得到着火点这个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C. 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液体从烧杯流入瓶内,进入的体积数正好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符合题意;
D. 锌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用此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同时倒入。
B、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同时满足分析。
C、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分析。
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11.【答案】(1)He
(2)Al
(3)
(4)Mg2+
(5)Na2Fe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e。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3)水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填:Mg2+。
(5)高铁酸钠由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高铁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FeO4。
【分析】(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4)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
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阳离子。
(5)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e;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3)水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填:Mg2+;
(5)高铁酸钠由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高铁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FeO4。
12.【答案】温室效应;;过滤;漏斗;Ca(OH)2;氢氧化钠、氧化钙;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由流程可知,捕捉室内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操作①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则X为氢氧化钙Ca(OH)2。
(4)整个流程中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氧化钙。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分析】(1)根据大量CO2直接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分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4)整个流程中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3.【答案】(1)吸附
(2)47
(3)降温结晶;KNO3;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或者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需要水的质量=50g-3g=47g。
(3)① 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② 由图1可知,10℃时,溶解度:氯化钠>硝酸钾,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其中一个烧杯中的固体部分溶解,则该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另一个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则另一种固体是氯化钠,则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KNO3溶液。
③ 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A点对应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或者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分析】(1)根据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分析。
(2)需要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
(3)①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②由图1可知,10℃时,溶解度:氯化钠>硝酸钾,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其中一个烧杯中的固体部分溶解,则该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另一个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则另一种固体是氯化钠,则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KNO3溶液;
③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A点对应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或者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14.【答案】(1);失去;Al3+;10和18;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
(2)都是单质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17号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7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铝离子,表示为:Al3+。
② 2号元素与10号、18号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③ 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④ 53=2+8+18+18+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
(2)氧气、铁粉、氮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化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都是单质。
【分析】(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② 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③ 在每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17号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7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铝离子,表示为:Al3+;
②2号元素与10号、18号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④53=2+8+18+18+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
(2)氧气、铁粉、氮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化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都是单质。
15.【答案】(1)长颈漏斗
(2)棉花团;C
(3);a
(4)D;干燥气体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排水法收集,故选C。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F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
(4)①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选用试剂应为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A、浓硫酸不与硫化氢气体反应,不能用于吸收硫化氢气体,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故错误;
C、石灰水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故错误;
D、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硫化氢气体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故正确;
故答案为:D。
② 装置丙中试剂为浓硫酸,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起到干燥气体的作用。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方法,若要收集收集较为纯净的气体,应选排水法收集分析。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析。
(4)①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选用试剂应为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②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排水法收集,故选C;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F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
(4)①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选用试剂应为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A、浓硫酸不与硫化氢气体反应,不能用于吸收硫化氢气体,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选项错误;
C、石灰水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选项错误;
D、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硫化氢气体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D;
装置丙中试剂为浓硫酸,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起到干燥气体的作用。
16.【答案】OH-;Na+;;C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20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提出问题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
[实验验证]
酚酞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可间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钠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
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与结论]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钡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过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或者碳酸钡白色沉淀,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分析与结论]
根据同学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同学乙操作得到的沉淀物是碳酸钡沉淀,所以根据甲和乙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设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分析】[提出问题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验证]
根据酚酞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分析。
[讨论交流]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与结论]
步骤一:根据氯化钙和氯化钡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分析。
步骤二:二氧化碳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过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或者碳酸钡白色沉淀。
[分析与结论]
根据同学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同学乙操作得到的沉淀物是碳酸钡沉淀,所以根据甲和乙的数据进行计算。
17.【答案】2HCl+CaCO3=CaCl2+H2O+CO2↑;100mL;偏小;60mL;;检查装置气密性;燃着的木条置于中间瓶口,木条熄灭,则已充满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有气泡产生;c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一)(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2)水的体积为60mL,所以量程大于60mL且最为接近,因此选择100mL的量筒为宜。
(3)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若不加入植物油,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使的测定体积偏小。
(4)根据题目数据,在水的体积被排出60mL后不在变化,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60mL。
(5)根据题目信息,在时间为0时二氧化碳体积也为0,然后根据其中0-5过程中气体增多,5-6气体不变,进行绘图如图:
。
(二)(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开始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有图4可知,压强先减小,说明内部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降低,所以先加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被吸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然后再加入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压强再增大恢复至反应前。
(4)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此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生成,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直至反应完毕,二氧化碳全部被生成,恢复至反应前的压强,也就是有c处最小压强,恢复到d处的初始压强。
【分析】(一)(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
(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3)根据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分析。
(4)根据题目数据,在水的体积被排出60mL后不在变化,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60mL分析。
(5)根据题目信息,在时间为0时二氧化碳体积也为0,然后根据其中0-5过程中气体增多,5-6气体不变分析。
(二)(1)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开始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钙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
(4)根据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此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生成,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分析。
18.【答案】(1)0.5
(2)
(3)解:设镁条中镁单质的质量为x
x=6g
则氧化镁的质量为:10g-6g=4g,则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
(2)常温下镁表面氧化的反应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分析。
(2)常温下,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由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
(2)常温下镁表面氧化的反应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见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高新区学校2023-2024下学期九年级 4月月考化学试题
1.(2024九下·龙凤月考)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泥厂生产水泥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火力发电厂发电 D.酒厂酿酒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水泥厂原料含有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水泥中含有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 火力发电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酒厂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2024九下·龙凤月考)目前,科学家研制出生产碳化铪(HfC)的新技术,碳化铪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陶瓷等领域。下列关于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F
B.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g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06.5
D.“Hf”表示铪这种物质、铪元素、1个铪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元素符号为Hf,故错误;
B.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故错误;
C. 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故错误;
D. “Hf”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铪这种物质,或铪这种元素,或表示微观概念1个铪原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2024九下·龙凤月考)新房装修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有毒的甲醛(),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利用某种催化剂可以有效去除甲醛,其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生成物共有三种物质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D.催化剂一定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不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甲醛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故符合题意;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也可能是减慢,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024九下·龙凤月考)我国的古代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颜真卿祭侄文稿
B.西汉素纱禅衣
C.唐兽首玛瑙(SiO2)杯
D.三星堆青铜面具
【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 颜真卿祭侄文稿,纸张主要材料为纤维素,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B. 西汉素纱禅衣是由蚕丝制成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C. 唐兽首玛瑙杯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D. 青铜面具为青铜器,是一种铜合金,属于合金,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5.(2024九下·龙凤月考)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知识: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验纯;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B.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C.元素与物质的组成: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D.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物质的元素组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使用燃煤炉子容易引起煤气中毒所以要注意室内通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赤潮现象,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酸雨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造成的,所以使用新能源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减少了酸雨的发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铝元素,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金属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B、含磷洗衣粉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赤潮现象;酸雨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造成的。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6.(2024九下·龙凤月考)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铁、氯化铁、稀硝酸、硝酸铁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
A.硝酸、硫酸铁 B.硫酸、氯化铁
C.盐酸、氯化铁 D.盐酸、硫酸铁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A.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钡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开始没有沉淀,当盐酸完全反应,再滴加氢氧化钡就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故符合题意。
D.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会立刻产生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
B、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C、氢氧化钡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铁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D、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
7.(2024九下·龙凤月考)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A.碘单质 B.碘原子 C.碘分子 D.碘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加碘食盐中一般添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中含有的碘元素可以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补钙、铁、碘、锌等补的均为元素,只需要摄入含有此种元素的物质即可。
8.(2024九下·龙凤月考)下列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B.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
C.制完氧气后,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D.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倒放在桌上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解答】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操作错误;
B. 一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立即用集气瓶收集得到的气体不纯,看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用集气瓶收集,故操作错误;
C. 制完氧气后,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故操作正确;
D.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正放在桌上,故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9.(2024九下·龙凤月考)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又一次提到老药氯喹,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效果。危害性不大,但是对病毒的转阴率较为有效。氯喹(Chloroquine)化学式C18H26ClN3 ,从194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最初用来治疗疟疾,以后用途逐渐扩大。1951年,用于治疗氯喹类风湿关节炎,下列关于氯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喹属于有机物
B.氯喹由C、H、Cl、N四种元素组成
C.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D.氯喹分子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氮原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 氯喹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氯喹化学式可知,氯喹是由C、H、Cl、N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一个氯喹分子由18个碳原子、26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氮原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解答】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B、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C、根据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分析。
D、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10.(2024九下·龙凤月考)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 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同时倒入,故不符合题意;
B.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中所给条件只能探究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可燃物和与氧气接触,不会得出还需得到着火点这个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C. 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液体从烧杯流入瓶内,进入的体积数正好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符合题意;
D. 锌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用此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同时倒入。
B、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同时满足分析。
C、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分析。
D、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11.(2024九下·龙凤月考)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的符号 。
(5)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
【答案】(1)He
(2)Al
(3)
(4)Mg2+
(5)Na2FeO4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e。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3)水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填:Mg2+。
(5)高铁酸钠由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高铁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FeO4。
【分析】(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4)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
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阳离子。
(5)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e;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3)水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填:Mg2+;
(5)高铁酸钠由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高铁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FeO4。
12.(2024九下·龙凤月考)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如下。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 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①的名称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X的化学式是 。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5)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温室效应;;过滤;漏斗;Ca(OH)2;氢氧化钠、氧化钙;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由流程可知,捕捉室内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操作①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则X为氢氧化钙Ca(OH)2。
(4)整个流程中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氧化钙。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分析】(1)根据大量CO2直接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分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4)整个流程中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
(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13.(2024九下·龙凤月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水,如溶液的配制。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3 g,需要水的质量为 g。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①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②10 ℃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KNO3”或“NaCl”)溶液。
③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吸附
(2)47
(3)降温结晶;KNO3;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或者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需要水的质量=50g-3g=47g。
(3)① 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② 由图1可知,10℃时,溶解度:氯化钠>硝酸钾,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其中一个烧杯中的固体部分溶解,则该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另一个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则另一种固体是氯化钠,则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KNO3溶液。
③ 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A点对应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或者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分析】(1)根据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分析。
(2)需要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3)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47g;
(3)①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②由图1可知,10℃时,溶解度:氯化钠>硝酸钾,该温度下,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其中一个烧杯中的固体部分溶解,则该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另一个烧杯中固体完全溶解,则另一种固体是氯化钠,则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KNO3溶液;
③由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A点对应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或者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14.(2024九下·龙凤月考)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3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填离子符号)。
②与2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号元素(填数字)。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④如图表示碘元素的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2)能将下列物质:“空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铁粉、氮气、氧化铁”中的“氧气、铁粉、氮气”分为一类的依据是 。
【答案】(1);失去;Al3+;10和18;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
(2)都是单质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17号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7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铝离子,表示为:Al3+。
② 2号元素与10号、18号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③ 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④ 53=2+8+18+18+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
(2)氧气、铁粉、氮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化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都是单质。
【分析】(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② 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③ 在每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17号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7个电子,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铝离子,表示为:Al3+;
②2号元素与10号、18号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③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④53=2+8+18+18+7,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
(2)氧气、铁粉、氮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蒸气、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化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都是单质。
15.(2024九下·龙凤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 (填字母)。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
【答案】(1)长颈漏斗
(2)棉花团;C
(3);a
(4)D;干燥气体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排水法收集,故选C。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F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
(4)①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选用试剂应为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A、浓硫酸不与硫化氢气体反应,不能用于吸收硫化氢气体,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故错误;
C、石灰水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故错误;
D、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硫化氢气体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故正确;
故答案为:D。
② 装置丙中试剂为浓硫酸,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起到干燥气体的作用。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方法,若要收集收集较为纯净的气体,应选排水法收集分析。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析。
(4)①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选用试剂应为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②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A作发生装置,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排水法收集,故选C;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选用F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故气体从a进入;
(4)①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气体。选用试剂应为能与硫化氢反应,但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A、浓硫酸不与硫化氢气体反应,不能用于吸收硫化氢气体,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选项错误;
C、石灰水会吸收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选项错误;
D、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硫化氢气体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中的硫化氢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D;
装置丙中试剂为浓硫酸,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起到干燥气体的作用。
16.(2024九下·龙凤月考)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填一种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酶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 (填一种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2】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 ,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三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理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4.26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5.85g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任选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交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
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不断深入的钻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答案】OH-;Na+;;C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20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解析】【解答】[提出问题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
[实验验证]
酚酞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可间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钠离子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
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与结论]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钡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二氧化碳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过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或者碳酸钡白色沉淀,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分析与结论]
根据同学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同学乙操作得到的沉淀物是碳酸钡沉淀,所以根据甲和乙的数据进行计算。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设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分析】[提出问题1]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验证]
根据酚酞溶液滴加到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分析。
[讨论交流]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与结论]
步骤一:根据氯化钙和氯化钡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分析。
步骤二:二氧化碳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过量的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或者碳酸钡白色沉淀。
[分析与结论]
根据同学甲加热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同学乙操作得到的沉淀物是碳酸钡沉淀,所以根据甲和乙的数据进行计算。
17.(2024九下·龙凤月考)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一)第一小组用下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1)写出图一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一丙中量筒最好选 (选填:“50mL”或“100mL”或“150mL”)。
(3)图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mL.
(5)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第二小组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
②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连接在如图位置,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③先后将两注射器中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如图四。
(1)实验步骤中第①步的目的是 。
(2)在第②步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
(3)在第③步中最先推入三颈烧瓶的试剂是 ,这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第③步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这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于图四中的哪一段 。
【答案】2HCl+CaCO3=CaCl2+H2O+CO2↑;100mL;偏小;60mL;;检查装置气密性;燃着的木条置于中间瓶口,木条熄灭,则已充满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有气泡产生;c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一)(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2)水的体积为60mL,所以量程大于60mL且最为接近,因此选择100mL的量筒为宜。
(3)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若不加入植物油,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使的测定体积偏小。
(4)根据题目数据,在水的体积被排出60mL后不在变化,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60mL。
(5)根据题目信息,在时间为0时二氧化碳体积也为0,然后根据其中0-5过程中气体增多,5-6气体不变,进行绘图如图:
。
(二)(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开始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有图4可知,压强先减小,说明内部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降低,所以先加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被吸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然后再加入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压强再增大恢复至反应前。
(4)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此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生成,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直至反应完毕,二氧化碳全部被生成,恢复至反应前的压强,也就是有c处最小压强,恢复到d处的初始压强。
【分析】(一)(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
(2)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3)根据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分析。
(4)根据题目数据,在水的体积被排出60mL后不在变化,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60mL分析。
(5)根据题目信息,在时间为0时二氧化碳体积也为0,然后根据其中0-5过程中气体增多,5-6气体不变分析。
(二)(1)根据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开始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钙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
(4)根据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此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生成,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分析。
18.(2024九下·龙凤月考)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含硫酸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其中
(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g。
(2)写出常温下镁表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5
(2)
(3)解:设镁条中镁单质的质量为x
x=6g
则氧化镁的质量为:10g-6g=4g,则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
(2)常温下镁表面氧化的反应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分析。
(2)常温下,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由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
(2)常温下镁表面氧化的反应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