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2课时透镜的应用 2024-2025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学生版+答案版)

第2课时 透镜的应用
               
基础主干落实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放大镜: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 、放大的 像。
2.显微镜:由 和 组成,物镜成倒立、 的实像,目镜成正立、 的虚像。
3.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成倒立、 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 像。
重点案例探析
 透镜的应用
【典题1】
(2023·徐州中考改编)徐州市博物馆展出了一枚印章。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印章前放有如图所示装置,请你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 。
【典题2】
(2024·黔东南州模拟)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的原理是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在图像中检测人脸并进行识别。如图所示是一个顾客正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情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所拍摄的人脸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
D.如果人脸的像太大,人脸应远离摄像头移动
A层·基础必会
 照相机
1.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城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2.(2023·眉山中考)班主任用照相机拍摄初三毕业照,在相机底片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学的像出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要拍摄所有同学完整的像,照相机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同学们,同时将镜头向后缩。
 放大镜
3.
(2024·安顺期末)夏天的清晨,透过图中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树叶放大的叶脉。露珠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看到的叶脉是 (选填“实”或“虚”)像。
4.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看报纸时,看到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放大镜离报纸 (选填“近”或“远”)一些。
5.
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投影仪和幻灯机
6.
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D.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需要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显微镜和望远镜
7.
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 。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8.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B层·能力提升
9.
(多项选择)(2024·贵州期末)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10.
(2023·陕西中考)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家中防盗门上的“猫眼”能让我们较清晰地看清门外的人或物,“猫眼”由凹透镜和凸透镜组成,如图所示。从室内观察室外的物体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推测凹透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你的推测理由是 。 第2课时 透镜的应用
               
基础主干落实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放大镜: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 正立 、放大的 虚 像。
2.显微镜:由 物镜 和 目镜 组成,物镜成倒立、 放大 的实像,目镜成正立、 放大 的虚像。
3.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 虚 像。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透镜的应用
【典题1】
(2023·徐州中考改编)徐州市博物馆展出了一枚印章。为了方便观看印文细节,印章前放有如图所示装置,请你解释其中的物理道理: 印章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
【典题2】
(2024·黔东南州模拟)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的原理是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自动在图像中检测人脸并进行识别。如图所示是一个顾客正在进行人脸识别的情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所拍摄的人脸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
D.如果人脸的像太大,人脸应远离摄像头移动
A层·基础必会
考点一 照相机
1.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城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B)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
2.(2023·眉山中考)班主任用照相机拍摄初三毕业照,在相机底片上成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学的像出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要拍摄所有同学完整的像,照相机应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同学们,同时将镜头向后缩。
考点二 放大镜
3.
(2024·安顺期末)夏天的清晨,透过图中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树叶放大的叶脉。露珠相当于 凸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看到的叶脉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4.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看报纸时,看到的是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应将放大镜离报纸 远 (选填“近”或“远”)一些。
5.
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考点三 投影仪和幻灯机
6.
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的结构及原理示意图。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D.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需要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考点四 显微镜和望远镜
7.
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 f8.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望远镜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镜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B层·能力提升
9.
(多项选择)(2024·贵州期末)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D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10.
(2023·陕西中考)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实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家中防盗门上的“猫眼”能让我们较清晰地看清门外的人或物,“猫眼”由凹透镜和凸透镜组成,如图所示。从室内观察室外的物体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所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推测凹透镜所成的像是 正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你的推测理由是 凹透镜所成的像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人眼从猫眼中看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4.2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024-2025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学生版+答案版)

下一篇:5.3 第1课时 密度的概念 2024-2025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学生版+答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