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5 分子和原子
内容概览
考点 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考点 0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考点 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2023-2024 九上·宿松县·期中)切洋葱时眼睛被辣的流泪,这从分子角度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
【答案】A
【详解】切洋葱时眼睛被辣的流泪,这从分子角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与分子体积、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质量无关。故选:A。
2.(2023-2024 九上·霍邱县·期中)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恢复原样。说明乒乓球内的气
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答案】A
【详解】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恢复原样,说
明乒乓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而分子质量不变,且该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分子种类、数目都
不变,故选:A。
3.(2023-2024 九上·淮南市·期中)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三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
冷却到-108o 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关玻璃态水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形成玻璃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分子体积也会发生改变
B.玻璃态水是固体,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C.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D.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详解】A.形成玻璃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但是密度与普通液态
水的密度相同,根据质量不变,可得分子体积不发生变化,故 A 错误;
B.玻璃水时固体,但是分子间存在间隔,故 B 错误;
C.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小,不是没有作用力,故 C 错误;
D.玻璃态水是水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o C时形成的,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故化学性质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 D。
4.(2023-2024 九上·天长市·期中)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从微观角度分析上
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时水分子体积不变 B.蒸发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冷凝时水分子间隔减小 D.冷凝时水分子质量减小
【答案】D
【详解】A、蒸发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增大,而分子体积不变,A 正确;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蒸发时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B 正确;
C、冷凝时水分子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隔减小,C 正确;
D、冷凝时水分子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隔减小,而分子质量不变,D 错误,
故选:D。
5.(2023-2024 九上·长丰县·期中)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查阅资料得知:在一
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下结成“热冰”(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没有变化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C.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下建成溜冰场
D.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则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
成溜冰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和冰中,分子的间隔不同,即该过程中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2023-2024 九上·肥东县·期中)科学家在 5000℃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
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约60% ,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超离子水冰中的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B.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C.超离子水冰的化学性质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似
D.1 个超离子水冰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大于 1 个普通水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
【答案】C
【详解】A、构成物质的粒子一直在不断运动,超离子水冰中的粒子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选项错误,不符
合题意;
B、超离子水冰的本质是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均由水分子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决定,故超离子水冰的化
学性质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似,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超离子水冰和普通水均由水分子构成, 1 个水分子含有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故 1 个超离子水冰
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等于 1 个普通水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7.(2023-2024 九上·桐城市·期中)在舞台上用干冰可以塑造出宛如仙境一般烟雾缭绕的奇妙效果。干
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白雾。在利用干冰制造烟雾效果的过程中,发生该改变的是
A.水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
C.CO2分子的体积 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答案】B
【详解】A、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白雾,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水分子本身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由固体变成气体,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由固体变成气体,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不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
意;
D、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白雾,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水分子仍然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原子种类不
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2023-2024 九上·望江县·期中)科学家在-200°C的低温下,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既不浮于水面、
也不下沉的“MDA”(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关于“MDA”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 B.分子停止运动
C.与冰的分子构成不同 D.分子之间无间隔
【答案】A
【详解】A、“MDA”既不浮于水面、也不下沉,说明“MDA”的密度与水相同,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说法
正确,符合题意;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MDA”是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的,与冰的分子构成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有间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2024 九上·濉溪县·期中)“气凝胶冰”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形似棉花,以蓬
松轻盈的形态稳定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凝胶冰”是一种混合物 B.普通水和“气凝胶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C.由水形成“气凝胶冰”的过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气凝胶冰”中的分子静止不动
【答案】B
【详解】A、气凝胶冰中含有水一种物质,气凝胶冰是纯净物,错误 ;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气凝胶冰与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
以气凝胶冰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正确;
C、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故“气凝胶冰”中分子间的间
隔比液态水更大,错误;
D、分子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气凝胶冰”中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错误。
故选 B。
10.(2023-2024 九上·利辛县·期中)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一种常用的方法,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
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气体分子的
A.间隔增大 B.运动加快 C.数目增多 D.体积变大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手握住试管后,是管内气体受热,气体的分子间隔变大,则气体体积变大导致压强变
大,故选:A。
考点 0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1.(2023-2024 九上·灵壁县·期中)对于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原子构成分子,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选项 A 正确;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由 2 个氢原子结合生成 1 个氢分子的形成过程,选项 B 正确;
C、氢气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离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选项 C 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
分,选项 D 正确.
故选:C。
12.(2023-2024 九上·泗县·期中)如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
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化学变化中,旧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A
【详解】A、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选项
说法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旧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3.(2023-2024 九上·阜阳市·期中)下列图示符合 2H 意义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 2H 表示两个氢原子;
A、表示两个氢原子,正确;
B、表示四个氢原子,错误;
C、表示一个氢分子,错误;
D、表示两个氢分子,错误;
故选 A。
14.(2023-2024 九上·合肥瑶海·期中)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变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变成氧分子,故
电解水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即氢原子和氧原子,选 D。
15.(2023-2024 九上·庐江县·期中)如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所表示的粒子能保
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水
的化学性质的微粒为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B。
16.(2023-2024 九上·亳州市·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
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压瘪的乒乓球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物质的分子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 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解: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
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与过氧化氢均是由 H、O 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
学性质不同,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变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3-2024 九上·淮北市·期中)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6000L 的氧气可以装入 40L 的钢瓶中,因为氧分子变小了
D.H2O 和H2O2 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答案】A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
闻到花的香味,故 A 正确;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故 B 错误;
C、6000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
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 C 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 和 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
不同,故 D 错误。
故选 A。
18.(2023-2024 九上·太湖县·期中)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
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答案】B
【详解】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
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9.(2023-2024 九上·五河县·期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A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 A 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则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 B 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 C
说法错误;
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 D 说法错误;
故选:A。
20.(2023-2024 九上·明光市·期中)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答案】A
【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 A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 B 选项说法
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说法
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 D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 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21.(2023-2024 九上·巢湖市·期中)A、B、C 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通过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
论是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分子溶于 B 烧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A
【详解】A、该实验没有温度改变,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结论,错误;
B、A 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 B 中,形成氨水,使 B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C、C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
D、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分子溶于 B 烧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正
确;
故选:A。
22.(2023-2024 九上·合肥高新区·期中)某同学对教材中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如图 1 所示)进行了改
进,如图 2 所示,试管丙中有一张每隔 1 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试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敞口小药瓶
固定在橡皮塞上、关于图 1、图 2 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图 1 中可观察到乙中溶液变红
B.图 2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自上而下依次变红
C.图 2 比图 1 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D.若另取与丙相同的装置浸入热水中与丙做对比实验,可得出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的结论
【答案】B
【详解】A、图 1 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乙烧杯中时,氨气溶于
水形成氨水 ,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观察到乙中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B、图 2 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滤纸条上酚酞试液处时,氨气溶
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自下而上依
次变红,符合题意;
C、与图 1 实验相比,图 2 实验所用药品较少,可以节约药品,且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不
符合题意;
D、若另取与丙相同的装置浸入热水中与丙做对比实验,热水中装置滤纸片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说明分子
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3.(2023-2024 九上·黟县·期中)常压下,在密闭容器中水蒸气冷凝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 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D.水分子间的间隔:① > ③
【答案】D
【详解】由图可知,①表示水的气态,②表示水的液态,③表示水的固态。
A、①→②,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①温度高于②,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不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D、分子之间的间隔,气态大于固态,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 A。
24.(2023-2024 九上·无为市·期中)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收集一塑料瓶氧气按
图一组装依次进行以下三个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捂在塑料瓶外;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得瓶内
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操作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实验过程中氧气分子都在运动
B.NP 段与 MN 段比较,可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C.PQ 段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过快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实验③因氧气不断溢出最终会导致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0
【答案】D
【分析】MN 段表示敞口放置;NP 段表示双手捂在塑料瓶外;PQ 段表示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氧气分子都在运动,说法正确;
B、NP 段是双手捂在塑料瓶的外壁上,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变大,能量越多,运动速率越
快,氧气逸出的越多,体积分数越小,NP 段与 MN 段比较,可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说法正
确;
C、PQ 段是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从瓶口逸出运动到空气中,说法正确;
D、由图 2 可知:实验③因氧气不断溢出最终会导致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 0,说法错误;
故选:D。
25.(2023-2024 九上·合肥蜀山区·期中)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
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分类:氮气、二氧化碳都能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故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C.分析: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比氢气更稳定
D.归纳: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详解】A、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 A 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二氧化碳能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故 B 错误;
C、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不仅密度比空气小,性质还比氢气更稳定,故 C 正确;
D、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氮原子与氢原子构成的,不存在
氨原子,故 D 错误。
故选:C。
26.(2023-2024 九上·宿州市·期中)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氧气压缩储存 湿衣 用水银体温
食品变质
于钢瓶 服晾干 计测量体温
A.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B.分子在不断运 C.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分子性 D.温度升高,分子间
容易被压缩 动 质也发生变化 隔变大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氧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间隔比较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C、食品变质的过程中,分子种类改变,则分子的性质也发生改变,该选项解释正确;
D、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不
正确。
故选 D。
27.(2023-2024 九上·南陵县·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是环境友好型强氧化剂,在医用消毒、污水处理、纸浆漂白、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过氧化
氢分解释放的氧气会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干扰其酶系统功能而达到杀菌效果。工业上通过蒽醌循
环法制备过氧化氢,但此过程耗能高、污染严重。电催化法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制取技术,它
利用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将氧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还原和氧化,产生过氧化氢分子。电催化反应速度快,且
不需要外部其它能源,因此具有节能的优点。如图是相同 pH 条件下,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
温度时降解氧氟沙星抗生素的曲线(纵坐标 1.0 表示没有降解)。
(1)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结合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B.电催化反应不需要任何能源
C.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属于危化品
D.过氧化氢杀菌消毒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3)根据如图曲线可以得出结论 。(写出 1 点即可)
【答案】(1)分子
(2)D
(3)相同 pH 条件下,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在 800℃时降解氧氟沙星抗生素效果最好/反应时间越长,
氟氧沙星抗生素降解率越高(合理即可)
【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
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故填:分子。
(2)A、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 错误;
B、电催化反应需要消耗电能,B 错误;
C、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但根据题目信息,过氧化氢是环境友好型强氧化剂,不属于危害品,
C 错误;
D、过氧化氢杀菌消毒的过程中分解产生氧气和水,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 正确。
故选:D。
(3)根据图像可得,相同 pH 条件下,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在 800℃时降解氧氟沙星抗生素效果
最好,且反应时间越长,氟氧沙星降解率越高。
28.(2023-2024 九上·繁昌县·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臭豆腐是中国传统特色小吃。各地的臭豆腐中,湖南长沙臭豆腐因其“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
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臭豆腐坯的品质直接关系着臭豆腐鲜嫩程度、入味程度和油炸效果。生产工艺流程为:
黄豆→豆腐坯→上色(用硫酸亚铁等)→臭卤浸泡→臭豆腐坯。国家标准 GB2760-2014 中规定,在臭豆腐
的制作过程中硫酸亚铁的最大使用浓度为 0.15g/L。实验小组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硫酸亚铁浓度对臭豆腐上色
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L 值表示颜色明度,L=0 为黑色,L=100 为白色。)
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性主要来源于臭卤的浸泡。卤水在 37℃密封箱里保温发酵过程中理化指
标的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
臭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2等。维生素B12可以延缓大脑老化进程,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需要注意的是,臭豆腐中含有的胺类物质可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在吃臭豆腐时,
最好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阻断亚硝胺的生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多食臭豆腐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是因为豆腐中含 。
(2)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臭豆腐散发出的特殊气味的原因是 。
(3)要得到黑如墨的臭豆腐又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硫酸亚铁较适宜的上色浓度为 。
(4)由图 2 得出卤水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为 。
(5)臭豆腐与新鲜蔬菜和水果搭配食用更健康的原因是 。
【答案】(1)维生素B12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0.12g/L
(4)相同条件下,随发酵时间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 45 天时达到最大值
(5)阻断亚硝胺的生成
【详解】(1)臭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B12 等。维生素 B12可以延缓大脑老化进程,降低老年痴呆的发
病率;
(2)能闻到臭豆腐散发出的特殊气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臭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3)国家标准 GB2760-2014 中规定,在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硫酸亚铁的最大使用浓度为 0.15g/L,由图 1
可知,硫酸亚铁浓度为 0.12g/L 时,L=0,臭豆腐颜色为黑色,且用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中的最大使用浓度,
故硫酸亚铁较适宜的上色浓度为 0.12g/L;
(4)由图 2 可知,相同条件下,随发酵时间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 45 天时达到最大值;
(5)臭豆腐中含有的胺类物质可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在吃臭豆腐时,最好多吃富
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阻断亚硝胺的生成。
29.(2023-2024 九上·涡阳县·期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我们肉眼看不到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粒子: 。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变小: 。
(4)臭氧(O3)与氧气(O2)化学性质不同: 。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
(4)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详解】(1)我们肉眼看不到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粒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其化学性质不同。
30.(2023-2024 九上·凤台县·期中)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甲、乙两位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向盛有
热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后,静置,观察。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两位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了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实验开始片刻后,品红分子在水中的分布(水分子没有画
出),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甲”或“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3)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有: , 。
【答案】(1)品红迅速扩散,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2)乙
(3)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详解】(1)盛有热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热水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则两位同学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品红迅速扩散,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2)把品红滴到热水中,开始水的上方先变红,然后向水中迅速扩散,故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3)通过该实验可知,品红分子可以扩散到分子中间,能得到的结论有: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31.(2023-2024 九上·枞阳县·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下列有关问
题。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酚酞试液变 色。
(2)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 A、B 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 C 烧杯其中滴加约 5mL 浓氨水。(如图
所示)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该实验证明了 (写出一条)。
(4)如图的实验目的是 ;现象是 。
【答案】(1)红
(2) 烧杯 A 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 B 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 A 中形
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或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4) 探究分子的运动 烧杯 A 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 B 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详解】(1)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因为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中的氨分子运动到 A 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使 A 中的酚酞试
液变红色;而氨分子不能运动到大烧杯外面,因此 B 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故填:烧杯 A 中的酚酞试液变
红色,烧杯 B 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 A 中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也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4)如图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是烧杯 A 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 B 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32.(2023-2024 九上·合肥包河区·期中)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老
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1、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挤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无色酚酞变 ;
(2)图 2 中先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棉花团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依次变红,再滴入浓盐酸,
观察到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氯化铵,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
(3)上述实验均证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红(色)
(2) 自下而上 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
(3)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氨水显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图 1 挤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
中形成呈碱性的氨水,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图 2 中先滴入浓氨水,微粒由下而上运动,观察到棉花团自下而上依次变红,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
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氯化铵,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
(3)上述实验均证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3.(2023-2024 九上·寿县·期中)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活动来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过程如
图:
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1)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 色。
(2)步骤②说明: 。
(3)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 A 烧杯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步骤③中,A、B 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是 。
(5)若使用图二来探究实验,你预期能看到的现象是 。
(6)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
【答案】(1)无
(2)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A 中溶液变红色
(4)具有挥发性
(5)滤纸条上从下往上依次出现红点
(6)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详解】(1)酚酞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无色;
(2)步骤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 A 烧杯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
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
(4)步骤③中,A、B 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是具有挥发性;
(5)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图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从下往上依次出现红点;
(6)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4.(2023-2024 九上·马鞍山市·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 1 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平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 依次变红;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 。
(3)组内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
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属于该物质的 (填“物
理”或“化学”)性质;酚酞变色是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用图 1 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其优点是 。
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 日后再观察,
现象如图 2 所示。
(4)该实验说明的分子性质有 、 。
【答案】(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 由右向左 分子在不断运动
(3) 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滴反了 浓氨水 物理 化学 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4)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详解】(1)胶头滴管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由右边运动到左边,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若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说明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滴反了;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酚酞变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图 1 装置需要的药品较少,节约药品。
(4)30 日后,混合液颜色均匀且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
35.(2023-2024 九上·滁州市·期中)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挥发产生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图 1 所示实验,用 A、B 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
塞慢慢推入 。
(2)图 2 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 20mL 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烧杯甲中加入 3mL 浓氨
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 。
(3)图 3 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 T 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
会儿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原因是 。
(4)图 3 实验与图 2 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任答一条即可)。
【答案】(1)空气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水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大
(2)乙中溶液变红色
(3) ba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节约药品或更环保等
【详解】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答】(1)根据图 1 ,分子间有间隔,吸取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更容易推入,是因为空气中分子之间的
间隔比水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大。
(2)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甲中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快,运动到乙中时,和
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一会儿,观察到 ba 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原因是氨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4)图 3 实验与图 2 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更环保等。
【分析】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是不断运动的;
氨水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6.(2023-2024 九上·安庆市·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 I 进行实验时,在 A 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 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
皮塞的导管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分子 。
②将图 I 试管 A 分别放入 20℃水和 50℃热水中,观察现象,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
“慢”)。
(2)如图 II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 F处产生的白烟较多(已
知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 (填“快”或“慢”)。
【答案】(1) B 试管中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滴有酚酞处变红,且由管口向管内延伸 在不断运动
快
(2)慢
【详解】(1)①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由近向远运动,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B 试管中滴
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滴有酚酞处变红,且由管口向管内延伸,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B 试管中
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滴有酚酞处变红,且由管口向管内延伸;在不断运动。
②将图 I 试管 A 分别放入 20℃水和 50℃热水中,观察现象是试管 A 放入 20℃水中酚酞变红较慢,试管 A
放入 50℃热水中酚酞变红较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快。
(2)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二者接触反应在 F 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于 F 处距浓氨水
较远,距浓盐酸较近,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所以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慢。故
填:慢。
37.(2023-2024 九上·六安市·期中)老师演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用两根玻璃棒
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
查阅资料: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有毒的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氯化铵。
②其它条件相同时,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图甲“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就可看见白烟产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时打开弹簧夹 a、b,玻璃管中出现白烟,白烟
最浓的地方是 (填“e”、“f”或“g”),理由是 。
(3)图乙实验与图甲相比,优点是 (任写一点)。
【答案】(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e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的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 e 处相遇,产生白烟最
浓。
(3)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详解】(1)图甲中“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就可看见白烟产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由题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图乙同时打开弹簧夹 a、
b,玻璃管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的地方是 e,理由是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氨气相对分子质量为
14+3=17,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为 1+35.5=36.5),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 e 处相遇,产生白烟最
浓。
(3)图乙相比图甲,实验的优点是:在密闭装置内进行不污染空气,同时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
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38.(2023-2024 九上·池州市·期中)同学们为探究微粒的运动,做了下图中几个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有毒,酚酞溶液遇到氨水会变成红色。
(1)【实验 1】如上图所示,现象是 。烧杯 B 的作用是 。
【实验 2】图Ⅱ是针对实验图Ⅰ的改进。
操作Ⅰ:向 E、F、H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
色。
操作Ⅱ:在 D、G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G 试管放置
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进行实验 2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 C 和 B 中溶液不变色,A 中溶液变红 作对照
(2)F、E 试管中的液体先、后变红色
(3)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更环保等
【详解】(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
变红,可观察到:C 和 B 中溶液不变色,A 中溶液变红;
烧杯 B 的作用是对照,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进行实验 2 时 F 先变红,E 后变红,因为 G 中的浓氨水放在热水中,氨分子会更快运动到 F 试管中;
(3)通过对比分析放在常温下和热水中的浓氨水,最终导致酚酞溶液出现先后变红的现象,可以得到的实
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处于密闭装置,且由大容量的烧杯改成小容量的试管,故改进后实验
的优点有:以防止氨气进入空气,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药品,可以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等。
考点 0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39.(2023-2024 九上·怀宁县·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的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B
【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体积大,但是与其他原子相比则不一定,
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错误。
故选 B。专题 05 分子和原子
内容概览
考点 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考点 0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考点 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2023-2024 九上·宿松县·期中)切洋葱时眼睛被辣的流泪,这从分子角度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质量很小
2.(2023-2024 九上·霍邱县·期中)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恢复原样。说明乒乓球内的气
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3.(2023-2024 九上·淮南市·期中)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固三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
冷却到-108o 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关玻璃态水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形成玻璃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分子体积也会发生改变
B.玻璃态水是固体,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C.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D.玻璃态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4.(2023-2024 九上·天长市·期中)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从微观角度分析上
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时水分子体积不变 B.蒸发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冷凝时水分子间隔减小 D.冷凝时水分子质量减小
5.(2023-2024 九上·长丰县·期中)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查阅资料得知:在一
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下结成“热冰”(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没有变化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C.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下建成溜冰场
D.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6.(2023-2024 九上·肥东县·期中)科学家在 5000℃的高温下,首次创造了一种奇特的水态,称为超离
子水冰。超离子水冰的密度比普通水高约60% ,在室温下为固体形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超离子水冰中的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B.超离子水冰是混合物
C.超离子水冰的化学性质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似
D.1 个超离子水冰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大于 1 个普通水分子含有的原子个数
7.(2023-2024 九上·桐城市·期中)在舞台上用干冰可以塑造出宛如仙境一般烟雾缭绕的奇妙效果。干
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白雾。在利用干冰制造烟雾效果的过程中,发生该改变的是
A.水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
C.CO2分子的体积 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8.(2023-2024 九上·望江县·期中)科学家在-200°C的低温下,通过钢球研磨普通冰制得既不浮于水面、
也不下沉的“MDA”(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关于“MDA”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冰的物理性质不同 B.分子停止运动
C.与冰的分子构成不同 D.分子之间无间隔
9.(2023-2024 九上·濉溪县·期中)“气凝胶冰”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形似棉花,以蓬
松轻盈的形态稳定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凝胶冰”是一种混合物 B.普通水和“气凝胶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C.由水形成“气凝胶冰”的过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气凝胶冰”中的分子静止不动
10.(2023-2024 九上·利辛县·期中)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一种常用的方法,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导
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试管中气体分子的
A.间隔增大 B.运动加快 C.数目增多 D.体积变大
考点 0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1.(2023-2024 九上·灵壁县·期中)对于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原子构成分子,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12.(2023-2024 九上·泗县·期中)如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
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化学变化中,旧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3.(2023-2024 九上·阜阳市·期中)下列图示符合 2H 意义的是
A. B.
C. D.
14.(2023-2024 九上·合肥瑶海·期中)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 )
A. B. C. D.
15.(2023-2024 九上·庐江县·期中)如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所表示的粒子能保
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B.
C. D.
16.(2023-2024 九上·亳州市·期中)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
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压瘪的乒乓球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物质的分子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 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17.(2023-2024 九上·淮北市·期中)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说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6000L 的氧气可以装入 40L 的钢瓶中,因为氧分子变小了
D.H2O 和H2O2 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间的间隙不同
18.(2023-2024 九上·太湖县·期中)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
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19.(2023-2024 九上·五河县·期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0.(2023-2024 九上·明光市·期中)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考点 0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21.(2023-2024 九上·巢湖市·期中)A、B、C 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所用酚酞溶液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通过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
论是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分子溶于 B 烧杯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2.(2023-2024 九上·合肥高新区·期中)某同学对教材中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如图 1 所示)进行了改
进,如图 2 所示,试管丙中有一张每隔 1 厘米滴有一滴酚酞试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敞口小药瓶
固定在橡皮塞上、关于图 1、图 2 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图 1 中可观察到乙中溶液变红
B.图 2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自上而下依次变红
C.图 2 比图 1 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D.若另取与丙相同的装置浸入热水中与丙做对比实验,可得出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的结论
23.(2023-2024 九上·黟县·期中)常压下,在密闭容器中水蒸气冷凝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 > 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D.水分子间的间隔:① > ③
24.(2023-2024 九上·无为市·期中)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收集一塑料瓶氧气按
图一组装依次进行以下三个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捂在塑料瓶外;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得瓶内
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操作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实验过程中氧气分子都在运动
B.NP 段与 MN 段比较,可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C.PQ 段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过快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实验③因氧气不断溢出最终会导致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0
25.(2023-2024 九上·合肥蜀山区·期中)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
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分类:氮气、二氧化碳都能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故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C.分析: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比氢气更稳定
D.归纳: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26.(2023-2024 九上·宿州市·期中)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氧气压缩储存 湿衣 用水银体温
食品变质
于钢瓶 服晾干 计测量体温
A.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B.分子在不断运 C.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分子性 D.温度升高,分子间
容易被压缩 动 质也发生变化 隔变大
A.A B.B C.C D.D
27.(2023-2024 九上·南陵县·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过氧化氢是环境友好型强氧化剂,在医用消毒、污水处理、纸浆漂白、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过氧化
氢分解释放的氧气会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干扰其酶系统功能而达到杀菌效果。工业上通过蒽醌循
环法制备过氧化氢,但此过程耗能高、污染严重。电催化法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制取技术,它
利用电极表面的催化剂,将氧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还原和氧化,产生过氧化氢分子。电催化反应速度快,且
不需要外部其它能源,因此具有节能的优点。如图是相同 pH 条件下,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
温度时降解氧氟沙星抗生素的曲线(纵坐标 1.0 表示没有降解)。
(1)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结合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B.电催化反应不需要任何能源
C.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属于危化品
D.过氧化氢杀菌消毒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3)根据如图曲线可以得出结论 。(写出 1 点即可)
28.(2023-2024 九上·繁昌县·期中)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臭豆腐是中国传统特色小吃。各地的臭豆腐中,湖南长沙臭豆腐因其“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
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臭豆腐坯的品质直接关系着臭豆腐鲜嫩程度、入味程度和油炸效果。生产工艺流程为:
黄豆→豆腐坯→上色(用硫酸亚铁等)→臭卤浸泡→臭豆腐坯。国家标准 GB2760-2014 中规定,在臭豆腐
的制作过程中硫酸亚铁的最大使用浓度为 0.15g/L。实验小组研究了一定条件下硫酸亚铁浓度对臭豆腐上色
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L 值表示颜色明度,L=0 为黑色,L=100 为白色。)
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性主要来源于臭卤的浸泡。卤水在 37℃密封箱里保温发酵过程中理化指
标的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
臭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2等。维生素B12可以延缓大脑老化进程,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需要注意的是,臭豆腐中含有的胺类物质可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因此,在吃臭豆腐时,
最好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阻断亚硝胺的生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多食臭豆腐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是因为豆腐中含 。
(2)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臭豆腐散发出的特殊气味的原因是 。
(3)要得到黑如墨的臭豆腐又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硫酸亚铁较适宜的上色浓度为 。
(4)由图 2 得出卤水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与发酵时间的关系为 。
(5)臭豆腐与新鲜蔬菜和水果搭配食用更健康的原因是 。
29.(2023-2024 九上·涡阳县·期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我们肉眼看不到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粒子: 。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变小: 。
(4)臭氧(O3)与氧气(O2)化学性质不同: 。
30.(2023-2024 九上·凤台县·期中)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甲、乙两位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向盛有
热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后,静置,观察。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两位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画出了如图的示意图表示实验开始片刻后,品红分子在水中的分布(水分子没有画
出),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甲”或“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3)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有: , 。
31.(2023-2024 九上·枞阳县·期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下列有关问
题。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酚酞试液变 色。
(2)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 A、B 中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再向 C 烧杯其中滴加约 5mL 浓氨水。(如图
所示)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该实验证明了 (写出一条)。
(4)如图的实验目的是 ;现象是 。
32.(2023-2024 九上·合肥包河区·期中)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老
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1、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挤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无色酚酞变 ;
(2)图 2 中先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棉花团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依次变红,再滴入浓盐酸,
观察到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氯化铵,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
(3)上述实验均证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33.(2023-2024 九上·寿县·期中)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活动来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过程如
图:
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1)步骤①最终得到的溶液为 色。
(2)步骤②说明: 。
(3)步骤③中用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 A 烧杯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步骤③中,A、B 两烧杯内现象不同,可以体现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是 。
(5)若使用图二来探究实验,你预期能看到的现象是 。
(6)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
34.(2023-2024 九上·马鞍山市·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 1 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平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 依次变红;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 。
(3)组内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
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属于该物质的 (填“物
理”或“化学”)性质;酚酞变色是发生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用图 1 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其优点是 。
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 日后再观察,
现象如图 2 所示。
(4)该实验说明的分子性质有 、 。
35.(2023-2024 九上·滁州市·期中)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挥发产生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图 1 所示实验,用 A、B 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
塞慢慢推入 。
(2)图 2 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 20mL 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烧杯甲中加入 3mL 浓氨
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 。
(3)图 3 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 T 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
会儿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原因是 。
(4)图 3 实验与图 2 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任答一条即可)。
36.(2023-2024 九上·安庆市·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 I 进行实验时,在 A 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 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
皮塞的导管连接好。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分子 。
②将图 I 试管 A 分别放入 20℃水和 50℃热水中,观察现象,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
“慢”)。
(2)如图 II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 F处产生的白烟较多(已
知氨气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质量)。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 (填“快”或“慢”)。
37.(2023-2024 九上·六安市·期中)老师演示了如图甲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用两根玻璃棒
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
查阅资料: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有毒的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氯化铵。
②其它条件相同时,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图甲“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就可看见白烟产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时打开弹簧夹 a、b,玻璃管中出现白烟,白烟
最浓的地方是 (填“e”、“f”或“g”),理由是 。
(3)图乙实验与图甲相比,优点是 (任写一点)。
38.(2023-2024 九上·池州市·期中)同学们为探究微粒的运动,做了下图中几个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有毒,酚酞溶液遇到氨水会变成红色。
(1)【实验 1】如上图所示,现象是 。烧杯 B 的作用是 。
【实验 2】图Ⅱ是针对实验图Ⅰ的改进。
操作Ⅰ:向 E、F、H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
色。
操作Ⅱ:在 D、G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G 试管放置
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2)进行实验 2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 0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39.(2023-2024 九上·怀宁县·期中)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的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