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达标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 min 24 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s,分度值为0.2s。
 
2.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刑侦队警察往往用这个方法估测作案嫌疑人身高。如图是作案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脚印,作案嫌疑人脚掌的长度是25.10cm。
3.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云为参照物。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秒表;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运动速度是2.5_cm/s。
5.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在此路段行驶速度不能超过50_km/h。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2 h,以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两物体在t=15_s时相遇。
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相同时间内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根据v=可知v甲>v乙;两物体在t=15 s时相遇。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D)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姗姗来迟 D.一日千里
8.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 cm、18.13 cm、18.11 cm、1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C)
A.18.125 cm B.18.1 cm C.18.13 cm D.18.12 cm
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18.12 cm、18.13 cm、18.11 cm、18.14 cm,为减小误差,应取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物体的长度,即=18.125 cm≈18.13 cm,故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
9.考试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D)
A.27 m B.27 nm
C.270 cm D.270 mm
10.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1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D)
A.另一列火车 自己乘坐的火车 B.自己乘坐的火车 站台
C.站台 另一列火车 D.另一列火车 站台
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C)
   
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
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
C.甲车、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车在5 s内运动的路程为20 m
甲图像是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甲===4 m/s;乙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乙=6 m/s;丙的图像也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丙=4 m/s。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速度最快的小车是乙,甲、丙速度相同,故A错误;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甲和丙速度相同,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故B错误;甲车、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乙车在5 s内运动的路程s=v乙t=6 m/s×5 s=30 m,故D错误。
13.(双选)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CD)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相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是相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向西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做减速运动
如果两车同向、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一方为参照物,另一方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来说,有位置的改变,此时两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若两车都向东行驶,且另一列车的速度大于该车的速度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则认为另一列车是向东运动的,而小红坐的车对地却是向东行驶的,故B错误;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说明她坐的列车向西加速(启动)或向东减速,故C正确;小球突然“自动”向西滚动,说明她坐的列车向东加速(启动)或向西减速,故D正确。
14.(双选)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st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
A.甲、乙全程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5 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 min后,甲相对于乙向东运动
D.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A.由题图可知,5~10 min时,甲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甲不是全程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题图可知,前5 min,甲、乙通过的路程不等,由v=可知甲、乙的速度不等,则甲、乙相对位置改变,因此甲、乙相对运动,故B错误;C.由题图可知,10 min后,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因此甲相对于乙向东运动,故C正确;D.由题图可知,从开始到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经过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v=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3 min 10 s时指针的位置。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2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时间为3 min 10 s时的分针应该指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据此标记分针位置如图所示;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10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10 s,如图所示:
1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 s匀速向前行驶40 m,中间停靠4 s后,又在4 s内以10 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请画出0~10 s的st图像。
   
       题图            答案图
由题可知,物体前2 s匀速行驶40 m,则前2 s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中间停靠4 s,则中间4 s的st图像与时间轴平行;后4 s匀速运动行驶的路程s=vt=10 m/s×4 s=40 m,由上述分析作图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共19分)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并拼成了如图所示的蜗牛爬行位置图片:
根据蜗牛爬行位置图片,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mm 0 12 22 34 49 61
(1)请根据位置图片,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不需估读)。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蜗牛是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的。
(3)蜗牛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是1.1m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2mm/s。
(1)根据照片可以获得数值,完成表格。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mm 0 12 22 34 48 61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蜗牛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3)在前20 s内的路程是22 mm,因此平均速度v===1.1 mm/s;整个t′=50 s内的路程s′=61 mm,由平均速度公式,得v′===1.22 mm/s。
18.为了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了小车运动全程、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秒表。
(2)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的斜面,目的是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小明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记录该位置为A,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②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2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③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v=,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④计算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v3=(用s1、t1、s2、t2表示)。
(4)若在上述步骤②中,小明释放小车时轻推了一下小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v2偏大,v3偏小(均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9.如图所示是小辉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辉在实验中将斜面坡度调得特别大,会造成测量的时间(选填“时间”或“路程”)误差较大。
(2)根据图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出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2 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辉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
(5)他用公式vAC=计算出全程AC的平均速度,这种计算方法是
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6)完成实验后,他还想用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斜面长度一定。(2分)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会造成测量的时间误差较大; (2)由图可知,A点的刻度为10.00 dm,B点的刻度为6.00 dm,得出AB段路程为4.0 dm=0.4 m,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 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 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辉的做法不正确;(5)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2 s,通过后半程的时间为1 s,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变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大小变大;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故vAC=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6)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此过程中没有控制斜面的长度一定。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元旦期间,小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参加“冬游青岛”莱西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双莱”非遗大集,由于气温低,他前一半路程推着自行车步行,后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
(1)小明步行和骑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小明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小明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他全程骑车返回需要多少分钟?
(1)由图可知,通过0A的时间t0A=25 min=1 500 s,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s0A=1 800 m,0A段的速度v0A===1.2 m/s;
AB段的时间tAB=30 min-25 min=5 min=300 s,AB段的路程sAB=3 600 m-1 800 m=1 800 m,
AB段的速度vAB===6 m/s,因为6 m/s>1.2 m/s,
所以小明步行速度为1.2 m/s,骑车速度为6 m/s;
(2)全程所用时间t=30 min=1 800 s,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v===2 m/s;
(3)小明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由v=
可得,他全程骑车返回需要时间t′===600 s=10 min。
答:(1)小明步行和骑车的速度分别是1.2 m/s和6 m/s;
(2)小明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 m/s;
(3)若小明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他全程骑车返回需要10分钟。
21.国家推行了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新交规。如图所示,当该车道斑马线上有行人时,机动车车头就不得越过停止线,否则视为违反交规,现小明以1 m/s的速度沿垂直于车道的虚线OAB匀速穿过该车道,其中A、B分别为车道两侧边线上的两个位置。当图中轿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向左行驶且车头距停止线28 m时,司机发现小明正位于O处,于是立即刹车使轿车减速,经过5 s汽车停了下来,该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8 m/s。已知O、A相距2 m,A、B相距 4 m。
(1)求轿车减速5 s内行驶的路程;
(2)求小明从O处运动至B处所需的时间;
(3)请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并说明该轿车司机是否违反新交规。
(1)由v=可得,轿车减速5 s内行驶的路程s=vt=5.8 m/s×5 s=29 m;
(2)由v=可得,小明从O处到B处所需的时间tOB===6 s;
(3)根据(1)(2)的计算结果可知,小明要通过斑马线至少需要6 s,而汽车5 s 内行驶了29 m,29 m>28 m,所以该轿车司机违反了新交规。
答:(1)轿车减速5 s内行驶的路程是29 m。
(2)小明从O处到B处所需的时间是6 s。
(3)该轿车司机违反了新交规。第一章 机械运动 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 min 24 s,如图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分度值为 s。
eq \o(\s\up7(),\s\do5(第1题图))   eq \o(\s\up7(),\s\do5(第2题图))
2.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刑侦队警察往往用这个方法估测作案嫌疑人身高。如图是作案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脚印,作案嫌疑人脚掌的长度是 cm。
3.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 为参照物的;“船高”是以 为参照物的。观察如图所示的情景和文字,认为云向西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
eq \o(\s\up7(),\s\do5(    )) eq \o(\s\up7(  ),\s\do5( 甲      乙     ))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
5.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 _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 h,以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eq \o(\s\up7(),\s\do5(第5题图))     eq \o(\s\up7(),\s\do5(第6题图))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v乙;两物体在 _ 相遇。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姗姗来迟 D.一日千里
8.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 cm、18.13 cm、18.11 cm、18.14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 cm B.18.1 cm C.18.13 cm D.18.12 cm
9.考试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27 m B.27 nm
C.270 cm D.270 mm
10.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C.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1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另一列火车 自己乘坐的火车 B.自己乘坐的火车 站台
C.站台 另一列火车 D.另一列火车 站台
1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
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
C.甲车、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车在5 s内运动的路程为20 m
13.(双选)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相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是相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向西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做减速运动
14.(双选)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st 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
A.甲、乙全程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开始到5 mi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
C.10 min后,甲相对于乙向东运动
D.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如图所示,这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3 min 10 s时指针的位置。
1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 s匀速向前行驶40 m,中间停靠4 s后,又在4 s内以10 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请画出0~10 s的st图像。
   
题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7分,第19题7分,共19分)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并拼成了如图所示的蜗牛爬行位置图片:
根据蜗牛爬行位置图片,某同学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mm 0 12 22 49
(1)请根据位置图片,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不需估读)。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蜗牛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的。
(3)蜗牛前2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m/s。
18.为了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了小车运动全程、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 。
(2)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的斜面,目的是 。
(3)小明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记录该位置为A,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②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2和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
③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④计算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v3= (用s1、t1、s2、t2表示)。
(4)若在上述步骤②中,小明释放小车时轻推了一下小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v2 ,v3 (均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9.如图所示是小辉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辉在实验中将斜面坡度调得特别大,会造成测量的 (选填“时间”或“路程”)误差较大。
(2)根据图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出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辉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
(5)他用公式vAC=计算出全程AC的平均速度,这种计算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6)完成实验后,他还想用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 。(2分)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元旦期间,小明同学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参加“冬游青岛”莱西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双莱”非遗大集,由于气温低,他前一半路程推着自行车步行,后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
(1)小明步行和骑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小明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若小明骑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他全程骑车返回需要多少分钟?
21.国家推行了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新交规。如图所示,当该车道斑马线上有行人时,机动车车头就不得越过停止线,否则视为违反交规,现小明以1 m/s的速度沿垂直于车道的虚线OAB匀速穿过该车道,其中A、B分别为车道两侧边线上的两个位置。当图中轿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向左行驶且车头距停止线28 m时,司机发现小明正位于O处,于是立即刹车使轿车减速,经过5 s汽车停了下来,该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8 m/s。已知O、A相距2 m,A、B相距 4 m。
(1)求轿车减速5 s内行驶的路程;
(2)求小明从O处运动至B处所需的时间;
(3)请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并说明该轿车司机是否违反新交规。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复习卷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答案)

下一篇: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一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