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1.2 化学研究什么(同步练习)

1.2 化学研究什么(专题训练)【五大题型】
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共 12 小题)
二.化学反应现象和结论判断(共 5 小题)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共 10 小题)
四.蜡烛点燃前的性质(共 5 小题)
五.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及产物分析(共 7 小题)
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共 12 小题)
1.以下是《礼记》记载的中国秦代古法酿酒。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秣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答案】D
【详解】A、秣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是收集原料,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
符合题意;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是选择水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
题意;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是选择容器,无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发生了缓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符合题意。
故选 D。
2.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酸奶发酵 B.葡萄酿酒
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
【答案】C
【详解】A、酸奶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干冰升华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酱油是中国的传统液体调味品,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入坛发酵 C.搅拌混匀 D.成品装瓶
【答案】B
【详解】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项不符合题意;
B、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生产过程一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 B.海水晒盐 C.焚烧垃圾发电 D.燃放烟花
【答案】B
【详解】A、高粱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焚烧垃圾发电,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5.下列现象为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冰雪熔化 C.木柴燃烧 D.粮食酿酒
【答案】B
【详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氧化铁等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意;
B、冰雪熔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木柴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古诗词中也常常蕴含科学道理。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与和其他不同的是
A.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答案】D
【详解】A、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该诗句描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该诗句描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
C、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该诗句描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该诗句描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
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只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C
【详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存在植物的燃烧和光合作用,燃烧的过程中生
成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葡萄糖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故 B 错误;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只是光的折射现象,水的流动,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存在蜡烛的燃烧,此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C。
8.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③能溶解
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
源;⑥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有关信息,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
(2)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1)①②③
(2)⑥
【详解】(1)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③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填①②③;
(2)⑥酒精燃烧,生成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⑥。
9.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小方同学对水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记录如下:水是①无色、无
味的液体,②沸点为 100℃,凝固点为 0℃,③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④把 水放到冰箱里,
水变成了冰,⑤水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⑥通电电解水后,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⑦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水,水常被用来灌溉农田、发电以及供人饮用。
(1)以上记录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
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水的用途的是 。
(2)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 、 、 和 。
【答案】(1) ①②③ ⑤
④ ⑥ ⑦
(2) 实验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分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
分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水是①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沸点为 100℃,凝固点为 0℃,
③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④把水
放到冰箱里,水变成了冰,这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⑤水能和许
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该变化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变化,⑥通电电
解水后,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在这个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故属
于化学变化,⑦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水,水常被用来灌溉农田、发电以及供人饮用,
属于水的用途。
(2)由化学的定义可知: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
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10.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 、 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 、分子水平上研
究物质及其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化学
变化是有 的变化,通常伴随发生发光、 、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 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多是指物质外
形或状态的改变。
【答案】 分子 原子 原子 变化规律 新物质生成 发热 产
生气体 能量
【详解】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
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化
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伴随发生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等现象。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多是指
物质外形或状态的改变。
11.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態,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填“物理”或
“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
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木炭具有可
燃性;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 。
(3)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利用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请把
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
①铜片和铁片 ;
②蔗糖和食盐 ;
③白醋和白酒 。
【答案】(1) 物理 化学
(2) ① ③ ② ④
(3) 颜色 味道 气味
【详解】(1)白糖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白糖变黑生成了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①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④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则属于物理性质的为①;化学性质的为③;属于物理变化的为②;属于化学变化的为④。
(3)①铜片为紫红色,铁片为银白色,则可通过颜色鉴别;
②蔗糖和食盐的味道不同,则可通过味道鉴别;
③白醋和白酒的气味不同,可通过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12.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对应的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的例子填入表中空白。
现象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
爆炸
【答案】 灯泡发光发热 镁条燃烧 轮胎爆炸 火药爆炸
【详解】灯泡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镁条
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轮胎爆炸是由于压强过大,轮胎承受不住压力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火
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现象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发光发热 灯泡发光发热 镁条燃烧
爆炸 轮胎爆炸 火药爆炸
二.化学反应现象和结论判断(共 5 小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
得的
【答案】A
【详解】A、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必然现象之一,故符合题意;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但有些会吸收热量,如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二氧化碳,故
不符合题意;
C、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与水反应同样
会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之一,电能、核能等也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 A。
14.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
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
C.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
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
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详解】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如灯泡发光、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
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如铁生锈,只放热不发光,故选项正
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用途一般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一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D.化学变化发生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答案】B
【详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故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故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6.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伴随一些现象发生,见下图。
这些现象常表现为 改变,放出 、生成 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 、 等。这些现象
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答案】 颜色 气体 沉淀 吸热 放热 发光
【详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
放热、发光等。上述可观察到的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故
填:颜色;气体;沉淀;吸热;放热;发光。
17.认真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现象: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的
物质③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合火焰。请描述镁条燃烧(如图 1)的现象是 ;
(2)如图 2,A 处水被烧开至沸腾,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图2中B处与图3发生的变化中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请你判断是否都是化学变化(填“是”
或“否”) ,说明理由 。
【答案】(1)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物理变化
(3) 否 图 2 中 B 生成新物质,图 3 没有生成新物质
【详解】(1)镁条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水被烧开至沸腾,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故属于物理变化;
(3)图 2B 处是燃料的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过程;图 3 中的灯泡发光,
没有产生新物质,是个物理变化过程。故填否,图 2 中 B 生成新物质,图 3 没有生成新物
质。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共 10 小题)
1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中,前者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是该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有吸水性,饼干变潮
B.墨是黑色的,墨研磨成黑汁
C.铁粉是黑色的,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木炭粉有还原性,木炭粉燃烧能变成二氧化碳
【答案】C
【详解】A、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饼干变潮的过程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颜色属于物理性质;墨研磨成黑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
不符合题意。
C、颜色属于物理性质,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9.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沸点 78℃ D.具有特殊香味
【答案】B
【详解】A、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沸点 78℃,描述的是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
题意;
D、具有特殊香味,描述的是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
20.2023 年 11 月 23 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火
箭燃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气体
【答案】A
【详解】A、作燃料的物质,一定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此选项正确;
B、作燃料的物质,不一定具有还原性,此选项错误;
C、作燃料的物质,不一定具有氧化性,此选项错误;
D、作燃料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此选项错误;
故选 A。
2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
【答案】B
【详解】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故 A 错误;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主要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的是稀有
气体的物理性质,故 B 正确;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主要利用其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故 C 错误;
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主要利用其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 D 错误。
故选:B。
22.下列物质的应用,主要用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氮气用于制氮肥
C.酒精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A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可以用于制作霓虹灯,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
能体现,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制氮肥,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该性质属于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
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呼吸,则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可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
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3.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今年 7 月 28 日在成都举行,大运会主火炬塔没有设计
在场内也不在场边,而在离场地近 200 米外的湖边,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
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易燃烧
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
【答案】B
【详解】A、丙烷是无色气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项错误;
B、丙烷易燃烧,说明丙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
性质,故选项正确;
C、丙烷沸点为-42.1℃,易液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
项错误;
D、丙烷微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4.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点燃酒精
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用途有 。
【答案】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溶于水、溶解碘 易燃烧
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点燃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
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
生成的变化。
【详解】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因为酒精易燃烧,故就行常用作燃料。
【点睛】阅读文字并提取有用信息,并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
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5.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蜡烛熔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③铁铸成铁锅,④稀
有气体具有稳定性,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⑦铁生锈,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1) ①③⑤⑥ ⑦
(2) ② ④
【详解】(1)①蜡烛融化、③铁铸成铁锅、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以上变化没有新
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⑦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②水是无色液体,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④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6.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查阅资料可知①
硫磺有可燃性;②可用于制作火药;③硫磺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④取少量硫磺,
加热,硫磺熔化成黄色液体;⑤继续加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
上述关于硫磺的描述属于(填序号):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物理变化: 。
(4)化学变化: 。
(5)用途: 。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⑤
(5)②
【分析】①硫磺有可燃性,是在硫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
②可用于制作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
③硫磺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描述了硫的颜色、状态和溶解性,该性质不需要通
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取少量硫磺,加热,硫磺熔化成黄色液体,硫磺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
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⑤继续加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
【详解】(1)物理性质:③
(2)化学性质:①
(3)物理变化:④
(4)化学变化:⑤
(5)用途:②。
27.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是 ,“烈火焚烧”是 。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这属于 。
(3)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 。
【答案】(1)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详解】(1)“千锤万凿”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颜色、气味、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通常情况下,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这属于物理性质;
(3)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
学性质。
四.蜡烛点燃前的性质(共 5 小题)
28.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据此现象,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石蜡密度比水小 B.石蜡不易溶于水
C.石蜡硬度较小 D.石蜡能够燃烧
【答案】D
【详解】A、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故 A 推
测正确;
B、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易溶于水,故 B 推测正确;
C、能用小刀切石蜡,说明石蜡硬度较小,故 C 推测正确;
D、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不能说明石蜡能够燃烧,故 D 推测错误;
故选:D。
29.小明对蜡烛展开了实验探究,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说明

石蜡的硬度较小,密度
A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
比水小,不易溶于水
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火柴梗的外部最先变
B 火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约 1 秒后取出 黑
C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用嘴吹灭蜡烛,产生白烟,收集 白烟是石蜡固体的小
D 白烟被点燃
并点燃 颗粒,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根据现象是石蜡浮在水面上,则说明其密度
比水小,选项正确;
B、根据火柴梗的外部最先变黑,则说明外焰温度最高,选项正确;
C、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
明蜡烛含氢元素,由于氧气含有氧元素则不能确定蜡烛是否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产生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蜡烛蒸气冷凝形成石蜡固体小颗粒,选项正
确;
故选:C
30.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点燃蜡灿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D.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1~2s 取出,接触到内焰的火柴先炭化变黑
【答案】D
【详解】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故选项说
法正确;
B、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白烟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
法正确;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
蜡燃烧有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取出,外焰的火柴炭化变黑,
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31.小樱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做了如下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在水中,蜡烛会 (选填“浮在水面”或“沉入
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s 后取出,
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在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
高。
【答案】(1) 浮在水面 小
(2) c 外焰
【详解】(1)因为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将蜡烛放入水中,既不会溶解,也不
会下沉,而是会漂浮。
(2)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以此为外焰(c)、内焰(b)、焰心(a),因为外焰
部分的石蜡蒸气与空气充分接触,石蜡完全燃烧,所以外焰温度最高,c 处的火柴梗最先碳
化。
32.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协助完成其中的一些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理性质:石蜡质软,
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 蜡烛浮于水面
溶于水,密度比水
①将一只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 石蜡燃烧后生成了
②取下烧杯,翻转过来,迅速向烧杯 雾,石灰水 和水。
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答案】 难 小 变浑浊
二氧化碳/CO2  
【详解】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物理性质:石蜡质软,难溶
于水,密度比水小。
①将一只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②取下烧杯,翻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澄清
的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五.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及产物分析(共 7 小题)
33.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实验中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C
【详解】A、蜡烛燃烧时放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炭化
程度,图甲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乙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验证了燃烧后水蒸气的存
在,不能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图丙实验中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
白烟,可以使蜡烛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4.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的变化及火焰:
(1)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
现象:处于火焰最外层的两端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
结论: (填名称)温度最高。
(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 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 。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
【答案】(1)外焰
(2) 水雾 变浑浊 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1)处于火焰最外层的两端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另一只烧杯中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35.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 A 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如
图 B 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
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如图 C 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只答一点)。
【答案】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合理即可) 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详解】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蜡烛火焰各
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蜡烛是含碳的物质,不充分燃烧时产生
炭黑,故会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要保证实验
成功,应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
36.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 实验点燃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同学们进行了 B 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燥的小烧杯 滴生成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 ,振荡
二氧化碳
(3)C 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
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
烟”的成分。验证王亮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
【答案】(1)放出热量,发生黄色火焰,火焰分层,有少量黑烟
(2) 水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3)将白烟点燃看其燃烧情况
【详解】(1)A 实验点燃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放出热量,发生黄色火焰,火焰分层,有少量
黑烟。
(2)步骤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实验现象为烧杯内壁有无
色小液滴生成,则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水。步骤②为了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有二氧化碳的结论,应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石蜡具有可燃性,为了验证“白烟”的成分是否为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的方法
是将白烟点燃看其燃烧情况,若能燃烧,则证明王亮的猜想正确。
37.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
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一】
(1)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变 。
【实验二】
(2)如图 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
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为 。
(3)如图 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
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4)如图 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
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和 。
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
③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 C 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答案】(1)浑浊
(2)外焰温度最高
(3)白烟燃烧
(4) 水 二氧化碳 验证水的生成 能够同时检验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详解】(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观察到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2)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外焰温度
最高。
(3)结论为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则将导管伸入焰心,点燃另一端的白烟,会观察到
白烟燃烧。
(4)①由于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②硫酸铜粉末能证明生成物是否含有水。
③图 C 中可同时检验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38.扬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问题。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 部分炭化
变黑严重(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续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靠近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 (填“能”或“不
能”)。
(4)图四中将一个干燥的凉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证明有水
生成;将蘸有 的烧杯置在火焰上方,可现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
成了二氧化碳。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外焰
(2)气态
(3)能
(4) 水雾 澄清石灰水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点燃
【详解】(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 1 秒后
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炭化变黑严重;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
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所以白烟
能重新燃烧;
(4)图四中将一个干燥的凉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将蘸
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在火焰上方,可现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
碳;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点燃
39.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其主要成分是石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英国科学
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1)项目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 。
(2)项目二:对比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 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
铁纱窗 ,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 。纱窗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3)项目三:探究石蜡的组成元素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 B)。
【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了 。
【讨论交流】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到的
现象是 。
【得出结论】石蜡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质疑评价】有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
【反思改进】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最终确定了石蜡的组成元素。
【答案】(1) 蜡烛浮在水面上 蜡烛密度小于水
(2) 发红 外焰温度高于内焰和焰心 氧气浓度不足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将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
方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石蜡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故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不
一定来自石蜡
【详解】(1)由所学课本知识可以得知,蜡烛的密度比水要小,因此将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会浮在水面上
(2)由物质燃烧的特性(例如酒精灯的燃烧)可得知,外焰的温度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
可以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被高温灼烧得发红;而内焰和焰心的温度相对于外焰较低,所以
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纱窗燃烧最主要原因是蜡烛的燃烧消耗了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没有
足够浓度的氧气使纱窗燃烧
(3)【收集证据】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现象说明,蜡烛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如果要证明蜡烛的燃烧有水生成,则可以取干燥洁净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燃烧
的火焰上方,若蜡烛的燃烧有水生成,则冷烧杯的内壁将会有小水珠凝结;
【质疑评价】有同学认为,结论“石蜡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上述的实
验只能证明石蜡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因为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无法确定石蜡的组
成元素中有氧元素。1.2 化学研究什么(专题训练)【五大题型】
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共 12 小题)
二.化学反应现象和结论判断(共 5 小题)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共 10 小题)
四.蜡烛点燃前的性质(共 5 小题)
五.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及产物分析(共 7 小题)
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共 12 小题)
1.以下是《礼记》记载的中国秦代古法酿酒。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秣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2.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酸奶发酵 B.葡萄酿酒
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
3.酱油是中国的传统液体调味品,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 B.入坛发酵 C.搅拌混匀 D.成品装瓶
4.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生产过程一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 B.海水晒盐 C.焚烧垃圾发电 D.燃放烟花
5.下列现象为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冰雪熔化 C.木柴燃烧 D.粮食酿酒
6.古诗词中也常常蕴含科学道理。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与和其他不同的是
A.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
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只包含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③能溶解
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
源;⑥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有关信息,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 。
(2)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9.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小方同学对水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记录如下:水是①无色、无
味的液体,②沸点为 100℃,凝固点为 0℃,③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④把 水放到冰箱里,
水变成了冰,⑤水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⑥通电电解水后,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⑦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水,水常被用来灌溉农田、发电以及供人饮用。
(1)以上记录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
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水的用途的是 。
(2)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 、 、 和 。
10.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 、 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 、分子水平上研
究物质及其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化学
变化是有 的变化,通常伴随发生发光、 、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 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多是指物质外
形或状态的改变。
11.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態,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填“物理”或
“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
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木炭具有可
燃性;④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 。
(3)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利用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请把
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
①铜片和铁片 ;
②蔗糖和食盐 ;
③白醋和白酒 。
12.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对应的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的例子填入表中空白。
现象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
爆炸
二.化学反应现象和结论判断(共 5 小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4.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
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
C.化学变化过程中也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用途一般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一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D.化学变化发生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16.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伴随一些现象发生,见下图。
这些现象常表现为 改变,放出 、生成 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 、 等。这些现象
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17.认真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现象: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的
物质③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合火焰。请描述镁条燃烧(如图 1)的现象是 ;
(2)如图 2,A 处水被烧开至沸腾,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图2中B处与图3发生的变化中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请你判断是否都是化学变化(填“是”
或“否”) ,说明理由 。
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共 10 小题)
1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中,前者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是该物质的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有吸水性,饼干变潮
B.墨是黑色的,墨研磨成黑汁
C.铁粉是黑色的,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木炭粉有还原性,木炭粉燃烧能变成二氧化碳
19.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沸点 78℃ D.具有特殊香味
20.2023 年 11 月 23 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火
箭燃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可燃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气体
2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天然气用作生活中的燃料
22.下列物质的应用,主要用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氮气用于制氮肥
C.酒精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23.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今年 7 月 28 日在成都举行,大运会主火炬塔没有设计
在场内也不在场边,而在离场地近 200 米外的湖边,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
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易燃烧
C.沸点为-42.1℃,易液化 D.微溶于水
24.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等物质。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点燃酒精
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
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用途有 。
25.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蜡烛熔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③铁铸成铁锅,④稀
有气体具有稳定性,⑤汽油挥发,⑥食盐溶解,⑦铁生锈,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6.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查阅资料可知①
硫磺有可燃性;②可用于制作火药;③硫磺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④取少量硫磺,
加热,硫磺熔化成黄色液体;⑤继续加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
上述关于硫磺的描述属于(填序号):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
(3)物理变化: 。
(4)化学变化: 。
(5)用途: 。
27.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是 ,“烈火焚烧”是 。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这属于 。
(3)锌粒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热量,锌粒的这一性质属于 。
四.蜡烛点燃前的性质(共 5 小题)
28.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据此现象,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石蜡密度比水小 B.石蜡不易溶于水
C.石蜡硬度较小 D.石蜡能够燃烧
29.小明对蜡烛展开了实验探究,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说明
石蜡的硬度较小,密度
A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
比水小,不易溶于水
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火柴梗的外部最先变
B 火焰外焰的温度最高
约 1 秒后取出 黑
C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用嘴吹灭蜡烛,产生白烟,收集 白烟是石蜡固体的小
D 白烟被点燃
并点燃 颗粒,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30.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点燃蜡灿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D.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1~2s 取出,接触到内焰的火柴先炭化变黑
31.小樱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做了如下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在水中,蜡烛会 (选填“浮在水面”或“沉入
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 1s 后取出,
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在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
高。
32.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协助完成其中的一些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物理性质:石蜡质软,
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 蜡烛浮于水面
溶于水,密度比水
①将一只干燥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 石蜡燃烧后生成了
②取下烧杯,翻转过来,迅速向烧杯 雾,石灰水 和水。
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五.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及产物分析(共 7 小题)
33.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丙图实验中的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4.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的变化及火焰:
(1)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 后取出。
现象:处于火焰最外层的两端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
结论: (填名称)温度最高。
(2)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 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 。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
35.下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如图 A 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 ,如
图 B 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
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 ,如图 C 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只答一点)。
36.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 实验点燃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同学们进行了 B 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燥的小烧杯 滴生成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
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 ,振荡
二氧化碳
(3)C 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
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
烟”的成分。验证王亮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 。
37.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探
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CuSO4)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一】
(1)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变 。
【实验二】
(2)如图 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
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为 。
(3)如图 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
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4)如图 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
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并观察到硫酸铜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①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和 。
②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
③与实验一所示实验相比较,图 C 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38.扬帆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问题。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 部分炭化
变黑严重(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续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靠近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 (填“能”或“不
能”)。
(4)图四中将一个干燥的凉烧杯置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证明有水
生成;将蘸有 的烧杯置在火焰上方,可现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
成了二氧化碳。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9.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其主要成分是石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英国科学
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展开了项目化探究。
(1)项目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 。
(2)项目二:对比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 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
铁纱窗 ,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
是 。纱窗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3)项目三:探究石蜡的组成元素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 B)。
【收集证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了 。
【讨论交流】若欲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到的
现象是 。
【得出结论】石蜡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质疑评价】有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
【反思改进】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最终确定了石蜡的组成元素。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化学试题 (解析版)

下一篇: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