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清单+练习)

1.1 认识化学科学(知识解读)(原卷版)
知识点 1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知识点 2 历史悠久的化学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作业 巩固训练
知识点 1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
解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推动红
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
3、压缩活塞蘸有乙醚的棉花能燃烧。
解释:乙醚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所引发的变化,乙醚先发生燃烧,再引发棉花燃烧。
4、漫透了混合溶液(20mL95%的酒精溶液和 10mL水混合)后的手帕烧不坏。
解释:酒精的沸点很低,当手帕被“点燃”后,相比于水,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燃
烧掉,而大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酒精的沸点是 78℃,而水沸点的是
100℃)。
5、观念建构:通过分析实验操作、实验条件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可以展开思维,
证实以前的一些猜想,或者从中发现未知的知识。
6、浓氨水滴加入酚酞水溶液后溶液变红。
解释: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7、酚酞水溶液和浓氨水罩在一起后,酚酞水溶液变红。
解释: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
溶液变红。
8、当我们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当我们打开酒精瓶时,会嗅到酒精的
气味。这些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9、化学与新材料和新技术
(1)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途广泛的塑料等。
(2)“碳海绵”全碳气凝胶:利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制备出一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还具
有很好的隔热效能,可广泛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3)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我国港珠澳桥,新材料和新技术发挥了巨大作
用。如为抗击高温高湿的海洋气候环境对金属的腐蚀,我国科技人员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的
防腐涂层钢筋。吊起港珠澳大桥的高性能绳索由特殊的聚乙纤维制成。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化
学方法和技术制成的。
(4)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为人类创造出许许多多新物
质,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典例 1-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
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典例 1-2】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两位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用水和酒
精浸湿的手帕点燃后,手帕表面燃起大火,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
烧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足,手帕不会燃烧
【典例 1-3】如图所示:烧杯 A 中盛有 10mL 浓氨水;烧杯 B 中盛有 10mL 蒸馏水,并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
到烧杯 B 中的溶液变成 。上述现象说明了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
释 。
【变式 1-1】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 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
溶液中,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在 20℃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③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降低了手帕的着火点
【变式 1-2】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
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对上述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水能使酚酞变红
B.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空气中的成分能使酚酞变红
C.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逸出,进入了甲中的溶液
D.烧杯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烧杯甲溶液中的粒子静止不动
【变式 1-3】点燃被 2 体积 95%酒精和 1 体积水的混合液浸泡过的手帕,手帕烧不坏的原因
是 。
知识点 2 历史悠久的化学
1、古代的化学工艺
(1)新石器时代就能烧制陶瓷。
(2)殷商时期就能冶炼、铸造青铜器。
(3)春秋战国时期已能熟练的掌握铁的冶炼技术,早在春秋中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发现
木炭、硫黄和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能剧烈燃烧,为火
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2、近代化学重要发现
(1)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
的本性。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3)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4)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3、现代化学
20 世纪初,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进步,科学家逐步揭示了原子、分子的结构,对化学反
应规律的探索、物质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此,化学科学进入了现代化学的发展阶
段。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要力量。
【典例 2-1】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烧制陶瓷 B.发明指南针 C.使用火药 D.冶炼钢铁
【典例 2-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有规律可循
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古代的炼丹术违背了自然科学,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D.道尔顿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典例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努力,以下是几
位为化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①拉瓦锡②门捷列夫③道尔顿④阿伏加德罗,其中奠定
近代化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和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定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填序号)
【变式 2-1】下列有关人类认识物质简史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
B.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C.门捷列夫揭秘了水的组成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作出贡献
【变式 2-2】近代,由于英国科学家 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
了近代原子论和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变式 2-3】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铁的冶炼与应用、 和瓷器的烧制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1、化学创造了大量的新物质,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化学家通过模拟自然固氮,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3、化学家利用太阳能,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作为燃
料或粮食的有机化合物,缓解温室效应加剧,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4、化学研究新型材料,加强国防和航空领域建设。
5、化学科学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方面提取和研制合成药物。
【典例 3-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
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提高人体免疫力
【典例 3-2】化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方法。如今,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 、 、 、 、
等。
【变式 3-1】当代社会发展几乎离不开化学,关于人类利用化学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学科学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学产生许多有害物质比如毒品、化学武器等
C.“弊大于利”,虽然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物质和能量,但也造成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
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化学科学带来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但也提高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促进 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变式 3-2】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在 、 水平上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基础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
物质。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
领域,如信息科学、 、 、环境保护、 、等。
一、选择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合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药物
②运载“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火箭使用液氢燃料
③研制新型的半导体材料
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池的开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春天,尘土飞扬 B.冬季室外电线绷紧
C.夏季自行车轮胎易爆胎 D.在远处我们可以闻到花香
3.如图所示,在烧杯 A 中加入 5mL 浓氨水,烧杯 B 中加入 20mL 蒸馏水并滴入 2 滴酚酞试
液,用一个大烧杯把 A、B 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大烧杯内壁变红
B.烧杯 A 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C.烧杯 B 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D.烧杯 A 中液体微粒在运动,烧杯 B 中液体微粒不运动
4.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科学家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

A.道尔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D.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奠定近代化学基础
5.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6.拉瓦锡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下列化学成就与拉瓦锡有关的是
A.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发现酸碱指示剂
C.提出元素周期律 D.提出分子学说
7.下列图示中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化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能体现化学对
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
A.研制宇航服面料 B.研发新型燃料
C.合成新型药物 D.研制粮食增产的化肥
9.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
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
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二、填空题。
10.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各举
出一个具体例子。
11.现代新型材料: 、 、 等。研制新药物:青霉素等
12.我国发明较早且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三大化学工艺
是 、 、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 年以前我在《化学通报》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任务”,文
中提到“21 世纪的化学何去何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估计:(1)21 世纪的化学将在
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微;(2)21 世纪的化学将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最近我和严纯华教授与北京大学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座谈,他们提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会
在本科生中进行了一项对于专业兴趣的调查,其结果显示经 20%的同学表示将来愿意从事化
学类工作,而更多的同学认为化学业已成为陈旧过时的老科学,而想转到生物、环境等其他
领域。这个调查结果使我们大吃一惊,因此写这篇文章,对这一问题作深入探讨。我们的答
案是:21 世纪的化学决不会消微衰亡,而是要更加辉煌。
①从宇宙进化的层次结构来看,化学永远不会消亡(略)
②化学不会衰亡,但化学的研究对象,却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更新(略)
③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在科学的长流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科学可按照它的研
究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分为上、中、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的,化学是中游的,生
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是下游。上游科学研究对象比较简单,但研究的深度很深。下游科
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除了用本门科学的方法除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
往可收事半功倍之功效。所以“移上游科学之花,接下游科学之木”。具有上游科学的深厚基
础的科学家,如果把上游的花,移植到下游科学,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现在多数科学家预言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现代生命科学必须在分子的水平上研究。
如果你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做过化学博士后的工作,有了深厚的化学理论和实验基础,再去
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将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这在中外的著名生物学家可以举
出不少例子。
④化学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化学与衣、食、住、行、能源、信息材料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的实
用科学。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师教学用书》第 9 页﹣13 页,内容有改动
(1)化学是一门研究 的科学。
(2)文本主要阐述了化学不会消失的原因有 。
(3)随着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食品安全。以辛吉飞为首的部分人用食品添加剂大
做文章、制造焦虑,导致很多中老年人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请运用学过的化学,谈
谈你的看法: 。
14.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
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现有以下研究课题: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请将上述课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15.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原子论》和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了《分子学说》,共
同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前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提出了元素
周期表,从而使化学研究变得有章可循。
16.将具有挥发性的浓氨水与酚酞罩在一个大烧杯内,一段时间后,A 烧杯内溶液变红了,
原因是(用微粒观解释) ;再过一段时间,C 中溶液并不会变红,原因
是 。
17.化学是研究 、 、 以及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1.1 认识化学科学(知识解读)(解析版)
知识点 1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知识点 2 历史悠久的化学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作业 巩固训练
知识点 1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
解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推动红
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
3、压缩活塞蘸有乙醚的棉花能燃烧。
解释:乙醚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所引发的变化,乙醚先发生燃烧,再引发棉花燃烧。
4、漫透了混合溶液(20mL95%的酒精溶液和 10mL水混合)后的手帕烧不坏。
解释:酒精的沸点很低,当手帕被“点燃”后,相比于水,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燃
烧掉,而大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酒精的沸点是 78℃,而水沸点的是
100℃)。
5、观念建构:通过分析实验操作、实验条件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可以展开思维,
证实以前的一些猜想,或者从中发现未知的知识。
6、浓氨水滴加入酚酞水溶液后溶液变红。
解释: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7、酚酞水溶液和浓氨水罩在一起后,酚酞水溶液变红。
解释: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
溶液变红。
8、当我们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当我们打开酒精瓶时,会嗅到酒精的
气味。这些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9、化学与新材料和新技术
(1)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途广泛的塑料等。
(2)“碳海绵”全碳气凝胶:利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制备出一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还具
有很好的隔热效能,可广泛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3)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我国港珠澳桥,新材料和新技术发挥了巨大作
用。如为抗击高温高湿的海洋气候环境对金属的腐蚀,我国科技人员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的
防腐涂层钢筋。吊起港珠澳大桥的高性能绳索由特殊的聚乙纤维制成。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化
学方法和技术制成的。
(4)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为人类创造出许许多多新物
质,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典例 1-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
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答案】D
【详解】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与该实验现象无关,此选项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 此选项错误;
C、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当达到乙醚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选项错误;
D、当用力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当达到乙醚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典例 1-2】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两位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用水和酒
精浸湿的手帕点燃后,手帕表面燃起大火,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
烧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足,手帕不会燃烧
【答案】C
【详解】A、手帕是可燃物,说手帕不是可燃物,解释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故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符合题意;
D、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但手帕暴露在空气中,空气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典例 1-3】如图所示:烧杯 A 中盛有 10mL 浓氨水;烧杯 B 中盛有 10mL 蒸馏水,并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
到烧杯 B 中的溶液变成 。上述现象说明了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
释 。
【答案】 红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 取两团脱脂棉分别滴上浓氨水和酚酞试液,
置于玻璃管的两端,一段时间后,滴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变红色,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详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从 A 烧杯中挥发出来的氨
分子不断地运动,进入 B 烧杯中,又形成氨水,氨水属于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观察
到烧杯 B 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设计实验:取两团脱脂棉分别滴上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置于玻璃管的两端,一段时间后,滴
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变红色,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变式 1-1】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 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
溶液中,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在 20℃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③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溶液的浓度过低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降低了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是因为温度达到了滤纸的着火点,
滤纸燃烧,不符合题意;
B、曲线 2 的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是因为酒精燃烧完后,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
不燃烧,不符合题意;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酒精的浓度太低,酒精没有燃烧,不符合题意;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帕不能燃烧,着火点
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 D。
【变式 1-2】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
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对上述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水能使酚酞变红
B.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空气中的成分能使酚酞变红
C.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逸出,进入了甲中的溶液
D.烧杯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烧杯甲溶液中的粒子静止不动
【答案】C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极易溶于水。烧杯甲中溶
液变红,说乙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运动到甲烧杯内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
酞变红,故 A 错误;
B、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乙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运动到甲烧杯内形成氨水,氨水
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不是空气中的成分使其变红,故 B 错误;
C、烧杯甲中溶液变红,说明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逸出,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得
甲溶液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 C 正确;
D、烧杯乙中溶液不变色,不能说明烧杯甲溶液中的粒子静止不动。任何分子在时刻不停的
做无规则运动,只是甲中的酚酞分子质量较大,在常温下运动速度慢。故 D 错误;
故选 C。
【变式 1-3】点燃被 2 体积 95%酒精和 1 体积水的混合液浸泡过的手帕,手帕烧不坏的原因
是 。
【答案】酒精燃烧放出的热被水吸收,造成水蒸发,水蒸发时带走热量,手帕表面温度仍然
不高,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烧不坏
【详解】因为手帕上有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酒精燃烧时,水会蒸发,吸收周围 的热量,周
围温度降低,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烧不坏。
知识点 2 历史悠久的化学
1、古代的化学工艺
(1)新石器时代就能烧制陶瓷。
(2)殷商时期就能冶炼、铸造青铜器。
(3)春秋战国时期已能熟练的掌握铁的冶炼技术,早在春秋中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发现
木炭、硫黄和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能剧烈燃烧,为火
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2、近代化学重要发现
(1)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
的本性。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3)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4)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3、现代化学
20 世纪初,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进步,科学家逐步揭示了原子、分子的结构,对化学反
应规律的探索、物质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此,化学科学进入了现代化学的发展阶
段。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要力量。
【典例 2-1】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烧制陶瓷 B.发明指南针 C.使用火药 D.冶炼钢铁
【答案】B
【详解】A、烧制陶瓷,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
误;
B、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
选项正确;
C、使用火药,利用了硝石、硫、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气、硫酸钾
等产物,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D、冶炼钢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典例 2-2】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有规律可循
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古代的炼丹术违背了自然科学,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D.道尔顿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详解】A、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有规律可循,故 A 正确;
B、拉瓦锡用加热汞和空气的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故 B 错误;
C、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上,揭示了物质可分、运
动、守恒的规律在化学实验上,炼丹家们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制法和鉴定方法在化学工
艺和技术上发明了火药、金属的冶炼和造纸术等,故 C 错误;
D、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 D 错误。
故选 A。
【典例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努力,以下是几
位为化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①拉瓦锡②门捷列夫③道尔顿④阿伏加德罗,其中奠定
近代化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和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定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填序号)
【答案】 ③ ④ ②
【详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
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
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并制定元素周期表。
【变式 2-1】下列有关人类认识物质简史说法错误的是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
B.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含量
C.门捷列夫揭秘了水的组成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作出贡献
【答案】C
【详解】A、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道
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为近代化学奠定了
基础,故选项说法正确;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
错误;
D、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
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变式 2-2】近代,由于英国科学家 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
了近代原子论和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答案】 道尔顿 分子学说
【详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
填:道尔顿;分子学说。
【变式 2-3】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铁的冶炼与应用、 和瓷器的烧制
【答案】 青铜器的制造 火药的发明
【详解】我国古代的著名化学工艺,是通过化学变化而制成的产品或工艺流程,有青铜器的
制造、钢铁的冶炼、火药的发明、烧制瓷器等。
知识点 3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1、化学创造了大量的新物质,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化学家通过模拟自然固氮,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3、化学家利用太阳能,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作为燃
料或粮食的有机化合物,缓解温室效应加剧,解决粮食危机问题。
4、化学研究新型材料,加强国防和航空领域建设。
5、化学科学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方面提取和研制合成药物。
【典例 3-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
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提高人体免疫力
【答案】D
【详解】A、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后制出新物质,合成新药物用来抵抗细菌和
病毒的侵袭,所以 A 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相符;
B、粮食生产需要营养,生了虫子后需要农药来医治,所以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故 B 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相符;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就能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故 C 与其所
要达到的目的相符;
D、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
中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的合成与提高人体免疫力无关,故 D 项措施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
相符。
故选 D。
【典例 3-2】化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方法。如今,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 、 、 、 、
等。
【答案】 信息科学(合理即可) 功能材料研制(合理即可) 能源开发利用
(合理即可) 环境保护(合理即可) 生命过程探索(合理即可)
【详解】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
进步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
程探索等。
【变式 3-1】当代社会发展几乎离不开化学,关于人类利用化学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学科学
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学产生许多有害物质比如毒品、化学武器等
C.“弊大于利”,虽然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物质和能量,但也造成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
问题
D.“利”大于弊”,虽然化学科学带来了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但也提高了人们的生
活质量,促进 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答案】D
【详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学,也离不开以化学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
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由于我们现在开发的新能源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且发电和汽车
燃油、取暖等还需要大量的化学,所以现在必须离不开化学科学,化学产生许多有害物质虽
然带来了很多污染,虽然化学造成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但化学科学提高了人们生活质
量,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故选 D。
【变式 3-2】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是在 、 水平上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基础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
物质。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
领域,如信息科学、 、 、环境保护、 、等。
【答案】 分子 原子 改造 应用 功能材料研制 能源开发利用
生命过程探索
【详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基础科学,它能
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应用物质。化学学科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信
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节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故填:分子;原子;
改造;应用;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生命过程探索。
一、选择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合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药物
②运载“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火箭使用液氢燃料
③研制新型的半导体材料
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池的开发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合成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药物,属于研究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
究范畴;
②运载“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火箭使用液氢燃料,属于研究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③研制新型的半导体材料 ,属于研制新材料,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池的开发,属于研制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故选 D。
2.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春天,尘土飞扬 B.冬季室外电线绷紧
C.夏季自行车轮胎易爆胎 D.在远处我们可以闻到花香
【答案】D
【详解】A、春天,尘土飞扬,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冬季室外电线绷紧,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微粒之间的间隔小,不符合题意;
C、夏季自行车轮胎易爆胎,是因为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D、在远处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
意;
故选 D。
3.如图所示,在烧杯 A 中加入 5mL 浓氨水,烧杯 B 中加入 20mL 蒸馏水并滴入 2 滴酚酞试
液,用一个大烧杯把 A、B 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大烧杯内壁变红
B.烧杯 A 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C.烧杯 B 中液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D.烧杯 A 中液体微粒在运动,烧杯 B 中液体微粒不运动
【答案】C
【详解】A、大烧杯内壁不能变红,故 A 正确;B、由于酚酞不能挥发,看不到烧杯 A 中液
体自上而下逐渐变红,故 B 错误;C、浓氨水运动速度较快,烧杯 B 中溶液表面很快变红,
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故 C 正确;D、微粒是运动的,烧杯 A 中液体微粒在运动,烧
杯 B 中液体微粒也在运动,故 D 错误。故选 C。
4.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有关科学家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

A.道尔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D.阿伏加德罗:创立分子学说,奠定近代化学基础
【答案】A
【详解】A、拉瓦锡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称为“物质不灭
定律”,A 错误,符合题意;
B、张青莲精确测得铟(In)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为新标准,B 正
确,不符合题意;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奠定近代化学基础,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5.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答案】A
【详解】A、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
成就,故选项正确。
B、青铜器的制造,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C、钢铁的冶炼,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D、黑火药的发明,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6.拉瓦锡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下列化学成就与拉瓦锡有关的是
A.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B.发现酸碱指示剂
C.提出元素周期律 D.提出分子学说
【答案】A
【详解】A、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波义耳通过实验发现并使用了酸碱指示剂,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下列图示中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
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①炼制汽油用作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保证人体健康,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③生产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④研制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应用于电子设备,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故选:B。
8.化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能体现化学对
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
A.研制宇航服面料
B.研发新型燃料
C.合成新型药物
D.研制粮食增产的化肥
【答案】A
【详解】A、研制宇航服面料,属于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符合题意;
B、研发新型燃料,是能源的开发,属于化学对能源科学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C、为保障人体健康,合成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属于化学对医学等
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D、研制粮食增产的化肥,属于化学对农业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
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
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
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
不是手帕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
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酒精
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
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着火
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
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
正确。故选 D。
二、填空题。
10.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各举
出一个具体例子。
【答案】好处:合成药物、生产化肥,负面影响: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酸雨等
【详解】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合成药物可帮我们治疗和预防疾
病,生产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但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会造成空气污染、水
污染、酸雨等。
11.现代新型材料: 、 、 等。研制新药物:青霉素等
【答案】 光导纤维 半导体材料 钛合金
【详解】现代新型材料包括光导纤维、半导体材料、钛合金等。
12.我国发明较早且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三大化学工艺
是 、 、 。
【答案】 造纸 制火药 烧瓷器
【详解】我国发明较早且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三大化学工艺是:造纸、制火药、烧瓷
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 年以前我在《化学通报》上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任务”,文
中提到“21 世纪的化学何去何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估计:(1)21 世纪的化学将在
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微;(2)21 世纪的化学将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最近我和严纯华教授与北京大学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座谈,他们提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会
在本科生中进行了一项对于专业兴趣的调查,其结果显示经 20%的同学表示将来愿意从事化
学类工作,而更多的同学认为化学业已成为陈旧过时的老科学,而想转到生物、环境等其他
领域。这个调查结果使我们大吃一惊,因此写这篇文章,对这一问题作深入探讨。我们的答
案是:21 世纪的化学决不会消微衰亡,而是要更加辉煌。
①从宇宙进化的层次结构来看,化学永远不会消亡(略)
②化学不会衰亡,但化学的研究对象,却要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更新(略)
③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在科学的长流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科学可按照它的研
究对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度分为上、中、下游。数学、物理学是上游的,化学是中游的,生
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是下游。上游科学研究对象比较简单,但研究的深度很深。下游科
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复杂,除了用本门科学的方法除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往
往可收事半功倍之功效。所以“移上游科学之花,接下游科学之木”。具有上游科学的深厚基
础的科学家,如果把上游的花,移植到下游科学,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现在多数科学家预言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现代生命科学必须在分子的水平上研究。
如果你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做过化学博士后的工作,有了深厚的化学理论和实验基础,再去
从事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将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这在中外的著名生物学家可以举
出不少例子。
④化学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化学与衣、食、住、行、能源、信息材料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的实
用科学。
——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师教学用书》第 9 页﹣13 页,内容有改动
(1)化学是一门研究 的科学。
(2)文本主要阐述了化学不会消失的原因有 。
(3)随着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食品安全。以辛吉飞为首的部分人用食品添加剂大
做文章、制造焦虑,导致很多中老年人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请运用学过的化学,谈
谈你的看法: 。
【答案】(1)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2)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3)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剂能改善
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

【详解】(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故填:物质性质、
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2)文本主要阐述了化学不会消失的原因有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是社会迫切需要
的实用科学,故填: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学科、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3)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
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
体是无害的,故填: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
品添加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对人体是无害的。
14.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
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现有以下研究课题: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请将上述课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答案】(1)④
(2)①⑥
(3)②③
【详解】(1)能源问题是与人类使用有关的原料、能源有关的问题,例如氢能、核能、太阳
能、化石燃料,故填:④;
(2)粮食问题是指与粮食生产有关的问题,例如化肥、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等都与粮
食有关,故填:①⑥;
(3)环境问题是指与环境污染与保护有关的问题,例如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也保护
了环境;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产生温室效应,故填:②③。
15.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原子论》和意大利科学家 提出了《分子学说》,共
同奠定了近代化学发展的基础;前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提出了元素
周期表,从而使化学研究变得有章可循。
【答案】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详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16.将具有挥发性的浓氨水与酚酞罩在一个大烧杯内,一段时间后,A 烧杯内溶液变红了,
原因是(用微粒观解释) ;再过一段时间,C 中溶液并不会变红,原因
是 。
【答案】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酚酞不具有挥发性
【详解】将具有挥发性的浓氨水与酚酞罩在一个大烧杯内,一段时间后,A 烧杯内溶液变红
了,原因是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挥发到空气中的氨分子运动的烧杯 A 内,与水反应生成氨
水呈碱性所以烧杯 A 内溶液变红;酚酞溶液不具有挥发性,酚酞不能进入烧杯 C 中,所以 C
中溶液不会变红。
17.化学是研究 、 、 以及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答案】 物质的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详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
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1.2 化学研究什么(知识清单+练习)

下一篇: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2.1 空气的组成(知识清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