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1.2 化学研究什么(知识清单+练习)

1.2 化学研究什么(知识解读)(原卷版)
知识点 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点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知识点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作业 巩固训练
知识点 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蜡烛燃烧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 蜡块是黄白色的圆柱体,质 黄白色的圆柱体,质地
(如颜色、形状、放入水中等) 地软,且漂浮水面,不溶于 软,密度小于水,微臭,
先水受热熔化成液态,而后汽 不两端溶接于触外焰处先变黑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用一
化成石蜡蒸气燃烧,火焰分 3 (炭化);说明外焰温度
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1s后取出)
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 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
烧杯内壁有水雾 燃烧有水生成
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4)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置于火
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烟冒出 火焰中有石蜡蒸气
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吹灭瞬间,看到一缕白烟,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熄灭后,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固成的固体小颗粒
2、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干燥试管的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氨气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比如:
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时伴随着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比如:煤燃烧、铁生锈、食物
腐败、水分解、呼吸、光合作用等都是化学变化。
(3)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化学性质有稳定性、可燃性、
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
熔点、沸点、导热性、密度、硬度、挥发性、溶解性、延展性。
(5)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电动车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放
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典例 1-1】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且外焰温度最

【典例 1-2】说一说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为什么?尝试指出
其中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
(1)烟花燃放 (2)沥青凝固 (3)炸药爆炸 (4)海水晒盐 (5)樟脑球变小
(6)纸片燃烧 (7)酒精挥发
其中属于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你的判断
依据是: ;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 。
【典例 1-3】以下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中 I 小木条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
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
的物质具有 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此白烟的
成分是 。
【变式 1-1】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
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变式 1-2】空气中存在着极微量的臭氧,电火花甚至静电都能把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具
有很强的氧化性,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极少时,人的鼻子就能觉察它的刺激性气味,文中叙述
到臭氧具有 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臭氧具有的重要化学性质是 。
【变式 1-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及其
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具
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条)。
实验二: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2)如图 A,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s 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 (选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3)如图 B,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 ,说明蜡烛燃烧
有水生成;若将该烧杯用内壁涂有 (填物质名称)的烧杯代替,通过观察烧杯内壁
产生一层白膜,可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四:探究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白烟的成分
(4)如图 C,小明同学认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于是吹灭蜡烛,立即用
燃着的小木条去引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观察到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
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知识点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的现象:有黑色物质生成;说明葡萄糖、砂糖和面粉等物质中
均含有碳元素。
2、从微观看,任何物质都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
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各有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硬度最大,是自然界中最为坚硬的物质,用于切割玻璃。
【典例 2-1】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B.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典例 2-2】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碳素墨水填写重要的档案、文件等,时间长久也不褪色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
性。
(2)碳元素能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 、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的单质有多种,金刚石、石墨、C60 中,有良好的导电性的是 。
②一定条件下,金刚石能转化成石墨,该变化是 (填“物理”、“化学”)变化。
③这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
【变式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利用木炭的这一性质,制糖工业中用木
炭脱色来制白糖。
C.炭黑可用于制墨、鞋油和油漆还可添加到橡胶制品中,增强橡胶的耐磨性。
D.石墨具有导热性,常被用于制成干电池的电极。
【变式 2-2】金刚石、石墨、C60 是三种含有碳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1)金刚石硬度很大对应的一种用途是 。
(2)石墨常作为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性质中的 。
(3)石墨在 5 万~6 万大气压及 1000℃~2000℃高温下,与金属铁、钴、镍共同作用,可使石墨
转变成金刚石,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知识点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1、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例如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1)金刚石硬度大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2)石墨为灰黑色质软的固体 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
(3)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
(4)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 氢气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2、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
地壳里蕴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直接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较为严重
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化学工艺,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等。
【典例 3-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水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木炭作燃料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典例 3-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①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
甲烷具有可燃性,④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
的热,⑤甲烷可用作燃料,⑥是制造氢气、炭黑等物质的原料,⑦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
甲烷由气态变为液态。
(1)用序号填空: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
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甲烷用途的是 。
(2)甲烷可以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 性,由此可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 。
【变式 3-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呼吸 潜水、医疗急救
B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航标灯、霓虹灯
C 物理性质: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工业制取氧气
D 化学性质:氮气化学不活泼 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A.A B.B C.C D.D
【变式 3-2】酒精:①无色透明; 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 ④能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 ⑤能溶解碘等物质; ⑥易燃烧; 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⑧点燃
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的物质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用途有 。
一、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灌溉农田 B.水利发电 C.高粱酿酒 D.造石开山
2.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
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下列博物馆藏品的制作过程中只存在物理变化的是
A.青釉莲花尊 B.木版年画 C.山字格铜柄铁剑 D.后母戊鼎
3.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有误的是
A.化学物质都是有害的,尽量少使用
B.化学物质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
C.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D.人类通过化工生产改变了世界
4.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火焰分三层,最明亮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
C.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大于水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了碳的小颗粒
5.利用蜡烛进行的如下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烛油凝固 B.小刀切断 C.燃烧放热 D.浮于水面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 B.氢气无色无味
C.食盐易溶于水 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7.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某食品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会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8.第 19 届亚运会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在杭州开幕,亚运会马术馆屋面系统采用了新型材
料,可轻松满足轻质、透光、结实等要求,这说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好 B.硬度小 C.密度小 D.熔点低
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
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D.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10.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以下传统灯笼制作工艺中的
步骤中,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A.劈竹条 B.扎骨架 C.绘画面 D.点蜡烛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填“a”或“b”或“c”)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
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
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 。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12.酒精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
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
灯芯边汽化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描述,
请你回答有关酒精的问题:(填序号)
(1)物理性质有 。
(2)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
(4)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
1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发生下列两种变化: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
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
色沉淀。你认为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学习化学后,不但能知道氯化钠的性质和用
途,还能进一步知道它的 和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①所示实验中,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据此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
(2)图②所示实验中,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
成,证明石蜡燃烧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图③所示的“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
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白烟燃烧,证明白烟是 。
15.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灯泡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
铜的导电性好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三、实验题
16.下图为关于蜡烛的三个实验。
(1)实验 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
(2)实验 2,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l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
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
(3)实验 3 中的现象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17.《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
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1)如图 B,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
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
(2)如图 C,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中的一端伸入焰心部位,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将
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从焰心中导出的“白烟”具有可燃
性;若导管长度过长,则很难观察到上述现象,原因是 。
(3)如图 D,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燃烧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分别用小
碗盛有的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硫酸铜粉末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得出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与图 A 所示实验相比较,图 D 所示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18.小丽同学就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的焰心及其生成物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完
成下列问题:
(1)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现象如图 A 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中 B 所示),将燃着的木
条接近玻璃管的上口,上口处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
(3)如图 2,小丽同学做了“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1.2 化学研究什么(知识解读)(解析版)
知识点 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知识点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知识点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作业 巩固训练
知识点 1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蜡烛燃烧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 蜡块是黄白色的圆柱体,质 黄白色的圆柱体,质地
(如颜色、形状、放入水中等) 地软,且漂浮水面,不溶于 软,密度小于水,微臭,
先水受热熔化成液态,而后汽 不两端溶接于触外焰处先变黑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用一
化成石蜡蒸气燃烧,火焰分 3 (炭化);说明外焰温度
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1s后取出)
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 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
烧杯内壁有水雾 燃烧有水生成
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4)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置于火
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烟冒出 火焰中有石蜡蒸气
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吹灭瞬间,看到一缕白烟, 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熄灭后,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固成的固体小颗粒
2、加热碳酸氢铵
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干燥试管的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氨气
保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比如:
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时伴随着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现象,判断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比如:煤燃烧、铁生锈、食物
腐败、水分解、呼吸、光合作用等都是化学变化。
(3)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化学性质有稳定性、可燃性、
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性、碱性。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
熔点、沸点、导热性、密度、硬度、挥发性、溶解性、延展性。
(5)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电动车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放
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典例 1-1】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且外焰温度最

【答案】C
【详解】A、蜡烛硬度小,小刀硬度大于蜡烛,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小,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温度最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典例 1-2】说一说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为什么?尝试指出
其中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
(1)烟花燃放
(2)沥青凝固
(3)炸药爆炸
(4)海水晒盐
(5)樟脑球变小
(6)纸片燃烧
(7)酒精挥发
其中属于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你的判断
依据是: ;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 。
【答案】 (2)(4)(5)(7) (1)(3)(6) 化学变化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其中伴随的现象: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纸片燃烧会产生黑色固体。
【分析】烟花燃放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沥青凝固是沥青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物
理变化;炸药爆炸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蒸发出水,属于物理变化;
樟脑球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片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
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属于属于物理变化的有:(2)(4)(5)(7);属于化学变化的有:(1)(3)(6);判
断依据是化学变化中都有新物质生成;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纸
片燃烧会产生黑色固体。
【典例 1-3】以下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中 I 小木条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 。
(2)实验Ⅱ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
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 。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
的物质具有 性。
(4)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此白烟的
成分是 。
【答案】(1) a a 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
(2) 点燃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3)可燃
(4)石蜡固体小颗粒
【详解】(1)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
度最高,图示中 a 处的火焰为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实验 I 中小木条 a 处最先变黑;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第二个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出
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得出蜡烛
点燃
(主要成分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水;
(3)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具
有可燃性;
(4)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可说明蜡烛熄灭
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石蜡具有可燃性,则说明此白烟的成分是石蜡固体小
颗粒。
【变式 1-1】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两个现象,
得出的实验结果是
A.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A、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而不是蜡烛中含有水,故选项说法
错误;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不是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故选项说法错误;
D、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
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变式 1-2】空气中存在着极微量的臭氧,电火花甚至静电都能把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具
有很强的氧化性,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极少时,人的鼻子就能觉察它的刺激性气味,文中叙述
到臭氧具有 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臭氧具有的重要化学性质是 。
【答案】 刺激性气味 很强的氧化性
【详解】根据题目描述可知,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很强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电
火花甚至静电都能把氧气转变为臭氧。
【变式 1-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及其
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得出石蜡具
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条)。
实验二: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2)如图 A,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s 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
(填字母)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 (选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3)如图 B,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 ,说明蜡烛燃烧
有水生成;若将该烧杯用内壁涂有 (填物质名称)的烧杯代替,通过观察烧杯内壁
产生一层白膜,可得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四:探究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白烟的成分
(4)如图 C,小明同学认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于是吹灭蜡烛,立即用
燃着的小木条去引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观察到 ,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
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答案】(1)密度比水小(或质软或难溶于水等)
(2) a 外焰
(3) 有水雾产生 澄清石灰水
(4)蜡烛重新燃烧
【详解】(1)用小刀能切下石蜡,说明石蜡质软,且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且石蜡难溶于水。
(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则 a
处最先变黑。
(3)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干燥烧杯内部有水雾出现;
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则应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代替。
(4)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则用燃着的小木条去引燃白烟,会观察到蜡烛重新燃烧。
知识点 2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加热葡萄糖、砂糖、面粉的现象:有黑色物质生成;说明葡萄糖、砂糖和面粉等物质中
均含有碳元素。
2、从微观看,任何物质都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
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各有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硬度最大,是自然界中最为坚硬的物质,用于切割玻璃。
【典例 2-1】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B.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由金刚石和石墨结构图知,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故 B 符合题意;
C、结构决定性质,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
异,故 C 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典例 2-2】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碳素墨水填写重要的档案、文件等,时间长久也不褪色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
性。
(2)碳元素能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等;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 、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的单质有多种,金刚石、石墨、C60 中,有良好的导电性的是 。
②一定条件下,金刚石能转化成石墨,该变化是 (填“物理”、“化学”)变化。
③这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
【答案】(1)稳定
(2) 石墨 化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1)因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所以书写档案用碳素墨水,可保存时间长
(2)①碳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有金刚石、石墨、活性炭、C60 等,其中金刚石的硬度是最
大的,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②石墨和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应前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③结构决定性质,碳的几种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变式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B.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利用木炭的这一性质,制糖工业中用木
炭脱色来制白糖。
C.炭黑可用于制墨、鞋油和油漆还可添加到橡胶制品中,增强橡胶的耐磨性。
D.石墨具有导热性,常被用于制成干电池的电极。
【答案】C
【详解】A、石墨和金刚石为不同的碳单质,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B、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则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但工业上用活性炭脱色
来制白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炭黑可用于制墨、鞋油和油漆,还可添加到橡胶制品中,增强橡胶的耐磨性,该选项说
法正确;
D、石墨可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变式 2-2】金刚石、石墨、C60 是三种含有碳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1)金刚石硬度很大对应的一种用途是 。
(2)石墨常作为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性质中的 。
(3)石墨在 5 万~6 万大气压及 1000℃~2000℃高温下,与金属铁、钴、镍共同作用,可使石墨
转变成金刚石,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用作钻探机的钻头等
(2)导电性
(3)化学
【详解】(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等;
(2)将石墨制作成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3)石墨在 5-6 万大气压及 1000℃至 2000℃度高温下,与金属铁、钴、镍共同作用,可使
石墨转变成金刚石,此过程生成了新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知识点 3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1、物质性质和用途关系
例如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1)金刚石硬度大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2)石墨为灰黑色质软的固体 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
(3)石墨是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 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
(4)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 氢气航天上可以用于作火箭燃料
2、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
地壳里蕴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直接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较为严重
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化学工艺,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等。
【典例 3-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水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木炭作燃料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C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才能体现的性质。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 A 错误;
B、金刚石作装饰品是利用金刚石的光泽和硬度大,均属于物理性质,故 B 错误;
C、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C 正确;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是灰黑色固体,质软,均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错误。
故选 C。
【典例 3-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①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
甲烷具有可燃性,④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
的热,⑤甲烷可用作燃料,⑥是制造氢气、炭黑等物质的原料,⑦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
甲烷由气态变为液态。
(1)用序号填空: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描述物理变化的
是 ,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甲烷用途的是 。
(2)甲烷可以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 性,由此可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 。
【答案】(1) ①② ③ ⑦ ④ ⑤⑥
(2) 可燃(合理表述即可) 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详解】(1)颜色、气味、状态、密度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①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故填:①②;
③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③;
⑦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甲烷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故填:⑦;
④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④;
⑤甲烷可用作燃料,⑥是制造氢气、炭黑等物质的原料,属于甲烷的用途,故填:⑤⑥;
(2)甲烷可以做燃料,是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由此可知,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物质的
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变式 3-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呼吸 潜水、医疗急救
B 化学性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航标灯、霓虹灯
C 物理性质: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工业制取氧气
D 化学性质:氮气化学不活泼 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氧气能供给人类作呼吸作用反应物,因此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其是化学性
质,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
灯、闪光灯、霓虹灯等,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个性质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
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其是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C、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工业制取氧气可由液态空气逐渐升温液氮气化来获得液氧,沸点
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于充入灯泡、食品防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变式 3-2】酒精:①无色透明; 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 ④能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 ⑤能溶解碘等物质; ⑥易燃烧; 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⑧点燃
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的物质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用途有 。
【答案】 ①②③④⑤ ⑥ ⑦
【详解】①无色透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③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⑤能溶解碘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⑥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酒精的用途;
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描述酒精发生物理变化;
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变化。
因此酒精的物质性质有①②③④⑤;化学性质有⑥;用途有⑦。
一、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灌溉农田 B.水利发电 C.高粱酿酒 D.造石开山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灌溉农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利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造石开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2.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
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下列博物馆藏品的制作过程中只存在物理变化的是
A.青釉莲花尊 B.木版年画 C.山字格铜柄铁剑 D.后母戊鼎
【答案】B
【详解】A、青釉莲花尊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山字格铜柄铁剑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后母戊鼎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有误的是
A.化学物质都是有害的,尽量少使用
B.化学物质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
C.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D.人类通过化工生产改变了世界
【答案】A
【详解】A、物质都是“一分为二”的,如人类利用化学合成的药物可用来治病,但同时化学
工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利用化学能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D、人类通过化学工业制得了丰富的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影响了世
界,也改变了世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火焰分三层,最明亮的是外焰,温度最低的是焰心
C.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大于水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了碳的小颗粒
【答案】C
【详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描述正确;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火焰最明亮,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
温度最低,故选项描述正确;
C、石蜡浮于水面上方,说明石蜡密度小于水,故选项描述不正确;
D、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了碳的小颗粒,故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 C。
5.利用蜡烛进行的如下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烛油凝固 B.小刀切断 C.燃烧放热 D.浮于水面
【答案】C
【详解】A、烛油凝固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小刀切断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蜡烛浮于水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 B.氢气无色无味
C.食盐易溶于水 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答案】D
【详解】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误;
B.物质的颜色、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错误;
C.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C 错误;
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该性质是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 D
正确。
故选:D。
7.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某食品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会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答案】A
【详解】A、任何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无化学物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该选项说法
错误;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会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
为吸放热、发光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化学知识可以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该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8.第 19 届亚运会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在杭州开幕,亚运会马术馆屋面系统采用了新型材
料,可轻松满足轻质、透光、结实等要求,这说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好 B.硬度小 C.密度小 D.熔点低
【答案】C
【分析】新型材料具有轻质、透光、结实等特点,说明材料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小、易透光、
硬度大,与导电性和熔点无关。
【详解】A、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与导电性无关,所以 A 不符合题意;
B、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C、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密度小的性质,所以 C 符合题意;
D、据分析可知,由于该材料具有的性质与熔点无关,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 C。
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
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D.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答案】C
【详解】A、母火焰的外焰部分氧气充足,石蜡充分燃烧,无石蜡蒸气,表述正确,不符合
题意;
B、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
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实验不成功,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氧气不足,石蜡燃烧不
充分,存在石蜡蒸气,不是该处氧气充足,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D、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故该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以下传统灯笼制作工艺中的
步骤中,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A.劈竹条 B.扎骨架 C.绘画面 D.点蜡烛
【答案】D
【详解】劈竹条、扎骨架、绘画面过程中物质种类均未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点蜡烛中
蜡烛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填“a”或“b”或“c”)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
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
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 。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1)小
(2) a 外焰
(3) 水雾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4)能
【详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
的密度比水的小;
(2)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取出可以看到细木条的 a 处
最先碳化,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外焰层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更充分,故该层
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
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因为白烟中存在石蜡固体。
12.酒精①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
易燃烧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
灯芯边汽化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描述,
请你回答有关酒精的问题:(填序号)
(1)物理性质有 。
(2)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 。
(4)描述酒精用途的有 。
【答案】(1)①②③
(2)⑧
(3)⑦
(4)⑤
【详解】(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则①是一种无色透明、
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均属于物理性质;
(2)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3)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⑦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4)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属于描述酒精用途。
1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能发生下列两种变化: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
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
色沉淀。你认为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学习化学后,不但能知道氯化钠的性质和用
途,还能进一步知道它的 和内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答案】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合理即可) 结构
【详解】①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 801 ℃,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体,描述物质的状态变化
过程,属于物理变化;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描
述的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需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还
要研究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①所示实验中,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据此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
(2)图②所示实验中,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
成,证明石蜡燃烧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图③所示的“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一端伸入焰心,等另一端有白
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到导管口,观察到白烟燃烧,证明白烟是 。
【答案】(1) a 外焰
(2)化学变化
(3)石蜡固体小颗粒
【详解】(1)图①所示实验中,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观察到火
柴梗的 a 处最先变黑碳化。据此得出结论:蜡烛火焰外焰的部分温度最高。故填:a;外焰。
(2)图②所示实验中,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
生成,说明石蜡燃烧有水和炭黑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变化。
(3)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白烟能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
是石蜡蒸汽遇冷凝固所产生的固体小颗粒,故填:石蜡固体小颗粒。
15.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灯泡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
铜的导电性好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答案】 ③④ ②⑤ ⑥⑧ ①⑦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①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常有能、会、易、具有、可以等表示能力的词语。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描述的是化学性质;②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
变化;③灯泡发光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④冰雪融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⑤煤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⑥铜的导电性好,描述的是物理性质;⑦镁能燃
烧描述的是化学性质;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物理性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③④;属于化学变化的②⑤;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⑥⑧;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⑦。
三、实验题
16.下图为关于蜡烛的三个实验。
(1)实验 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
(2)实验 2,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l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
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
(3)实验 3 中的现象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
【答案】(1)小
(2)外焰温度最高
(3)水/H2O
【详解】(1)石蜡浮在水面上,一般情况下,密度小的在上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
的烧焦痕迹,则说明蜡烛燃烧火焰的外焰处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充分,火焰温度最高,
即外焰温度最高;
(3)实验 3 中的现象是:烧杯的内壁中有小水珠生成,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即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17.《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
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1)如图 B,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
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结论为 。
(2)如图 C,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中的一端伸入焰心部位,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将
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从焰心中导出的“白烟”具有可燃
性;若导管长度过长,则很难观察到上述现象,原因是 。
(3)如图 D,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燃烧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分别用小
碗盛有的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硫酸铜粉末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得出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的产物是 ;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与图 A 所示实验相比较,图 D 所示实验具有的优点是 。
【答案】(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2) 白烟燃烧 导管过长,石蜡蒸气会冷凝成固体附着在导管内壁
点 燃
(3) 水和二氧化碳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够同时检验是否
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详解】(1)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说明外焰部分温度较高,内焰
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说明内焰、焰心温度较低,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火焰的外
焰部分温度最高;
(2)如图 C,取一支短导管,将其中的一端伸入焰心部位,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
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此时白烟被点燃现象是:白烟燃烧;说明从焰心中导出的“白烟”
具有可燃性;
若导管长度过长,温度下降则石蜡蒸气会冷凝成固体附着在导管内壁上,不能从导管口导出;
(3)①根据观察到蜡烛熄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
二氧化碳生成,故石蜡燃烧后生成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石蜡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点燃
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②如图,C 中既有硫酸铜粉末用于检验水,又有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优点是:能
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18.小丽同学就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的焰心及其生成物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完
成下列问题:
(1)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现象如图 A 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中 B 所示),将燃着的木
条接近玻璃管的上口,上口处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 。
(3)如图 2,小丽同学做了“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答案】(1)外焰
(2)可燃性
(3)B
【详解】(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两边变黑,中间
未变色,说明蜡烛外焰的温度最高。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玻璃管的上口,上口处产生火焰。
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
(3)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 A 选项说法不正
确,不符合题意;
B、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能从导管末端导出,实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
导管不宜过长.故 C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
蜡蒸气,不是因为氧气充足,故 C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人教版2024-2025五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第一单元专练篇·04:小数乘法简便计算“拓展版”(原卷版+解析)

下一篇: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册 1.1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清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