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和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金属冶炼
C.活字印刷 D.使用火药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物质用途和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氦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氧气可用于气割、气焊——氧气具有助燃性
D.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航标灯、霓虹灯——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是磷酸亚铁锂(LiFePO4)。已知锂元素为+1价,则磷元素为(  )。
A.+1价 B.+3价 C.+5价 D.+7价
5.(2023·湖北鄂州中考)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可应用于原子钟、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g
D.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6.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承担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以下用来解释劳动项目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氧气 氧气极易溶于水
B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 将洗过的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 水分子被破坏,生成新的分子
D 在厨房中烧水,水沸腾时将壶盖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表示正确的是(  )。
8.FSO2N3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点击化学试剂。下列关于FSO2N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5 g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属于氧化物
D.其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9.如图所示为制备甲醇(CH3OH)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反应生成了三种新物质
B.甲醇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数之比为4∶1
D.反应中若不使用纳米纤维催化剂,甲醇的总产量会降低
10.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1.新型保鲜技术不仅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让更多的美食走出原产地、走上我们的餐桌,而且更加安全、节能、环保。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气调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就是采用“保鲜气体”改变食物包装内环境,氮气常被用作“保鲜气体”,利用了氮气       的性质,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
(2)活性包装膜技术。活性包装膜技术是指人们在保鲜膜中加入活性组分或给保鲜膜附上涂层,保鲜膜保鲜的原理是         。在保鲜膜内添加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吸收型活性包装方式,活性炭的作用是            。
(3)智能恒温保鲜技术。应用智能恒温保鲜技术的冰箱,在冷冻室化霜时,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温度波动,霜的物质成分用化学式表示为        。从冰箱中拿出的蔬菜放置在室温下,会看到蔬菜表面有水珠出现,原因是             。
12.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组成元素相同,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物质F的化学式是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②         ;④          。
(3)下列属于物质B的用途的是      (填序号)。
①作燃料 ②气割、气焊 ③炼钢 ④植物光合作用 ⑤食品防腐剂 ⑥保护气
三、实验及探究题
13.(一)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古代人民逐水而居,智慧的劳动人民曾用漉水囊(如图)除去河水中的泥沙等杂质,漉水囊似圈形网兜,骨架用生铜制成,其原理类似于水的净化中的    操作。
(2)“饮水洁净,不得瘟病”,古人常用木炭来除去水中的浮尘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    性。
(3)电解一定量的水,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填名称);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写出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当正极产生的气体为5 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  mL。
(二)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
(4)电解水时,通常要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目的是             。
(5)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 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
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里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②氯化钠溶液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提出假设】 猜想Ⅰ:氧气和氯气;猜想Ⅱ:氢气和氧气;猜想Ⅲ: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中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猜想  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猜想  正确
【实验结论】 氯化钠溶液通电时,氯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两种气体外,还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
【反思与评价】 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四、分析计算题
14.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简写Vc)的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其化学式为C6H8Ox。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Vc的化学式为      。
(2)V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C 解析: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金属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活字印刷的过程中只是将活字组合在一起,将染料印刷在纸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正确;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2.A 解析: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A项正确;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B项错误;取用块状试剂时,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试剂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C项错误;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项错误。
3.A 解析: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故氦气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A项错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B项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等,C项正确;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用于制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如用于制作航标灯、霓虹灯,D项正确。
4.C 解析:磷酸亚铁锂中锂元素显+1价,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1)+(+2)+x+(-2)×4=0,x=+5,故选C项。
5.D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2+8+18+8+x,x=1,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A项错误;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质子数为37,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B项错误;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C项错误;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D项正确。
6.D 解析: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通入氧气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但氧气不易溶于水,A项错误;加入混凝剂明矾,能对水中的悬浮性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明矾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B项错误;洗过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大,C项错误;用水壶烧水,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项正确。
7.C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模型中中子不在原子核内,A项不正确;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B项不正确;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C项正确;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其中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D项不正确。
8.B 解析:FSO2N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32+16×2+14×3=125,A项错误;FSO2N3由F、S、O、N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B项正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FSO2N3由四种元素组成,所以FSO2N3不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FSO2N3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D项错误。
9.B 解析: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A项错误;1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该分子由3种原子构成,B项正确;分子反应前有4个,反应后有1个,所以有3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故参加反应的和分子数之比为3∶1,C项错误;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量,反应中若不使用纳米纤维催化剂,甲醇的产量不会改变,D项错误。
10.A 解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属于固液常温型,图示分液漏斗中加过氧化氢溶液,滴入装有二氧化锰的圆底烧瓶中,可以制备氧气,A项正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因此应该将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B项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C项错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的熔融物溅落而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应该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D项错误。
11.(1)化学性质不活泼 78% 沸点 (2)隔绝空气(或氧气) 吸附作用 (3)H2O 蔬菜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了液态的小水滴
解析:(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内充入氮气可以防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由于液氮的沸点是-196 ℃,比液氧的沸点(-183 ℃)低,因此氮气首先从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了。
(2)食品腐败是食品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保鲜膜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3)霜是水的固态形式,水的化学式为H2O;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从冰箱中拿出的蔬菜温度较低,蔬菜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了液态的小水滴。
12.(1)CO2 (2)硫+氧气二氧化硫 水氢气+氧气 (3)②③
解析:根据A、C组成元素相同,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可推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碳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A是过氧化氢,B是氧气,C是水,D是碳,E是硫,F是二氧化碳,G是二氧化硫,H是氢气,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3)①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错误;②气割、气焊中需要用氧气作为助燃剂,正确;③炼钢中需要用氧气除掉过多的碳等杂质,正确;④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光合作用放出氧气,错误;⑤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于食品防腐剂,错误;⑥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作保护气,错误;故选②③。
13.(1)过滤 
(2)吸附 
(3)氧气 H2OH2+O2 10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Ⅱ H2 Ⅲ 不可以
解析:(1)将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2)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3)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据此书写符号表达式。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故当正极产生的气体为5 mL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10 mL。(4)硫酸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5)【设计实验】①氢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而实验中试管a中收集到黄绿色气体,试管b中收集到无色气体,由资料可知,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所以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一定有氯气,故证明猜想Ⅱ错误。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听到爆鸣声,证明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即证明有氢气和氯气生成,故证明猜想Ⅲ正确。【反思与评价】由实验现象可知,电解水实验中,若在水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其中氯化钠与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会生成氯气而影响实验,故电解水时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14.(1)C6H8O6
(2)V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9%
解析:(1)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出1个维生素C分子中的氧原子个数。设氧原子的个数为x,则有12×6+1×8+16x=176,得x=6,因此Vc的化学式为C6H8O6。
8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4-2025高一9月化学第一次月考卷(答案)

下一篇:2025届云南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