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学业质量评价(答案) 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学业质量评价
(时间:80分钟 总分:8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在1.2~1.5 m
B.小明同学的身高约为160 dm
C.汽车在城区行驶的平均速度在100~150 km/h
D.成人步行的速度在1.1~1.3 m/s
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形成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晶莹 C.霜挂枝头 D.千里冰封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潜在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路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B.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C.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4.(2023·陕西榆林模拟)北京时间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发射现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级达到了150 d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级达到150 dB是指响度大
B.轰鸣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C.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D.发射现场的喷水降噪系统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5.(2023·陕西西安一模)一款“超声波传感器”智能拐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加蜂鸣器实现距离报警,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拐杖利用超声波测距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智能拐杖语音播报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这款智能拐杖可以在真空中使用
D.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比较尖锐,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6.游艇在大海中高速航行,如果说坐在游艇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驶来的游艇 B.该游艇的座舱
C.海岸上的树木 D.海水
7.(2023·陕西中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和霜都是固体 B.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2024·陕西宝鸡期末)下列光学现象中,与其他三项成因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棱镜分光 B.茶杯在茶几上的“倒影”
C.筷子在水面处“变弯” D.钢笔在玻璃砖后“错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6分)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9.(2023·陕西榆林期末)手机屏幕上的多彩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扫码支付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当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黑色部分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二维码,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10.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CM-1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选填“<”“=”或“>”)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40 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图CM-1
11.(2023·陕西渭南期末)控制环境污染是创建模范卫生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从     减弱或消除噪声。地震时会使远在几百千米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地震中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引起的,该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2.(2023·陕西汉中期末)寒冬,坐满乘客的公共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的    (选填“内”或“外”)侧,司机打开空调对着车窗吹暖风,小水珠汽化,车窗又变清晰了。常温下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是通过      的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三、作图题(4分)
13.(1)如图CM-2所示,游泳课上,小明潜水时在水下E处看到了小鸟的像,图CM-2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小鸟,另一点是小鸟的像,请画出水下E处的小明看到小鸟的像的光路图。
图CM-2
(2)如图CM-3所示,凸透镜与水面平行放置,其下侧的焦点F恰好在水面上。一束光从水中对着凸透镜的焦点投射,画出这束光经水面折射并通过凸透镜的大致光路。
图CM-3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2023·陕西榆林期中)图CM-4甲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CM-4
(1)除了图CM-4甲所示的器材外,实验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      。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图CM-4乙是实验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其中    (选填“A”或“B”)是沸腾前的情形;沸腾前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气泡上升过程中,    (多选,选填选项字母)。
A.气泡遇冷收缩   B.气泡遇热膨胀   C.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
15.芳芳用同一个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图CM-5
(1)如图CM-5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CM-5乙所示,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3)芳芳接着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0 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五、综合题(16分)
图CM-6
16.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所走公路边如图CM-6所示的标志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动车长为200 m,途中以18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 s,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顺着标志牌所在公路,从标志牌到晋祠,小明乘出租车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期末学业质量评价
1.D 2.B 
3.A
解析:从水中看岸上的路灯,看到的路灯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路灯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A正确;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B错误;岸边的树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C错误;光入射到玻璃幕墙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会“晃”着人的眼睛,D错误。
4.A
5.B
解析:智能拐杖利用超声波测距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智能拐杖语音播报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正确;真空不能传声,这款智能拐杖不能在真空中使用,C错误;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比较尖锐,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D错误。
6.B
解析:坐在游艇上的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游艇、海岸上的树木、海水,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该游艇的座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7.D
解析:露是液态的小水珠,霜是固态的小冰晶,A错误;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B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C错误,D正确。
8.B
解析: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白光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茶杯在茶几上有“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到筷子水下部分上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钢笔在玻璃砖后“错位”,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选B。
9.答案:绿 吸收 漫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手机屏幕上的多彩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当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黑色部分将光吸收。漫反射时,反射光线朝向四面八方,所以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二维码。
10.答案:> 20 200
11.答案:噪声的发源地 次声波 不能
解析: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减少声音的产生,是从噪声的发源地减弱或消除噪声。地震时会使远在几百千米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地震中产生的次声波引起的。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人耳听不到次声波。
12.答案:液化 内 压缩体积
解析:公共汽车内人很多,会呼出很多热的水蒸气,而玻璃车窗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车窗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使玻璃车窗变模糊,所以小水珠在玻璃车窗的内侧。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液化天然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天然气液化的。
13.答案:(1)如图D-C-5所示。
图D-C-5
(2)如图D-C-6所示。
图D-C-6
14.答案:(1)停表 (2)缩短把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B AC
解析:(1)实验中需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要用停表记录时间。(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始温度,缩短把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如题图乙所示,A中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B的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因为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温度,气泡遇冷收缩,且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所以B是沸腾前的情形。选项A、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15.答案:(1)10.0 (2)缩小 照相机 (3)远离
解析:(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2)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0 cm刻度线处,物距为30.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是照相机。(3)接着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0 cm刻度线处,物距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光屏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16.答案:(1)139 km/h (2)1 900 m (3)24 min
解析:(1)由题中列车时刻表可知,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为s=556 km,所用时间为t=4 h,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39 km/h。(2)动车匀速通过隧道的速度为v'=180 km/h=50 m/s,动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t'=42 s,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s'=v't'=50 m/s×42 s=2 100 m,因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所以隧道长为L隧道=s'-L车=2 100 m-200 m=1 900 m。(3)由题中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所在地到晋祠的路程为s″=24 km,该公路允许出租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最大=60 km/h,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乘出租车最快需要的时间t最少==0.4 h=24 min。
7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化学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8)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024-2025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易错重难提升(含解析)【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