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能力突破】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14讲 氮及其化合物 (特训)(含解析)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
能力突破特训
时间:60分钟
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N2难溶于水,可用作瓜果保护气
C.N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推进剂
D.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答案】C
【解析】A.NH3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这与NH3具有还原性无关,A错误;
B.N2不能帮助呼吸,能够使害虫窒息而死,因此可用作瓜果保护气,这与其是否难溶于水的性质无关,B错误;
C.N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N2H4反应产生N2、H2O,同时产生大量能量,因此可作火箭燃料推进剂,C正确;
D.NH4HCO3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元素,因此可用作氮肥,与其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开发常压旋转滑行弧实现高效固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在光照或风能作用下直接生成
B.上述过程包括
C.中阴、阳离子空间结构相同
D.分子如图所示 ,和都存在分子内氢键
【答案】B
【解析】A.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不能生成二氧化氮,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上述过程包括上述过程包括一氧化氮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铵根离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离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硝酸根离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0,离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两者的空间结构不同,故C错误;
D.氨分子只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故D错误;
故选B。
3.某MOFs多孔超分子材料的空腔大小适配N2O4可将其“固定”得到R(如下图所示),实现从烟气中分离出N2O4并可制备HNO3。
已知反应;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高温、高压下有利于从烟气中分离出N2O4
C.R在O2中水洗,可制得HNO3同时实现MOFs再生
D.该MOFs材料也可用于储存H2
【答案】C
【解析】A.氮的固定是指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是两种含氮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B.该反应的放热反应,高温下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从烟气中分离出,B错误;
C.由图可知,R在中水洗,发生反应:,可制得HNO3同时实现再生,C正确
D.材料可以于储存,但是不一定能储存,D错误;
故选C。
4.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制药等领域,一种新型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属于人工固氮
B.标准状况下反应④生成56mL转移个电子
C.该转化过程总反应为:
D.反应⑤在无水环境中进行时有白烟产生
【答案】B
【解析】A.反应①是氮气和镁反应,镁将氮气还原为氮的化合物,属于人工固氮,A正确;
B.标准状况下,生成56mlO2,为,转移电子数为 ,B错误;
C.通过观察图示可知,通过①②③④⑤,最终消耗反应物为N2和H2O,最终生成NH3和O2,该转化过程总反应为:,C正确;
D.HCl和NH3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会观察到有白烟,D正确;
故答案选B。
5.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氯化铵不稳定 B.制备热饱和溶液

C.提纯氢氧化铁胶体 D.制备干燥氨气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在试管口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无法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所以题给装置无法达到证明氯化铵不稳定的实验目的,故A错误;
B.在蒸发皿中加热硫酸铜溶液,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说明硫酸铜溶液达到饱和,则题给装置能达到制备热饱和溶液的实验目的,故B正确;
C.氢氧化铁胶粒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过滤的方法不能达到提纯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目的,故C错误;
D.浓氨水与石灰石不反应,所以题给装置无法达到制备氨气的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B。
6.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1)a和b混合 气体变红棕色
(2)c和d混合 产生白烟
(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浑浊
a、b、c、d、e依次可能是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Cl、CO2、NH3、H2S、CH4
【答案】C
【解析】由a和b混合,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为NO与O2的混合气;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则b为O2,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为NH3、HCl的混合气;c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因此a为NO,b为O2,c为NH3,d为HCl,e为SO2;
故选C。
7.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只体现的酸性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与硝酸生成
D.装置c用吸收尾气,说明和均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硝酸铜,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A错误;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B正确;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C错误;
D.酸性氧化物是指和水反应只能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和碱反应只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和均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8.汽车尾气通过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过程Ⅱ)和还原(过程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B.若柴油中硫含量较高,在燃烧过程中,吸收氮氧化物的能力会下降
C.的储存和还原过程中是催化剂
D.尾气处理的总反应为: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示,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其中氧气为氧化剂,二氧化氮为还原剂,反应方程式为2BaO+4NO2+O2=2Ba(NO3)2,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A正确;
B.柴油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和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稳定不易分解,不与氮氧化物反应,使氧化钡吸收氮氧化物的能力会下降,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前后氧化钡不变,故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过程中是氧化钡催化剂,C正确;
D.尾气处理过程中不仅处理了一氧化氮,还实现其他氮氧化物的转化,D错误;
答案选D。
9.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实验现象为:①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气体在②中转为无色,气体通过③后依然为无色,通过④后转为红棕色。
已知: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之前不用通
B.①中也可加入稀硝酸
C.②和③中加入的都是水
D.⑤中只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A.若实验之前不通入N2,则无法判断生成的红棕色气体NO2是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的还是浓硝酸还原得到的,会干扰实验,选项A错误;
B.若①中加入稀硝酸,则会与铜生成NO为无色气体,与实验现象不符,选项B错误;
C.装置②中为水,目的在于将反应生成的NO2溶于水,生成NO:3NO2+H2O=2HNO3+NO;装置③中为稀硝酸,验证NO是否能被其氧化,选项C错误;
D.装置⑤为尾气处理装置,其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经过装置④气体全部转化为NO2,因此装置⑤发生的反应为:2NO2+2OH-=++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0.将质量为32 g的铜与150 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的NO和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通入的体积为5.6 L
B.反应中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C.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NO和的体积均为2.8 L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mol L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铜的物质的量为且完全溶解,即铜失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硝酸根得到铜失去的电子生成标况下11.2 L的NO和的混合气体,即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又0.5mol的NO和的混合气体被氧气氧化到硝酸根,综上氧气得到的电子即为铜失去的,据此回答。
A.由分析知氧气共得到电子,即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故标准状况下通入氧气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A正确;
B.硝酸得电子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被还原,由氮原子守恒知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5mol,B错误;
C.设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3x+y=1mol,根据N原子守恒得x+y=0.5mol,联立可得x=y=0.25,故标准状况下V(NO)=V(NO2)=0.25mol×22.4L/mol=5.6L,C错误;
D.0.5mol Cu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0.5molCu(NO3)2,同时反应生成的NO、NO2两种气体共有0.5mol,所以参加反应硝酸的量n(HNO3)=0.5mol×2+0.5mol=1.5mol,而硝酸可能还有剩余,所以c(HNO3)≥=10.0mol/L,D错误;
故选A。
1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不溶于强酸
D 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或Ag+,故A错误;
B.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错误;
C.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表现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说明胆矾中的结晶水被浓硫酸吸收,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正确;
故选:D。
12.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
B.0.5mol/L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答案】A
【解析】A. 澄清透明溶液中:、、、互不反应可以共存,A符合;
B. 0.5mol/L溶液中, 会与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B不符合;
C. 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呈碱性,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C不符合;
D. 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 H+、、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13.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写化学式)。
(2)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
(3)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氨与一氧化氮(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2)
(3)
(4)
(5)
【解析】(1)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得到盐和水的氧化物,符合要求的有SO2、SO3和N2O5;
(2)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三氧化硫:;
(3)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4)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因此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5)氨气中的氮为-3价,一氧化氮中的氮为+2价,因此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得到氮气:。
14.氮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有密切关系。
(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上N2和H2合成NH3
②N2和O2放电条件下生成NO
③NH3催化氧化生成NO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①治理NO污染通常是在氧化剂作用下,将NO氧化成溶解度高的NO2,然后用水或碱液吸收脱氮。下列物质可以用于氧化NO的是 (填序号)。
ANaCl溶液 B.K2Cr2O7溶液 C. Na2CO3溶液 D.KMnO4溶液
②NO也可用NaClO碱性溶液氧化并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化肥,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目前处理柴油车尾气中NOx和PM2.5等的方法之一,是用车用尿素[CO(NH2)2]溶液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中将NOx无害化处理,写出该系统无害化处理NO的化学方程式: 。
(3)CO与NO在Rh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关键反应,用Rh做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过程I为 过程(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 ,当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 mol。
②已知过程I的焓变(lmolCO参加)为akJ/mol,过程II的焓变为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①② 4NH3+5O24NO+6H2O
(2) BD 2NO+3ClO- +2OH- = 2+3Cl-+H2O 2CO(NH2)2+6NO=5N2+2CO2+4H2O
(3) 吸热 CO2 4 2NO(g)+2CO(g)=2CO2(g)+N2(g) ΔH=+2(a+b)kJ/mol
【解析】(1)固氮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元素,N2和H2合成NH3,N2和O2放电条件下生成NO,符合固氮的定义,故选:①②;反应③NH3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氧化NO需要氧化剂,NaCl溶液、Na2CO3溶液均不与NO反应,K2Cr2O7、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NO,故选:BD;②NO也可用NaClO碱性溶液氧化并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化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ClO- +2OH- = 2+3Cl-+H2O;③尿素[CO(NH2)2]溶液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2CO(NH2)2+6NO=5N2+2CO2+4H2O;
(3)①过程I断裂化学键需要吸热,该反应方程式为2C0+2NO=N2+2CO2,C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为CO2,氮元素从+2降低至0价,有2个N原子降价,当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4mol;②反应的热效应为过程I和过程II的热效应之和,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2CO2(g)+N2(g) ΔH=+2(a+b)kJ/mol。
15.图示分析是学习化学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各类“数形结合”问题。结合所给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及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①X的电子式为 ;Y的化学式为 。
②图中关于转化为的反应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该转化过程中,一定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用与反应制取,可生成另一种产物
③下图为氨气水溶性的探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欲观察的现象是 ;合理的验证操作为 。
④和在固氮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气,最后生成被植物吸收的,其中固氮酶的作用是 。
(2)、和是大气初期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当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研究表明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最容易生成亚硝酸(,弱酸),然后才转化成,如果溶液中存在更强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它完全有能力将新产生的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如图为金属在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解速率和生成的体积V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佳溶解金属的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理由是 。
②过氧化氢与亚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N2O5 a 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最终水充满烧瓶 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 催化剂
(2)
(3) 10.5% 溶解速率较快,生成NOx的体积少 HNO2+H2O2=HNO3+H2O
【解析】(1)①X是NH3,电子式为 ;Y是+5价N元素的氧化物,Y是N2O5。
②a.转化为,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a错误;
b.该转化过程中,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正确;
c. 与反应生成和,故c正确;
选a。
③氨气极易溶于水,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欲观察的现象是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最终水充满烧瓶;引发喷泉的验证操作为: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瓶内形成喷泉。
④和在固氮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气,固氮酶的作用是催化剂。
(2)当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和NH3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①由图可知,当混合溶液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10.5%时,溶解速率较快,生成NOx的体积少,因此最佳溶解金属的混合溶液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10.5%。
②过氧化氢把亚硝酸氧化为硝酸,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2+H2O2=HNO3+H2O。
16.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

(1)仪器a的名称是 ;气体b的化学式为 。用漏斗代替导管的目的是 (答2条)。
(2)为检验B中制得,甲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试管 操作 现象
① 2mLB中溶液 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② 2mLB中溶液 滴加几滴溶液至,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变蓝
③ 2mL 滴加几滴溶液至,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 。
II.探究的性质
装置 操作 现象
取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溶液酸化,再加入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 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 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ⅲ。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资料:i.在溶液中呈棕色。
ii.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和气体。
(3)溶液迅速变为棕色的原因是 。已知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最终棕褐色溶液的成分是,测得装置中混合溶液体积为,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组成。
资料:充分反应后,全部转化为。

加掩蔽剂的原理和目的是(掩蔽的颜色除外) 。由上述数据可知中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圆底烧瓶 O2 防止倒吸、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可能与、反应生成,酸性条件下可能也会氧化
(3) 酸性条件下,分解产生与溶液中以配位键结合形成,因此溶液呈棕色
(4) 能与形成稳定的无色配合物,可避免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实验干扰
【解析】(1)由仪器a的构造可知a为圆底烧瓶,a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为得到亚硝酸钠,应从b口通入一定量氧气,将NO氧化为二氧化氮或部分氧化为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再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亚硝酸钠;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扩大了气体与NaOH的接触面积,是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故答案为:圆底烧瓶;O2;防止倒吸、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在装置A中反应产生NO,有一部分NO与通入的O2反应产生NO2,若通入NaOH溶液中NO、NO2的物质的量相等,就会发生反应:NO+NO2+2NaOH=NaNO2+H2O,若NO2的物质的量比NO,还会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NO3,酸性条件下NO可能也会氧化I-产生I2而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补做实验;故答案为:可能与、反应生成,酸性条件下可能也会氧化;
(3)NaN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O2,离子方程式为:NO+H+ HNO2,HNO2不稳定,分解产生NO,NO与FeSO4溶液中的Fe2+结合形成[Fe(NO)]2+,使溶液呈棕色;[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溶解在酸性溶液中O2氧化产生Fe3+,同时得到NO,导致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在溶液上方变为浅红棕色气体,相关反应为:;故答案为:酸性条件下,分解产生与溶液中以配位键结合形成,因此溶液呈棕色;;
(4)加入掩蔽剂后,能与形成稳定的无色配合物,可避免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实验干扰;根据反应H++OH-=H2O可知Fe(OH)x(SO4)y与H+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x,10 mL1 mol/LFeSO4溶液中含有Fe2+的物质的量是n(Fe2+)=c·V=1 mol/L×0.01 L=0.01 mol,最后Fe2+全部转化为Fe(OH)x(SO4)y,溶液体积为20 mL则在3 mL溶液中含有Fe(OH)x(SO4)y的物质的量n[Fe(OH)x(SO4)y]=×0.01 mol=1.5×10-3 mol,其反应消耗H+的物质的量为1.5x×10-3 mol=0.1 mol/L×(V1-V2) ×10-3 L=(V1-V2) ×10-4 mol,解得x=。故答案为:能与形成稳定的无色配合物,可避免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实验干扰;。
2/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
能力突破特训
时间:60分钟
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N2难溶于水,可用作瓜果保护气
C.N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推进剂
D.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2.开发常压旋转滑行弧实现高效固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在光照或风能作用下直接生成
B.上述过程包括
C.中阴、阳离子空间结构相同
D.分子如图所示 ,和都存在分子内氢键
3.某MOFs多孔超分子材料的空腔大小适配N2O4可将其“固定”得到R(如下图所示),实现从烟气中分离出N2O4并可制备HNO3。
已知反应;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高温、高压下有利于从烟气中分离出N2O4
C.R在O2中水洗,可制得HNO3同时实现MOFs再生
D.该MOFs材料也可用于储存H2
4.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制药等领域,一种新型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属于人工固氮
B.标准状况下反应④生成56mL转移个电子
C.该转化过程总反应为:
D.反应⑤在无水环境中进行时有白烟产生
5.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氯化铵不稳定 B.制备热饱和溶液

C.提纯氢氧化铁胶体 D.制备干燥氨气
A.A B.B C.C D.D
6.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1)a和b混合 气体变红棕色
(2)c和d混合 产生白烟
(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浑浊
a、b、c、d、e依次可能是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Cl、CO2、NH3、H2S、CH4
7.将铜丝插入浓硝酸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只体现的酸性
B.一段时间后抽出铜丝,向装置b注入水,b中气体红棕色变浅
C.注入水后装置b中铜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与硝酸生成
D.装置c用吸收尾气,说明和均是酸性氧化物
8.汽车尾气通过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过程Ⅱ)和还原(过程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B.若柴油中硫含量较高,在燃烧过程中,吸收氮氧化物的能力会下降
C.的储存和还原过程中是催化剂
D.尾气处理的总反应为:
9.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实验现象为:①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气体在②中转为无色,气体通过③后依然为无色,通过④后转为红棕色。
已知: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之前不用通
B.①中也可加入稀硝酸
C.②和③中加入的都是水
D.⑤中只发生反应
10.将质量为32 g的铜与150 mL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的NO和的混合气体,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一起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气体恰好被吸收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通入的体积为5.6 L
B.反应中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C.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中NO和的体积均为2.8 L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mol L
1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不溶于强酸
D 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A.A B.B C.C D.D
12.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
B.0.5mol/L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13.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写化学式)。
(2)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 。
(3)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氨与一氧化氮(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氮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有密切关系。
(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上N2和H2合成NH3
②N2和O2放电条件下生成NO
③NH3催化氧化生成NO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①治理NO污染通常是在氧化剂作用下,将NO氧化成溶解度高的NO2,然后用水或碱液吸收脱氮。下列物质可以用于氧化NO的是 (填序号)。
ANaCl溶液 B.K2Cr2O7溶液 C. Na2CO3溶液 D.KMnO4溶液
②NO也可用NaClO碱性溶液氧化并将其转化为硝酸盐化肥,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目前处理柴油车尾气中NOx和PM2.5等的方法之一,是用车用尿素[CO(NH2)2]溶液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中将NOx无害化处理,写出该系统无害化处理NO的化学方程式: 。
(3)CO与NO在Rh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关键反应,用Rh做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过程I为 过程(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 ,当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 mol。
②已知过程I的焓变(lmolCO参加)为akJ/mol,过程II的焓变为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5.图示分析是学习化学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各类“数形结合”问题。结合所给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及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①X的电子式为 ;Y的化学式为 。
②图中关于转化为的反应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该转化过程中,一定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用与反应制取,可生成另一种产物
③下图为氨气水溶性的探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欲观察的现象是 ;合理的验证操作为 。
④和在固氮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气,最后生成被植物吸收的,其中固氮酶的作用是 。
(2)、和是大气初期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当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研究表明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最容易生成亚硝酸(,弱酸),然后才转化成,如果溶液中存在更强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它完全有能力将新产生的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如图为金属在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解速率和生成的体积V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佳溶解金属的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理由是 。
②过氧化氢与亚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

(1)仪器a的名称是 ;气体b的化学式为 。用漏斗代替导管的目的是 (答2条)。
(2)为检验B中制得,甲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试管 操作 现象
① 2mLB中溶液 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② 2mLB中溶液 滴加几滴溶液至,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变蓝
③ 2mL 滴加几滴溶液至,加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 。
II.探究的性质
装置 操作 现象
取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溶液酸化,再加入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 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 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ⅲ。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资料:i.在溶液中呈棕色。
ii.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和气体。
(3)溶液迅速变为棕色的原因是 。已知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最终棕褐色溶液的成分是,测得装置中混合溶液体积为,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组成。
资料:充分反应后,全部转化为。

加掩蔽剂的原理和目的是(掩蔽的颜色除外) 。由上述数据可知中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卷--专题34 动点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