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N14 Mg24 Fe56 Cu64 Cl35.5 Na23 Al27 Ca40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以下各组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氯酸钾和氯化钾 B.铜和黄铜
C.生石灰和熟石灰 D.水和双氧水
2.(2分)化学式是化学的基本语言之一。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C B.氯化铁——FeCl2
C.苏打——Na2CO3 D.干冰——CO2
3.(2分)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饮用水的下列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静置沉淀 B.浑浊水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加消毒剂杀菌
4.(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水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溶液 D.塞紧橡胶塞
5.(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进行分析推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6.(2分)我省陕北能源基地走出了一条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煤的气化是其一。如图是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反应物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四种氧化物
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
7.(2分)设计对比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对以下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Y型管中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B.甲实验Y型管中红磷和烧杯底部白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接触氧气
C.乙实验中A、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水接触
D.乙实验中B、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氧气接触
8.(2分)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 取样,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后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9.(2分)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依次是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
B.甲、乙、丙、丁依次是碳酸钙、稀盐酸、氢氧化钠、水
C.甲、乙、丙、丁依次是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
D.甲、乙、丙、丁依次是稀盐酸、碳酸钾、氢氧化钙、水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4分)龙年春节,西安成为全国旅游重点打卡地。穿古装、尝美食、体验非遗文化成为许多年轻人寻找年俗“氛围感”的刚需。
(1)年轻人的古装有唐装和汉服,制作唐装和汉服的布料有真丝和化学纤维。生活中鉴别真丝和化学纤维的简单方法是    。
(2)春节期间,大唐西市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各地特色美食香气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美食香气四溢这一现象    。
(3)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和金器使游客穿越进几千年前的历史中,青铜是合金,其硬度比钝铜    。金器经过数千年仍然金光灿烂,说明金的化学性质    。
11.(4分)2024年2月28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23年全省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创近2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1)在河流治理方面,连续两年消灭劣V类水质断面,全省水环境状况整体为优。水的污染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    。
(2)全省12个市(区)优良天数平均280.2天,同比增加5.4天。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低,空气质量    。以下措施能够改变空气质量的有    (填字母)。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提高森林覆盖率
C.增高重污染企业的烟囱
(3)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土壤污染的一个途径。(NH4)2HPO4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12.(3分)2024年2月2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里,“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名列其中。如图A为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中质子数为    。
(2)如图五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字母)。
(3)E粒子的符号是    。
13.(4分)如图为硝酸钾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X 246
(1)80℃时,硝酸钾溶解度X的取值范围是    。
(2)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
(3)20℃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丙中固体的质量为    g;丁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4.(4分)铁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验证铁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实验(铁片足量)。
(1)实验中将注射器里稀硫酸注入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待无气泡生成后,将注射器里硫酸铜溶液注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要继续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橡胶塞取下,然后插入    即可。
15.(5分)如图为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遇碱溶液变蓝的酸碱指示剂是    。
(2)反应②没有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发生反应,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然后滴入酸,当观察到溶液    时,说明反应发生。
(3)若反应③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反应②③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6分)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装置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
(3)B、C装置均可制取CO2,相比较B装置来说,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4)将装置E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气体可用该装置制取的是    (填序号)。
①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③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7.(7分)某海盐溶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为验证,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
两烧杯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提出问题】
反应后,烧杯乙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什么?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有沉淀生成。
【猜想假设】
猜想一:氯化镁、氯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氯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
(1)取烧杯乙内上层清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未见明显现象,猜想    不成立。
(2)另取烧杯乙内上层清液,滴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3)继续滴入    ,溶液变红,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
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2)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    。
【拓展延伸】
要使烧杯乙内上层清液的溶液成为只含氯化钠的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    。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5分)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2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20g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分)以下各组物质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氯酸钾和氯化钾 B.铜和黄铜
C.生石灰和熟石灰 D.水和双氧水
【解答】解:A.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由钾元素(K)、氯元素(Cl)和氧元素(O)三种元素组成;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由钾元素(K)和氯元素(Cl)两种元素组成,由于两者所含元素种类不完全相同,故A选项错误;
B.铜是一种纯金属,其化学元素符号为Cu,仅由铜元素一种元素组成;黄铜则是一种合金,主要由铜元素(Cu)和锌元素(Zn)组成,有时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由于黄铜是混合物,且所含元素与纯铜不完全相同,故B选项错误;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由钙元素(Ca)和氧元素(O)两种元素组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由钙元素(Ca)、氧元素(O)和氢元素(H)三种元素组成,由于两者所含元素种类不完全相同,故C选项错误;
D.水的化学式为H2O,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两种元素组成;双氧水(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同样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两种元素组成。由于两者所含元素种类完全相同,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2分)化学式是化学的基本语言之一。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C B.氯化铁——FeCl2
C.苏打——Na2CO3 D.干冰——CO2
【解答】解:A.金刚石的化学式表示为C,故A正确;
B.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其化学式为FeCl3,故B错误;
C.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C正确;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表示为CO2,故D正确;
故选:B。
3.(2分)2024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饮用水的下列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静置沉淀 B.浑浊水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加消毒剂杀菌
【解答】解:A、静置沉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消毒杀菌是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水的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溶液 D.塞紧橡胶塞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略倾斜,图示操作正确;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5.(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进行分析推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解答】解:A、酸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确定是否为催化剂还需确定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故选项推理正确。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A。
6.(2分)我省陕北能源基地走出了一条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煤的气化是其一。如图是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反应物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四种氧化物
D.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为:CO+H2OCO2+H2。
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故B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CO、H2O、CO2三种氧化物,故C说法不正确;
D、为二氧化碳,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7.(2分)设计对比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对以下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Y型管中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
B.甲实验Y型管中红磷和烧杯底部白磷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接触氧气
C.乙实验中A、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水接触
D.乙实验中B、C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氧气接触
【解答】解:A、甲实验Y型管中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实验Y型管中红磷和烧杯底部白磷对比,均不能燃烧,且变量不唯一,不能说明可燃物燃烧要接触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实验中A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生锈,A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是与水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实验中B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生锈,B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对比说明铁锈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2分)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 取样,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后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解答】解:A、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取样,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检验雨水是否为酸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C、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的是氯化钠,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
故选:C。
9.(2分)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依次是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
B.甲、乙、丙、丁依次是碳酸钙、稀盐酸、氢氧化钠、水
C.甲、乙、丙、丁依次是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
D.甲、乙、丙、丁依次是稀盐酸、碳酸钾、氢氧化钙、水
【解答】解: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由图可知,甲能和乙反应,乙能和丙反应,丙能转化成丁,乙也能转化成丁;
A、氢氧化钠能和稀硫酸反应,稀硫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碳酸钠能转化成二氧化碳,稀硫酸也能转化成二氧化碳,则甲、乙、丙、丁依次是氢氧化钠、稀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能转化成水,稀盐酸也能转化成水,则甲、乙、丙、丁依次是碳酸钙、稀盐酸、氢氧化钠、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钡能和稀硫酸反应,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则甲、乙、丙、丁不能依次是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盐酸能和碳酸钾反应,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成水,碳酸钾也能转化成水,则甲、乙、丙、丁依次是稀盐酸、碳酸钾、氢氧化钙、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4分)龙年春节,西安成为全国旅游重点打卡地。穿古装、尝美食、体验非遗文化成为许多年轻人寻找年俗“氛围感”的刚需。
(1)年轻人的古装有唐装和汉服,制作唐装和汉服的布料有真丝和化学纤维。生活中鉴别真丝和化学纤维的简单方法是  灼烧,闻气味 。
(2)春节期间,大唐西市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各地特色美食香气四溢。从微观角度解释美食香气四溢这一现象  分子在不断运动 。
(3)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和金器使游客穿越进几千年前的历史中,青铜是合金,其硬度比钝铜  大 。金器经过数千年仍然金光灿烂,说明金的化学性质  稳定 。
【解答】解:(1)真丝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所以生活中鉴别真丝和化学纤维的简单方法是:灼烧,闻气味;
(2)从微观角度解释美食香气四溢这一现象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和金器使游客穿越进几千年前的历史中,青铜是合金,其硬度比钝铜大。金器经过数千年仍然金光灿烂,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1)灼烧,闻气味;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大;稳定。
11.(4分)2024年2月28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23年全省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创近2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1)在河流治理方面,连续两年消灭劣V类水质断面,全省水环境状况整体为优。水的污染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  生活污水 。
(2)全省12个市(区)优良天数平均280.2天,同比增加5.4天。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低,空气质量  越好 。以下措施能够改变空气质量的有  AB (填字母)。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提高森林覆盖率
C.增高重污染企业的烟囱
(3)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降低土壤污染的一个途径。(NH4)2HPO4属于  复合肥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解答】解:(1)水体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
(2)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A.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污染,故A正确;
B.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助于环境保护,故B正确;
C.增高重污染企业的烟囱,并没有减少污染,故C错误。
(3)(NH4)2HPO4含有氮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1)生活污水;
(2)越好;AB;
(3)复合肥。
12.(3分)2024年2月2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里,“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名列其中。如图A为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中质子数为  3 。
(2)如图五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BD (填字母)。
(3)E粒子的符号是  S2﹣ 。
【解答】解:(1)根据锂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中质子数为3。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D属于原子,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
(3)E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故答案为:
(1)3;
(2)BD;
(3)S2﹣。
13.(4分)如图为硝酸钾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X 246
(1)80℃时,硝酸钾溶解度X的取值范围是  110~246之间 。
(2)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1:21 。
(3)20℃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丙中固体的质量为  8.4 g;丁溶液属于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时,硝酸钾溶解度X的取值范围是110~246之间;
(2)6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即60℃时,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达到饱和,所以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10g:210g=11:21;
(3)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丙中固体的质量为10g+10g+20g﹣31.6g=8.4g;50℃时,硝酸钾溶解度在63.9g~110g,所以丁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110~246之间;
(2)11:21;
(3)8.4;不饱和。
14.(4分)铁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验证铁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实验(铁片足量)。
(1)实验中将注射器里稀硫酸注入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H2SO4=FeSO4+H2↑ 。
(2)待无气泡生成后,将注射器里硫酸铜溶液注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
(3)若要继续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橡胶塞取下,然后插入  锌条 即可。
【解答】解:(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之后将注射器的硫酸铜溶液注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通过在实验可验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铜之前,铁排在氢之前。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铁之前,从而验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铁之前,铁排在铜之前,若要继续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橡胶塞取下,然后插入锌条即可。
故答案为:(1)Fe+H2SO4=FeSO4+H2↑;
(2)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3)锌条。
15.(5分)如图为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遇碱溶液变蓝的酸碱指示剂是  紫色石蕊试液 。
(2)反应②没有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发生反应,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然后滴入酸,当观察到溶液  由红色变成无色 时,说明反应发生。
(3)若反应③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uSO4=Cu(OH)2↓+Na2SO4 。
(4)反应②③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解答】解:(1)遇碱溶液变蓝的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酸性溶液不变色,反应②没有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发生反应,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然后滴入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反应发生;
(3)若反应③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4)反应②③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紫色石蕊试液;
(2)由红色变成无色;
(3)2NaOH+CuSO4=Cu(OH)2↓+Na2SO4;
(4)复分解反应。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6分)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若利用装置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c (填“b”或“c”)端通入。
(3)B、C装置均可制取CO2,相比较B装置来说,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4)将装置E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气体可用该装置制取的是  ①③ (填序号)。
①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③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实验室用A装置(不考虑棉花)制取氧气可选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也可选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利用装置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c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B、C装置均可制取CO2,相比较B装置来说,C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4))①利用E装置制取气体,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锌和稀硫酸反应利用该装置可以制取氢气,故①符合题意;
②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需要加热,不能利用E装置制取,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利用E装置制取气体,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利用该装置可以制取氧气,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或;c;
(3)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③。
17.(7分)某海盐溶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为验证,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
两烧杯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Na2CO3═CaCO3↓+2NaCl 。
【提出问题】
反应后,烧杯乙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除氯化钠外还有什么?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有沉淀生成。
【猜想假设】
猜想一:氯化镁、氯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氯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
(1)取烧杯乙内上层清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未见明显现象,猜想  一 不成立。
(2)另取烧杯乙内上层清液,滴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  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3)继续滴入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
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2)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原混合液中的碳酸钠 。
【拓展延伸】
要使烧杯乙内上层清液的溶液成为只含氯化钠的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  稀盐酸,直到不再有气泡冒出 。
【解答】解:【实验现象】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1)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取烧杯乙内上层清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未见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氯化镁,猜想一不成立;
(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另取烧杯乙内上层清液,滴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反思交流】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实验(2)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原混合液中的碳酸钠;
【拓展延伸】烧杯乙内上层清液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钠;要使烧杯乙内上层清液的溶液成为只含氯化钠的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有气泡冒出。
故答案为:【实验现象】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1)一;
(2)白色沉淀;
(3)无色酚酞溶液;
【反思交流】除去原混合液中的碳酸钠;
【拓展延伸】稀盐酸,直到不再有气泡冒出。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5分)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2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20g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16 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20g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20g﹣4g=16g;故答案为:16;
(2)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16g x

x=21.9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2025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达标测试(答案)

下一篇: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