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

周口恒大中学2024-2025学年上高二化学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铜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Ag-108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的溶液冲洗
B.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钠,用小刀切取一块绿豆大的钠直接放入水中,剩余钠放回试剂瓶
C.铜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然后向试管中加水,观察溶液呈蓝色
D.比较不同条件下与反应的快慢,可通过测定收集等体积需要的时间来实现
2.下列关于NO和N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NO2 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3.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发生A、B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B.反应开始至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A)=0.1mol/(L·min)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8min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2D 6A+4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3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s)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5.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
A.v(O2)=0.01mol/(L s) B.v(NO)=0.08mol/(L s)
C.v(H2O)=0.004mol/(L s) D.v(NH3)=0.002mol/(L s)
6.在 10 L 密闭容器里发生 4A(g)+5B(g) 4C(g)+6D(g)反应半分钟后,D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5 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v(B)=0.001 0 mol·L-1·s-1 B.v(A)=0.001 25 mol·L-1·s-1
C.v(D)=0.001 0 mol·L-1·s-1 D.v(C)=0.001 0 mol·L-1·s-1
7.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排放总量与吸收处理总量相等。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自标的是
A.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 B.加强植树造林和荒漠绿化
C.加大风、光、水电的投资 D.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钡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 B.工业上用水吸收制取
C.工业上用饱和石灰水制备漂白粉 D.黄铁矿的主要成份是
9.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缓慢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NO+2CO 2CO2+N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增加N2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浓硝酸溶液中加入铜粉:Cu+2H++NO=Cu2++NO2↑+H2O
B.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Al3++3OH-=Al(OH)3↓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ClO-+Cl-+H2O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
1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其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三种物质中B最稳定
C.A与C的能量差为E5 D.A→B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
12.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降低液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 稀H2SO4酸化n(KBrO3):n(KBr)=1:5的混合液替代溴水
B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3+、Cl- 用滤纸将待提纯的Fe(OH)3胶体包好,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更换蒸馏水,重复几次
C 除去NO中的NO2 先后通过盛有蒸馏水、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验证浓H2SO4具有脱水性 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
A.A B.B C.C D.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3.(12分)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所示为用玉米作原料制取各物质的转化过程。
已知:
G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且可以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1)B的分子式为 ,该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2)E的电子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 。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足量的F与甘油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酯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
14.(14分)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原料生产硫酸,应将产出的炉渣和尾气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中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由炉渣制备还原铁粉,写出铁粉与过量的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欲得到更纯的,反应①应通入 (填“过量”或“不足量”)的气体。
(4)高温灼烧时,火焰呈 色。
(5)因为具有 性,导致商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检验其中含有的方法是 。
(6)一般用分析法测定还原铁粉纯度。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样品,用过量稀硫酸溶解,用标准溶液与发生反应:,实验时称取0.2800g样品,消耗浓度为0.03000mol/L的溶液20.00mL,则样品中铁含量为 %。
15.(16分)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是化学研究的两个重点,对指导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X、10mol Y,反应过程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0~4min内,用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③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X的反应速率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若刚通入气体时容器内的压强为p,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 (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平衡时X和Y的转化率之比为 。
⑤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X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实验室用溶液与溶液反应探究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序号 体积/mL 温度/℃ 出现浑浊时间/s
溶液 水 溶液
1 5.0 0.0 5.0 25
2 5.0 0.0 5.0 50
3 2.0 V 5.0 25
①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对比实验 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
16.(18分)根据下列有机物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有机物的共同含氧官能团是 (填名称)。
(2)区分甲、乙有机物的试剂是_______(填标号)。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酸性溶液
(3)等物质的量的甲、乙与足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一定条件下,甲、乙都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填标号)。
A.水解反应 B.酯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加成反应
(5)等物质的量的甲、乙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6)等物质的量的乙分别与钠、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D D A D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AB AC
1.B
【详解】A.化学实验中,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毛巾擦掉皮肤表面的酸,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A错误;
B.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一小的钠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剩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故B正确;
C.反应结束后,为观察溶液颜色,需将试管中溶液缓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液体飞溅,易发生危险,故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则比较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反应的反应快慢可通过测定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来实现,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NO为无色气体,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B错误;
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物成NO,故C正确;
D.NO2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氧化反应为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为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氮原子守恒,氧化反应:2NO2~2HNO3,还原反应:NO2~NO,即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
答案为C。
3.C
【分析】图中A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依据A、B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得到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A物质的量变化=0.8mol-0.4mol=0.4mol;B变化物质的量=0.4mol-0.2mol=0.2mol,A、B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2: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4min时A、B物质的量相等,后来还在改变,反应未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反应开始至4min时,A物质的量变化=0.8mol-0.4mol=0.4mol,浓度是0.4mol÷2L=0.2mol/L,则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4min=0.05mol/(L min),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8min时反应达到平衡,逆反应速率等于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减小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B、C为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方程式为:3B+4C6A+2D,A错误;
B.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3v(D),B正确;
C.反应进行到6s时,v(B)=△c÷△t=0.6mol÷(2L×6s)=0.05mol/(L s),C错误;
D.反应进行到6s时,v(A)=△c÷△t=1.2mol÷(2L×6s)=0.1mol/(L s),v(B)=△c÷△t=0.6mol÷(2L×6s)=0.05mol/(L s),v(C)=△c÷△t=0.8mol÷(2L×6s)=0.067mol/(L s),v(D)=△c÷△t=0.4mol÷(2L×6s)=0.033mol/(L s)所以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5.D
【详解】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NO的平均速率;
A选项,,故A错误;
B选项,,故B错误;
C选项,,故C错误;
D选项,,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D
【分析】在 10 L 密闭容器里发生 4A(g)+5B(g) 4C(g)+6D(g)反应半分钟后,D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5 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v(D)= =0.015 0 mol·L-1·s-1。
【详解】A. v(B)= =0.0125 mol·L-1·s-1,故A错误;
B. v(A)==0.0010 mol·L-1·s-1,故B错误;
C. v(D)=0.015 0 mol·L-1·s-1,故C错误;
D. v(C)==0.001 0 mol·L-1·s-1,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会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A错误;
B.增大绿化面积,荒漠绿化,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B正确;
C.加大风、光、水电的投资,寻找替代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正确;
D.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
故答案选A。
8.D
【详解】A.碳酸钡难溶于水,但易溶于胃酸,产生的重金属盐会使人体中毒,所以不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A错误;
B.工业上用浓硫酸吸收SO3制取防止形成酸雾,B错误;
C.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C错误;
D.黄铁矿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亚铁,其化学式为:,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A项错误;
B. 对于气相反应,降低压强逆反应速率也减小,B项错误;
C. 对于任何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确;
D. 对于气相反应,增加N2的浓度,逆反应反应速率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C。
10.C
【详解】A.该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
B.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电荷和原子均守恒,故C正确;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碳酸钙逐渐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故D错误;
故选C。
11.AB
【详解】A.A的能量小于B,第一步反应吸热,B的能量大于C,第二步反应放热,故A错误;
B.能量越低越稳定,C的能量最低,三种物质中C最稳定,故B错误;
C.根据图示,A与C的能量差为E5,故C正确;
D.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A→B的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故D正确;
选AB。
12.AC
【详解】A.液溴易挥发,有毒;稀H2SO4酸化n(KBrO3):n(KBr)=1:5的混合液反应生成溴单质,混合液替代溴水降低液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故A正确;
B.胶体、溶液均可透过滤纸,过滤不能分离胶体和溶液,应选渗析法,故B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浓硫酸能干燥NO,故C正确;
D.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浓硫酸表现出的是吸收性,故D错误;
答案选AC。
13. C6H12O6 羟基、醛基 CH3COOCH2CH3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CH3COOH++3H2O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分析】玉米富含淀粉,由A的分子式可知,A是淀粉,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B,B可以在体内氧化,且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则B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醇(D),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E),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后再酸化,生成乙酸(F),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G)和水。
【详解】(1)由分析可知,B是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所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醛基;
(2)由分析可知,E是乙醛,电子式是,G是乙酸乙酯,结构简式是CH3COOCH2CH3;
(3) D→E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2CH3CHO+2H2O;
(4)F是乙酸,与甘油反应生成乙酸甘油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H3COOH++3H2O,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14.(1)+2
(2)Fe +4H++NO=Fe3++NO↑+2H2O
(3)过量
(4)黄
(5) 还原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
(6)72
【分析】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煅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氧化铁用CO还原得到还原铁粉,用 K2Cr2O7滴定分析法测定还原铁粉纯度;二氧化硫经过一系列步骤生成硫酸,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NaHSO3,加热后生成Na2S2O5,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黄铁矿中硫元素是-1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铁粉与过量的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4H++NO=Fe3++NO↑+2H2O;
(3)二氧化硫不足时容易生成亚硫酸钠,所以欲得到更纯的,反应①应通入过量的气体。
(4)钠的焰色试验显黄色,所以高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5)Na2S2O5转化为Na2SO4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体现了Na2S2O5的还原性;检验其中含有的方法是首先用盐酸酸化,除去,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若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含有,否则没有;
(6)称取一定量样品,用过量稀硫酸溶解,用标准K2Cr2O7溶液滴定其中的Fe2+,存在关系式:6Fe~6Fe2+~,滴定过程中消耗的K2Cr2O7物质的量为0.03 mol·L-1×0.02 L=0.0006mol,则锥形瓶中含有的Fe2+的物质的量为0.0006mol×6=0.0036mol,质量是0.0036mol×56g/mol=0.2016g,则样品中铁含量为。
15.(1) 0.75 不变 5:6 acd
(2) 温度 1和3 3.0
【详解】(1)①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0~4min内,用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75;
③在2min时,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体积不变),反应物浓度不变,X的反应速率将不变;
④恒温恒容,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10mol,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Y的转化率为=60%,二者之比为5:6;
a.该反应为非等体积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定值,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该反应为非等体积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X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cd;
(2)①实验1和2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温度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1和3的温度相同,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控制变量,保证溶液总体积相同,则3.0。
16.(1)羟基
(2)AC
(3)
(4)BD
(5)
(6)
【详解】(1)甲含酚羟基,醚键,双键,羰基;乙含醇羟基,双键,羧基;所以共同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A.甲不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乙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甲、乙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B错误;
C.甲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乙不反应,故C正确;
D.甲、乙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答案选AC;
(3)甲分子含苯环、碳氧双键、碳碳双键,都能与氢气加成,甲能与加成,乙只能与加成,所以比例为;
故答案为;
(4)甲、乙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甲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乙能发生消去反应;
故答案选BD;
(5)碳碳双键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酚羟基邻位和对位氢原子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甲与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乙与发生加成反应,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乙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故答案为;
(6)羟基、羧基都能与钠反应生成,只有羧基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乙分别与钠、碳酸氢钠溶液完全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故答案为。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答案)

下一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