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2024-2025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含解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练习本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1cm、18.30cm、18.32cm、18.11cm,那么这个练习本的长度是(   )
A.18.3133cm B.18.31cm C.18.2875cm D.18.29cm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恰当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错误越少
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1km=5.1km×1000m=5100m B.5.1km=5.1km×1000=5100km
C.5.1km=5.1×1000=5100m D.5.1km=5.1×1000m=5100m
4.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合理的是(  )
A.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带上单位
B.读数时,只要读到分度值就行,不需要估读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
D.测量时,刻度尺斜放不影响测量结果
5.下列测量中,选择的测量工具较合适的是(  )
A.测量窗玻璃的尺寸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
B.测量课本厚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
C.测量跳远成绩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卷尺
D.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出荀子《劝学》。单脚迈出一次为“跬”,1“跬”的距离最接近(  )
A.1.2dm B.1.2m C.6dm D.6m
7.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100g左右。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 )
A.2.5mm B.2.5cm C.10cm D.15cm
8.如图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其标注号型是“(L号)175/80A”。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规定,裤子号型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则该裤子号型表示的身高或腰围数据合理的是(  )
产品等级:一等品
执行标准:FZ/TB1007-2003  L
执行安全标准:GB18401 B类 175/80A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存有质量问题,请持购物小票在30天之内与专卖店联系,以便及时解决
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
二、多选题
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改进测量方法有助于避免误差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可避免
10.小聪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小聪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C.数据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应去掉
D.最终的测量结果为18.51cm
1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12.科学家模拟了将一张A4纸对折103次之后,其厚度达到了惊人的930亿万光年,比目前可以观测的宇宙边界还要长。为测量一张A4纸的厚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可以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B.可以通过测出100张相同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即可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C.测厚度时,不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减小错误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宽度,共测量了5次,其结果分别为11.46cm、11.47cm、11.30cm、11.48cm、11.49c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1.30cm是错误数据
B.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mm
C.最终结果应记为11.475cm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三、填空题
1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木块的长度是 cm。
16.图中铅笔的长度为 cm,停表的读数为 s。
17.有三名同学先后对同一课桌长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5.4cm、55.2cm、55.3cm,则该课桌的长度为 cm,三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少 (选填“错误”或“误差”)。
18.单位换算: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8×10-5m= 。
(2)长江全长6300 km = m。
四、计算题
19.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家里网络机顶盒的长度,四次测量的长度分别是15.80cm、15.79cm、15.81cm、15.8cm。
(1)在这几个测量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明显错误,请指出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剔除错误数据,该网络机顶盒的长度应记作多少?
20.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但不够精准的米尺,测得课桌的边长是;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尺校对,它的实际长度是,则课桌边长的真实长度是多少m?
五、实验题
21.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测量长度的时候, (选填“误差”或“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 。
22.小科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接着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B.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正为 。
(2)改正后测量的合理顺序应是 。
(3)如图是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20匝。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 mm。
(4)若细铜丝排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C C B B BC A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D ACD BC AB
1.B
【详解】由题意可知,第四次测量值18.11cm与其它测量值相差较大,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应去掉,则所测练习本的长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
B.误差不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正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
D.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5.1km×1000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错误;
B.5.1km≠“5.1km×1000”,故B错误;
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及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一个正确的物理数据,必须包括数值和单位;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可知,读数时,既要读到分度值,也需要估读,故B不符合题意;
C.测量的始端应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不能歪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在测量窗玻璃的尺寸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故A不符合题意;
B.要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测量结果准确到1mm即可,所以选择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故B不符合题意;
C.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十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C符合题意;
D.测量教室的长度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1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单脚迈出一次为“跬”,普通人正常行走1“跬”的长度约为
60cm=6dm=0.6m
故选C。
7.B
【详解】由图示可知,熊猫的头部直径与人的食指中间一节的长度相近,约为2.5cm。
故选B。
8.B
【详解】AB.正常人身高约1.75m,合175cm或1750mm,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正常人腰围约80cm,合800mm或0.8m,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C
【详解】A.认真细致地测量,严格遵守测量规则,可以避免错误,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避免误差,故BC错误,BC符合题意;
D.只要严格遵守测量规则,按规范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中是可以避免错误的,但是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等原因而客观存在的,不可能避免,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0.AC
【详解】A.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8.1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数据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8.50cm中最后一位“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8.1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应该去掉,则物体的长度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1.CD
【详解】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测量工具有精密程度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案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12.ACD
【详解】A.一张纸的厚度小于1m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一页纸的厚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一页纸的厚度非常小,采用累积法才能进行准确测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测厚度时,只要重新选择有刻度的部分作为起点即可,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3.BC
【详解】A.误差与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减小错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错误,而不是误差,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测量时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可避免,因此错误不是误差太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受测量工具、测量环境等的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错误可以避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AB
【详解】AB.测量数据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的,则这把尺子的分度值是0.1cm,即为1mm。多次测量时,估计值可能不同,但其他数位上的测量值应是相同的。故这个物体的宽度介于11.4~11.5之间,所以11.30cm这个数值测量错误。故AB正确;
C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避免误差,只能减小误差。且平均值的数位应该与测量值相同,故此次测量的平均值应为11.48cm。故CD错误。
故选AB。
15. 1 1.25
【详解】[1][2]刻度尺一大格代表1cm,一大格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3.25cm对齐,则木块长度为
L=3.25cm-2.00cm=1.25cm
16. 3.90 110
【详解】[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图中铅笔的长度为
[2]用秒表测时间,小刻盘的分度值为0.5min,读数为1min,大刻盘的分度值为1s,大刻盘的读数为50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
17. 55.3cm 误差
【详解】[1][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将三次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测得的课桌的长度为
18.(1)80
(2)
【详解】(1)根据单位换算关系,我们知道
所以
(2)根据单位换算关系,我们知道
所以
19.(1)见解析;(2)15.80cm
【详解】解:(1)比较4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因为刻度尺读数要求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故错误数据是15.8cm,应该舍去。
(2)网络机顶盒的长度的平均值为
答:(1)错误数据为15.8cm;
(2)该网络机顶盒的长度应记作15.80cm。
20.
【详解】解: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500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每一小格的实际长度为1.002cm;读数为0.500m,相当于有50个小格,则小方桌边长的实际长度为
L=50×1.002cm=50.10cm=0.501m
答:课桌边长的真实长度是0.501m。
21.(1) 1.20 1mm 104.0
(2) 14.51 误差 减小
【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形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d=3.20cm-2.00cm=1.20cm
[3]小表盘上,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秒表上的读数应读大数,指针在44.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4.0s,即秒表的读数为
t=1min+44.0s=104.0s
(2)[1]记录的数据14.51dm、14.50dm、14.53dm、14.40dm这四个值中的14.40dm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 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则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2][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只能减小,是不可避免的。
22.(1) B 用线圈总长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CADB
(3)0.75
(4)偏大
【详解】(1)[1][2]使用“缠绕法”侧细铜丝的直径时,细铜丝的直径等于铜丝的直径和除以圈数,而不是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则错误的步骤是B,应该改正为:用线圈总长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改正后的实验步骤: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B.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则合理的顺序为CADB。
(3)由图得,铜丝直径为
(4)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如果把金属丝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导致金属丝的宽度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衡水金卷·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语文

下一篇:河南省驻马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4-2025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