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2024年化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01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为缓解蚂蚁叮咬(释放出酸性液体)产生的痒痛,可在叮咬处涂抹
物质名称 柠檬汁 白醋 牛奶 肥皂水
pH范围 2~3 3~4 6~7 9~10
A.柠檬汁 B.白醋 C.牛奶 D.肥皂水
【答案】D
【解析】A、柠檬汁pH范围为2~3,pH<7,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白醋pH范围为3~4,pH<7,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牛奶pH范围为6~7,pH≤7,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故C错误;
D、肥皂水pH范围为9~10,pH>7,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2.(2024·宁夏·中考真题)几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表,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农作物 茶树 水稻 小麦 葱
pH 4.5~6.0 6.0~7.0 6.3~7.5 7.0~7.4
A.茶树 B.水稻 C.小麦 D.葱
【答案】A
【解析】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茶树的pH在4.5~6.0之间,适宜生长的土壤显酸性,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所以茶树最不适宜种植。
B、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稻的pH在6.0~7.0之间,适宜生长的土壤在弱酸性和中性之间,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所以水稻较不适宜种植。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小麦的pH在6.3~7.5之间,适宜生长的土壤在弱酸性和弱碱性之间,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所以小麦较不适宜种植。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葱的pH在7.0~7.4之间,适宜生长的土壤在中性和弱碱性之间,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所以葱较适宜种植。
综上所述:选择A。
3.(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蕃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 B.蕃茄 C.牛奶 D.玉米粥
【答案】D
【解析】A、苹果的pH 2.9~3.3,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故A错误;
B、蕃茄的pH 4.0~5.0,呈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故B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显弱酸性,胃酸过多不宜食用,故C错误;
D、玉米粥的pH6.8~8.0,偏碱性,胃酸过多适宜食用,故D正确;
故选D。
4.(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溶液的pH=8,大于7,显碱性,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溶液的pH=7,显中性,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pH=6,小于7,显酸性,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pH=5,小于7,显酸性,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云南·中考真题)几种经济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作物 杨梅 茶树 柑橘 樱桃
pH 4.0-5.0 5.0-5.5 5.5-6.5 6.5-7.5
A.杨梅 B.茶树 C.柑橘 D.樱桃
【答案】A
【解析】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杨梅,因为最适宜杨梅种植pH范围4.0-5.0,该地土壤pH值刚好在此范围内;
故选:A。
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答案】D
【解析】A、血浆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胰液的pH大于胆汁的pH,所以胰液比胆汁碱性强,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苏打水中碳酸氢钠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饮用苏打水可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A.纯碱溶液 B.蔗糖水 C.柠檬汁 D.食盐水
【答案】A
【解析】A、纯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A选项正确;
B、蔗糖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选项错误;
C、柠檬汁呈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选项错误;
D、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选项错误。
故选:A。
8.(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KOH B.O2 C.NaCl D.CO2
【答案】A
【解析】A、KOH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A正确;
B、O2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CO2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9.(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室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是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室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水溶液显酸性;
故选:A。
考点02 酸及其性质
10.(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氧化铜粉末
【答案】A
【解析】A、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小,A选项正确;
B、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大,B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同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会导致质量增大,C选项错误;
D、氧化铜粉末不能吸收空气中的物质,自身也不会分解、挥发,因此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D选项错误。
故选:A。
1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提高安全意识,谨防意外发生。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标识应该是
A.腐蚀性物质 B.易于自燃的物质
C.爆炸性物质 D.毒性物质
【答案】A
【解析】A、该图表示腐蚀性物质的标识,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标识,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爆炸性物质的标识,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毒性物质的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用下图所示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9.8mL,水为90.2mL
B.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
C.稀释时把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故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故需要水的体积为,说法错误;
B、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放热,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说法错误;
D、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4·重庆·中考真题)盐酸、硫酸是常见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B.两者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D.打开浓盐酸瓶盖观察到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
【答案】C
【解析】A.盐酸、硫酸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和酸根离子,所以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盐酸、硫酸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都属于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以防突然暴沸,造成硫酸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因盐酸易挥发,则当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呈现白雾,即该白雾为盐酸小液滴,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盐酸具有挥发性,常用作除铁锈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答案】D
【解析】A.盐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铁锈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从而除去铁锈,对应关系错误,故A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对应关系错误,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对应关系错误,故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活性炭常用作冰箱除味剂,对应关系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5.(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盐酸(溶质为)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盐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盐酸常用于除铁锈,但铁制品不宜在盐酸中长时间浸泡,这是因为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混合物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由氯化氢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16.(2024·江西·中考真题)学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化学社团对稀盐酸是否会发生类似情况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稀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如何变化?
【作出猜想】猜想Ⅰ:变小; 猜想Ⅱ:不变; 猜想Ⅲ:变大。
【进行实验】
(1)取两份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的稀盐酸,分别标记为A溶液和B溶液,A溶液密封保存,B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两周后分组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
组号 操作 现象 分析 结论
甲组 取样,用pH计分别测量A、B溶液的pH 测得A溶液pH为0.6,B溶液pH为0.5 酸性更强的是 (选填“A”或“B”)溶液 猜想Ⅲ正确
乙组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盛足量的碳酸氢钠粉末,用规格相同的注射器将等体积的A、B溶液全部快速注入试管(如图) 试管内均产生气泡,固体减少,反应结束后,盛B溶液的注射器活塞上升的高度更 相关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丙组 (1)分别取5mL等浓度的 (填化学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A、B溶液分别滴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并振荡,当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记录所加溶液的滴数 所加滴数更多的是 (选填“A”或“B”)溶液
【微观探析】
(2)稀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后浓度变大的微观原因是:在该条件下水分子与氯化氢分子相比,运动速率更快的是 。
【答案】(1) B 高 复分解反应 NaOH(合理即可) A
(2)水分子
【解析】(1)甲组:
pH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强,所以酸性更强的是B;
乙组:
B溶液的酸性更强,所含氢离子更多溶质HCl更多,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B溶液注入试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则盛B溶液的注射器活塞上升的高度更高;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丙组: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该等浓度溶液应为碱性溶液,可以是NaOH溶液;
将A、B溶液分别滴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并振荡,当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B溶液的酸性更强,所含氢离子更多溶质HCl更多,则B溶液所加滴数更少,所加滴数更多的是A;
(2)敞口久置的稀盐酸浓度会变大,微观原因是敞口放置,水分子的蒸发的速度比氯化氢分子挥发的速度快,则导致稀盐酸浓度变大。
17.(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小海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试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4)小海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答案】(1)红
(2)
(3)C
(4)NaCl和NaOH
【解析】(1)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2)铁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性质③,是盐酸与盐反应,镁为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镁为碱,碳酸钠为盐,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选择C;
(4)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物中氢氧化钠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考点03 碱及其性质
18.(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0-50s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100s时溶液的pH>7 D.200s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变质实际上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则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0-50s时段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说明此时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属于碱,稀盐酸属于酸,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100s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还在增加,说明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正在进行中,则此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100s时溶液的pH>7,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200s前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最大且不再变化,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由于加入的稀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盐酸,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1)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碳酸钠
【设计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充分反应 有 产生 猜想二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CuCl2溶液 有 产生
【反思拓展】
(3)某同学提出可用C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4)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5)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 。
【答案】(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
(3)Ca(OH)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4) 密封
(5)氯化钠和氯化钡
【解析】(1)氢氧化钠的变质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猜想一:若氢氧化钠未变质,则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
猜想二: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溶质成分为碳酸钠;
(2)步骤一:根据实验结论是猜想二成立,即溶质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钙,则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可以检验并完全除去碳酸钠,防止对后续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CuCl2溶液,氢氧化钠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则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
(3)由于Ca(OH)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后续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进行实验;
(4)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5)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说明第一支试管中过量的稀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则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氯化钡。
20.(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 ②已经变质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变质的原因 。
任务一 定性实验 探究该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
(2)兴趣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②成立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 定量实验 探究该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
(3)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溶液
1 固体 31.52 13.69
2 固体a的数值为 10.03 11.92
3 该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
(4)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是 ,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
任务三计算该固体的变质率
【实验活动3】实验步骤:称量该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的稀盐酸:用电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质量差/g
105.32 105.02 0.30
(5)兴趣小组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固体的变质率为 (结果保留至1%)。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的质量/未变质前的总质量)×100%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 (写一条)。
【答案】(1)
(2) 产生气泡
(3)1.0/1
(4) 部分变质
(5)
(6)密封保存
【解析】(1)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钠,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故加入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也应是1.0g,即a的数值为1.0;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温度升高值介于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之间,说明该 NaOH 固体变质程度是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即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其溶液的pH值应介于实验1和实验2之间,即m的取值范围是:11.92<m<13.69;
(5)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30g
解:设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0.72g
设该样品中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0.54g
故该 NaOH 固体的变质率为:
答:该 NaOH 固体的变质率为66%;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 NaOH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
21.(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Ⅰ: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 。
探究实验Ⅱ: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现象为 ,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Ⅲ:
[查阅资料]20℃时,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剂溶质 水 乙醇
NaOH 溶 溶
溶 不
[设计方案]20℃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反思评价】
(4)①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做对比
(2)过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3)生成的碳酸钠不溶于乙醇
(4)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塑料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塑料瓶也会变瘪,所以为了排除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变瘪,设计图2做对比实验,通过图1的塑料瓶比图2变瘪程度大,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验证碳酸钠的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故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若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装置A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乙醇,故出现白色沉淀;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04 中和反应
2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KOH来源: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答案】D
【解析】A、该方程式未配平,氢氧化钾前面化学计量数应为2,该项错误;
B、盐酸具有腐蚀性,该项错误;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小,该项错误;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该项正确;
故选D。
23.(2024·新疆·中考真题)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pH 逐渐增大,说明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pH 是从小于 7 逐渐增大到大于 7,盐酸pH<7,氢氧化钠pH>7,说明该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D、根据图像可知,45s 时,pH 等于 7,表示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故选D。
24.(2024·重庆·中考真题)用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像表明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初始溶液的pH>7,显碱性,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则说明是向 NaOH 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故A说法正确;
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不断被消耗,则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pH<7,显酸性,稀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为无色,故B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而d点溶液的质量>b点溶液的质量,则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小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故C说法不正确;
D、ac段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时,溶液的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cd段溶液的pH<7,硫酸过量,ab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5.(2024·河南·中考真题)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答案】 H2SO4+Ba(OH)2=BaSO4↓+2H2O 硫酸/H2SO4 红
【解析】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c点所表示的溶液为酸性,故此时溶液中一定有硫酸,说明此时氢氧化钡已经反应完,而硫酸钡为沉淀,不能溶解作溶质,此时溶质为硫酸,a点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会变为红色,故填:H2SO4+Ba(OH)2=BaSO4↓+2H2O、硫酸或H2SO4、红。
26.(2024·辽宁·中考真题)为实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现象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监测温度】
(1)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
【观察颜色】
(2)在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作 剂,再逐滴加入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和pH记录如下图所示。
(3)在①中未观察到预期的红色,为探明原因,小组同学查阅到酚酞变色范围如下:
时呈无色,时呈红色,时呈无色。
据此推断,①中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4)一段时间后,重复(2)实验,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有少量气泡生成,原因是 。
【观察沉淀】
(5)小组同学提出,可通过调控反应物浓度观察生成的氯化钠沉淀。向含8g溶质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中性,生成NaCl的质量为 g;恢复至室温,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6.7g,其中NaCl沉淀的质量为 g。(提示:室温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
【多现象可视】
(6)如下图所示,注射器1、3中均为8mL氯化氢气体,注射器2、4中分别为2mL蒸馏水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均滴有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迅速将注射器1、3中全部氯化氢分别推入注射器2、4中,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最终发现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2mL刻度附近,此现象不足以说明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若实验中溶液始终澄清,为了说明中和反应已发生,还应依据的现象为 。
【答案】(1) 放热
(2)指示
(3)C
(4)氢氧化钠变质(或“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5) 11.7 2.7
(6) 氯化氢溶于水也可导致注射器4的活塞恢复至刻度附近(或“注射器2中没有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且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刻度附近,因此不足以说明注射器4中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注射器2中溶液仍为无色,注射器4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反应后注射器4比注射器2温度高”)
【解析】(1)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是:;
(2)酚酞溶液通常被用作指示剂,故填:指示;
(3)结合实验图和酚酞变色范围,可知a的取值范围应大于13。
A、0B、8.2C、a>13,此时溶液呈碱性,但是无色,与试管①中的情况吻合,故正确,故选C。
(4)一段时间后,重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将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产生的气泡应该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之间的反应,两者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故填:氢氧化钠变质(或“盐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5)解:设向含8g溶质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中性,生成NaCl的质量为x,

x=11.7g
故填:11.7;
恢复至室温,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6.7g,其中NaCl的质量为11.7g,所以,水的质量=36.7g11.7g=25g,根据提示:室温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可计算出25g最多能溶解9gNaCl,所以氯化钠沉淀的质量为11.7g-9g=2.7g,故填:2.7;
(6)此实验利用控制变量做的对比试验,注射器2中没有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只是氯化氢溶于水,且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2mL刻度附近,因此不足以说明注射器4中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故填:氯化氢溶于水也可导致注射器4的活塞恢复至2mL刻度附近;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已发生,可以通过注射器2和4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来说明,注射器2中未发生反应,溶液依然为无色,注射器4中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消失,溶液不再是碱性,所以溶液的红色会消失。故填:注射器2中溶液仍为无色,注射器4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7.(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7(填“”“”或“”),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个数与个数关系是: (填“”“”或“”)。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答案】(1)稀盐酸
(2) > 碱性
(3)<
(4)H+和OH-结合生成水
【解析】(1)由图2可知,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故该实验为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则图1中的溶液B为稀盐酸;
(2)由图2可知,a点所示的溶液pH>7,溶液呈碱性;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点时,溶液pH<7,说明此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稀盐酸,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则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4)a点到b点pH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能和水,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专题08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01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为缓解蚂蚁叮咬(释放出酸性液体)产生的痒痛,可在叮咬处涂抹
物质名称 柠檬汁 白醋 牛奶 肥皂水
pH范围 2~3 3~4 6~7 9~10
A.柠檬汁 B.白醋 C.牛奶 D.肥皂水
2.(2024·宁夏·中考真题)几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表,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农作物 茶树 水稻 小麦 葱
pH 4.5~6.0 6.0~7.0 6.3~7.5 7.0~7.4
A.茶树 B.水稻 C.小麦 D.葱
3.(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蕃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 B.蕃茄 C.牛奶 D.玉米粥
4.(2024·河北·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B. C. D.
5.(2024·云南·中考真题)几种经济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作物 杨梅 茶树 柑橘 樱桃
pH 4.0-5.0 5.0-5.5 5.5-6.5 6.5-7.5
A.杨梅 B.茶树 C.柑橘 D.樱桃
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
血浆 7.35~7.45
唾液 6.6~7.1
胃液 0.9~1.5
乳汁 6.6~7.6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A.血浆和乳汁均显酸性 B.胆汁比胰液的碱性强
C.可将pH试纸放入口腔测唾液的PH D.饮用苏打水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
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A.纯碱溶液 B.蔗糖水 C.柠檬汁 D.食盐水
8.(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KOH B.O2 C.NaCl D.CO2
9.(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室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是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无法判断
考点02 酸及其性质
10.(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氧化铜粉末
1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提高安全意识,谨防意外发生。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标识应该是
A.腐蚀性物质 B.易于自燃的物质
C.爆炸性物质 D.毒性物质
1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用下图所示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9.8mL,水为90.2mL
B.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
C.稀释时把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13.(2024·重庆·中考真题)盐酸、硫酸是常见的酸。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B.两者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 D.打开浓盐酸瓶盖观察到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
1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盐酸具有挥发性,常用作除铁锈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常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15.(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盐酸(溶质为)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盐酸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盐酸常用于除铁锈,但铁制品不宜在盐酸中长时间浸泡,这是因为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4·江西·中考真题)学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变小”,化学社团对稀盐酸是否会发生类似情况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稀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浓度会如何变化?
【作出猜想】猜想Ⅰ:变小; 猜想Ⅱ:不变; 猜想Ⅲ:变大。
【进行实验】
(1)取两份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1%的稀盐酸,分别标记为A溶液和B溶液,A溶液密封保存,B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两周后分组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
组号 操作 现象 分析 结论
甲组 取样,用pH计分别测量A、B溶液的pH 测得A溶液pH为0.6,B溶液pH为0.5 酸性更强的是 (选填“A”或“B”)溶液 猜想Ⅲ正确
乙组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盛足量的碳酸氢钠粉末,用规格相同的注射器将等体积的A、B溶液全部快速注入试管(如图) 试管内均产生气泡,固体减少,反应结束后,盛B溶液的注射器活塞上升的高度更 相关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丙组 (1)分别取5mL等浓度的 (填化学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A、B溶液分别滴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并振荡,当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记录所加溶液的滴数 所加滴数更多的是 (选填“A”或“B”)溶液
【微观探析】
(2)稀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后浓度变大的微观原因是:在该条件下水分子与氯化氢分子相比,运动速率更快的是 。
17.(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小海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 色;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试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4)小海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考点03 碱及其性质
18.(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0-50s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100s时溶液的pH>7 D.200s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19.(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1)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碳酸钠
【设计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充分反应 有 产生 猜想二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CuCl2溶液 有 产生
【反思拓展】
(3)某同学提出可用C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加入的试剂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4)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5)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 。
20.(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 ②已经变质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变质的原因 。
任务一 定性实验 探究该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
(2)兴趣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②成立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 定量实验 探究该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
(3)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溶液
1 固体 31.52 13.69
2 固体a的数值为 10.03 11.92
3 该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
(4)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固体变质程度是 ,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
任务三计算该固体的变质率
【实验活动3】实验步骤:称量该固体样品于小烧杯中备用:量取的稀盐酸:用电子秤称量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记录数据:将稀盐酸加入小烧杯内,待完全反应,再次称量仪器和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记录数据。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质量差/g
105.32 105.02 0.30
(5)兴趣小组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固体的变质率为 (结果保留至1%)。
温馨提示:变质率=(已经变质的的质量/未变质前的总质量)×100%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6)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 (写一条)。
21.(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同学们在整理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
探究实验Ⅰ:
(1)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如图1、图2,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 。
探究实验Ⅱ:
(2)取图1实验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现象为 ,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探究实验Ⅲ:
[查阅资料]20℃时,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剂溶质 水 乙醇
NaOH 溶 溶
溶 不
[设计方案]20℃时,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3)实验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A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反思评价】
(4)①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一般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新物质的生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04 中和反应
22.(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下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KOH来源: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23.(2024·新疆·中考真题)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4.(2024·重庆·中考真题)用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像表明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25.(2024·河南·中考真题)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26.(2024·辽宁·中考真题)为实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现象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监测温度】
(1)在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化学方程式为 。
【观察颜色】
(2)在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作 剂,再逐滴加入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和pH记录如下图所示。
(3)在①中未观察到预期的红色,为探明原因,小组同学查阅到酚酞变色范围如下:
时呈无色,时呈红色,时呈无色。
据此推断,①中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4)一段时间后,重复(2)实验,观察到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有少量气泡生成,原因是 。
【观察沉淀】
(5)小组同学提出,可通过调控反应物浓度观察生成的氯化钠沉淀。向含8g溶质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至中性,生成NaCl的质量为 g;恢复至室温,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36.7g,其中NaCl沉淀的质量为 g。(提示:室温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
【多现象可视】
(6)如下图所示,注射器1、3中均为8mL氯化氢气体,注射器2、4中分别为2mL蒸馏水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均滴有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迅速将注射器1、3中全部氯化氢分别推入注射器2、4中,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最终发现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复至2mL刻度附近,此现象不足以说明氯化氢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若实验中溶液始终澄清,为了说明中和反应已发生,还应依据的现象为 。
27.(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7(填“”“”或“”),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个数与个数关系是: (填“”“”或“”)。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9月联考语文

下一篇:专题21 化学计算题-2024年化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