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节 原子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第一节 原子
1.人类不同阶段认识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对认识原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
B.“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实相对于整个原子而言,原子核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实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上
D.电子云模型形象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下列不属于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B.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发生了偏离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D.绝大多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3.小蒋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5.如图是某种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C.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D.该原子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失去
6.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各组物质中,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的是
A.氨气、水 B.铜、汞
C.氯化钠、硫酸铜 D.氧气、金刚石
7.如图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x的数值应该为1
C.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D.该示意图中无法得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8.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易得电子,④易失电子 B.①带正电,②带负电
C.只有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①②③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9.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Na+比Na 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铁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已知某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8.969×10-26kg,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54 B.56
C.57 D.56kg
11.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
(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产生散射现象(如图1),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如图2)。卢瑟福这一研究是 (填字母)的过程。
a.建立模型 b.得出结论 c.提出问题 d.验证证据
(3)卢瑟福在a粒子(a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推断原子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4)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 电荷。
12.观察如表,填写空白。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8 6 A
氧 8 8 B 16
钠 11 C 11 23
13. 已知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 ;
(2)若该粒子为阴离子,则 x(选填“>”“<”或“=”);
(3)若,请写出符合该组成结构粒子的化学符号: 。
14.完成下列问题:
(1)如表列出几种原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根据要求计算。
原子 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 mkg
钙 nkg
试求:
①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字母式表示);
②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比较”)。
(2)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求:
①R原子的质子数为 。
②画出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5. 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带电)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带 电)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带 电)
联系 1.同种元素原子、阳离子、阴离子都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它们同属一种元素 2.相互转化: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① ,② ,③ ,④ 。
举例
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2.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原子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C.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
4.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5.下图是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5 B.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
C.该粒子容易失去电子 D.该原子的化学性质和氯原子相似
6.“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7.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核内有11个中子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质子数为11
8.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两种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碳12原子质量的1/12是1
D.相对原子质量基准是人为规定的,会影响原子的实际质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都没有单位
B.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所以氢原子质量为1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D.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0.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4
11.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改为以一种氧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则以下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 B.一滴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
C.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D.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比
12.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x 2 1
①上表中x=_______。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B.C.D.
13.M元素的离子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13,y=___________;M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x=9,下列微粒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M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微粒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
1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2)图乙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3)图乙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相同。
(4)图乙中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填字母),其离子符号为______.
(5)图乙中由 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6)图丙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X=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______。
1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据此推测铝和氯元素结合时的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请列式计算一个磷原子的质量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第一节 原子
1.人类不同阶段认识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对认识原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
B.“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实相对于整个原子而言,原子核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实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上
D.电子云模型形象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答案】B
【解析】A、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正确;
B、“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有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证实了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上,相对于整个原子而言,原子核的质量大,但体积小,错误;
C、“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有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证实了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上,正确;
D、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像“云雾”一样,并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即电子云模型形象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正确。
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 1903 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下列不属于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B.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发生了偏离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D.绝大多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答案】D
【解析】A、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大多数a粒子穿透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正确;
B、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在排斥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正确;
C、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所以极少数a粒子碰撞到原子核被反弹了回来,正确;
D、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所以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错误。
3.小蒋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A.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A
【解析】A、原子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不一定都含有中子,故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单质等,正确。
4.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A
【解析】A、原子均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
B、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可分,错误;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错误;
D、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特定关系,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错误。
5.如图是某种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C.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
D.该原子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失去
【答案】D
【解析】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错误;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1,错误;
C、根据图示,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错误;
D、该原子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失去,形成H+,正确。
6.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各组物质中,构成微粒的种类不相同的是
A.氨气、水 B.铜、汞
C.氯化钠、硫酸铜 D.氧气、金刚石
【答案】D
【解析】A、氨气(NH3)、水(H2O)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微粒种类都是分子,错误;
B、铜(Cu)、汞(Hg)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微粒种类都是原子,错误;
C、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微粒种类都是离子,错误;
D、氧气(O2)由分子构成,金刚石(C)由原子构成,微粒种类不同,正确。
7.如图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x的数值应该为1
C.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D.该示意图中无法得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C
【解析】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正确;
B、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2+8+x=11,x=1,图中x的数值应该为1,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错误;
D、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知道中子数,该示意图中无法得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正确。
8.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易得电子,④易失电子 B.①带正电,②带负电
C.只有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①②③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D
【解析】A、微粒②中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则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④微粒中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已经有2个电子,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不容易得失电子,错误;
B、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镁离子结构,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②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为氯原子结构,所以粒子②不带电,错误;
C、微粒①③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④微粒中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已经有2个电子,则也具有相对稳定结构,错误;
D、微粒①表示Mg2+,而Mg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说明镁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而②表示Cl原子,根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③表示Ar原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r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所以Mg、Cl、Ar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9.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量几乎相等 ④Na+比Na 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钠原子核电荷数为11,形成钠离子,失去的是最外层电子,核电荷数不变,仍为11,正确;
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钠离子多一个,错误;
③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失去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④Na+比Na稳定,因为钠离子最外层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正确。
10.铁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已知某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8.969×10-26kg,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54 B.56
C.57 D.56kg
【答案】A
【解析】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8.969×10-26kg)/ (1.993×10-26kg×1/12)=54。
11.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无止境。
(1)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产生散射现象(如图1),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如图2)。卢瑟福这一研究是 (填字母)的过程。
a.建立模型 b.得出结论 c.提出问题 d.验证证据
(3)卢瑟福在a粒子(a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推断原子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4)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 电荷。
【答案】(1)错误 (2)a (3)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4)正
【解析】(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外是一个空旷的区域。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所以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2)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后产生散射现象(如图-1),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如图-2),是建立了模型。卢瑟福这一研究是建立模型的过程,选a;
(3)卢瑟福在α粒子(α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推断原子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说明绝大多数α粒子未受到影响,则,推断原子中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4)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12.观察如表,填写空白。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8 6 A
氧 8 8 B 16
钠 11 C 11 23
【答案】14 8 12
【解析】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6+8=14;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质子数=8;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相对原子质量为2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钠原子的中子数≈23 11=12。
13. 已知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该粒子为原子,则 ;
(2)若该粒子为阴离子,则 x(选填“>”“<”或“=”);
(3)若,请写出符合该组成结构粒子的化学符号: 。
【答案】(1)2+x (2)< (3)Na+(合理即可)
【解析】(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m=2+x;
(2)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小核外电子数数,故m<2+x,即m 2(3)当最外层电子数是8时,该微粒处于稳定结构,当显正电性时,可以是钠原子失一个电子得到的,即Na+;也可以是镁原子失两个电子得到的,即Mg2+等;当显负电性时,可以是氟原子得一个电子得到的,即F ;也可以是氧原子得两个电子得到的,即O2-。
14.完成下列问题:
(1)如表列出几种原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根据要求计算。
原子 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 mkg
钙 nkg
试求:
①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字母式表示);
②原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与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 (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比较”)。
(2)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求:
①R原子的质子数为 。
②画出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答案】(1)12 12n/m 相等 (2)11
【解析】(1)①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kg/mkg×1/12=12n/m;
②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1/12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实际质量之比;
(2)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设质子数为x,有x+(x-1)=23,x=11;
②该原子质子数是11,是钠原子,钠原子核外有三层电子,由内至为分别为2、8、1,故结构图为。15. 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带电)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带 电)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带 电)
联系 1.同种元素原子、阳离子、阴离子都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它们同属一种元素 2.相互转化: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① ,② ,③ ,④ 。
举例
【答案】= 不 > 正 < 负 得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H、C 钠离子 氯离子
【解析】(1)区别:
原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不带电;
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阳离子,则其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会形成阴离子,则其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荷;
(2)联系: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原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原子;
(3)举例:
H、C为原子;钠离子带正电荷为阳离子;氯离子带负电荷为阴离子。
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答案】A
【解析】A、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正确;
B、该粒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但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错误;
C、该粒子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错误;
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错误。
2.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原子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原子还有离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错误;
B、原子和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水分子比铁原子小,错误;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错误。
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C.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
【答案】A
【解析】A、由模型无法得知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错误;
B、由模型可知,原子核占原子的体积很小,正确;
C、由图可知,原子中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则质子核电子相互吸引,正确;
D、由图可知,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正确。
4.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答案】A
【解析】A、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通常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错误;
C、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这三种微粒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但是夸克也不一定是最小的微粒,可能再分,错误;
D、中子质量和质子质量大约相等,电子质量比它们小的多,电子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质量可忽略,错误。
5.下图是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5 B.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
C.该粒子容易失去电子 D.该原子的化学性质和氯原子相似
【答案】D
【解析】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35-2-8-18=7,错误;
B、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无法看出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错误;
D、氯是17号元素,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7,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6.“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答案】B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都是离子,例如氖原子,错误;
B、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放热,错误;
D、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例如二氧化碳也能使燃着木条熄灭,错误。
7.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核内有11个中子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质子数为11
【答案】D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不是中子数,错误;
B、该粒子是其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为阳离子,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错误;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正确。
8.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两种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碳12原子质量的1/12是1
D.相对原子质量基准是人为规定的,会影响原子的实际质量
【答案】B
【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错误;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两种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正确;
C、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不可能是1,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基准是人为规定的,不会影响原子的实际质量,错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都没有单位
B.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所以氢原子质量为1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
D.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答案】C
【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省略,原子质量单位为千克,错误;
B、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说明氢原子的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等,错误;
C、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C-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正确;
D、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原子的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错误。
10.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4
【答案】B
【解析】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个碳原子质量的1/12,则A原子的质量与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质量总和相等,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16。
11.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改为以一种氧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则以下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A.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 B.一滴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
C.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 D.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分子的质量比
【答案】C
【解析】A、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不会变,错误;
B、水分子不变,一滴水中所含水分子的个数不变,错误;
C、基准发生改变,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发生改变,正确;
D、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分子实际质量不变,质量比不变,错误。
12.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x 2 1
①上表中x=_______。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B.C.D.
【答案】(1) ①1 ②可燃性 (2)A
【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1;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可燃性;
(2)氚的原子结构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1,A正确。
13.M元素的离子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13,y=___________;M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x=9,下列微粒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M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微粒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8 Al3+ Al2O3 (2)E (3) D A、C、D
【解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
(1)M元素的离子结构如图所示,若x=13,则该元素为铝元素,其离子符号为Al3+,铝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即y=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则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
(2)若x=9,则该元素为氟元素,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与氟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
(3)由上述分析可知,属于阳离子的是D;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最外层是2)的结构是稳定结构,故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A、C、D。
1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
(2)图乙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3)图乙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______相同。
(4)图乙中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填字母),其离子符号为______.
(5)图乙中由 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6)图丙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 X=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______。
【答案】(1)原子 (2)D (3)质子数相同 (4) C Mg2+ (5)MgCl2 (6) 18 8
【解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①表示的是原子;
(2)只有一个电子层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多层电子时,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图乙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CD,但是C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D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故图乙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
(3)图乙中 B、C 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
(4)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粒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图乙中表示阳离子的有C;其质子数=12,表示12号原子镁,失去两个电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Mg2+;    
(5)A中质子数为17,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A表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B中质子数为12,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B表示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图乙中由 A、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6)图丙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2+8+8=18,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
15.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据此推测铝和氯元素结合时的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请列式计算一个磷原子的质量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失去 Al3+ 1:3 (2)5.15×10-26kg
【解析】(1)由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1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根据两者所带的电荷数,可推知铝和氯元素结合时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3;
(2) 解:设一个磷原子的质量为m
31=m/1.993×10-26kg×1/12
m=31×1.993×10-26kg÷12≈5.15×10-26kg
答: 一个磷原子的质量为5.15×10-26kg。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最后一卷试题(PDF无答案)

下一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二中学等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图片版,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