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A卷(原卷+解析卷)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沪粤版)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A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沪粤版第2章声音与环境。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广东广州)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 鸟鸣的响度大 B. 猫叫是超声波
C. 鸟鸣的频率高 D. 猫叫的音调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析数据可知,猫叫的声音强弱的等级大于鸟鸣的声音强弱的等级,所以猫叫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猫叫声音的频率为8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D.鸟鸣的频率为5000Hz,猫叫的频率为800Hz,所以鸟鸣的频率高,音调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山东临沂)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临沂市部分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A.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 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江苏扬州)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调节声音的强度,以便使大家都能听到,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湖南)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 传播速度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因此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B。
5、(2021湖北荆州)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学校合唱队排演了男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声音的响度大
B. 如果两位学生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两人的声音
C. 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 欣赏合唱期间,同学们要保持安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C
解析: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即振动快慢决定音调高低,故A错误;
B.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品质,如果两位学生的音色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两人的声音,音调与响度响度,可以辨别不同的声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合唱声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正确;
D.欣赏合唱期间,同学们要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答案:D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就不同,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关上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A。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 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 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C
9、(2022湖南娄底)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D.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A.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闹钟铃声的音量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0、(2022贵州毕节)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音调辨别不同航天员
B.航天员讲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调大直播电视音量是增大响度
D.在地面上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声音的特性指音色、音调和响度。音色与材质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析:A、根据音色辨别不同航天员声音,故A错误;
B、航天员讲课,我们听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改变的是响度,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
故选:C。
11、(2021陕西)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
1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4、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产生的,他是根据___________判断声音是竹笛发出的。
答案: 振动 音色
解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听出这是笛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15、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答案: 空气柱 右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则音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6、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_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__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答案: ①. 空气 ②. 声源
解析:
[1]声音靠介质传播,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中。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
答案: ①. 响度 ②. 音调
解析:响度与振幅有关,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与频率有关,钟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8、(2023年江苏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_________,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_________。
答案 : 响度 变大
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19、(2023年江苏苏州)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_________(乐音/噪声)。
答案: 音色 噪声
解析:不同乐器由于材料,结构不同,故音色不同,即人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由于音色不同。
从环保的角度,只要妨碍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0、(2023年甘肃武威)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振动 转换法
解析: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水花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种实验方法为转换法。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法。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转换方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转换法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2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等到铃声变化不明显后,接下来 (选填:“继续抽气”、“停止抽气,打开阀门”),然后继续观察。
(2)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3)由此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 ;
(4)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环境,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 归纳总结
【答案】(1) 小 停止抽气,打开阀门
(2)不能
(3)介质
(4) 不能 A
【详解】(1)[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小。
[2]停止抽气,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2)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则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不能听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3)根据上述实验分析,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1]在本实验中,用抽气机不能把罩内的空气抽干净,即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环境。
[2]实验推理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环境,实验的结论是通过推理假设得出的结论。故选A。
22、为了研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他先挂上三个钩码,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a)所示,他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较高的音调;然后他增大A、B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比(a)低;最后他减少琴弦一端的钩码个数,如图(c)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又比(b)低.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与(b)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 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②分析比较图(b)与(c)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 相同时,琴弦越 ,音调越高.
【答案】 松紧程度 发声部分的长度 紧
【详解】(1)(a)(b)两次实验中,同一琴弦的松紧程度相同,琴弦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且琴弦短的音调高;
故可得结论:同一琴弦,松紧程度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2)(b)与(c)两次的实验中,同一琴弦的振动长度相同,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音调不同,且琴弦越紧音调越高,
则可得结论:同一琴弦,发声部分的长度相同时,琴弦越紧,音调越高.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3、蝙蝠在捕食昆虫时会发出一种每0.1s振动9000次的声音,声音碰到昆虫后会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回声后可以确定昆虫的方位。某次飞行中,蝙蝠在距离昆虫s1=90m处发出声波,蝙蝠向昆虫方向经0.5s飞行10m后,刚好收到从昆虫身上反射回来的回声。
(1)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多少?该声音人耳是否能听到?
(2)从蝙蝠发出声波到蝙蝠收到回声时,声波传播的距离为多少?
(3)蝙蝠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1)90000Hz,不能;(2)170m;(3)340m/s
【详解】解:(1)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
由于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大于20000Hz,即属于超声波,故该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2)从蝙蝠发出声波到蝙蝠收到回声时,声波传播的距离为
s=2s1-10m=2×90m-10m=170m
(3)蝙蝠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答:(1)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90000Hz,该声音人耳是不能听到的;
(2)从蝙蝠发出声波到蝙蝠收到回声时,声波传播的距离为170m。
(3)蝙蝠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4、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见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崖有多远?(空气中,声音速度是340m/s)
【答案】328 m.
【详解】解:由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2m/s×2s=24m,
汽车鸣笛后2s后司机听到回声,所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
因此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答:此时汽车距山崖328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沪粤版)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A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沪粤版第2章声音与环境。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广东广州)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 鸟鸣的响度大 B. 猫叫是超声波
C. 鸟鸣的频率高 D. 猫叫的音调高
2、(2024山东临沂)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临沂市部分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A.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 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
3、(2024江苏扬州)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4、(2024湖南)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 传播速度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答案】B
5、(2021湖北荆州)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学校合唱队排演了男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声音的响度大
B. 如果两位学生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两人的声音
C. 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D. 欣赏合唱期间,同学们要保持安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同一乐器,弹奏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色就不同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上课时,听到窗外嘈杂的噪声后关上窗户,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 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 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9、(2022湖南娄底)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D.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10、(2022贵州毕节)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音调辨别不同航天员
B.航天员讲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调大直播电视音量是增大响度
D.在地面上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11、(2021陕西)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1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4、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产生的,他是根据___________判断声音是竹笛发出的。
15、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16、中考期间,考试铃声通过____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__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
17、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演奏者敲击编钟使其发出悠长的声音,钟振动幅度越大,___________越大;钟振动频率越高,___________越高。
18、(2023年江苏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_________,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_________。
19、(2023年江苏苏州)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_________(乐音/噪声)。
20、(2023年甘肃武威)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2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等到铃声变化不明显后,接下来 (选填:“继续抽气”、“停止抽气,打开阀门”),然后继续观察。
(2)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3)由此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 ;
(4)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绝对的真空环境,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 归纳总结
22、为了研究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通过挂上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他先挂上三个钩码,并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如图(a)所示,他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到弦发出较高的音调;然后他增大A、B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比(a)低;最后他减少琴弦一端的钩码个数,如图(c)所示,拨动琴弦,听到的音调又比(b)低.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与(b)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 相同时,发声部分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②分析比较图(b)与(c)的实验现象可得:同一琴弦, 相同时,琴弦越 ,音调越高.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3、蝙蝠在捕食昆虫时会发出一种每0.1s振动9000次的声音,声音碰到昆虫后会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回声后可以确定昆虫的方位。某次飞行中,蝙蝠在距离昆虫s1=90m处发出声波,蝙蝠向昆虫方向经0.5s飞行10m后,刚好收到从昆虫身上反射回来的回声。
(1)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多少?该声音人耳是否能听到?
(2)从蝙蝠发出声波到蝙蝠收到回声时,声波传播的距离为多少?
(3)蝙蝠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多少?
24、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见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崖有多远?(空气中,声音速度是340m/s)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三章 内能(B卷)(原卷+解析卷)

下一篇: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B卷)(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