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B卷)(原卷+解析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B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江苏无锡)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 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水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彼此进入对方,从而使总体积减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在运动,推测出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年湖南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 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 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答案:C
解析:A.柳絮飞扬,柳絮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漫山野,雾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大雪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年广东) 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 吸热,内能增加 B. 吸热,内能减少 C. 放热,内能增加 D. 放热,内能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04年青海)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下列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蒸”“烤”相同的是(  )
A. 弯折铁丝
B. 钻木取火
C. 压缩空气
D. 酒精灯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蒸”“烤”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A.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时活塞对空气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湖南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 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 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
C.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D
解析:A.煤油和冰是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比热容是相同的,故A错误;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故B错误;
C.由
知,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的比热容小,铜块的末温更高;
D.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由
可知,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D正确。
故选D。
6、(2023年黑龙江龙东)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C
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年湖北)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
A. 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b中的多
B. a和b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 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吸热能力比b弱
D. 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的吸热能力比b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中使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则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热能力是物质的属性,保持不变,所以a和b的吸热能力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则a吸收的热量少,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可知,a的吸热能力比b弱,故C符合题意;
D.由于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热量与b中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可知,a的吸热能力比b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年江苏苏州)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 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 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答案:D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接受相同的太阳辐射能),沙石的温度升高得多,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上升,海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风。同理,在晚上相同受冷的情况下,陆地的温度低于海洋的温度,从而形成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故这样形成了海陆风。由图可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则应发生在夜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四川广元)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用水作汽车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C. 冬天跑步,身体就感觉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内能
D. 端午期间,粽香四溢,能闻到粽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A
解析:
A.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或放热本领大。用水作汽车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同等情况下,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跑步,身体就感觉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粽香四溢,能闻到粽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2四川成都)“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
C. 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
D. 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
答案:
解析:、闻到花香,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A正确;
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分子的热运动,与水流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C、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故C错误;
D、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但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石板的比热容不变,故D错误。
故选:。
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物体温度的高低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关与物体宏观上的运动速度无关;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物体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比热容的概念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1、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1)如图所示的茶壶利用了 _____________  原理,方便倒水饮茶。
(2)用电热壶将1kg初温为15℃的水烧至95℃,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kg ℃)]
(3)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 ;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 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4)茶香四溢说明分子 _____________ 。
(5)悬浮在水中的茶叶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
(6)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这是光的 _________ 造成的。
答案:(1)连通器;
(2)3.36×105;
(3)运动状态;热传递;
(4)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等于;
(6)折射。
12、(2023四川凉山)小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均为1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同时进行加热(不考虑热损失)。已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通过实验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在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答案:
13、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原因是:
(1)请从海陆性质和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
(2)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   (选填“反射”或“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答案:(1)沙石比热容比水小,降温比水快,且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反射
解析:(1)根据Q=cm△t可知,不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越小,温度的变化量越大,据此结合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分析解答。
(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从海陆性质和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沙石比热容比水小,降温比水快,且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14、(2022黑龙江龙东)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一杯冲好的茶水香气四溢,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拿茶杯的手感觉很热,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答案: ①. 扩散 ②. 热传递
解析:茶水香气四溢,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拿茶杯的手感觉很热,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5、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___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 ____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釆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功 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16、(2023年山西物理中考)近几年,我省对老旧小区的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为了了解材料的性能,创新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市场上选取了常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在保温性能、阻燃性能、隔音性能和吸水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现有两张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性能,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你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________性能。
下面是实验过程:
(1)实验器材: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①. 保温 ②. 见解析 ③. 见解析 ④. 见解析 ⑤. 见解析 ⑥.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保温性能。
(1)[2]器材: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热水、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剪刀、胶水、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
(2)[3][4][5]步骤:①用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做成两个相同的、大小适当的盒子A、B;
②同时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装入高度和初温都相同的热水,并将两杯热水同时放入A、B两盒中,再盖好盒盖;
③同时把两个盒子放在同一环境中,适当的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盒盖,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同时测出两杯水的温度,分别记为、。
(3)[6]若,则岩棉板的保温性能好,若,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保温性能一样好;若,则聚氨酯泡沫板的保温性能好。
17、(2023年湖南益阳)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错误之处是_________;
(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说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______(选填“大”或“小”);
(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____(请写出一条)。
答案: ①. 盛水烧杯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 ②. 小 ③. 见解析
解析:(1)[1]根据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其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水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杯底。
(2)[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水和沙石吸收的热量相同,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说明沙石的吸热能力弱,即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
(3)[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各小组所用水(沙石)的质量不一样;各小组水(沙石)的初温不一样;各小组的酒精灯不完全相同;各小组记录温度变化的时间间隔不一样。
18、(2022四川广安)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__________(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_法。
答案: ①. 加热时间 ②. 42 ③. A ④. 控制变量
解析:
(1)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示数是42℃。
(3)如图,加热时间相同时,液体A的温度变化小于液体B的温度变化,因此液体A的吸热能力较强,吸热能力强的物质,放热能力也强;因此,冬天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A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通过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和加热时间,来实现实验的要求,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9、晓文同学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之后,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在容器中先后注入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发现完全混合之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该实验选择图1中的 容器,现象更明显;
(2)如图2,将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缓慢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与水面分离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1) 间隙 a
(2) 变小 引力
【详解】(1)[1]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2]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取内径较小的a容器。
(2)[1][2]当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时,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所以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当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玻璃板的重力加上分子间的引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自身的重力;当玻璃板与水面分离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玻璃板自身的重力,因此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
20、如图甲所示是某次火箭发射时的场景。火箭发射时的炙热火焰温度可超过3300℃,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其下方建有一个巨大的“双向导流槽”(图乙),里面可储存500t水。[已知水的比热容为],请通过计算回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500t初温25℃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
【详解】解:水的质量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答: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21、夏日一天,某校考场内用冰块降温。已知冰块的质量为50kg,初始温度为-20℃,当冰块温度升高到0℃过程中。[c冰=2.1×103J/(kg·℃),ρ冰=0.9×103kg/m3]求:
(1)冰块升高的温度△t;
(2)它所吸收的热量Q吸;
(3)一段时间后,有1.8kg的冰化成水,求水的体积V水。
【答案】(1)20℃;(2)2.1×106J;(3)1.8×10-3m3
【详解】解:(1)冰块升高的温度
△t=t2﹣t1=0℃-(-20℃)=20℃
(2)冰块所吸收的热量
Q吸=c冰m△t
=2.1×103J/(kg·℃)×50kg×20℃=2.1×106J
(3)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故水的质量为
m水=m冰=1.8kg
水的体积
答:(1)冰块升高的温度△t为20℃;
(2)它所吸收的热量Q吸为2.1×106J;
(3)一段时间后,有1.8kg的冰化成水,水的体积V水为1.8×10-3m3。
科学阅读题与简答题(共1小题,共16分)
22、(2022浙江丽水) 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点火方式越来越使捷多样,但火柴仍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火柴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图乙是小丽设计的三种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F3,且B、C的火柴棒与擦火皮夹角相同,则哪种方式更容易将火柴引燃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答案:见详解
解析:火柴头与擦火皮之间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火柴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越多,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越多;内能增大,温度很高;温度达到擦火皮上易燃物的着火点,产生火星;放出的热量传递到火柴头,引发火柴头燃烧,综上所述,根据题意知道,B方式更容易将火柴引燃。
23、炎热的夏日,小明约同学去海边游泳打沙滩排球。请根据他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游泳上岸后,一阵海风吹来,竟然在烈日当空下感觉到冷,这是为什么
(2)他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1)游泳上岸后,身上有水珠,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一阵海风吹来,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他身上水的蒸发,加快了吸热,所以人会更到冷。
(2)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所以海水是凉凉的,而沙石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热得烫脚。
24、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5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 ℃[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J/(kg·℃)];
(2)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
A.汗液蒸发 B.对流 C.辐射 D.传导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图中作出风寒温度—风速图像;
(4)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 (“会”或“不会”)结冰,理由是 ;
(5)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 。
【答案】(1)1.67
(2)B
(3)
(4) 不会 见解析
(5)T=t-0.2(℃·h)/km×v
【详解】(1)体温将下降
(2)风加速了人体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强了对流,加快了对流散失的热量,故选B。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内描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4)[1][2]由于风寒温度是指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当风速为35km/h时,由表格数据可推出此时的风寒温度为-2℃,这只是人的皮肤感觉的温度,但地面的水结冰则需要根据气温而定; 当风速为35km/h时,由于气温为5℃,水的温度仍然为5℃,没有降到0℃,故此时地面的水不会结冰。
(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气温一定时,风寒温度T与风速v成一次函数关系;设关系式为
T=kv+b
把v=0,T=5℃代入上面关系式得b=5℃,即b=t(t为气温);把v=10km/h,T=3℃代入上面关系式得k=-0.2℃·h/km;则三者的关系式为
T=t-0.2v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B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8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江苏无锡)通过相关可观测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根据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是可分的
B.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有空隙
C. 固体很难被压缩推测出组成固体的分子间无空隙
D.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推测出分子处在水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2、(2023年湖南长沙)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 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 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3、(2024年广东) 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 吸热,内能增加 B. 吸热,内能减少 C. 放热,内能增加 D. 放热,内能减少
4、(2004年青海)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下列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蒸”“烤”相同的是(  )
A. 弯折铁丝
B. 钻木取火
C. 压缩空气
D. 酒精灯加热
5、(2023湖南常德)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 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 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
C. 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6、(2023年黑龙江龙东)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7、(2024年湖北)如图甲,利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等质量的a、b两种液体,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
A. 相同时间内a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比b中的多
B. a和b的吸热能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
C. 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吸热能力比b弱
D. 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的吸热能力比b强
8、(2023年江苏苏州)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  )
A. 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 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9、(2022四川广元)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用水作汽车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C. 冬天跑步,身体就感觉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内能
D. 端午期间,粽香四溢,能闻到粽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2022四川成都)“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
C. 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
D. 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1、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1)如图所示的茶壶利用了 _____________  原理,方便倒水饮茶。
(2)用电热壶将1kg初温为15℃的水烧至95℃,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__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kg ℃)]
(3)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 ;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 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4)茶香四溢说明分子 _____________ 。
(5)悬浮在水中的茶叶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浮力。
(6)透过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到茶叶“变大了”,这是光的 _________ 造成的。
12、(2023四川凉山)小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均为1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同时进行加热(不考虑热损失)。已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通过实验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在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13、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同为地球的两极,南极的最低气温比北极低,原因是:
(1)请从海陆性质和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   。
(2)南极冰川众多,白色的冰雪   (选填“反射”或“吸收”)更多的太阳光。
14、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一杯冲好的茶水香气四溢,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拿茶杯的手感觉很热,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5、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___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 ____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釆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16、(2023年山西物理中考)近几年,我省对老旧小区的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为了了解材料的性能,创新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市场上选取了常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在保温性能、阻燃性能、隔音性能和吸水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现有两张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性能,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你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________性能。
下面是实验过程:
(1)实验器材: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17、(2023年湖南益阳)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错误之处是_________;
(2)更正错误后,加热相同的时间,沙石升高的温度比水多,说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______(选填“大”或“小”);
(3)比较全班不同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各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可能原因是________(请写出一条)。
18、(2022四川广安)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液体A、B,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到4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3)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__________(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_法。
19、晓文同学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之后,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在容器中先后注入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发现完全混合之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该实验选择图1中的 容器,现象更明显;
(2)如图2,将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缓慢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当玻璃板与水面分离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分子间存在 。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
20、如图甲所示是某次火箭发射时的场景。火箭发射时的炙热火焰温度可超过3300℃,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其下方建有一个巨大的“双向导流槽”(图乙),里面可储存500t水。[已知水的比热容为],请通过计算回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500t初温25℃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1、夏日一天,某校考场内用冰块降温。已知冰块的质量为50kg,初始温度为-20℃,当冰块温度升高到0℃过程中。[c冰=2.1×103J/(kg·℃),ρ冰=0.9×103kg/m3]求:
(1)冰块升高的温度△t;
(2)它所吸收的热量Q吸;
(3)一段时间后,有1.8kg的冰化成水,求水的体积V水。
科学阅读题与简答题(共1小题,共16分)
22、(2022浙江丽水) 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点火方式越来越使捷多样,但火柴仍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火柴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图乙是小丽设计的三种引燃火柴的方式,若F1=F2>F3,且B、C的火柴棒与擦火皮夹角相同,则哪种方式更容易将火柴引燃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23、炎热的夏日,小明约同学去海边游泳打沙滩排球。请根据他的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游泳上岸后,一阵海风吹来,竟然在烈日当空下感觉到冷,这是为什么
(2)他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24、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5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 ℃[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J/(kg·℃)];
(2)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
A.汗液蒸发 B.对流 C.辐射 D.传导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图中作出风寒温度—风速图像;
(4)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 (“会”或“不会”)结冰,理由是 ;
(5)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章 物态变化(A卷)(原卷+解析卷)

下一篇: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A卷(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