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 钠及其化合物—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每周一测(含解析)

第四周 钠及其化合物—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每周一测
1.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B.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也可用水灭火
C.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水溶液变为红色
D.将4.6 g Na投入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0%
2.下列关于和的对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为碱性氧化物
B.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C.加入硫酸铜溶液,均有沉淀产生
D.将和加入石蕊溶液中,现象不同
3.下列化学反应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均能进行且产物相同的是( )
A.钠与氧气反应 B.碳与氧气反应
C.氯酸钾制备少量氧气 D.锌与稀盐酸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5.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不能说明钠比铜活泼
B.上述反应过程中只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C.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反应并生成Cu
D.依据上述反应可说明钠可以从任意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6.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及现象,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B为,反应②中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B.反应③、④均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D.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7.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第二块在常温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数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数相同
C.两块钠的反应产物的颜色相同
D.两块钠所得反应产物的质量相等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气体:
C.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0mL蒸馏水(密度为1g/mL),然后分别放入2.3gNa、6.2g、7.8g、4.0gNaOH,待固体完全溶解,则四个烧杯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甲=丁<乙=丙 B.丁<甲<乙=丙 C.丁<甲<乙<丙 D.甲<乙<丙<丁
10.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与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到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较长时间内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B.装置A中锌粒可用铁粉代替
C.装置B中盛放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D.装置C加热前,必须先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检验气体纯度
11.已知某固体样品中含有中的一种或两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取适量样品配成溶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样品中只含有
B.取适量样品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最终溶液仍澄清,则样品中不含
C.取一定量的样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样品中的含量,若球形干燥管增重4.4 g,则所取样品中含有8.4 g
D.已知固体样品同时含有和,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配成溶液,滴加溶液至沉淀完全,根据白色沉淀的质量可求出的含量
12.探究与水的反应,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①④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②⑤中与的作用不同,产生气体的量也不同
D.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④中反应后的沉淀质量小于③中所得沉淀的质量
13.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和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图1实验在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烧杯Ⅱ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物质_______(填“A”或“B”)为_______(填化学式)。
(2)称取两种固体各2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mL蒸馏水振荡,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①实验过程中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而固体有剩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填字母)。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2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Ⅰ和Ⅱ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_______(填“Ⅰ”或“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14.某学习小组想探究钠能否与反应,为此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实验操作及现象见下表。
实验Ⅰ 实验Ⅱ
操作 先取一块纯净的钠放入干燥的E管中,然后打开A的活塞,及应一段时间后,点燃E处酒精灯 将实验Ⅰ的E管冷却后用水冲洗内壁,过滤。取黑色滤渣灼烧;取滤液滴加氯化钡溶液
现象 ①钠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②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有黑色物质生成,冷却后有白色固体
附着在管壁上 ①黑色物质可燃; ②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C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作用是_______。D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作用是_______。
(2)B中反应一段时间,等E中充满后,再点燃E处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
(3)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5.测定含杂质的样品的质量分数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质量法。
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所需实验仪器有(固定、夹持仪器除外)酒精灯、_______。
(2)流程结束时称量固体质量为23.4 g,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在溶液转移步骤,若有少量液体溅出来,则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影响”)。
方法二:气体体积法。
已知:气体体积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换算成质量。
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来测定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样品质量依然是14.0 g)。可供选择的药品和装置如下:
①固体、浓硫酸、水。
(4)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________(填气体的分子式)的体积来换算成质量,再求的质量。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所选装置的接口顺序为(连接用的乳胶管忽略)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A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故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B错误;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使溶液呈碱性,故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蓝,C错误;将4.6 g Na投入95.4 g水中,生成NaOH的质量为8.0 g,反应过程中有氢气逸出,溶液质量小于100 g,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0%,D正确。
2.答案:A
解析:为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1个中含2个和1个,1个中含2个和1个,B正确;和与反应均会生成NaOH,NaOH与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沉淀,C正确;和均会与水反应生成NaOH,溶液显碱性,故开始时石蕊溶液均会变蓝,但由于有强氧化性从而表现出漂白性,故加入的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现象不同,D正确。
3.答案:D
解析: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A错误;碳与氧气常温下不反应,在加热或点燃等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B错误;氯酸钾常温下性质稳定,需加适量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才会分解生成氧气,C错误;锌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加热条件下反应速率加快,产物不变,D正确。
4.答案:B
解析:并不是所有药品都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例如剩余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稀盐酸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酒精和水互溶,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用水扑会造成火势蔓延,无法灭火,可以用湿抹布盖灭;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选B。
5.答案:C
解析:题中现象说明熔融的钠将无水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放出热量,钠置换出铜属于置换反应,钠作还原剂,硫酸铜作氧化剂,说明钠比铜活泼;反应过程中除了Na与无水反应生成Cu外,还有Na与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故钠不能将铜盐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转化关系,气体B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X,可推知X为,气体B为,金属单质为Na,因此反应②为;无色液体A与反应可得到和溶液Y,且溶液Y与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推知无色液体A为,溶液Y为NaOH溶液,则反应①为,反应③为,反应④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气体B为,反应②中金属单质Na燃烧时火焰呈黄色,A正确;反应③、④均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C错误;由上述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拆分规则,得到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7.答案:B
解析:Na与反应无论生成还是,Na的化合价变化相同,则两块等质量的钠失去的电子数相同。
8.答案:C
解析:不遵守原子守恒,A项错误;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气体,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项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甲中发生反应,2.3gNa参加反应生成4.0gNaOH,溶液增重为;乙中发生反应,6.2g参加反应生成8.0gNaOH,溶液增重6.2g;丙中发生反应,7.8g参加反应生成8.0gNaOH,溶液增重为;丁中溶液增重4.0g。乙、丙中生成的NaOH均为8.0g,溶液增重相同,即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相同;甲、丁中生成的NaOH均为4.0g,但甲中溶液质量较小,故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甲>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四个烧杯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丁<甲<乙=丙,B项正确。
10.答案:AD
解析: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较长时间内高度不变时,说明气密性良好;装置A为简易启普发生器,固体应选用不溶于水的颗粒固体,所以锌粒不可用铁粉代替;盐酸易挥发,装置B中应为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HCl和水蒸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易发生爆炸,则装置C加热前,必须先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检验气体纯度;故选A、D。
11.答案:D
解析:溶液和溶液均呈碱性,遇酚酞溶液均变红色,故样品中也可能含有碳酸氢钠,故A错误;若样品中含有,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仍澄清,故样品中可能含有,故B错误;球形干燥管中的碱石灰既可以吸收试管中加热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能根据干燥管的增重计算的含量,故C错误;和与反应生成沉淀,根据最后得到的沉淀的质量以及二者反应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可计算各组分的质量,进而得到的含量,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①⑤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A正确;①④中都有氧气生成,为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分别生成过氧化氢和硫酸钡沉淀,为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②⑤中与的作用不同,②中过氧化氢被氧化生成氧气,⑤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气,则产生气体的量不同,故C正确;③中生成,④中生成,由Ba原子守恒可知④中反应后的沉淀质量大于③中所得沉淀的质量,故D错误。
13.答案:(1)B;(或A;)
(2)①相同温度下比易溶于水(或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于的);②bd
(3)①Ⅰ;②Ⅰ
解析:(1)碳酸钠较稳定,受热难分解,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
(2)①固体完全溶解,而固体有剩余,说明在相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大于的。②碳酸钠溶解过程为放热过程,温度升高;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强,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较弱,滴入酚酞后溶液呈浅红色。
(3)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发生反应:,。①同等条件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较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慢,所以Ⅰ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碳酸钠的质量更多,因此等质量的和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所以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14.答案:(1)饱和溶液;除去中的HCl浓硫酸;干燥气体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钠与氧气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
(3)
解析:(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用饱和溶液除去中的HCl杂质;D中所盛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
(2)B中反应段时间,等E中充满后,再点燃E处酒精灯,用于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钠与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
(3)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现象说明有碳酸钠和碳生成,故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答案:(1)蒸发结晶;蒸发皿、玻璃棒
(2)55.7
(3)偏高
(4);
(5)iabh
解析:(1)由流程可知最后为称量,则操作Ⅰ是为了得到固体产物,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操作Ⅰ的名称为蒸发结晶,所需实验仪器有(固定、夹持仪器除外)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2)由题意可知,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23.4 g,设的质量为x,的质量为y,所以,解得,所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3)在溶液转移步骤,若有少量液体溅出来,则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由于过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故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高。
(4)根据实验药品,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的体积来换算成质量,再求的质量。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的顺序为先制取氧气,通过排水法将水排入量筒中,测量氧气的体积,所以各装置的接口顺序为iabh。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三周 期末综合测评—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每周一测(含解析)

下一篇: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1空气的组成 考点分类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