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 期末综合测评—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每周一测(含解析)

第十三周 期末综合测评—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每周一测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铬酸可以使铝制品氧化膜产生美丽的颜色,这是一种物理方法
B.镧系元素又称为稀土元素,被誉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
C.不锈钢广告牌上的图形和文字可利用氯化铁溶液蚀刻
D.缺铁性贫血病人应多食用碱性食物
2.共价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氢键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
①干冰;②氯化钠;③氢氧化钠;④碘;⑤冰水;⑥液态氦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⑥
3.核废水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其中可导致白血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的质子数为38
B.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1
C.和互为同位素
D.转变为的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
4.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下)氮气中含有7个中子
B.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个质子
C.12 g石墨烯和12 g金刚石均含有个碳原子
D.溶液含有28个
5.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 )
A.a可与e反应生成b
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
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6.下列除杂试剂的选择或除杂操作不正确的是(括号中物质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除杂操作
A 固体 盐酸 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
B 溶液 通入过量
C 溶液 Fe粉 加入过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气体 饱和溶液、浓硫酸 依次通入充分洗气
A.A B.B C.C D.D
7.甲酸( HCOOH)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储氢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酸分解制氢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若用代替 HCOOH,则在催化剂a处吸附的是
B.过程Ⅱ,生成的分子是直线形结构
C.过程Ⅲ,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D. HCOOH分解制氢的总反应为
8.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个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
②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铝的性质比铁活泼,铝制品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
③Al与S直接化合时可得到;Fe与S直接化合时也可得到
④受热易分解,受热也易分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Ⅰ:如果过量,盐酸可全部被消耗
B.图Ⅱ: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证明有漂白性
C.图Ⅲ:生成棕色的固体,证明有氧化性
D.图Ⅰ和图Ⅱ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改为石灰水
10.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乙是金属元素且在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Y与Z能形成型化合物,Z与T形成化学式为的化合物,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T
D.由X、Y、Z、T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11.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粒子组 判断和分析
A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
B 不能大量共存,因发生反应:
C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D 能大量共存,粒子间不反应
A.A B.B C.C D.D
12.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是最常见的金属单质,D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2)B的俗称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5)反应⑤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6)将饱和G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的分散系的颜色为________,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
13.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建筑等行业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中的某些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好装置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除了_______以外,从精确测量氢气体积的角度分析,还有一个作用是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已知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较准确测量室温、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体积,在读反应前后量气管乙中液面的读数求氢气体积的过程中,除视线平视外还应注意_______(填字母)。
A.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B.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应该及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量气管乙,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
D.读数时不必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
③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测得氢气体积为(已转换成标准状况),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同学提出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测定铝镁合金中的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测得氢气体积为(已换算为标准状况),锥形瓶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用表示)。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每一个序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⑥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元素⑧、⑨所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热稳定性顺序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元素②、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元素①和⑨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①、③、⑨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1:1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5)元素③同族中的另一元素P有多种化合价,其中+3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已知该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化学式为,则是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6)铷(Rb)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与钠处于同一主族,根据已学知识预测铷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铷单质的熔点比钠单质熔点高
B.Rb与水的反应比Na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C.Rb金属性比钠的弱
D.RbCl是离子化合物
15.为测定溶液的浓度,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方案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步骤③灼烧时盛装样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
(2)固体质量为,则_______。
(3)若步骤①从烧杯中转移沉淀时未洗涤烧杯,测得的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Ⅱ.乙方案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①按下页图安装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②……
③在仪器A、B、C、D、E中加入图示的试剂;
④调整D、E中两液面相平,使D中液面保持在0或略低于0刻度位置,读数并记录;
⑤将溶液滴入A中搅拌,反应完成后,再滴加稀硫酸至体系不再有气体产生;
⑥待体系恢复到室温,_________,读数并记录;
⑦处理数据。
(4)步骤②为____________。
(5)Zn粉质量为,若测得体积为,已知实验条件下,则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6)补全步骤⑥的空白处:__________。
(7)若步骤⑥E管液面高于D管液面,未调液面即读数,则测得的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8)是否能用同样的装置和方法测定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利用铬酸作氧化剂可以使铝制品氧化膜产生美丽的颜色,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稀土元素除了镧系元素外,还有钪和钇元素,B错误;铁离子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不锈钢广告牌上的图形和文字可利用氯化铁溶液蚀刻,C正确;缺铁性贫血病人缺乏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利于补铁,D错误。
2.答案:D
解析:①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含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②氯化钠只含离子键;③氢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④碘含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⑤冰水含有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⑥液态氦只含有范德华力。只含有一种作用力的为②⑥,D正确。
3.答案:B
解析:原子符号中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则的质子数为38,A正确;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90-38)-38,B错误;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锶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C正确;转变为的过程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4.答案:C
解析:A项,1个氮原子中含有7个中子,22.4 L(标准状况下)氮气中含氮原子数为,所含中子数应为,错误;B项,1个重水分子与1个水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相同,故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错误;C项,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二者质量相同时所含的原子数也相同,正确;D项,溶液中的NaCl含有的电子数为,但溶液中的水分子中也含有电子,所以溶液含有的电子数大于,错误。
5.答案:C
解析:由“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及a为单质可知,a为Fe;盐b中Fe为+2价,即b中含;盐e中Fe为+3价,即e中含;由碱c中Fe为+2价、碱d中Fe为+3价可知,c为、d为。Fe可与发生归中反应生成,A正确;在反应中被氧化,在反应中被还原,故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B正确;将加入浓碱液中得到的是沉淀,应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几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胶体,C错误;存在转化:,D正确。
6.答案:B
解析:Fe会与盐酸发生反应而Cu不会,因此可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来除去Cu固体中混有的少量Fe,A正确;碳酸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不能除去碳酸氢钠,B错误;铁粉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加入过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铁,C正确;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二氧化碳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充分洗气,可以除杂,D正确。
7.答案:A
解析:观察甲酸的结构可知,过程Ⅰ,催化剂a吸附的H是与O相连的H,而不是与C相连的H,故用 HCOOH代替,催化剂a吸附的不是,A项错误;的结构式为O=C=O,是直线形结构,B项正确;过程Ⅲ形成,中的H—H键是非极性共价键,C项正确; HCOOH经过三个过程生成和,总反应为,D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不是所有的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如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和,①错误;铝露置于空气中时其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即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可稳定存在于空气中,②错误;Fe与S接化合得到FeS,③错误;难溶性碱受热均易分解,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稀盐酸与不反应,A错误;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没有漂白性,B错误;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棕色固体,体现氯气的氧化性,C正确;石灰水的浓度小,吸收氯气的效果比氢氧化钠溶液差得多, D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结合原子序数可确定R为C元素;Z是金属元素且短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则Z为Na元素;由Y、Z能形成型化合物,可确定Y为O元素;结合Z与T形成化合物,可确定T为S元素;再结合X的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最小,可确定X为H元素。原子半径:OC,可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错误;由非金属性:O>S,可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正确;由H、O、Na、S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如的水溶液显酸性,D错误。
11.答案:B
解析:能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在酸性条件下,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正确;能催化分解:,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二者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2.答案:(1)Fe;;HCl;;
(2)磁性氧化铁
(3)
(4)
(5)ad
(6)红褐色;胶体
解析:D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则D是,再根据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H与氧气反应生成I,F中含有,G中含有,A是最常见的金属单质,能与水反应,A为Fe,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和,B为,C为,与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E,则E为HCl,与HCl反应生成和,F与反应,G与Fe能反应,则F为,G为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为,与和水反应生成,则I为。
(1)根据分析,A为Fe、C为、E为HCl、F为、G为。
(2)根据分析,B是,俗称是磁性氧化铁。
(3)反应⑧为被氧化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和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反应⑤为,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铁为单质,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为两种化合物参加反应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ad正确。
(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的是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该分散系属于胶体。
13.答案:(1)E;D;F;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平衡气体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能顺利滴下;②AC;③53%
(3)
解析:(1)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可用排水量气法测定的体积,氢气从集气瓶的短导管进,从长导管出,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E→D→F,连接好装置后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装置中导管a能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利于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能顺利滴下。②为减小温度对气体体积读数带来的误差,应冷却后再读取的体积,A正确、B错误;读数时应上、下移动量气管乙,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以保证甲中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C正确、D错误。③设5.1g铝镁合金中Mg的质量为,Al为,生成体积为5.6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即0.2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得:
即、,解得,,故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为。
(3)合金中只有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根据合金质量为和锥形瓶中剩余固体质量为,可计算出Al的质量为;设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摩尔质量为,生成的,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得,解得。
14.答案:(1)Mg;第三周期第ⅥA族
(2)
(3)
(4);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5)正盐
(6)BD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元素 H C N O Na Mg Al S Cl
(1)由上表可知⑥对应的元素是Mg,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
(2)根据元素非金属性:Cl>S,可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3)根据元素非金属性:C(4)H和Cl形成的化合物为HCl,该分子中H和Cl间以共价键结合,HCl的电子式为。H、N、Cl三种原子以原子个数比4:1:1形成的化合物为,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5)已知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当碱足量时,酸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和水,故属于正盐。
(6)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即单质铷的熔点比单质钠的熔点低,A错误: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金属性:Rb>Na,故Rb与水的反应比Na与水的反应更剧烈,B正确、C错误;RbCl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正确。
15.答案:(1)坩埚
(2)
(3)偏低
(4)检查装置气密性
(5)
(6)移动E管,保持D、E中两液面相平
(7)偏高
(8)否
解析:(1)步骤③灼烧时盛装样品的仪器名称为坩埚。
(2)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可得:,。
(3)若步骤①从烧杯中转移沉淀时未洗涤烧杯,则有沉淀附着在烧杯内壁,造成称量的的质量偏小,则偏小,测得的偏低。
(4)实验需要测定氢气的体积,组装仪器后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故步骤②为检验装置气密性。
(5)由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故,则,故,则。
(6)为保持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相同,则待体系恢复到室温,需要移动E管,保持D、E中两液面相平,再进行读数并记录。
(7)若步骤⑥E管液面高于D管液面,未调液面即读数,气体体积被压缩,测得的体积偏小,结合可知,测得的偏高。
(8)Mg的金属性比Zn的强,在溶液中加入Zn不能析出镁单质,则无法用同样的装置和方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2025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第四周 钠及其化合物—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每周一测(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