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1.(2024·华蓥模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与“石”有关的成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石俱焚 B.水落石出 C.以卵击石 D.石沉大海
2.(2024·华蓥模拟)配制100.0g25%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华蓥模拟)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4.(2024·华蓥模拟)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炉具清洁剂(pH=12) B.肥皂水(pH=10)
C.牙膏(pH=9) D.厕所清洁剂(pH=1)
5.(2024·华蓥模拟)科学家利用纳米光触媒TiO2催化分解装修产生的有害挥发物甲醛(化学式为CH2O)和苯(化学式为C6H6),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光照和催化剂
B.反应价值:净化室内空气
C.注意事项:TiO2必须经常添加
D.微观角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6.(2024·华蓥模拟)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氢氧化钠沾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7.(2024·华蓥模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8.(2024·华蓥模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
C.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9.(2024·华蓥模拟)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有两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7
C.乙和丁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2024·华蓥模拟)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黄铜、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材料
C.一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有机物
D.硝酸钾、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11.(2024·华蓥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3+、SO42-、Cl- B.Ba2+、SO42-、NO3-
C.K+、NO3-、OH- D.H+、NO3-、OH-
12.(2024·华蓥模拟)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NO3→KNO3 B.CO→CO2
C.H2O→O2 D.H2SO4→CuSO4
13.(2024·华蓥模拟)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1)2个氩原子 。
(2)2个亚铁离子 。
(3)人体含量最多的氧化物 。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硫的化合价为 。
14.(2024·华蓥模拟)胜利中学组织同学们去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了一天的活动。
(1)同学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纯棉毛巾 B.玻璃杯 C.塑料袋
(2)小华用带来的pH试纸检测了基地某土壤的pH约为5,认为可以用 改良土壤。
(3)在给玉米除草时,发现玉米苗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同学们建议施用一种化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化肥是____(填字母序号)。
A.KCl B.Ca3(PO4)2 C.CO(NH2)2
(4)同学们定的午餐食谱为炖羊肉、红烧鱼、炒青椒、鲜牛奶和新鲜果蔬。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增加的食物是 。
15.(2024·华蓥模拟)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字母)。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
16.(2024·华蓥模拟)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A由两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直接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俗称是 。
(2)C的一种用途是 。
(3)A与B化学方程式是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
(4)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17.(2024·华蓥模拟)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下图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8.(2024·华蓥模拟)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搭建A装置时,应先 。
a.调整试管高度,再放置酒精灯;
b.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 。
(4)如图是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过程,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代号)。
19.(2024·华蓥模拟)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了一个下雨天,对酸雨的成因和成分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分析酸雨的成因
【查阅资料】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常见的酸雨有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
(1)【收集证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刚降落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量pH的仪器)每隔五分钟测定一次雨水水样的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15:05 15:10 15:15 15:20 15:25 15:30
雨水的pH 4.95 4.95 4.94 4.88 4.86 4.85
【小组交流】
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在上述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 (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2)任务二:探究酸雨的成分
【查阅资料】当地的酸雨主要含有颗粒物,Na+、K+、NH4+、H+和SO42-以及少量的NO3-等。
【实验计划】验证酸雨中含有NH4+和SO42-。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收集到的酸雨按一定比例浓缩,静置,分别取少量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 。 含有SO42-
2 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 有氨味 含有NH4+
(3)【反思评价】
方案1中的实验现象是 ,结合方案2,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高提出:若用足量浓 代替BaCl2溶液和浓NaOH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最终结论,这一建议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玉石俱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答案正确;
B、水落石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答案错误;
C、以卵击石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答案错误;
D、石沉大海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时,打开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A答案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应该在烧杯中称量。B答案正确;
C、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中配制溶液。C答案错误;
D、液体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的操作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分析;
C、根据在烧杯中配置溶液分析;
D、根据液体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A答案错误;
B、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会有气体产生,稀盐酸与金属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无法证明该固体是否为碳酸盐。B答案错误;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去除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C答案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改变,因为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分析;
B、根据酸和碳酸盐、金属反应都会有气体产生分析;
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分析;
D、根据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分析,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和催化剂。A答案正确;
B、该反应将甲醛和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净化空气。B答案正确;
C、二氧化钛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不需要经常添加。C答案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该先做灯火试验。A答案正确;
B、档案材料起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损害档案资料。B答案不正确;
C、发生煤气中毒时应该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C答案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只有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白醋显酸性,向白醋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符合题意;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产生火星,不符合题意;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白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实验现象手我们能感知到的,如颜色的变化,气泡的产生,气味的放出,沉淀的生成,放出热量等。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充其量是烧至发红。
D、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
8.【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P点表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A答案错误;
B、t3℃时Q点在甲曲线的下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B答案错误;
C、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C答案正确;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大于乙,甲,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P点是甲、乙曲线的交点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分析;
D、根据丙在降温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和乙在降温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该反应中一共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答案正确;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6:44=4:11。B答案正确;
C、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答案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分析;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答案错误;
B、黄铜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铜不属于金属材料。B答案错误;
C、一氧化碳是无机物,酒精是有机物。C答案错误;
D、硝酸钾,磷酸二氢铵中都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属于复合肥料。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分析;
B、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外是有机物分析;
D、根据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是复合肥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呈黄色。A答案错误;
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B答案错误;
C、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会结合成沉淀、气体、水,可以大量共存,并且溶液是无色的。C答案正确;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不能共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粒子间结合成沉淀、气体、水就不能共存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硝酸钠中含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与其他物质相互交换成分不会产生沉淀、气体和水,所以硝酸钠也不会转化为硝酸钾。A答案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答案正确;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答案正确;
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硝酸钠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分析;
C、根据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D、根据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碱都能发生反应分析。
13.【答案】(1)2Ar
(2)2Fe2+
(3)H2O
(4)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两个氩原子表示为2Ar;
(2)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两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是水;
(4)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明元素的化合价。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硫的化合价为。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分析;
(3)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是水分析;
(4)根据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明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14.【答案】(1)A
(2)氢氧化钙
(3)C
(4)米饭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纯棉毛巾油天然纤维制成。
故答案为:A。
(2)根据中和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3)叶片发黄应该施用氮肥。
故答案为:C。
(4)炖羊肉、红烧鱼、鲜牛奶富含蛋白质、炒青椒和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所以需要补充的是糖类,建议增加的食物可以是米饭,面条。
【分析】(1)根据纯棉毛巾属于天然纤维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分析;
(3)根据植物缺氮,叶片发黄分析;
(4)根据六大营养素分析。
15.【答案】(1)58
(2)C
(3)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BD,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分析】1、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②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③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阳离子
④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阴离子
⑤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2、在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①左上角的“14”,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②右上角的“Si”,表示元素符号,
③中间的“硅”,表示元素名称,为非金属元素,
④下面的“28.09”,表示元素的原子相对质量,单位为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6.【答案】(1)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2)除铁锈
(3);置换反应
(4)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铁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反应,A由两种元素组成,C为酸,A为盐,C可以是盐酸,A可以是氯化铜,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D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烧碱,苛性钠;
(2)盐酸的用途是除铁锈;
(3)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铁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反应,A由两种元素组成,C为酸,A为盐,C可以是盐酸,A可以是氯化铜,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D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俗名,盐酸的用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
17.【答案】(1)4.4
(2)解: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质量的变化可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0.4g+100g-106g=4.4g,故填:4.4g。
【分析】(1)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
(2)根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8.【答案】(1)b
(2)
(3)BC;试管中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丙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组装A装置时应该先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的高度;
故答案为:b。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择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无法逸出,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可观察到试管内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导管内的液柱上升。
【分析】(1)根据组装A装置的顺序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19.【答案】(1);增强
(2)产生白色沉淀
(3);氢氧化钡溶液
(4)略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增强;
(2)方案1: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3)方案2则认为还有铵根离子,则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硫酸铵,则方案1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有氨味,说明含有铵根离子,若用足量的浓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结论。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pH越小,酸性越强分析;
(2)根据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分析;
(3)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有氨味,说明含有铵根离子分析。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1.(2024·华蓥模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与“石”有关的成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石俱焚 B.水落石出 C.以卵击石 D.石沉大海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玉石俱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答案正确;
B、水落石出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答案错误;
C、以卵击石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答案错误;
D、石沉大海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2.(2024·华蓥模拟)配制100.0g25%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取用固体时,打开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A答案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应该在烧杯中称量。B答案正确;
C、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应该在烧杯中配制溶液。C答案错误;
D、液体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的操作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分析;
C、根据在烧杯中配置溶液分析;
D、根据液体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
3.(2024·华蓥模拟)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知识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A答案错误;
B、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会有气体产生,稀盐酸与金属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无法证明该固体是否为碳酸盐。B答案错误;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去除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C答案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改变,因为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分析;
B、根据酸和碳酸盐、金属反应都会有气体产生分析;
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分析;
D、根据元素的种类由核内质子数决定分析。
4.(2024·华蓥模拟)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炉具清洁剂(pH=12) B.肥皂水(pH=10)
C.牙膏(pH=9) D.厕所清洁剂(pH=1)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分析。
5.(2024·华蓥模拟)科学家利用纳米光触媒TiO2催化分解装修产生的有害挥发物甲醛(化学式为CH2O)和苯(化学式为C6H6),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光照和催化剂
B.反应价值:净化室内空气
C.注意事项:TiO2必须经常添加
D.微观角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分析,该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和催化剂。A答案正确;
B、该反应将甲醛和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净化空气。B答案正确;
C、二氧化钛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不需要经常添加。C答案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6.(2024·华蓥模拟)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氢氧化钠沾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该先做灯火试验。A答案正确;
B、档案材料起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损害档案资料。B答案不正确;
C、发生煤气中毒时应该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C答案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只有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分析。
7.(2024·华蓥模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白醋显酸性,向白醋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符合题意;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产生火星,不符合题意;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白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实验现象手我们能感知到的,如颜色的变化,气泡的产生,气味的放出,沉淀的生成,放出热量等。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空气中充其量是烧至发红。
D、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
8.(2024·华蓥模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
C.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P点表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A答案错误;
B、t3℃时Q点在甲曲线的下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B答案错误;
C、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C答案正确;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丙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大于乙,甲,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P点是甲、乙曲线的交点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C、根据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分析;
D、根据丙在降温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和乙在降温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9.(2024·华蓥模拟)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有两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7
C.乙和丁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该反应中一共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A答案正确;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6:44=4:11。B答案正确;
C、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答案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分析;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
10.(2024·华蓥模拟)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黄铜、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材料
C.一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有机物
D.硝酸钾、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答案错误;
B、黄铜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铜不属于金属材料。B答案错误;
C、一氧化碳是无机物,酒精是有机物。C答案错误;
D、硝酸钾,磷酸二氢铵中都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属于复合肥料。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分析;
B、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外是有机物分析;
D、根据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是复合肥分析。
11.(2024·华蓥模拟)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3+、SO42-、Cl- B.Ba2+、SO42-、NO3-
C.K+、NO3-、OH- D.H+、NO3-、OH-
【答案】C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呈黄色。A答案错误;
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B答案错误;
C、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会结合成沉淀、气体、水,可以大量共存,并且溶液是无色的。C答案正确;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不能共存。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粒子间结合成沉淀、气体、水就不能共存分析。
12.(2024·华蓥模拟)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NO3→KNO3 B.CO→CO2
C.H2O→O2 D.H2SO4→CuSO4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硝酸钠中含有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与其他物质相互交换成分不会产生沉淀、气体和水,所以硝酸钠也不会转化为硝酸钾。A答案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答案正确;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答案正确;
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硝酸钠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分析;
C、根据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D、根据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碱都能发生反应分析。
13.(2024·华蓥模拟)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1)2个氩原子 。
(2)2个亚铁离子 。
(3)人体含量最多的氧化物 。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硫的化合价为 。
【答案】(1)2Ar
(2)2Fe2+
(3)H2O
(4)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两个氩原子表示为2Ar;
(2)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两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是水;
(4)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明元素的化合价。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硫的化合价为。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分析;
(3)根据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氧化物是水分析;
(4)根据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明元素的化合价分析。
14.(2024·华蓥模拟)胜利中学组织同学们去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了一天的活动。
(1)同学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纯棉毛巾 B.玻璃杯 C.塑料袋
(2)小华用带来的pH试纸检测了基地某土壤的pH约为5,认为可以用 改良土壤。
(3)在给玉米除草时,发现玉米苗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同学们建议施用一种化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化肥是____(填字母序号)。
A.KCl B.Ca3(PO4)2 C.CO(NH2)2
(4)同学们定的午餐食谱为炖羊肉、红烧鱼、炒青椒、鲜牛奶和新鲜果蔬。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增加的食物是 。
【答案】(1)A
(2)氢氧化钙
(3)C
(4)米饭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1)纯棉毛巾油天然纤维制成。
故答案为:A。
(2)根据中和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3)叶片发黄应该施用氮肥。
故答案为:C。
(4)炖羊肉、红烧鱼、鲜牛奶富含蛋白质、炒青椒和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所以需要补充的是糖类,建议增加的食物可以是米饭,面条。
【分析】(1)根据纯棉毛巾属于天然纤维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分析;
(3)根据植物缺氮,叶片发黄分析;
(4)根据六大营养素分析。
15.(2024·华蓥模拟)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字母)。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
【答案】(1)58
(2)C
(3)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BD,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分析】1、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②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③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阳离子
④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阴离子
⑤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2、在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①左上角的“14”,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②右上角的“Si”,表示元素符号,
③中间的“硅”,表示元素名称,为非金属元素,
④下面的“28.09”,表示元素的原子相对质量,单位为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6.(2024·华蓥模拟)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A由两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直接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俗称是 。
(2)C的一种用途是 。
(3)A与B化学方程式是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
(4)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答案】(1)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2)除铁锈
(3);置换反应
(4)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铁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反应,A由两种元素组成,C为酸,A为盐,C可以是盐酸,A可以是氯化铜,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D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烧碱,苛性钠;
(2)盐酸的用途是除铁锈;
(3)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为铁,铁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反应,A由两种元素组成,C为酸,A为盐,C可以是盐酸,A可以是氯化铜,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D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俗名,盐酸的用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
17.(2024·华蓥模拟)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下图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解: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质量的变化可以确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0.4g+100g-106g=4.4g,故填:4.4g。
【分析】(1)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
(2)根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8.(2024·华蓥模拟)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搭建A装置时,应先 。
a.调整试管高度,再放置酒精灯;
b.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 。
(4)如图是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过程,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代号)。
【答案】(1)b
(2)
(3)BC;试管中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丙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1)组装A装置时应该先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的高度;
故答案为:b。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择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二氧化碳无法逸出,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可观察到试管内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导管内的液柱上升。
【分析】(1)根据组装A装置的顺序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19.(2024·华蓥模拟)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了一个下雨天,对酸雨的成因和成分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分析酸雨的成因
【查阅资料】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常见的酸雨有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
(1)【收集证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刚降落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量pH的仪器)每隔五分钟测定一次雨水水样的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15:05 15:10 15:15 15:20 15:25 15:30
雨水的pH 4.95 4.95 4.94 4.88 4.86 4.85
【小组交流】
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在上述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 (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2)任务二:探究酸雨的成分
【查阅资料】当地的酸雨主要含有颗粒物,Na+、K+、NH4+、H+和SO42-以及少量的NO3-等。
【实验计划】验证酸雨中含有NH4+和SO42-。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收集到的酸雨按一定比例浓缩,静置,分别取少量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 。 含有SO42-
2 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 有氨味 含有NH4+
(3)【反思评价】
方案1中的实验现象是 ,结合方案2,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高提出:若用足量浓 代替BaCl2溶液和浓NaOH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最终结论,这一建议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
【答案】(1);增强
(2)产生白色沉淀
(3);氢氧化钡溶液
(4)略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增强;
(2)方案1: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3)方案2则认为还有铵根离子,则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硫酸铵,则方案1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有氨味,说明含有铵根离子,若用足量的浓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和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结论。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pH越小,酸性越强分析;
(2)根据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分析;
(3)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有氨味,说明含有铵根离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