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综合素质评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用以庆祝农作物喜获丰收。如图为一成年男子手握玉米的场景,由此请估测该玉米的长度约为20 。
2.【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桥流是以 为参照物的。
3.【2024·阜阳期末】测量是物理实验的一项必备技能。小洛用刻度尺按图甲中的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硬币的直径为 cm;图乙是她使用秒表测量的同学国旗下演讲所用时间,秒表此时的示数为 s。
4.【真实情境】2023年10月3日晚,杭州亚运会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我国女子短跑接力队以43.39秒的成绩赢得冠军。交接棒时,为保证交接顺利,两运动员应保持相对 (填“运动”或“静止”);最终裁判员是通过 (填“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西安到洛阳的路程约为360 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5 m/s,则大约需要 h。
6.【新考法·新定义】合肥园博园国庆期间隆重开放,小明同学和家人一起游玩园区,他戴的某款运动手环显示了他的运动配速为15 min/km(如图甲所示),这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图乙是该手环某段时间记录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
7.【2024·蚌埠期末】“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将物体的位置记录在底片上。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 。
8.【2024·合肥期末】两个小球沿着东西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整个过程没有发生碰撞,先后俯拍到两球的位置照片(方框为照片的边)如图所示,以建筑物为参照物,A球向 运动, 球的速度较小。
9.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上瞄准510 m外的靶子射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则子弹击中靶的声音传到人耳处所需时间为 ;枪筒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 s,则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10.【跨学科·学科综合】“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3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由图片可知: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 (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 s,则蜻蜓飞行的速度为 m/s。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 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 m
C.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0 s
D.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8 s
1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 mm=7.2 mm×10-3=7.2×10-6 m
B.15 m=1.5×10-7=1.5×10-7 μm
C.2.5 km=2.5 km×105 cm=2.5×105 cm
D.3.0×106 cm=3.0×106×10-2 m=3.0×104 m
1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1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6次测量,结果如下:12.45 cm、12.4 cm、12.42 cm、12.434 cm、12.44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8 cm B.12.44 cm
C.12.43 cm D.12.437 cm
15.亮亮同学准备去地铁站乘坐地铁到科技馆参观,他在8:30开始从家匀速步行出发,经过5 min到他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打算骑车去地铁站,到达停放点发现暂时没有可用的自行车,他在原地等了3 min,刚好有一辆公用自行车可以使用,于是他骑上自行车匀速行驶经过7 min到达地铁站口。我们建构理想模型,用图像来描述亮亮同学从家到地铁站的过程中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6.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到相同终点。甲在前一半时间里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在前一半路程中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为( )
A.1∶1 B.9∶8 C.8∶9 D.4∶3
17.【跨学科·学科综合】某地铁内隧道动态广告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隧道侧壁与车窗相同高度处,沿运行方向每经过距离d,安装一块大小相同的广告灯箱,如图所示。灯箱采用频闪方式实现亮、暗交替,且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 s计算),要实现时长10 s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N块广告灯箱,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每秒发光的次数),控制地铁速度v,为了省电且确保乘客能看到流畅的广告画面,下列数值和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N=50 v=5df B.N=100 v=0.1df
C.N=100 v=df D.N=100 v=5df
三、实验题(第18小题9分,第19小题12分,共21分)
18.要求测出粗细均匀的铜丝直径,下列为测量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1)将铜丝在柱形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一个线圈,共n圈;(2)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3)求出铜丝的直径d=。
根据上述操作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测量时细铜丝紧密缠绕,图中s1= cm,该细铜丝的直径是 cm。
(2)如果绕线绕得太松,会造成测量值偏 。
19.【2024·芜湖期中】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有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小车依次经过A、B、C三个位置的时间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 (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2)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3)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利于准确测量,则实验时可适当让斜面的坡度变得更 (填“陡”或“缓”)一些,以减小测量误差。
(4)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0小题12分,第21小题14分,共26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0.“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今天龟兔又进行了60 m比赛,从同一地点O出发,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乌龟用时10 min首先到达终点,乌龟和兔子的s-t图像如图所示,求:
(1)乌龟的速度。
(2)龟兔在A点相遇时所用的时间。
(3)兔子在2~10 min的平均速度。
21.“区间测速”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这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 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 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参考答案
1.cm 点拨:人的手掌宽度约为10 cm,图中玉米的长度约为人手掌宽度的2倍,为20 cm。
2.水
3.2.50;338.5 点拨: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合1 mm,硬币左端对齐刻度值5.00 cm,右端对齐刻度值7.50 cm,故硬币的直径d=7.50 cm-5.00 cm=2.50 cm。由图乙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读作5 min,靠近6 min,说明大表盘指针在转第二圈;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 s,指针指在38.5 s,因此秒表的示数为5 min 38.5 s,合338.5 s。
4.静止;相同路程比时间
5.20 点拨:古人骑马的速度v=5 m/s=18 km/h,则骑马走完此路段需要的时间为t===20 h。
6.小明以此时的速度运动1 km所用的时间为15 min;t2 点拨:小明戴的某款运动手环显示了他的运动配速为15 min/km,说明以此时的速度他运动1 km所用的时间为15 min;配速是指通过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此数值越小,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少,根据v=可知,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由图乙可知,t2时刻的配速值最小,所以此时刻运动得最快。
7.3∶5 点拨: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即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甲球被拍摄了6次,即所用时间为5个间隔时间,乙球被拍摄了4次,即所用时间为3个间隔时间,设“频闪摄影”时,摄影时间间隔为t,甲球所用时间为5t,乙球所用时间为3t,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v甲∶v乙=∶=t乙∶t甲=3t∶5t=3∶5。
8.东;B 点拨:由图可知,以建筑物为参照物,A、B两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都离建筑物越来越近,所以相对于建筑物而言,两球都向东运动。由于相同时间内,A球运动的距离大于B球运动的距离,由v=可以判断B球的速度较小。
9.1.5 s;850 点拨:子弹击中靶的声音传到人耳处所需的时间t1===1.5 s。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 s,每一小格为0.1 s,则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Δt=2.1 s,子弹的飞行时间t2=Δt-t1=2.1 s-1.5 s=0.6 s,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v子弹===850 m/s。
10.负方向;4.5 点拨:因为三个水波的圆心在y轴上,而且沿y轴负方向水波半径越来越小,所以蜻蜓应沿y轴负方向飞行。蜻蜓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圆形波纹,“点水”的位置在圆形的圆心,蜻蜓三次“点水”的位置坐标依次为:(0,10)、(0,3)、(0,1),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飞行的路程s=10 m-1 m=9 m,时间t=2 s,飞行的平均速度v===4.5 m/s。
11. B 点拨:中学生食指的长度约为7 cm,故A不符合实际;普通教室的空间高度约为3 m,一些阶梯教室的高度接近4 m,故B符合实际;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故C不符合实际;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5 s,故D不符合实际。
12. D
13. D 点拨:测量方法正确也避免不了误差,故A错误;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故B错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14. B 点拨:从题干中提供的数据可知,12.75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除;12.4 cm这个数据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该去除;12.434 cm这个数据多估读了一位,应该去除;为减小长度测量结果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44 cm。
15. C 点拨:根据题意可知,亮亮在8:30开始从家匀速步行出发,经过5 min到他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打算骑车去地铁站,此过程中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到达停放点发现暂时没有可用的自行车,他在原地等了3 min,此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刚好有一辆公用自行车可以使用,于是他骑上自行车匀速行驶经过7 min到达地铁站口,此过程中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且骑自行车的速度要大于步行的速度。故C符合题意。
16. C 点拨:设总路程为s,甲所用时间为t,乙所用时间为t',对甲可得出:s=t×2 m/s+t×1 m/s,则t=,对乙可得出:t'=+,则t'=,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为t∶t'=∶=8∶9。
17. C 点拨:因为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 s计算,故要实现时长10 s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广告灯箱的块数N==100;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每秒发光的次数),控制地铁速度v,由于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第1次看到灯箱亮,保证在下一次恰好也是灯箱亮,且时间间隔必须等于小于0.1 s,为了省电且确保乘客能看到流畅的广告画面,时间间隔应为0.1 s,则频率最低为f= Hz=10 Hz,此时地铁速度v==df,故A、B、D错误,C正确。
18.(1)5.00;0.20 (2)大 点拨:(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细铜丝线圈左侧对齐刻度值10.00 cm,右侧对齐刻度值15.00 cm,则s1=15.00 cm-10.00 cm=5.00 cm,图中细铜丝一共缠绕25圈,该细铜丝的直径d===0.20 cm。(2)如果绕线绕得太松,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偏大,而线圈的圈数仍准确,根据d=计算出的直径会偏大。
19.(1)加速 (2)0.3 (3)缓 (4)
点拨:(1)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大于通过AB段的路程,而通过BC段所用时间小于通过AB段所用时间,根据v=可知,小车在BC段的速度比在AB段的速度大,小车做加速运动。(2)AC段路程为sAC=10.00 dm-1.00 dm=9.00 dm=0.9 m,通过AC段的时间为tAC=15:35:23-15:35:20=3 s,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AC===0.3 m/s。(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下滑得越慢,所用时间越长,从而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所用的时间为t1=,后半程所用的时间为t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20.解:(1)乌龟的速度v乌龟===0.1 m/s。
(2)乌龟与兔子在A点相遇时,乌龟运动的时间t1===200 s,则龟兔在A点相遇时所用的时间为200 s。
(3)兔子在2~10 min的平均速度v兔子===0.075 m/s。
21.解:(1)因为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vA=100 km/h<120 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vB=110 km/h<120 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和B时不会被判为超速。
(2)该轿车在A、B两个监测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为t=10:43-10:31=12 min=0.2 h,
该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为v===150 km/h>120 km/h,故采用“区间测速”,该轿车会被判为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