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单元测试+复习课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第2章测试卷
(满分:60分 时间: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3.“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一大壮举,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局面以及缺水对发展的制约。为保护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南方工厂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进水库 B.沿途耕地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北方农田全部采用大水漫灌 D.加强沿途水质监测监控,确保水质安全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盐水 B.铜丝 C.酱油 D.牛奶
5.下列关于水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单质 B.纯净的水中不含有任何化学元素
C.只要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净水,就能饮用 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 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7.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内水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D.没有进行均匀加热
8.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10.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
A.铁在O2中燃烧 B.加热KMnO4制O2
C.电解H2O实验 D.过滤
1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如加入二氧化锰会使产生氧气变多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同一反应可以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13.图示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图示错误的是( )
A. B.物质变化
C. D.
14.“思维导图”是将学习过程中的碎片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氧气”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氧气化学式可表示为“O2”或“O”
B.②处“物理性质”中可添加“易溶于水”
C.③处“用途”中可添加“火箭助燃剂等”
D.④处“气体收集”可添加“向下排空气法”
15.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16.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D.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17.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分成相等的A、B成份,在A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可产生氧气,直接加热B也产生氧气。下列图象能表示上述过程的是( )
A. B.
C. D.
18.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食盐和沙子
C.食盐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铁粉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电解水
C.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20.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60分。
21.(10分)空气可谓无处不在,但人类对其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 和 组成。
(2)老师课堂上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比教材上多了电加热棒)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①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或蜡烛,原因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 。
③增加电加热棒点燃红磷,比原装置的优点有 (填序号)
A.不必待到冷却便可打开止水夹 B.避免因燃烧匙伸入缓慢而造成误差
C.不用过量的红磷而节约药品 D.减少生成物逸散而污染空气
22.(10分)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共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
(2)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如下: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填“>”或“<”)O2。
Ⅱ.在天宫制出来
(3)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CO2O2,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4)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3.(1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 。
(3)用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用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或“”)管通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经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该同学用此装置制备并收集的氧气来完成铁丝燃烧实验,结果发现铁丝没有燃烧,请你分析造成失败的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1个即可)
24.(10分)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探水:人类对水的探索不断发展。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_____(填现象)。这里的“易燃空气”指____(填名称)。
②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生成物是水。卡文迪什用纯氧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实验中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其中表示氧气的是______(填“a”或“b”)。
(2)净水:科学家提出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2。
①海水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该技术利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
(3)用水:很多化学实验都有用到水,但作用各不相同。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治水: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5.(10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 。 氧化铜的质量为 g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步骤 和步骤 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②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5)步骤⑦的目的是 。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
序号 5%H2O2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反应时间
① 200mL 2g氧化铜 a
② 200mL 2g二氧化锰 b
(6)若a>b,可得到的结论是 的催化效果较好。
26.(10分)某实践小组进行了如下有关水的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操作Ⅰ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液体M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一条)。
(4)用实验1中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2制取蒸馏水,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不同将物质分离。装置中陶土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需要在烧瓶中加入___________,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5)实践小组开展“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实践活动。
①水质检测:TDS值与水质纯度的关系如图1。某水样的TDS值如图2,其水质纯度为_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和细沙在自制净水器中的位置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该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共31张PPT)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
单 元 复 习
体系构建
空气的组成
01
专题归纳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___,放出热量
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至刻度1附近
结果偏小:a.红磷量不足;b.装置漏气;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结果偏大:a.实验前弹簧夹未夹紧乳胶管;
b.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误差
分析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大量白烟
专题梳理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否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氮气和稀有气体
氮气: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__________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航标灯、霓虹灯等
保护气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0.94%、还含有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78%
21%
稀有气体
专题梳理
专题突破
1. 空气成分中含量多且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A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五氧化二磷 ②液氮 ③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 ④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专题突破
3.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燃烧匙内的白磷后缓慢地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专题突破
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等
B.医疗上可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治疗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来制作霓虹灯
D
性质活泼的氧气
02
专题归纳
性质活泼的氧气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化学性质
均是氧化反应和
_____反应
木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丝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大
碳+氧气二氧化碳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 + 水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
氧气的用途
不易
能__________,如医疗急救、动植物呼吸等
能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
供给呼吸
专题梳理
专题突破
5. 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D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A
专题突破
7. 人类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一种无色液体
C.氧气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C
氧气的制备
03
专题归纳
分解过氧化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高锰酸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
工业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属于______变化)
实验室制取氧气
均是_____反应
分离液态空气
物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
分子筛制取氧气:利用分子筛特殊的吸附能力和解吸技术,属于______变化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物理
专题梳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
装置
发生装置(依据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
收集装置(依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反应条件
反应物状态
气体的溶解性
密度
检验和验满
检验方法:把带有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把带有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若用排水法收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已集满
伸入集气瓶中
放在集气瓶口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专题梳理
催化剂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 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 的物质
特点
“一变”:能增大(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两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探究某物质是否为催化剂的思路
加快反应速率(设计对比实验,观察加入该物质前后化学反应速率是否加快)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称量该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
化学性质不变(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现象是否相同)
专题梳理
增大
发生变化
专题突破
8.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之一。如图,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由上述证据推理,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该气体是氧气
B.该气体不易溶于水
C.该气体能支持燃烧
D.该气体已集满
B
专题突破
9.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必须使用催化剂
B.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C.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过氧化氢制得氧气的量与加入催化剂的量无关
D
10.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到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B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则需要添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MnO4+MnO2+O2
KMnO4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避免试管炸裂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若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氧气,集满后,应先_____再_____(填序号)。
①把导管移出水面 ②熄灭酒精灯
(4)可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水的组成
04
专题归纳
水的分解
反应原理:水 氢气+氧气
实验现象:两电极上均产生无色气泡,且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
积比约为_________
气体
检验
正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木条_____________ ,
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负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气体_______,产
生________色火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1∶2
燃烧更旺
燃烧
淡蓝
氢元素
氧元素
专题梳理
水的生成
反应原理:氢气+氧气水
实验现象: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氢元素
氧元素
氢气验纯
原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若发出______________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较纯
尖锐爆鸣声
专题梳理
专题突破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质量比为2:1
B.H2具有助燃性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的电解是物理变化
C
专题突破
12. 某同学进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检验氧气 B.氢气验纯
C.点燃氢气 D.熄灭酒精灯
D
水的净化
05
专题归纳
水的净化
自来水厂净水:取水口 沉淀池 → 过滤池 → 活性炭吸附
清水池 → 水泵 → 用户
净水方法: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化学变化)、蒸馏(单一操
作净化程度最高)
常用
净水剂
明矾:使水中__________发生凝聚而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 ____________
悬浮颗粒
色素和异味
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专题梳理
专题突破
13. 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该装置可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C.该装置净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河水经该装置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C
专题突破
14. “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
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蒸馏
D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第2章测试卷
(满分:60分 时间: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A。
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答案】C
【解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来防腐,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符合题意;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史上一大壮举,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局面以及缺水对发展的制约。为保护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南方工厂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进水库 B.沿途耕地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北方农田全部采用大水漫灌 D.加强沿途水质监测监控,确保水质安全
【答案】D
【解析】A、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B、目前无法完全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C、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水资源,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D、加强沿途水质监测监控,确保水质安全,能保护水资源,该选项做法合理。
故选D。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 B.铜丝 C.酱油 D.牛奶
【答案】B
【解析】A、食盐水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铜丝就是铜,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酱油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关于水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的水是一种单质 B.纯净的水中不含有任何化学元素
C.只要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净水,就能饮用 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
【答案】D
【解析】A、纯净的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B、纯净的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错误;C、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有害的物质,不一定能饮用,故选项错误;D、纯净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无益健康,故选项正确。故选D。
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氧气能燃烧有可燃性 D.同温同压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用于炼钢,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不可燃,符合题意;
D、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因此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内水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D.没有进行均匀加热
【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是颗粒细小的固体。若试管口不放棉花,很容易随气流进入导管,从而进入水槽,使水槽内的水变红,故选C。
8.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把导管伸入集气瓶的底部,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错误;
D、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灼热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的水,错误。
故选A。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
B、酒和醋的酿造是植物籽粒中的糖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符合缓慢氧化的特点,选项错误;
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选项错误;
D、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选项正确。
故选D。
10.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正确的是(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
A.铁在O2中燃烧 B.加热KMnO4制O2
C.电解H2O实验 D.过滤
【答案】C
【解析】A、铁在O2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物融化溅落下来,炸裂瓶底,集气瓶内预选放些水或沙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试管内的导气管不易过长,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答案】D
【解析】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避免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故选项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选项正确;
D、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如加入二氧化锰会使产生氧气变多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同一反应可以使用不同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产物产量,B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些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有些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不是唯一的,同一反应可以使用不同的催化剂,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图示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图示错误的是( )
A. B.物质变化
C. D.
【答案】D
【分析】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解析】A、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氧化反应也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正确;
B、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正确;
C、缓慢氧化是进行得很慢、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包含缓慢氧化,正确;
D、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并列关系,错误。
故选:D。
14.“思维导图”是将学习过程中的碎片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氧气”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氧气化学式可表示为“O2”或“O”
B.②处“物理性质”中可添加“易溶于水”
C.③处“用途”中可添加“火箭助燃剂等”
D.④处“气体收集”可添加“向下排空气法”
【答案】C
【解析】A、氧气的化学式为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则可用于火箭助燃剂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答案】C
【解析】收集气体从万能瓶短管进入,先集中在上部。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处理该气体尾气使用防倒吸装置,并且用水吸收处理,所以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故选C。
16.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D.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有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氧气加压变为液氧,由无色气体变为淡蓝色液体,就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错误。
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C正确。
D、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石蜡和氧气反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不属于分解反应,D错误。
故选:C。
17.将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分成相等的A、B成份,在A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可产生氧气,直接加热B也产生氧气。下列图象能表示上述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两份双氧水质量相等,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所以AC符合这一点,而即使加入催化剂,也不会从起点就有氧气大量存在,所以起点时都应该为零,所以只有A符合,(至于到底是催化剂的影响大还是加热对反应的影响大,这个题目也无法明显看出);故选A。
18.能用过滤法将下列各组中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食盐和沙子
C.食盐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铁粉
【答案】B
【分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解析】A、氧气和二氧化碳两者都是气体,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A错误;
B、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B正确;
C、食盐和蔗糖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C错误;
D、二氧化锰和铁粉都不溶于水,故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选项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B.电解水
C.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答案】A
【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气,加热一段时间温度达到高锰酸钾分解的温度时氧气的量不断增加,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时氧气的量不再变化,故选项正确;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故选项错误;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会将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减少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反应结束后,线应与4格对齐,故选项错误;
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同时生成了氯化钾固体,剩余固体质量减小但不能减小到0,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0.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由图示可以看出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电能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电能才能完成;
D、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60分。
21.(10分)空气可谓无处不在,但人类对其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 和 组成。
(2)老师课堂上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比教材上多了电加热棒)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①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或蜡烛,原因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 。
③增加电加热棒点燃红磷,比原装置的优点有 (填序号)
A.不必待到冷却便可打开止水夹 B.避免因燃烧匙伸入缓慢而造成误差
C.不用过量的红磷而节约药品 D.减少生成物逸散而污染空气
【答案】(1)氮气(N2) 氧气(O2)
(2)它们燃烧产生气体 大量白烟 BD
【解析】(1)拉瓦锡最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2)①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木炭或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装置。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放出热、产生大量白烟。
③A、不待到冷却便可打开止水夹,装置中温度较高,气体膨胀,进入水体积减少,实验存在误差,错误;
B、增加电加热棒点燃红磷,反应可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避免因燃烧匙伸入缓慢而造成误差,正确;
C、过量的红磷要保证完全消耗氧气,错误;
D、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生成物逸散而污染空气,正确。
故选BD。
22.(10分)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共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
(2)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如下: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填“>”或“<”)O2。
Ⅱ.在天宫制出来
(3)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CO2O2,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4)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1)液氮沸点低,先分离出来的为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会熄灭 氧气
(2)>
(3)呼吸作用
(4)物理变化
【解析】(1)①液氮沸点低,先分离出来的为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会熄灭;故填:液氮沸点低,先分离出来的为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会熄灭;
②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先分离出来的为氮气,后分离出来的是氧气,则氧气沸点比较高; 故填:氧气;
(2)氧气能透过分子筛,但氮气不能,说明氮气分子比氧气分子大;故填:>;
(3)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则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故填:呼吸作用;
(4)空气含有氮气和氧气等,分子筛通过吸附氮气收集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23.(1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 。
(3)用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用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或“”)管通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某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经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该同学用此装置制备并收集的氧气来完成铁丝燃烧实验,结果发现铁丝没有燃烧,请你分析造成失败的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1个即可)
【答案】(1)铁架台 水槽
(2) 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a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F的b口
(4) BC 铁丝没有除锈
【解析】(1)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水槽;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
(3)用D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氧气时,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气体应长进短出,气体应从a管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险氧气足否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F的b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
(4)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则收集装置选择C,故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C;铁丝燃烧实验,结果发现铁丝没有燃烧,造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铁丝没有除锈等。
24.(10分)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探水:人类对水的探索不断发展。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_____(填现象)。这里的“易燃空气”指____(填名称)。
②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生成物是水。卡文迪什用纯氧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实验中生成的两种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其中表示氧气的是______(填“a”或“b”)。
(2)净水:科学家提出一种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2。
①海水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该技术利用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
(3)用水:很多化学实验都有用到水,但作用各不相同。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治水: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1)①液滴(或水珠)  氢气
②防止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干扰实验  ③b
(2)①混合物  ②蒸馏
(3)防止反应产生的高温固体溅落瓶底,避免集气瓶炸裂
(4)对污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合理即可)
【解析】(1)①氢气点燃时,生成了水,所以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或水珠)。“易燃空气”指氢气;
②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生成物是水。卡文迪什用纯氧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干扰实验;
③水的电解实验,实验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气体的体积化约2:1,所以表示氧气的是b;
(2)①海水属于混合物;
②该技术利用的净水方法是蒸馏。
(3)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反应产生的高温固体溅落瓶底,避免集气瓶炸裂。
(4)治水: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合理即可)。
25.(10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 。 氧化铜的质量为 g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步骤 和步骤 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②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5)步骤⑦的目的是 。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
序号 5%H2O2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反应时间
① 200mL 2g氧化铜 a
② 200mL 2g二氧化锰 b
(6)若a>b,可得到的结论是 的催化效果较好。
【答案】(1)质量 化学性质
(2)复燃 0.2
(3)① ③
(4)或
(5)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6)二氧化锰/MnO2
【解析】(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2)根据实验结论: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步骤①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口,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步骤②中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0.2g氧化铜;
步骤③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⑥称量氧化铜的质量还是0.2g;
(3)步骤①③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②中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h或;
(5)步骤⑦用烘干所得固体重复步骤②③,目的是为了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6)若a>b,说明等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二氧化锰所需的时间短,可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
26.(10分)某实践小组进行了如下有关水的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操作Ⅰ中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液体M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一条)。
(4)用实验1中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2制取蒸馏水,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不同将物质分离。装置中陶土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需要在烧瓶中加入___________,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5)实践小组开展“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实践活动。
①水质检测:TDS值与水质纯度的关系如图1。某水样的TDS值如图2,其水质纯度为____________。
②小组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和细沙在自制净水器中的位置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该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漏斗
(2)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3)引流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4)沸点  使烧瓶受热均匀 沸石(或碎瓷片)
(5)①一般  ②不可以  不能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
(2)操作Ⅰ中明矾的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3)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液体M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写一条)。
(4)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陶土网的作用是使烧瓶受热均匀。需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5)①某水样的TDS值如图2,其水质纯度为一般。
②小组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和细沙在自制净水器中的位置不可以颠倒,该装置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检测(含解析)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下一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