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含解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氮气
2.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 C.氦气 D.水蒸气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空气中各组分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氧气无色无味可用于医疗急救吸氧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制干冰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
4.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
B.可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该实验证明了约占空气体积的
D.这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5.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6.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涉及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7.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
B.反应生成的导致CD段压强增大
C.E点气体的成分是和CO
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
8.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B.C.D.
9.氧气可以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这几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
B.从反应现象看: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
C.从物质状态看: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
D.从物质种类看:反应物都是2种,生成物都只有1种
10.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氧气能供给呼吸
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2.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13.下列关于物质的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需要点燃
C.都能够发光或产生火焰 D.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14.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外拉活塞有气泡产生
C.液面不下降 D.内推活塞有气泡产生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装置,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B.加热: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C.收集气体:水中导气管口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空2分,共计40分。
16.空气中体积分数为21%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是_______;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
17.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通过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的两个实验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2)如图一,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_______色火焰,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如图二,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4)装置B与E中集气瓶里都预先倒入少量水,其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子来代替水的装置是_________。
18.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再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中剩余容积的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2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种物质,请你用物质的名称填空:
(1)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含有______。
(2)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变软,说明含有______。
(3)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______。
20.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_(填字母)。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收集氨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出现 时开始收集。
21.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方法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性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0.03%。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0.94%。B不符合题意;C、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21%。C不符合题意;D、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78%。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D。
2.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B、通常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又称,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正确。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D、水蒸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A、氧气用于医院急救病人,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错误;
C、把雪状固态二氧化碳压实,即得干冰,该选项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航标灯,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虽除去了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实验结束后,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由此可证明了约占空气体积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这个实验只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无此用途。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AB段电热丝放热,使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此时炭粉没有燃烧。CD段炭粉燃烧放热,使气体迅速膨胀,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氧分子和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压强基本不变;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氧分子和生成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2,压强增大;由图2可知,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后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1.4倍,即反应后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燃烧结束后,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
8.答案:D
解析: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解析:A、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的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反应物都是2种,生成物都只有1种,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A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B错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C错误;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D正确。
11.答案:C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收集气体时,要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开始,一开始就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会不纯,此选项错误;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以防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此选项正确;
C、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以免浪费药品,此选项错误;
D、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项,氧化反应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项,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时不需要点燃,错误;C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能够发光或产生火焰,而缓慢氧化不易被察觉,错误;D项,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正确。
14.答案:D
解析:A、该装置中,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不符合题意;
B、向外拉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长颈漏斗中液体会流入锥形瓶,长颈漏斗内液面明显下降,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继续向外拉活塞,外面空气将从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长颈漏斗管口产生气泡,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符合题意;
C、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注水,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液柱不下降,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不符合题意:
D、装置左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没有构成封闭体系,无论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当向内推活塞时,都会有气泡冒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故说法正确;
B、加热: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说法正确;
C、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不可立即开始,此时混有空气,要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说法错误;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6.答案:氧气或;钙元素或;碳元素或C
解析: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填:氧气或;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中,绝大部分属于有机物,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17.答案:(1)AB或DE
(2)蓝紫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瓶内压强减小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E
解析:(1)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说明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故填:AB或DE;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停止后,取出燃烧匙,用毛玻璃片盖紧集气瓶,振荡,悬空倒置,发现毛玻璃片不脱落,此时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因为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瓶内压强减小,故填:蓝紫、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造成瓶内压强减小;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4)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装置B中预先装入少量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装置E中预先装入少量水,目的是防止高温产物溅落使瓶底炸裂,其中装置E中的水可以用细沙代替,故填:E。
18.答案:(1)
(2)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合理即可
解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五分之一;如果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由于瓶中的温度较高,压强较大,会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五分之一。
19.答案:(1)氧气(2)水蒸气/水(3)二氧化碳
解析:(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能助燃、支持燃烧。
(2)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潮解现象,是因为空气中存在水蒸气的缘故。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0.答案:(1)酒精灯;(2)B;(3)C;(4)导管末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解析:(1)根据编号①仪器的用途可知,其为酒精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液和二氧化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常温,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B;
(3)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即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即装置C;
(4)E装置为排水法,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出现导管末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21.答案:(1)
(2)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解析:(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应选用以上乙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2)若用丙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方法利用了氧气的性质为: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核心素养】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组成 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下一篇:福建省龙岩市龙岩一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含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