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世界—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小卵石 D.石英砂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酱油 B.白酒 C.纯牛奶 D.蒸馏水
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氧化铁+一氧化碳铁+二氧化碳
5.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黄色火焰
B.无需检验纯度,氢气可以直接点燃
C.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产物无污染
6.将厨房里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面粉 C.碱面 D.白糖
7.下列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食盐 D.氢氧化钠
8.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 )
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C.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9.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0.用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防尘。20℃时,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的质量/g 30 40 50 6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已知:20℃时,在100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为54.6g)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10g氯化钠
B.从100g该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C.在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
D.50g该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g
1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胶头滴管 D.量筒
1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①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⑤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A.①②⑤ B.②③ C.①④ D.③④⑤
14.关于水及水的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B.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C.过滤可以除去污水中所有杂质
D.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式中,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空2分,共计44分。
15.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过程包括如下操作。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应为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
(4)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
A.④②⑤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⑤②③①
16.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电解水时,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____(填“正”或“负”)极。要验证2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检验。
(2)待电解水的反应结束时,理论上试管1生成的气体与试管2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试管1与试管2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3)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时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4)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加热水和电解水的本质区别是 。
17.小聪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净化处理。
(1)他首先在浑浊的湖水中加入明矾粉末,静置一会儿后,他将得到的湖水过滤,过滤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
(2)小聪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3)过滤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1条即可)。
18.自来水大多是各地的地表水生产的,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江水或河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写字母)。
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b.未用玻璃棒引流
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②,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__(填字母)端通入。
19.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硝酸铵晶体,
③氯化钠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使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
(2)使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
(3)使U形管内液面没有变化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答案:D
解析:酱油中含有水、蛋白质、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A错误;白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属于混合物,B错误;纯牛奶中有水、蛋白质等,属于混合物,C错误;蒸馏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正确。
3.答案:D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能观察到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D正确;由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助燃,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证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由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由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可以推算出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A、B、C的说法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4.答案:B
解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故选B。
5.答案:D
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6.答案:B
解析: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
7.答案:A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8.答案:C
解析: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溶解作用。
9.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是相应气温下樟脑的饱和溶液。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因为20℃时,在100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为54.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4.6g,又因为60g>54.6g,所以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④。故选D。
11.答案:D
解析:100g该溶液中含氯化钠10g,不是100g水中溶有10g氯化钠,A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是10%,B错误;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0g:90g=1:9,C错误;50g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D正确。
12.答案:A
解析: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胶头滴管和量筒配合使用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13.答案:B
解析:①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⑤称量的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在高空中冷凝结成云,云随风漂移,再遇冷又转变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汇入江河湖海,渗入山川土地,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故A说法正确;B、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并加速其沉降,故B说法正确;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C说法错误;D、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方式中,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5.答案:(1)烧杯
(2)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47
(4)A
解析:(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6%=3g,需要水的质量=50g-3g=47g,即47mL。
(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②⑤①③,选A。
16.答案:(1)负;带火星的木条
(2)2:1;D
(3)水氢气+氧气;吸收
(4)加热水,水分子本身不变;电解水,水分子本身改变,分子分解
解析:(1)电解水时,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木条是否复燃。
(2)理论上试管1生成的气体与试管2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部分氧气溶于水或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或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选项猜想不合理。
(3)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产物中,反应吸收能量。
(4)加热水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从微观看,两实验的区别是实验A中分子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大;实验B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17.答案:(1)引流
(2)a、c、d
(3)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杂质太多
解析:(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a.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滴溅或将滤纸冲破,故正确;
b.滤纸边缘不能高出漏斗,否则杂质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故错误;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会导致液体飞溅,故正确;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故正确;
e.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否则会使滤纸破损,过滤失败,故错误;
故选a、c、d;
(3)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或杂质太多都会造成过滤速度太慢;
18.答案:(1)过滤;玻璃棒;a、d
(2)吸附;b
解析:(1)操作①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所以①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时若滤液仍然混浊: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可能导致未过滤液体从缝隙流下,滤液仍然混浊,正确;
b、未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不会使滤液浑浊,错误;
c、漏斗尖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不会使滤液浑浊,错误;
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会使未过滤液体从破损处流下,滤液仍然混浊,正确;
故选:ad;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待净化的水最好从b端进入,原因是水从下向上,水能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净化效果好。
19.答案:(1)①或氢氧化钠固体
(2)②或硝酸铵晶体
(3)③或氯化钠晶体
解析:(1)使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则集气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大,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装置内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故填:①(或者氢氧化钠固体);
(2)使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集气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向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硝酸铵晶体溶解吸热,装置内气体体积遇冷缩小,压强变小,故填:②(或者硝酸铵晶体);
(3)使U形管内液面没有变化,则集气瓶中气体体积无明显变化,压强无明显变化,向水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晶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压强几乎不变,故填:③(或者氯化钠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