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1.3 怎样学习化学(同步课件+分层练习)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1.3 怎样学习化学
1.加热“铜绿”粉末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绿色粉未变成黑色
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C.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
D.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铜绿" B.加入盐酸
C.加热铜绿固体 D.处理废液
3.如图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加点部分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D.散失热量,防止酒精灯复燃
4.某化学兴趣小组李娜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她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设计实验 D.进行实验
5.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作出假设 ②交流评价 ③获得结论 ④提出问题 ⑤进行实验 ⑥制订计划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①②⑥③
C.④①⑥⑤③② D.①④⑥⑤②③
6.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
A.氧气(O2) B.氧化镁(MgO)
C.氧化铜(CuO) D.碳酸氢铵(NH4HCO3)
1.下列有关“铜绿”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铜绿”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铜绿” D.加入盐酸
2.下列关于“铜绿”性质的研究:①观察颜色为绿色;②加入盐酸能反应产生气体;③放入水中不能溶解;④加热后会变成黑色粉末。其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24·河南周口·二模)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A.镁条 B.木炭 C.硫粉 D.一氧化碳
4.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关于酒精灯的使用和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熄灭酒精灯
5.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铁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铁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提出问题 C.观察 D.得出结论
6.金属镁是否能导电?小言将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来进行验证。小言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1.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酒精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酒精不足时,应边加酒精边使用
C.用嘴吹灭酒精灯
D.酒精灯里酒精量不少于1/4,不多于2/3
2.家中的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做饭的能量来源之一,小明同学发现铁锅底部有一层黑色的物质,于是想到,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可能是炭黑,于是,小明用小刀刮下少量黑色粉末,进行点燃。科学探究中会包含很多科学方法,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模型法 D.实验法
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不用重新做实验,相信课本结论就行了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应相信权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见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就行了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的一组是( )
A.CO和NO B.H2S和HCl C.KCl和KClO3 D.KMnO4和K2MnO4
5.小明用试管作实验,实验不同,试管口的朝向也不同(如图)。小明正确的做法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①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如图③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④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如图④再如图③最后如图①
6.某同学在进行“铜绿”性质探究实验时,出现了下列操作,其中规范的有( )
A.使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2/3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E.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吹灭
F.实验完成后,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
7.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小亮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浓厚的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如下图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在空气中加热铜丝 ①铜丝表面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实验二:在盛有铜的试管中加入白醋 无明显现象 ②铜 (选填“能”或“不能”)与白醋反应
()(共30张PPT)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3 怎样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01
02
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
03
认识科学探究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认识用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01 固体药品的加热;
02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01 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
02 化学符号的应用。
铜也会生锈
课堂导入
铁会生锈
碱式碳酸铜,又名铜锈、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
物化性质:
孔雀绿色细小粉末,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不溶于水,溶于酸并生成相应的铜盐。
课堂导入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01
探究新知
“铜绿”中加入稀盐酸
现 象
解 释
1
实验探究:“铜绿”性质探究
“铜绿”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变成蓝色
“铜绿”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形成的溶液显蓝色
探究新知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横放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入试管底部;
直立试管,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
刚才实验中,学习的实验基本操作:
一横二送三直立
探究新知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瓶口紧挨试管口
瓶塞倒放
标签朝向手心
刚才实验中,学习的实验基本操作:
探究新知
加热“铜绿”
现 象
解 释
1
实验探究:“铜绿”性质探究
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试管口有水珠产生
“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加热
CuO H2O CO2
刚才实验中,学习的实验基本操作:
3. 用酒精灯给固体加热
探究新知
①药品要少量,且平铺在试管底部
③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加热时应先给试管预热,再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探究新知
方法导引:酒精灯的使用
(1)添加酒精: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发生火灾。
(2)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 ,不能用嘴吹灭。
用灯帽盖灭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02
探究新知
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
猜想
设计并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探究新知
2
实验探究:镁的性质实验探究
探究新知
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镁和铝组成的合金常用于制造各种材料。在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
提出问题:
你认为金属镁可能有哪些性质?
1. 颜色状态
2. 是否容易被折断
3. 是否可以导电
4. 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5. 在食醋、盐酸中的变化
……
(1)观察镁条外观,看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2)用砂纸打磨镁条,外观有何变化?
(3)将镁条连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4)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否能够燃烧。
(5)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





银白色、有光泽,质软固体
能导电
能与醋酸反应
具有可燃性
2
实验探究:镁的性质实验探究
探究新知
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03
探究新知
1
元素符号:1~20 号元素的名称、符号以及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探究新知
2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组成
物质 化学式 物质 化学式
氧气 O2 氯化氢 HCl
金刚石 C 氧化镁 MgO
镁 Mg 氧化铜 CuO
氨气 NH3 碳酸氢铵 NH4HCO3
探究新知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变化
镁 + 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
点燃
2Mg + O2
点燃
2MgO
文字表达式:
如镁在空气中点燃后,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可表示为: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但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只不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1. 下列实验仪器中,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滴管
B. 试管
C. 量筒
D. 烧杯
B
课堂练习
2. 加热“铜绿”粉末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绿色粉未变成黑色
B. 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C. 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
D.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课堂练习
3. 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
A. 氧气(O2)
B. 氧化镁(MgO)
C. 氧化铜(CuO)
D. 碳酸氢铵(NH4HCO3)
D
课堂练习
4. 同学们知道金属镁能燃烧,金属铝能不能燃烧呢 小敏提出取一段打磨好的铝条,用坩埚钳夹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得出结论
D. 收集证据
B
课堂练习
5. 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铜绿"
B. 加入盐酸
C. 加热铜绿固体
D. 处理废液
A
课堂练习
6. 完成镁条相关性质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出镁条观察其表面为灰黑色,则镁的颜色为灰黑色
B. 轻轻折弯镁条,镁条很容易弯曲,说明镁条密度很小
C. 用坩埚钳夹持镁条,点燃,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坩埚钳上残留的白色粉末是镁
D. 取一小段镁条于试管中,滴加足量醋酸溶液,有大量气泡生成且放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课堂练习
7. 某同学在进行课本第 25 页的“铜绿”性质探究实验时,出现了下列操作,其中规范的有 。
A. 使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
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2/3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E. 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吹灭
F. 实验完成后,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
ABD
知识总结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1.3 怎样学习化学
1.加热“铜绿”粉末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绿色粉未变成黑色
B.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C.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
D.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解析】加热“铜绿”粉末时,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A、“铜绿”是绿色粉末,氧化铜是黑色,可以看到绿色粉未变成黑色。不符合题意;
B、反应位置温度较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后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所以试管内壁上出现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的,不会出去黄绿色气体。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铜绿" B.加入盐酸
C.加热铜绿固体 D.处理废液
【答案】A
【解析】A、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选项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C、铜绿是固体,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手应该握在试管夹长柄处,选项中试管口向上倾斜,手握在试管夹短柄上,图示操作错误;
D、废液不能直接倒入水池中,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加点部分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D.散失热量,防止酒精灯复燃
【答案】C
【解析】A、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灯帽下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说法正确;
B、酒精燃烧有水蒸气生成,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说法正确;
C、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轻提一下灯帽,不会减少酒精挥发,说法错误;
D、酒精燃烧放出热量,酒精灯用灯帽盖灭轻提一下灯帽,散失热量,防止酒精灯复燃,说法正确;
故选:C。
4.某化学兴趣小组李娜同学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她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设计实验 D.进行实验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根据题意可知,李娜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她认为可能是白糖,就“可能是白糖”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环节。
故选:A。
5.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作出假设 ②交流评价 ③获得结论 ④提出问题 ⑤进行实验 ⑥制订计划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①②⑥③
C.④①⑥⑤③② D.①④⑥⑤②③
【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分析题干中所给的几个环节,可以知道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⑥⑤③②。
故选:C。
6.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
A.氧气(O2) B.氧化镁(MgO)
C.氧化铜(CuO) D.碳酸氢铵(NH4HCO3)
【答案】D
【解析】A、氧气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
B、氧化镁含有镁、氧两种元素。
C、氧化铜含有铜、氧两种元素。
D、碳酸氢铵含有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下列有关“铜绿”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铜绿”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铜绿” D.加入盐酸
【答案】A
【解析】A、铜绿是粉末状物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试管直立起来。A正确;
B、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B错误;
C、铜绿是粉末状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C错误;
D、向试管中加盐酸,首先细口瓶瓶塞倒放桌面,略斜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铜绿”性质的研究:①观察颜色为绿色;②加入盐酸能反应产生气体;③放入水中不能溶解;④加热后会变成黑色粉末。其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故①③属于物理性质;②④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3.(2024·河南周口·二模)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A.镁条 B.木炭 C.硫粉 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符合题意;
B、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不符合题意;
C、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关于酒精灯的使用和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此选项正确;
B、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此选项错误;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此选项错误;
D、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见老师做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铁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就“铁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提出问题 C.观察 D.得出结论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铜片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呢”是提出的疑问,故“铜片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呢”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B。
6.金属镁是否能导电?小言将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来进行验证。小言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金属镁是否能导电?小言将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来进行验证,小言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1.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酒精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酒精不足时,应边加酒精边使用
C.用嘴吹灭酒精灯
D.酒精灯里酒精量不少于1/4,不多于2/3
【答案】D
【解析】A、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C、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符合题意。
故选:D。
2.家中的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做饭的能量来源之一,小明同学发现铁锅底部有一层黑色的物质,于是想到,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可能是炭黑,于是,小明用小刀刮下少量黑色粉末,进行点燃。科学探究中会包含很多科学方法,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模型法 D.实验法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明同学通过观察发现锅底有一层黑色物质,属于探究中的观察法,选项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黑色物质可能为炭黑,属于探究中的调查法,选项正确;
C、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模型法,选项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明用小刀刮下少量粉末进行点燃,属于探究中的实验法,选项正确。
故选:C。
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不用重新做实验,相信课本结论就行了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应相信权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见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就行了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
【答案】D
【解析】A、个人实验结论与课本上不同时,应重复实验,查明原因,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B、个人结论与权威结论不同时,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C、个人观点与别人不同时,可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该选项观点不正确;
D、进行实验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该选项观点正确。
故选:D。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的一组是( )
A.CO和NO B.H2S和HCl C.KCl和KClO3 D.KMnO4和K2MnO4
【答案】D
【解析】A、CO和NO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故A错误;
B、H2S 和HCl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故A错误;
C、KCl 和KClO3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元素组成不同,故A错误;
D、根据化学式即可看出,KMnO4 和K2MnO4元素组成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5.小明用试管作实验,实验不同,试管口的朝向也不同(如图)。小明正确的做法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①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如图③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如图④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如图④再如图③最后如图①
【答案】C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试管应如图③,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垂直向上,试管应如图①,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试管如图④,正确;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使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试管应如图②,错误。
故选:C。
6.某同学在进行“铜绿”性质探究实验时,出现了下列操作,其中规范的有( )
A.使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2/3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E.熄灭酒精灯时,直接用嘴吹灭
F.实验完成后,将废液直接倒入水池
【答案】ABD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B、为防止倾倒液体的残留液流下时腐蚀标签,倾倒试剂时标签应朝向手心,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冲出,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致使试管底部破裂,正确;
E、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也不可用扇子扇灭,错误;
F、任何废水都不能直接倒入水池,应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或交给老师处理,错误;
故选:ABD。
7.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小亮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浓厚的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如下图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在空气中加热铜丝 ①铜丝表面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实验二:在盛有铜的试管中加入白醋 无明显现象 ②铜 (选填“能”或“不能”)与白醋反应
【答案】变黑 不能
【解析】①在空气中加热铜丝,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丝表面变黑;
②在盛有铜的试管中加入白醋,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不能与白醋反应。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5届高三物理试题 全反射 强化训练(含解析)

下一篇: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