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科粤版)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原卷版+解析版)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邵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3.(2023四川广安)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 D.二氧化碳
5.(2023湖北荆州)“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运动
6.(2023湖南怀化)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7.(2023河北省卷)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8.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9.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0.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11.(2023湖南湘潭)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2.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变大 D.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13.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说明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可以合成碘酒分子
B.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C.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D.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14.(2020吉林省卷)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17.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大小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质量
18.氨分子扩散的实验:
现象: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结论: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B烧杯的作用:作________实验。
(4)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_____,间隔不断_____,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_____变化。
三、实验题
19.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图丙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四、简答题
20.如图是从空气分离氧气的示意图:
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________ ,结构: ________ ,性质: ________ 。
2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邵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A、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D
A、碳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A错;B、氧原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B错;C、氧分子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D、二氧化碳分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
3.(2023四川广安)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本身不变,错误;B、二氧化碳分子是永远在不断运动的,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 D.二氧化碳
B
A、水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不符合题意;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
5.(2023湖北荆州)“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运动
D
A、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B、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具有一定质量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C、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D、荷花送香气,是因为荷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荷花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6.(2023湖南怀化)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D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大小不变,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D。
7.(2023河北省卷)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D。
8.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
由图中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数目也没有增减,但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A、由原子的概念以及图示的信息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选项正确;B、图示可以看出在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故B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没有分开,故C选项正确;D、水分子重新组合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从宏观意义上看就是水分解生成了氢气与氧气,故D选项正确。
9.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B
由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A、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正确;B、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此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C、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故说法正确;D、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故说法正确;故选:B。
10.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D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故A说法正确;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C、构成冰块、雪花和露水的物质都是水,所以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D、分子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D说法错误。故选D。
11.(2023湖南湘潭)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C
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12.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变大 D.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C
A、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则,氨分子与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相遇结合为氯化铵微粒,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物质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故压强减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后,有白烟生成,故有固体生成,不符合题意。
13.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说明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可以合成碘酒分子
B.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C.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D.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C
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各自保持自己的状态和性质,没有合成碘酒分子,故A错误;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解释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B错误;C、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D、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运动需要能量,带走了此处皮肤上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
14.(2020吉林省卷)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B
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导致汽油挥发出去,不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冰融化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原子间间隔增大,不是分子间间隔,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1)不变红 ;变红 ;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 没有 ; B烧杯中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合理即可);(3)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
(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2)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
17.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等物理作用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图所示).水蒸发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大小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质量
B
水蒸发只是由液态水变为了气态水,即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并没有变,填写B。
18.氨分子扩散的实验:
现象: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结论: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B烧杯的作用:作________实验。
(4)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_____,间隔不断_____,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_____变化。
(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3)氨水显碱性;对照;(4)加快;增大;物理。
氨水显碱性,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溶于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得出如下结论:(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3)因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故氨水显碱性。B烧杯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4)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隔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距离,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3)氨水显碱性;对照;(4)加快;增大;物理。
三、实验题
19.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图丙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1)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气体从导管逸出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 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3)高于
(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如果不夹紧胶皮管,气体会从导管逸出,故填: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气体从导管逸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集气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四、简答题
20.如图是从空气分离氧气的示意图:
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________ ,结构: ________ ,性质: ________ 。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由分析可得,组成方面: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故填: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结构方面: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填: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性质方面: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故填: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2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1)烧杯,试管;(2)对比;(3)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4)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5)有利于环境保护。
(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烧杯,试管;(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故填: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保护。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科粤版)3.4 水资源(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科粤版)1.3 物质的变化(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