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4八下·成武期末)天马小青柑的广告语是夏日小心肝,清爽小秘密。小青柑是用青橘去肉装入普洱茶做成的。以下制作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挖柑:去核、去肉
B.晾晒茶叶:减少水分
C.装填茶叶:将干茶叶装入青橘壳中
D.包装刻字:用电烙铁在薄木片上刻字
2.(2024八下·成武期末)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 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焚烧垃圾,净化环境 B.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C.禁用农药,保护水源 D.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3.(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
4.(2024八下·成武期末)葡萄糖可以直接提供能量,病人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向体内输入葡萄糖可以维持生命活动。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
C.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水资源丰富,淡水用之不竭
B.节约水资源,提倡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
6.(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的红磷可以换为铁丝
B.实验2中烧杯C中的溶液先变红
C.实验3可以得出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D.实验4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7.(2024八下·成武期末)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C.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8.(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会进入集气瓶
B.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
C.③木炭燃烧,发出红光,并放出热量
D.④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体
9.(2024八下·成武期末)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品尝味道 滴加肥皂水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C 二氧化锰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在酒精灯上点燃
D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 加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10.(2024八下·成武期末)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O2-、Mg2+、Cl-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1.(2024八下·成武期末)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是化学科特有的语言,又叫“化学用语”。正确书写非常重要,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   ;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3)若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则代表下列图示意义的符号分别是:   、   。
12.(2024八下·成武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一中共有   种元素;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②表示阴离子的是   (填化学符号)。
③E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二为核聚变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
13.(2024八下·成武期末)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①中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请写出转化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4)氮肥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4.(2024八下·成武期末)根据如图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回答问题:
(1)图示(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装配制备的发生装置,除图(1)中的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铁架台、   (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且得到平稳气流,可选择图(1)中   组装发生装置。(填序号)
(4)图(2)是用过氧化氢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把图补画完整。
15.(2024八下·成武期末)同学们在学习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电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电解水、氢气燃烧的化学实验,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制取一瓶氧气 步骤二 干燥纯净的氢气在这瓶氧气中燃烧
图一:电解水 图二:氧气燃烧
(1)电解水时,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硫酸钠的目的是   ,在图一实验装置中,电源A是   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有同学认为图二氢气燃烧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
(3)小明同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关系。如图是他绘制的实验数据关系图,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   ;
.反应前原有氢气的体积是   升。
三、计算题:(4分)
16.(2024八下·成武期末)将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4g。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O2的质量为   。
(2)计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手工挖柑:去核、去肉,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晾晒茶叶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装填茶叶:将干茶叶装入青橘壳中,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用电烙铁在薄木片上刻字,木头会变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的净化,故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可以保护水源,但不能禁止,故不符合题意;
D、露天烧烤,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的净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焚烧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B、根据垃圾分类的好处分析
C、根据农药的使用现状分析
D、根据露天烧烤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①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块状固体药品,错误;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不能插入到试管内壁,错误;
③粉末状固体取用:一平、二送、三直立,正确;
④倾倒液体时瓶塞打开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正确;
⑤液体药品应该放在细口瓶中,错误;
⑥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综合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6H12O6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C、C6H12O6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错误;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2×1):(16×6)=6:1:8,氧元素的总质量最大,则其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分子的原子构成;
C.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个数 的积之比;
D.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总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00%,据此计算。
5.【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自然界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很少,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能浇灌农田,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杀菌,没有蒸馏,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进行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无法完成实验,错误;
B、C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而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C、呼吸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呼出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根据现象不同进行判断,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逸出,应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实验,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量实验分析;
B.根据微粒的性质解答;
C.根据空气的成分、性质判断;
D.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保证密闭环境。
7.【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正确;
B、甲是氢气,只含有一种元素,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则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错误;
D、该反应中的氢气,属于单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HCOO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方的系数比为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比;
D.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元素化合价。
8.【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①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雾指的是小液滴,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
B、②二氧化硫是生成物,不能出现在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
C、③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错误;
D、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体,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硬水和软水都是无味的液体,则品尝味道不能鉴别;分别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则滴加肥皂水可以鉴别,故A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则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插入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则用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故B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锰粉末和木炭粉都为黑色,则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木炭粉具有可燃性,在酒精灯上点燃,能燃烧,二氧化锰不具有可燃性,在酒精灯上点燃无现象,则在酒精灯上点燃可以鉴别,故C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加入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都没有气泡产生,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都会产生气泡,则用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都能鉴别水和双氧水,故D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0.【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有发光、变色等现象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亮,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价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进行分析。
11.【答案】(1)Hg
(2)Na+
(3)3H2;H2O2H2O+O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是汞,化学符号为Hg;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为钠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写为Na+;
(3)由图可知,第一个图表示三个氢气分子,符号为3H2;第二个图表示过氧化氢加热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
【分析】(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元素符号;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书写符号表达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
(1)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是汞,化学符号为Hg。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为钠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写为Na+。
(3)由图可知,第一个图表示三个氢气分子,符号为3H2;第二个图表示过氧化氢加热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
12.【答案】(1)4;D;Cl-;三
(2)①②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质子数分别为11、18、17、2,故共有4种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D;
②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为阴离子,故表示阴离子的是C,写为Cl-;
③E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由图可知“”在核外,为核外电子,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为质子,①②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分析】(1) 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② 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核数的为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核数的为阳离子; ③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其周期数;
(2)根据元素的定义结合图示分析。
(1)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质子数分别为11、18、17、2,故共有4种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D。
②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为阴离子,故表示阴离子的是C,写为Cl-。
③E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由图可知“”在核外,为核外电子,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为质子,①②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13.【答案】(1)物理
(2)
(3)
(4)氮、氢、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5)B;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图知,转化①是分离液体空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中存在氮元素,B是液态空气分离的产物,则B是氮气,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之和为零,得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和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物质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C中一定存在氮元素, C与A、H2O生成D,D与氨气转化为E,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氮肥E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元素化合价;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据此分析。
(1)根据流程图知,转化①是分离液体空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中存在氮元素,B是液态空气分离的产物,则B是氮气,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之和为零,得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和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物质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C中一定存在氮元素, C与A、H2O生成D,D与氨气转化为E,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氮肥E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BD。
14.【答案】(1)长颈漏斗
(2)酒精灯;
(3)ADEF
(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则装配制备的发生装置需要试管、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所以除图(1)中的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因此可选择图(1)中ADEF或BDG组装发生装置;
(4)图(2)是用过氧化氢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集气瓶中盛满水,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短导管通入,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将装置图补画完整为:。
【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装置的名称解答;
(2)根据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分析;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3)分液漏斗能控制化学反应速率,据此分析;
(4)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发生、收集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则装配制备的发生装置需要试管、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所以除图(1)中的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因此可选择图(1)中ADEF或BDG组装发生装置;
(4)图(2)是用过氧化氢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集气瓶中盛满水,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短导管通入,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将装置图补画完整为:。
15.【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正;
(2)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
(3);6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由于纯水几乎不导电,故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硫酸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根据电解水的规律: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在图一实验装置中,D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电源A是正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图二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无法准确验证氢气反应是否生成水,因此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增加,实线表示的气体逐渐减少,说明实线表示的气体是和氧气反应完后剩余的氢气的体积;
a、由图可知:氧气由1L到3L消耗了2L氧气,需要氢气消耗由4L到0L,即消耗了4升氢气,因此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4L:2L=2:1;
b、由图可知:没有氢气剩余时,二者完全反应,消耗氧气3L,根据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可知反应前原有氢气的体积是6升。
【分析】(1)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实验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2)根据排水法的特点分析;
(3)根据图示综合分析。
(1)电解水实验中,由于纯水几乎不导电,故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硫酸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根据电解水的规律: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在图一实验装置中,D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电源A是正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图二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无法准确验证氢气反应是否生成水,因此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增加,实线表示的气体逐渐减少,说明实线表示的气体是和氧气反应完后剩余的氢气的体积;
a、由图可知:氧气由1L到3L消耗了2L氧气,需要氢气消耗由4L到0L,即消耗了4升氢气,因此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4L:2L=2:1;
b、由图可知:没有氢气剩余时,二者完全反应,消耗氧气3L,根据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可知反应前原有氢气的体积是6升。
16.【答案】(1)9.6g/9.6克
(2)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
由题干可知,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因此,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35.0g-24.5g=10.5g,
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3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35.0g-25.4g=9.6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2)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的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4八下·成武期末)天马小青柑的广告语是夏日小心肝,清爽小秘密。小青柑是用青橘去肉装入普洱茶做成的。以下制作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挖柑:去核、去肉
B.晾晒茶叶:减少水分
C.装填茶叶:将干茶叶装入青橘壳中
D.包装刻字:用电烙铁在薄木片上刻字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手工挖柑:去核、去肉,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晾晒茶叶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装填茶叶:将干茶叶装入青橘壳中,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用电烙铁在薄木片上刻字,木头会变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2024八下·成武期末)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关爱自然, 刻不容缓”。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焚烧垃圾,净化环境 B.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C.禁用农药,保护水源 D.露天烧烤,享受生活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的净化,故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可以保护水源,但不能禁止,故不符合题意;
D、露天烧烤,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的净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焚烧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B、根据垃圾分类的好处分析
C、根据农药的使用现状分析
D、根据露天烧烤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3.(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①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块状固体药品,错误;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胶头滴管竖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不能插入到试管内壁,错误;
③粉末状固体取用:一平、二送、三直立,正确;
④倾倒液体时瓶塞打开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正确;
⑤液体药品应该放在细口瓶中,错误;
⑥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综合分析。
4.(2024八下·成武期末)葡萄糖可以直接提供能量,病人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向体内输入葡萄糖可以维持生命活动。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组成
C.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6H12O6中含有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C、C6H12O6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错误;
D、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2×1):(16×6)=6:1:8,氧元素的总质量最大,则其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分子的原子构成;
C.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个数 的积之比;
D.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总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00%,据此计算。
5.(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水资源丰富,淡水用之不竭
B.节约水资源,提倡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
【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自然界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很少,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能浇灌农田,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杀菌,没有蒸馏,不符合题意;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把硬水软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硬软水的区分方法进行分析。
6.(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的红磷可以换为铁丝
B.实验2中烧杯C中的溶液先变红
C.实验3可以得出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D.实验4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无法完成实验,错误;
B、C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使酚酞变红,而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错误;
C、呼吸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呼出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根据现象不同进行判断,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逸出,应在密闭装置内进行实验,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量实验分析;
B.根据微粒的性质解答;
C.根据空气的成分、性质判断;
D.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保证密闭环境。
7.(2024八下·成武期末)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C.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正确;
B、甲是氢气,只含有一种元素,为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则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错误;
D、该反应中的氢气,属于单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HCOO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析;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
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方的系数比为参与反应的微粒个数比;
D.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元素化合价。
8.(2024八下·成武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会进入集气瓶
B.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
C.③木炭燃烧,发出红光,并放出热量
D.④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体
【答案】D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①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雾指的是小液滴,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
B、②二氧化硫是生成物,不能出现在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
C、③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错误;
D、④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体,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9.(2024八下·成武期末)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品尝味道 滴加肥皂水
B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C 二氧化锰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在酒精灯上点燃
D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 加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硬水和软水都是无味的液体,则品尝味道不能鉴别;分别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则滴加肥皂水可以鉴别,故A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则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插入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则用燃着的木条无法鉴别,故B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锰粉末和木炭粉都为黑色,则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木炭粉具有可燃性,在酒精灯上点燃,能燃烧,二氧化锰不具有可燃性,在酒精灯上点燃无现象,则在酒精灯上点燃可以鉴别,故C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加入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都没有气泡产生,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都会产生气泡,则用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都能鉴别水和双氧水,故D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区分物质的方法:1.物理方法 “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0.(2024八下·成武期末)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变色等现象,则有发光、变色等现象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O2-、Mg2+、Cl-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有发光、变色等现象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亮,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氢氧化钠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价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进行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1.(2024八下·成武期末)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是化学科特有的语言,又叫“化学用语”。正确书写非常重要,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   ;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3)若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则代表下列图示意义的符号分别是:   、   。
【答案】(1)Hg
(2)Na+
(3)3H2;H2O2H2O+O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是汞,化学符号为Hg;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为钠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写为Na+;
(3)由图可知,第一个图表示三个氢气分子,符号为3H2;第二个图表示过氧化氢加热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
【分析】(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元素符号;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书写符号表达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
(1)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是汞,化学符号为Hg。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为钠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写为Na+。
(3)由图可知,第一个图表示三个氢气分子,符号为3H2;第二个图表示过氧化氢加热生成氧气和水,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
12.(2024八下·成武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一中共有   种元素;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②表示阴离子的是   (填化学符号)。
③E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二为核聚变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
【答案】(1)4;D;Cl-;三
(2)①②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质子数分别为11、18、17、2,故共有4种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D;
②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为阴离子,故表示阴离子的是C,写为Cl-;
③E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由图可知“”在核外,为核外电子,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为质子,①②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分析】(1) 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② 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核数的为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核数的为阳离子; ③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其周期数;
(2)根据元素的定义结合图示分析。
(1)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质子数分别为11、18、17、2,故共有4种元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原子D。
②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为阴离子,故表示阴离子的是C,写为Cl-。
③E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由图可知“”在核外,为核外电子,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知“”为质子,①②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13.(2024八下·成武期末)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的工业流程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①中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请写出转化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4)氮肥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1)物理
(2)
(3)
(4)氮、氢、氧;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5)B;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图知,转化①是分离液体空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中存在氮元素,B是液态空气分离的产物,则B是氮气,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之和为零,得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和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物质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C中一定存在氮元素, C与A、H2O生成D,D与氨气转化为E,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氮肥E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据此分析;
(2)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元素化合价;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据此分析。
(1)根据流程图知,转化①是分离液体空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②处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中存在氮元素,B是液态空气分离的产物,则B是氮气,②处发生的化合反应为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价之和为零,得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根据流程图可知,氧气和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物质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C中一定存在氮元素, C与A、H2O生成D,D与氨气转化为E,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氮肥E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氮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5)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BD。
14.(2024八下·成武期末)根据如图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回答问题:
(1)图示(1)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装配制备的发生装置,除图(1)中的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铁架台、   (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且得到平稳气流,可选择图(1)中   组装发生装置。(填序号)
(4)图(2)是用过氧化氢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请把图补画完整。
【答案】(1)长颈漏斗
(2)酒精灯;
(3)ADEF
(4)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则装配制备的发生装置需要试管、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所以除图(1)中的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因此可选择图(1)中ADEF或BDG组装发生装置;
(4)图(2)是用过氧化氢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集气瓶中盛满水,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短导管通入,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将装置图补画完整为:。
【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装置的名称解答;
(2)根据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分析;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3)分液漏斗能控制化学反应速率,据此分析;
(4)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发生、收集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则装配制备的发生装置需要试管、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所以除图(1)中的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其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因此可选择图(1)中ADEF或BDG组装发生装置;
(4)图(2)是用过氧化氢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集气瓶中盛满水,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短导管通入,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将装置图补画完整为:。
15.(2024八下·成武期末)同学们在学习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电解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电解水、氢气燃烧的化学实验,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制取一瓶氧气 步骤二 干燥纯净的氢气在这瓶氧气中燃烧
图一:电解水 图二:氧气燃烧
(1)电解水时,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硫酸钠的目的是   ,在图一实验装置中,电源A是   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有同学认为图二氢气燃烧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
(3)小明同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关系。如图是他绘制的实验数据关系图,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   ;
.反应前原有氢气的体积是   升。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正;
(2)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
(3);6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由于纯水几乎不导电,故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硫酸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根据电解水的规律: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在图一实验装置中,D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电源A是正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图二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无法准确验证氢气反应是否生成水,因此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增加,实线表示的气体逐渐减少,说明实线表示的气体是和氧气反应完后剩余的氢气的体积;
a、由图可知:氧气由1L到3L消耗了2L氧气,需要氢气消耗由4L到0L,即消耗了4升氢气,因此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4L:2L=2:1;
b、由图可知:没有氢气剩余时,二者完全反应,消耗氧气3L,根据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可知反应前原有氢气的体积是6升。
【分析】(1)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实验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并配平;
(2)根据排水法的特点分析;
(3)根据图示综合分析。
(1)电解水实验中,由于纯水几乎不导电,故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硫酸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根据电解水的规律: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在图一实验装置中,D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电源A是正极;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图二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无法准确验证氢气反应是否生成水,因此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横坐标表示氧气的体积,随着氧气的增加,实线表示的气体逐渐减少,说明实线表示的气体是和氧气反应完后剩余的氢气的体积;
a、由图可知:氧气由1L到3L消耗了2L氧气,需要氢气消耗由4L到0L,即消耗了4升氢气,因此氢气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4L:2L=2:1;
b、由图可知:没有氢气剩余时,二者完全反应,消耗氧气3L,根据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可知反应前原有氢气的体积是6升。
三、计算题:(4分)
16.(2024八下·成武期末)将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4g。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O2的质量为   。
(2)计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9.6g/9.6克
(2)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
由题干可知,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5.0g,因此,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35.0g-24.5g=10.5g,
根据质量分数公式可得,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前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3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35.0g-25.4g=9.6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2)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酸钾的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氯酸钾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2025学年怀仁一中高三年级摸底考试(25008C) 生物答案

下一篇:第三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2课时) 同步练(答案) 2024-2025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