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 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B.一定温度下,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此温度下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C.在溶液中加入适量可使
D.NaCl溶液和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值偏小
B.读数时应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单手捏住管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自然垂直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标准液体积偏小
3.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0~3s内,反应速率为: 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可能为
4.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的是
A.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浓度亚硫酸溶液和次氯酸溶液的pH
B.同温下,等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碱性强
C.用亚硫酸溶液和次氯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次氯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D.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5.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 、(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微粒是D
C.B→A+C反应的活化能60
D.A、B、C、D中C最稳定
6.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mol CO和1mol ,在Ⅱ中充入1mol 和1mol ,在Ⅲ中充入2mol CO和2mol ,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多
C.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D.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7.常温下,将pH=2的两种酸溶液HA、HB和pH=12的MOH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变化与溶液体积的关系
A.HA的酸性强于HB,且HA是强酸
B.若b+c=14,则MOH是弱碱
C.若c=9,则稀释后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MOH>HA>HB
D.若c>9,稀释前MOH和HA混合,溶液显碱性
8.化学链燃烧(CLC)是利用载氧体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避免了空气和燃料的直接接触,有利于高效捕集。基于CaO/载氧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技术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空气反应器与燃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A.反应
B.氧的质量分数:载氧体Ⅰ<载氧体Ⅱ
C.为了保证较快的反应速率,反应过程中,CuO/载氧体的量需要不断补充
D.化学链燃烧(CLC)的新技术涉及了化学能、光能和热能三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9.肼(,无色液体)具有广泛用途,它是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与氨气相似,其电离平衡常数、。室温下,肼的水溶液中含氮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Ⅰ代表
B.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交点对应的pH=8
C.的平衡常数
D.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
10.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的与,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为探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根据相关实验数据,粗略地绘制出了两条速率—浓度关系曲线:~和~,如图2。
图1 图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压强为时,b点处
B.
C.与曲线~相对应的是图2中曲线甲
D.降低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相应的平衡点分别为B、F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标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酸碱中和滴定的同时,用温度传感器采集锥形瓶内溶液的温度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两支试管各盛4mL 0.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2mL 0.1草酸溶液和2mL 0.2草酸溶液,观察现象
C 探究室温下的电离程度 用pH计测量室温下0.1醋酸溶液的pH
D 探究(AgCl)>(Agl) 向浓度均为0.01的KCl、K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
12.纳米碗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可以由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包含3个基元反应,其中速率最慢的是第3个
B.升高温度,和均增大,且增大的程度更大
C.1200K时,在一个体积不变的体系内只有反应发生,平衡转化率为α,加入一定量的(g),再次达平衡后,(g)的转化率大于α
D.1200K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即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α,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3.一种锰矿的主要成分为,杂质为、、MnS、FeS、CuS、NiS等。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备金属锰,可能用到的数据见下表。
开始沉淀pH 1.9 4.2 6.5 7.6
沉淀完全pH 3.2 6.7 8.5 9.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硫”过程中通入的目的是将S氧化为除去
B.物质X为,滤渣Y为
C.由上述流程可知:(MnS)>(CuS),(MnS)>(NiS)
D.电解过程中Mn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14.与之间存在反应 △H>0。将一定量的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消耗速率与自身压强间存在关系:,,其中、是与反应温度有关的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增大,减小
B.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高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速率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加入催化剂速率常数k不发生变化
D.一定温度下,、与平衡常数的关系是
15.向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分布系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溶液中:
C.P点:
D.溶液中: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又称反应热,包括燃烧热、中和热等,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
(1)若1g葡萄糖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a kJ,则表示葡萄糖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中和热的测定:取0.55mol/L的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
①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则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c和ρ分别取4.18和1.0,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以及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②已知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大于57.3kJ/mol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点温度
c.一次就把NaOH溶液全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的焓变△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0.20 溶液100mL 1.20g Fe粉 a b
ⅱ 0.56gFe粉 a c
△H= (选择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4)乙同学也借鉴(2)的方法,测量反应A:的焓变。
①查阅资料: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酸。加酸的目的是 。
②丙同学认为该方法不可行,丙同学的理由是 。
③优化设计: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优化了实验方案,获得了反应A的焓变。该方案为 。
17.(12分)
当今,世界多国相继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因此,研发二氧化碳利用技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为研究热点。
Ⅰ、合成尿素[]是利用的途径之一。尿素合成主要通过下列基元反应实现
ⅰ.
ⅱ.
(1)结合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反应 △H= (用、、、表示)。
②在一定温度下、原料组成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当混合气体的密度或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均说明反应ⅰ已达平衡状态
c.加入的催化剂,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d.在一定温度下,若恒容改为恒压条件,达平衡时的浓度不变
Ⅱ、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利用空气中的合成淀粉,既实现了的固定,又能解决粮食问题,其中涉及反应:
ⅰ.
ⅱ.
(2)合成甲醇的反应在起始物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在t=250℃下的~p、在Pa下的~t如图所示。
①图中对应等温过程的曲线是 ,判断的理由是 ;
②A点为图中两条线的交点,A点时,两条线对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③当时,的平衡转化率α= ,反应条件可能为 或 。
18.(14分)
工业上以铬铁矿(,含Al、Si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红矾钠()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是将转化为并将Al、Si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为了加快焙烧时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答出两条,合理即可);
(2)矿物中相关元素可溶性组分物质的量浓度c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流程中两次加入硫酸,能否将“中和”与“酸化”步骤合并 (回答“能”或者“不能”),理由是 。中和时pH值的理论范围为 。
(3)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可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①在接近终点时,使用“半滴操作”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其方法是: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 继续摇动锥形瓶,观察颜色变化。(请在横线上补全操作)
②该小组用滴定法测得产品中的质量分数偏低。分析其原因,滴定操作均无误,发现配制待测溶液时少加了一种试剂,该试剂是 ,添加该试剂的理由是 。
(4)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
(ⅰ) (25℃)
(ⅱ) (25℃)
25℃时,0.1mol/L 溶液中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
①当pH=8.8时,设、与的平衡浓度分别为x、y、z,则x、y、z之间的关系式为 =0.10;计算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调整溶液pH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的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12分)
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克劳斯工艺处理含的尾气获得硫黄,包括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炉中发生反应:
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
克劳斯工艺获得气态硫黄的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高温热分解法:工业上还经常用热分解法处理含的尾气获得硫黄,反应原理如下: 。相比克劳斯工艺,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
(3)活性炭吸附氧化法: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处理的原理如下,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脱除17克,理论上一定消耗5.6L ;
b.该方法处理后的水体pH不变;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水膜的厚度,的去除率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适当提高水膜的pH,的去除率增大。
已知25℃时,,;,;;;当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时,认为已被完全除去。根据信息,完成下面(4)(5)小题。
(4)当废液中浓度较低时,还常用纯碱溶液吸收。写出纯碱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 。
(5)某酸性工业废水中pH=3.0,通过调节将溶液中的形成硫化物沉淀除去,应控制溶液的范围是 ;若向ZnS浊液中加入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此时溶液 。
20.(10分)
广泛应用于化学品合成、纸浆和纺织品的漂白,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资料1:研究表明,溶液的漂白性是所致;
资料2:是一种二元弱酸,实验测得0.15 溶液pH约为6。
资料3:和可以发生反应;
资料4:也可催化的分解反应。
(1)其他条件相同时,研究不同初始pH条件下溶液的漂白效果,结果如图:
由图可舌,若pH<11,则溶液的漂白效果随pH增大而增大;若pH>11,则溶液的漂白效果随pH增大而减小。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简述理由: 。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分解的外界因素时,意外发现“大象牙膏”实验,向20mL 0.40mol/L 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反应历程是:
ⅰ.;
ⅱ.。
双氧水分解反应过程中不同时刻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图所示:
t/min 0 5 10 15 20
/mL 0.0 12.6 20.16 28.0 32.7
该过程中,的作用是 ;0~10min内,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 ;
(3)为验证对分解的作用,该小组将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①加并振荡、静置后的现象为 ,说明有生成。
②该小组同学对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ⅰ:浓度降低,导致分解速率降低;
猜想ⅱ: 。
③该小组同学设计对比实验,证明假设ⅰ不合理,实验操作如下:
向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A试管加入,B试管不加,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查阅资料:(其中Co、Ni均为+2价)也可用作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如图表示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10℃时催化分解6%的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变化曲线。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 法制取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②推测、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
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A 6.B 7.C 8.A 9.D 10.C
11.CD 12.BC 13.C 14.B 15.BC
16.(12分)
(1)
(2)① ②e
(3)或
(4)①抑制水解
②Fe粉与溶液混合,在反应A进行的同时,可能存在Fe粉和酸的反应。
③将一定量的Cu粉加入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反应,测量反应热,计算得到反应的焓变;根据(3)中实验计算得到反应的焓变;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的焓变为。
17.(12分)
(1)①
②ad
(2)①a 生成甲醇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②不相同
③33.3% Pa,210℃ Pa,250℃
18.(14分)
(1)升高温度、将矿物粉碎或焙烧时将矿物与空气逆流等合理即可
(2)不能 “中和”步骤目的是将Si转化为沉淀除去的同时将铁、铝转化为、沉淀,过滤后酸化调pH≤2.4,将转化为,如果两步合并,将无法除去Fe、Al杂质。
4.5~9.3
(3)①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锥形瓶内壁 ② 抑制转化为,且与不反应
(4)①
当pH=8.8时此时
②增大
19.(12分)
(1)
(2)副产物氢气可作燃料 耗能高
(3)d;
(4)
(5);
20.(10分)
(1)过氧化氢溶液中存在,pH<11时,随着pH的增大,增大,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增大,漂白效果越好;pH>11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过快,使得参与漂白的下降,漂白性降低
(2)催化剂 0.009
(3)①溶液分层,下层溶液呈紫色 ②浓度降低,导致分解速率降低 ③试管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微波水热法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7.2万有引力定律——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下一篇: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