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答案)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2.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且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理的是下列①~⑥中的( )
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种类;
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⑦元素种类;⑧元素质量
A.①⑧ B.②③⑦
C.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4.尿素【CO(NH2)2】是一种使用方便、对土壤破坏作用小、含氮量最高的固态氮肥。尿素受热分解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氨气 D.一氧化碳
5.将a个CO分子与b个分子通入一个密闭容器中,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后容器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A. B. C. D.
6.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S元素
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
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8.如图是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发生转化,部分物质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转化②:加入会使产生的质量增加
C.转化③:只有通过氢气的燃烧才能实现
D.转化④: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x 26 2 12
A.x=13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3:6
10.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2.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丁为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5:8
13.口罩的熔喷布具有过滤病毒的作用,Z是合成熔喷布的主要原料,由X制备Z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Y、Z在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14.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15.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铜与氧气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粉逐渐变成黑色
B.气球先鼓起后变瘪
C.反应结束后,应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与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16—19题,每小空2分,20题6分,共计40分。
16.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氧气变成液氧的微观示意图,在此变化前后分子________,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图2是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变成臭氧的微观示意图。
①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___;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在丙中补充1个________(填“A”或“B”)。变化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3)结合(1)和(2)的分析可总结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________。
17.“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杭州亚运会始终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筹办全过程和各环节。
(1)亚运会吉祥物玩偶的面料,采用了数码印花工艺的绿色生产方式,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等,面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则面料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2)主火炬燃料“绿色甲醇”是利用焦炉气中的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合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甲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新能源观光车运行于亚运会道路、场馆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想对如图所示的“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中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产生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____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_______,振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他作出此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1)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当反应结束后,气球已经完全鼓起,该同学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该同学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减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0.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温馨提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硫、钾、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0、6、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但是,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要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质量守恒定律中六个一定不变:分别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在化学变化中有六个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且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理的是:④⑤⑥⑦⑧,故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5.4g-4.6g=9.6g;8.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g××100%=6.4g,5.4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g××100%=4.8g,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4.8g-9.6g=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A。
4.答案:C
解析:A、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C、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a个碳原子和(a+2b)个氧原子,则反应后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a:(a+2b),故选D。
6.答案:D
解析:因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中有碳元素,硫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而煤是在氧气中燃烧的,也就是,反应物除了煤外,还有氧气。故生成物中的氧气可能来自煤,也可能来自氧气,故不能肯定煤中含有氧元素。故选D。
7.答案:A
解析:A、4.4g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该化合物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错误;
B、4.4g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的质量为,正确;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A、转化①的反应为氧气和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显-2价,故A错误;
B、转化②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氯化钾,二氧化锰在反应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效果,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够改变氧气的质量,故B错误;
C、转化③可以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也可以含氢化合物燃烧,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错误;
D、若转化④是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反应中有氧气生成,则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5g-20g=5g,故x的数值为18-5=13。
A、根据以上分析,x=13,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26g-1g=25g,参加反应丁物质的质量=32g-12g=20g,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g:20g=5: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C不正确;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X的化学式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Y、Z的组成元素不同,在中充分燃烧产物不同。
14.答案:C
解析:由图1可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由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Z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72 g-44 g=28 g,生成Z的质量为34 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34 g-28 g=6 g,所以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6 g:28 g=3:14;由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设Y、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则。
15.答案:D
解析: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红色铜粉逐渐变成黑色。加热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瘪。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前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不断变化,应冷却至室温再称量。无法确定铜与氧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与氧气的总质量不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16.答案:(1)不变
(2)①
②A
(3)最小粒子
解析:(2)①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由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变成臭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缺少2个氧原子,则应在丙中补充1个氧分子。
17.答案:(1)碳、氢(或C、H)
(2);
(3)
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面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测面料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甲醇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8.答案:【探究实验】(1)水
(2)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与评价】不正确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反应物氧气
解析:【探究实验】(1)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产生,证明燃烧后的产物有水。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反思与评价】空气中氧气参加了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不能由题述实验判断“果冻蜡烛”中含有氧元素。
19.答案:(1)有大量气泡产生;
(2)C
解析:(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
(2)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错误;
C.气球胀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变大,使左盘的质量减轻,正确;
D.一切化学变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选C。
20.答案:(1)4.4
(2)88.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2g+100g-107.6g=4.4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答案)

下一篇: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