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售时检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最外层电子数
3.钕()等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钕原子的质量为144.2g
C.一个钕原子中含60个质子
D.的核外电子数为60
4.日本排放到海水中的核污水中含有氚、锶、铯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下列关于氚和氢两种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两种不同的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有中子但数目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5.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6.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 B. C. D.
7.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元素符号是( )
A. B.O C.S D.K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浓氨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间隔增大
C.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都是氧分子
D.夏天汽车轮胎炸裂,是因为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9.春天是花的季节。远处就可以闻到盛开玫瑰的花香,这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10.已知某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银(A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银(Ag)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11.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6000 L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 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
B.该粒子表示的元素符号是MG
C.该粒子表示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该粒子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13.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对应元素的质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0与12:00对应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5:00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9:00对应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
D.10:00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15.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He-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由质子与电子构成
B.He-3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2个电子
C.He-3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D.He-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空2分,共40分。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9号元素是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填微粒符号);
(2)同周期元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据表推断:19号元素属于第_______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
(3)图2是碘离子(Ⅰ)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是_______。
17.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宇宙射线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的氨原子发生碰撞,氨原子“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碳-14原子。碳-14具有放射性,经过约5730年,碳-14会减少一半,再经过约5730年,又会减少一半,这个时间就是碳-14的半衰期。
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先被植物吸收,后被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伴随新陈代谢,碳-14就会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就可推断出年代。
请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氮原子核内有__________个中子。
(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在结构上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4)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14属于碳元素
B.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
C.只要测出碳-14的半衰期就可推断古代遗存物的年代
18.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康康同学做了图Ⅰ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现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_______。
(2)宋宋同学用图Ⅱ实验探究分子的知识,观察到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实验无法说明的有_______(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氨分子质量很小 D.氨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3)全小组同学讨论后,共同设计了如图Ⅲ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填“a”、“b”或“同时”)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
(4)氨气溶于水可制得氨水,而氨气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填粒子名称);从分子角度分析氨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 __ _。
19.钼合金是核反应堆的高强韧材料。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钼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n的值为___________;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故选B。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A、氚和氢的质子数相等,均为1,属于同种元素,选项错误;
B、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氚和氢的质子数相等,均为1,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正确;
C、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错误;
D、氚和氢的质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则相等原子质量不相等,选项错误。
故选B。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该符号成为单独的元素符号,排除A。当原子直接构成单质时,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合题意的只有D。B为双原子分子,C为化合物。故本题选D。
7.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浓氨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都是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夏天汽车轮胎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远处就可以闻到盛开玫瑰的花香,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味分子运到人的鼻腔中,使人闻到花香味,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无关。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设银(Ag)原子的质量为x,则,。
11.答案:B
解析:湿衣服被晾干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2.答案:A
解析:该粒子核内有12个质子,是镁元素,元素符号是Mg;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13.答案:C
解析:2:00对应的元素为氦元素,氦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12:00对应的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电子,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5:00对应的元素是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9:00对应的元素是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10:00对应的元素是氖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14.答案:C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前四位依次为氧、硅、铝、铁,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5.答案:D
解析:He-3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结合图示可知,He-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2个电子和1个中子.
16.答案:(1)非金属;得到;
(2)电子层数相同;四;1
(3)18
解析:(1)表中9号元素是氟元素,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符号为;
(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则通过上表推知19号元素应该属于第四周期,核外有4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8个电子,第四层上有1个电子,即最外层电子数为1;
(3)碘离子是碘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53=2+8+x+18+7,解得x=18。
17.答案:(2)中子数不同
(3)
(4)光合作用
(5)AB
解析:(1)氮原子“捕捉”一个中子、“释放”一个质子,变成碳-14原子,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因此氨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2)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碳-12原子与碳-14原子相比在结构上的不同是中子数不同。
(4)大气中的碳-14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碳先被植物吸收,碳-14被植物吸收的途径是光合作用。(5)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14是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属于碳元素: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因此碳-14比普通碳原子质量大;对于任何含碳物质,需要测定剩余放射性碳-14的含量,再结合其半衰期,才可推断出年代。
18.答案:(1)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C
(3)a
(4)氢原子和氮原子;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1)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且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粒子之间的间隔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粒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粒子之间的间隔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因此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觉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气体分子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2)图Ⅱ实验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与其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该实验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本实验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C;
(3)由于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实验中氨气分子先运动到a处,观察到a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
(4)氨气溶于水可制得氨水,而氨气的一种合成方法如图所示,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氮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从分子角度分析氨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9.答案:13;95.96;五
解析:由钼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n=42-2-8-18-1=13;
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95.96;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由钼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钼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5,则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A卷)(含解析)

下一篇: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2024)单元质检卷(B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