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机械运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专题1.5 《机械运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  )
A. m B. dm C. cm D. mm
【答案】C
【解析】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
A. 2km/h B. 10km/h C. 20km/h D. 1000km/h
【答案】C
【解析】由诗句可知,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为1000里,由题意可知,2里为1km,则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为500km。“一日还”指从白帝城到达江陵需要大约24h,由可知,船速约
所以船速与20km/h更接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3.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A.2s B.8s C.1min D.0.1h
【答案】B
【解析】男子组50m短跑比赛,运动员的短跑速度约为6.5m/s,由速度公式得,小明完成比赛所需时间约为,所以8s最为接近。故选B。
4.如图所示,日晷是一种测量仪器,它用来测量(  )
A.时间 B.温度 C.质量 D.方向
【答案】A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而“日晷”就是利用观察其日晷晷针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
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的,“日晷”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计量时间的。
故选:A。
5.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机械运动的是(  )
A.汽车过后,尘土飞扬
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
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会全变红了
D.苹果从树上落下
【答案】C
【解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A.尘土飞扬,尘土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米粒上下翻滚,米粒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清水变红,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D.苹果从树上落下,苹果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6.站在路边的小乐看到甲、乙两个气球正在升空,如图1所示,一会儿看到的场景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上运动
B.以乙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
C.以树为参照物,甲和乙都向上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和树都向下运动
【答案】B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A.由图可知,乙上升的速度比甲快,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上运动,故A正确;
B.以乙为参照物,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树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树为参照物,甲和乙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而且它们都向上运动,故C正确;
D.乙上升的速度比甲快,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和树都向下运动,故D正确。
故选:B。
7.小明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配速是指通过1km所需的时间),根据信息可推断(  )
时间58:00 5.00公里
大卡 配速(min/km) 步数
264 11.6 6923
A.平均每走一步通过的路程约为0.5m
B.平均速度约为5.17km/h
C.每小时步行11.6km
D.步行5km用时11.6min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显示的时间、路程、步数等信息结合速度公式进行判断。
A.平均每走一步通过的路程约为≈0.72m,故A错误;
B.平均速度v==≈5.17km/h,故B正确;
C.58分钟接近1小时,每小时步行略大于5km,故C错误;
D.由图知步行5km用时58min,故D错误。
故选:B。
8. 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1)和(2) B.(2)和(3) C.(2)和(4) D.(1)和(4)
【答案】C
【解析】(1)图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不变,说明物体静止;(2)图s—t中,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图中速度随时间均匀的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4)图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发生变化,说明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某队伍接到命令后出发某地抗灾,途中得知有新任务,要求通讯兵告知,已知队伍长6千米,队伍移动速度为5千米每时,通讯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再返回的过程中,共用时30分钟,则传令兵的速度为(  )
A.18km/h B.20km/h C.24km/h D.25km/h
【答案】D
【解析】设传令兵的速度为v,传令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所用时间t1=;
再返回的过程中所用时间t2=,两时间之和为30分钟,据此列出方程,把相关数值代入求解即可。
队伍长s队伍=6km,传令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所用时间t1=,
再传令兵返回的过程中所用时间t2=,
共用时30分钟,即t1+t2=h,
则+=h,
代入数据有:+=h,
解得v=25km/h或﹣1km/h,但﹣1km/h应舍去。故选:D。
10. 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
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D.经过0.4s,甲、乙速度相等
【答案】B
【解析】(1)根据s﹣t图象可知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图中一组路程和时间,可根据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确定速度的大小;
(2)根据交点的含义进行判断。
ABC、根据图象可知,两车是相向行驶的,甲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乙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故B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经过0.4s,甲、乙的位置都在8m处,甲、乙此时相遇,甲、乙的速度并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人手臂长74   ;
(2)一条新铅笔的长约1.64   .
(3)教室的宽度约为60   ;
(4)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   .
【答案】(1)cm;(2)dm;(3)dm;(4)km/h.
【解析】(1)一般成年人把手张开,从左手的指尖到右侧肩膀的长度大约是一米,手臂的长度约为74cm;(2)张开手掌,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20cm=2dm,一只新铅笔的长度比此长度小一些,为1.64dm;(3)教室的宽度在6m=60dm左右;
(4)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
【点拨】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和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2.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被测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
【答案】1;2.42。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合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4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42cm-2.00cm=2.42cm。
3.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公式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的有km/h,换算关系是1 m/s=______km/h.
【答案】v=s/t,m/s,3.6.
【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公式数学表达式为v=s/t,国际单位是m/s,常用的有km/h,换算关系是1 m/s=3.6km/h.
4.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____km/h;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________的。
【答案】 5 运动
【解析】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运动的。
5.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5min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方向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速度为   m/s。
【答案】向东;10。
【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根据公式v=求出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速度。
甲、乙两辆汽车开始时在同一地点,5min后甲车的位置乙车的东面,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位置相对于乙车向东发生了变化,因此运动方向是向东;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速度为:
v====10m/s。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1分)
1.(8分)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细铜丝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应改正为:   。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   。
(3)该同学在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   。
【答案】(1)A;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2)DBEC;(3)大。
【解析】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
(1)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
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排绕适当的圈数n,
用刻度尺量出这个铜丝绕圈的长度L2,
再将铜丝绕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
C步骤应该为: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2)改正错误后,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C(或DEBC);
(3)若在绕细铜丝时,没有密排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2.(7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4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_______(选填“>”、“<”或“=”)。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图像,如图15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14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则_______(选填“>”、“<”或“=”)。
【答案】(1)加速 不平衡 (2)1.8 1.5 < (3)4.8 (4)>
【解析】(1)由图14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在做加速运动;而加速运动反映了小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所以小球受力不平衡。(2)由得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显然;CD段的路程为。(3)由图像知,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t成正比关系,且比值大小为,因此经过2s后,小球通过E点时的速度为。(4)因为小球一直在做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经过路程中点时所用时间一定大于,可见小球的速度为时,小球还没到达路程的中点,也即是说,先有后有,所以有。
3.(6分)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2)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
(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
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0.2m/s=0.72km/h;
(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5)如果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所测的时间偏小,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变,由v=可知,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5分)
1. (5分)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二十一世纪“超级工程”,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km,海底隧道全长5.6km),大桥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乙所示。
(1)大桥上某处有如图甲所示交通标志,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2)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答案】小型客车限速100km/h;80km/h;没有超速。
【解析】(1)[1]图甲所示的是限速标志,其物理意义是:小型客车限速100km/h。
(2)[2]由图乙可知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用的时间
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平均速度是
所以轿车没有超速。
2. (10分)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题意可得,纵波到达时间为21h46min07s,横波到达时间为21h46min09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列出时间差的关系式,可求距离;
(2)由v=可求出时间,即可得到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解答】(1)由题意可得,两列波到达的时间差:
t=21:46:09﹣21:46:07=2s,
设地震局距震源的距离为s,由v=可得,
=2s,即=2s,
解得:s=14000m;
(2)由v=知,t′===2s,
21h46min07s﹣2s=21h46min05s,
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答:(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000m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3.(10分)国庆期间,爸爸带小明去北京游览名胜古迹。以下是他们乘坐的G602车次时刻表,请你根据表中信息计算:
太原南 阳泉北 石家庄 保定东 北京西
到站时间 07:30 08:00 08:55 9:42
发车时间 06:42 07:35 08:05 09:00
里程/km 0 114 220 374 ?
(1)若G602次高铁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80km/h,则太原南到北京西全程多少千米?
(2)G602次高铁列车从阳泉北到保定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太原南到北京西全程为540km;
(2)G602次高铁列车从阳泉北到保定东的平均速度是195km/h。
【解析】(1)由表格可知太原南到北京西所需时间,知道G602次高铁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计算太原南到北京西全程为多少千米;
(2)由表格可知阳泉北到保定东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G602次高铁列车从阳泉北到保定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答】(1)G602次高铁列车从太原南到北京西的时间t=09:42﹣06:42=3h,
由v=得太原南到北京西全程为:s=vt=180km/h×3h=540km;
(2)阳泉北到保定东的路程s1=374km﹣114km=260km
阳泉北到保定东的时间t1=08:55﹣07:35=1h20min=h,则G602次高铁列车从阳泉北到保定东的平均速度:v1===195km/h。
答:(1)太原南到北京西全程为540km;
(2)G602次高铁列车从阳泉北到保定东的平均速度是195km/h。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2024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精讲精炼学案(全国通用)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专题1.5 《机械运动》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  )
A. m B. dm C. cm D. mm
2.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
A. 2km/h B. 10km/h C. 20km/h D. 1000km/h
3.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A.2s B.8s C.1min D.0.1h
4.如图所示,日晷是一种测量仪器,它用来测量(  )
A.时间 B.温度 C.质量 D.方向
5.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机械运动的是(  )
A.汽车过后,尘土飞扬
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
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会全变红了
D.苹果从树上落下
6.站在路边的小乐看到甲、乙两个气球正在升空,如图1所示,一会儿看到的场景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上运动
B.以乙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
C.以树为参照物,甲和乙都向上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和树都向下运动
7.小明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配速是指通过1km所需的时间),根据信息可推断(  )
时间58:00 5.00公里
大卡 配速(min/km) 步数
264 11.6 6923
A.平均每走一步通过的路程约为0.5m
B.平均速度约为5.17km/h
C.每小时步行11.6km
D.步行5km用时11.6min
8. 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1)和(2) B.(2)和(3) C.(2)和(4) D.(1)和(4)
9.某队伍接到命令后出发某地抗灾,途中得知有新任务,要求通讯兵告知,已知队伍长6千米,队伍移动速度为5千米每时,通讯兵由队尾移动至队头再返回的过程中,共用时30分钟,则传令兵的速度为(  )
A.18km/h B.20km/h C.24km/h D.25km/h
10. 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
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D.经过0.4s,甲、乙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人手臂长74   ;
(2)一条新铅笔的长约1.64   .
(3)教室的宽度约为60   ;
(4)人的步行速度约为4   .
2.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被测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
3.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公式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的有km/h,换算关系是1 m/s=______km/h.4.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____km/h;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________的。
5.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西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5min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方向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1分)
1.(8分)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细铜丝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应改正为:   。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   。
(3)该同学在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   。
2.(7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4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_______(选填“>”、“<”或“=”)。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图像,如图15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14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则_______(选填“>”、“<”或“=”)。
3.(6分)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25分)
1. (5分)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二十一世纪“超级工程”,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km,海底隧道全长5.6km),大桥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乙所示。
(1)大桥上某处有如图甲所示交通标志,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2)轿车在这一区间路段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2. (10分)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3.(10分)国庆期间,爸爸带小明去北京游览名胜古迹。以下是他们乘坐的G602车次时刻表,请你根据表中信息计算:
太原南 阳泉北 石家庄 保定东 北京西
到站时间 07:30 08:00 08:55 9:42
发车时间 06:42 07:35 08:05 09:00
里程/km 0 114 220 374 ?
(1)若G602次高铁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80km/h,则太原南到北京西全程多少千米?
(2)G602次高铁列车从阳泉北到保定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10.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含解析)—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优化作业

下一篇:第二十四章 圆单元测试卷(原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