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和眼睛 质量评价-2024-2025-粤沪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原卷版+答案版)

第三章 光和眼睛 质量评价
(考试时间:90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C)
A.空中彩虹 B.水中倒影
C.墙上手影 D.杯中铅笔
2.五彩缤纷的世界由各种光源点缀而成,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C)
A.月亮 B.蜡烛
C.发光的电灯 D.太阳
3.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
4.如图为小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的是(B)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6.如图,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20 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D)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
B.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由红、绿、蓝三基色构成
C.光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D.卫星能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8.如图是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光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甲是近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C.乙是远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9.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射到光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1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11.下列关于光的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小明以1 m/s的速度面镜,像也会以1 m/s 的速度靠近小明
C.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D.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作汽车前灯的反光罩
12.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3.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则镜面应(A)
A.逆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0°
C.逆时针转动30°
D.顺时针转动3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光从空气射向透明玻璃时,通常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B.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增大
C.在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D.光束垂直射向透明玻璃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是90°
1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BD)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16.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规律时,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10 12.5 15 20 25
像距v/cm 30 19 15 12 11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
B.当v=30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C.当u=20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向距凸透镜22 cm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到河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8.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物体点燃,用这类透镜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19.在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清投影仪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投影仪屏幕上发生了漫(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雨后的夜晚,为了不踩水,背着月光走的人应踩在路面较亮(选填“暗”或“亮”)的地方。
20.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2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他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 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该同学又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2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跟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u=10 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3.(1)(2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2分)如图是两条通过凸透镜的光线,请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4.(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一根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在玻璃板后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用较薄(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5.(6分)(1)如图甲,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经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2)如图乙、丙,某同学通过实验室墙壁上的镜子看到了身后墙上写着“育才欢迎您”的标语,则他通过平面镜看到标语的像应该如图丙(选填 “乙”或“丙”)所示。
(3)如图丁,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当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6 cm 处,如图戊,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上移(选填“往下移”“不变” 或“往上移”)。
26.(7分)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右侧可绕NN′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如图所示,小明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他将光屏右侧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右侧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图中入射角∠α为∠AON(用字母表示,下同),折射角∠γ为∠BON′。
(3)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格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①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选填“改变”或“不变”);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选填“偏向”或“偏离”)法线;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
27.(7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实验前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中央。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乙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工作的。
(4)接着,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清晰,则该眼镜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实验过程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能(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但所成的像变暗(选填“亮”或“暗”)。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8.(6分)天文单位是物理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用A.U.表示,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已知海王星距离太阳约30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1.5×1011 m。求光从太阳传到海王星需要多长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解:太阳到海王星的距离:
s=30×1.5×1011 m=4.5×1012 m,
由v=得,光从太阳传到海王星需要的时间:
t===1.5×104 s。
29.(8分)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示,即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
(1)求镜片焦距为0.2 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
(2)求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
解:(1)焦距0.2 m的透镜其焦度:
Φ===5 m-1,
近视眼镜片为凹透镜,故其度数是-500度;
(2)由题意可知,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故400度的眼镜片的焦度是4 m-1,则400度的眼镜片焦距:
f′===0.25 m。
30.(10分)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因受场地限制,为节约空间,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小丽检测视力。
(1)小丽距离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的距离是多少?
(2)小丽站起来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一段距离,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是3 m,则小丽走了多少?
(3)测试时小丽看到“E”字开口指向右侧,则视力表中该“E”开口指向哪一侧?
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
s1=2.3 m+0.4 m=2.7 m,
由图可知,小丽到镜面的距离为2.3 m,故小丽距离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的距离:
s2=2.7 m+2.3 m=5.0 m;
(2)小丽站起来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一段距离,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是 3 m。已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小丽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0.3 m,因为小丽距离平面镜的原来距离为2.3 m,故小丽走的距离:s3=2.3 m-0.3 m=2 m;
(3)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看到的像的“E”字开口指向右侧,则视力表中该“E”开口指向左侧。第三章 光和眼睛 质量评价
(考试时间:90分钟 全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空中彩虹 B.水中倒影
C.墙上手影 D.杯中铅笔
2.五彩缤纷的世界由各种光源点缀而成,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A.月亮 B.蜡烛
C.发光的电灯 D.太阳
3.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
4.如图为小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的像是实像
B.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有关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6.如图,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 20 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7.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影子是因为光的反射形成的
B.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由红、绿、蓝三基色构成
C.光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D.卫星能拍摄到地球,是因为地球是光源
8.如图是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光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C.乙是远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凸透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成因,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9.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射到光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1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11.下列关于光的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小明以1 m/s的速度面镜,像也会以1 m/s 的速度靠近小明
C.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D.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作汽车前灯的反光罩
12.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
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3.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则镜面应( )
A.逆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0°
C.逆时针转动30°
D.顺时针转动3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光从空气射向透明玻璃时,通常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B.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增大
C.在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D.光束垂直射向透明玻璃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是90°
1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16.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规律时,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10 12.5 15 20 25
像距v/cm 30 19 15 12 11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
B.当v=30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C.当u=20 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向距凸透镜22 cm处移动,像会逐渐变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到河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 而形成的;看到清澈河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所以同学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
18.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 作用将物体点燃,用这类透镜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
19.在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清投影仪屏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投影仪屏幕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雨后的夜晚,为了不踩水,背着月光走的人应踩在路面较 (选填“暗”或“亮”)的地方。
20.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
2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他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 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该同学又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跟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u=10 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3.(1)(2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2分)如图是两条通过凸透镜的光线,请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4.(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一根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在玻璃板后观察光屏,光屏上没有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用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5.(6分)(1)如图甲,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的目的是便于 ;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经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2)如图乙、丙,某同学通过实验室墙壁上的镜子看到了身后墙上写着“育才欢迎您”的标语,则他通过平面镜看到标语的像应该如图 (选填 “乙”或“丙”)所示。
(3)如图丁,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6 cm 处,如图戊,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 (选填“往下移”“不变” 或“往上移”)。
26.(7分)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右侧可绕NN′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如图所示,小明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他将光屏右侧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右侧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图中入射角∠α为∠ (用字母表示,下同),折射角∠γ为∠ 。
(3)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格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①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 (选填“偏向”或“偏离”)法线;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
27.(7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实验前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使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中央。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乙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工作的。
(4)接着,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清晰,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实验过程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但所成的像变 (选填“亮”或“暗”)。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8.(6分)天文单位是物理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用A.U.表示,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已知海王星距离太阳约30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1.5×1011 m。求光从太阳传到海王星需要多长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9.(8分)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示,即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
(1)求镜片焦距为0.2 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
(2)求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
30.(10分)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因受场地限制,为节约空间,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小丽检测视力。
(1)小丽距离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的距离是多少?
(2)小丽站起来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一段距离,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是3 m,则小丽走了多少?
(3)测试时小丽看到“E”字开口指向右侧,则视力表中该“E”开口指向哪一侧?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期中质量评价-2024-2025-粤沪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原卷版+答案版)

下一篇:2025届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分层精练四十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