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期末全册综合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个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它们运动时间之比是:时,通过的路程之比是:,则甲、乙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2.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日食现象,图是某地市民在发生日食现象时在地面上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呈现的月牙形状 下列四个选项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与该市民看到的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湖面倒影成画
B. 民间艺术皮影戏
C. 白光通过三棱镜
D. 水中筷子弯折
3.生活中的现象:现象一,夏天,打开空调,单层玻璃窗会出现水雾;现象二,寒冷的冬天开车时车窗上也有水雾出现,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这两种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B.现象一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壁上
C.现象二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车窗的外壁上
D.现象一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现象二中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
4.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5.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也可以完成实验
B.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0cm,像的位置不变
C.移去后面的蜡烛B,从前面将无法看到蜡烛A的像
D.为了能更清楚的看清A的像,此实验应该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6.甲、乙两名同学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先跑得慢后跑得快
C.8s内,甲跑的路程更长 D.8s内,乙的速度是5m/s
二、多选题
7.甲乙两车相向运动即两个车各自朝对方的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B.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0S
C.15s时甲乙相距225m D.30s时甲乙速度相同
8.珍珍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如图甲所示的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不仅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
C.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
三、填空题
9.长春南湖大桥是长春十大地标建筑之一,某司机驾车过了南湖大桥,司机发现桥面两侧设有隔音墙,是在 过程中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图中读数为35 (填单位符号)。
10.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11.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如果用这个体温计直接去测量一位体温是36.8℃的人的体温,测得温度是 ℃。
12.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5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81cm、17.56cm、17.56cm,该铅笔的长度是 cm,也就是 m。
13.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4.对0.5kg的某固体均匀加热(假设被加热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考虑质量的影响),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它在AB段和CD段对应物质的比热容之比是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已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2×103J/(kg ℃),则它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四、综合题
15.我省最长的城市隧道郑州市北三环隧道全长4520米,隧道内限速60m/h,求:
(1)当车辆匀速通过隧道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车辆是 的;
(2)车辆通过隧道的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
(3)车辆在隧道中以36km/h行驶,鸣笛后1s听到回声,那么听到回声时车辆距离前方的障碍物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6.如下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同时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甲车的速度是 m/s,它在做 运动,判断依据是 ;
(2)乙车在0~10s、 10~20s、20~30s、30~40s的速度 (选填“不变”、“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先变大后不变”), 以司机为参照物,车内乘客是 (选填“运动”、“静止”)的。
(3)甲、乙两车在0~40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填“相等”、“不相等”)的。
17.如图所示为16mm的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的关系,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举出现的场景是________。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箭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则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 m。
(4)若按每秒24幅西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 h。(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五、计算题
18.2012年11月23日,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歼-15战机着舰,与尾钩完全咬合,在短短2.5s内使战机速度从300km/h减少为零,滑行约100m,稳稳停在甲板上。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从触舰到静止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19.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200km,一辆小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前 的路程后,又以100km/h的速度行驶完后面的路程,求该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0.重庆是山城、江城,车辆能上天入地、穿楼穿隧道。如图所示,一辆洒水车沿直线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进行洒水工作,在进入隧道前,距隧道口519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3)在进入隧道前,洒水车距隧道口360m时,步行于隧道内某处的小明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他立刻向隧道前或后两个方向跑,都能恰好跑出隧道进入开阔地带,避免水溅到身上。如果小明跑动的速度恒为3m/s,洒水车以第(2)问的速度行驶,试求该隧道的长度。
六、作图题
21.如图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七、实验探究题
22.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 ;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焦距 像的高度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①分析 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 ,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3.【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4.【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6.【答案】D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7.【答案】A,B,C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8.【答案】A,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9.【答案】传播;dB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10.【答案】刻度尺;秒;米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11.【答案】37.4;37.4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12.【答案】17.57;0.1757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13.【答案】42.5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4.【答案】1:4;增大;3×104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15.【答案】运动;4.52分钟;165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参照物及其选择
16.【答案】(1)30;匀速;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
(2)越来越大;静止
(3)相等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参照物及其选择
17.【答案】(1)A
(2)C
(3)646
(4)1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8.【答案】144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9.【答案】解:小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s1= s= ×200km=50km,
根据v= 可得,小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
t1= = =1h,
小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s2=s﹣s1=200km﹣50km=150km,
根据v= 可得,小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
t2= = =1.5h,
该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t=t1+t2=1h+1.5h=2.5h,
该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v= = =80km/h.
答:该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80km/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0.【答案】(1)解: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答: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1020m;
(2)解: 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洒水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隧道口距离的2倍,即鸣笛处于隧道口的距离为
鸣笛处到隧道口的距离为
则洒水车行驶的路程为
洒水车的速度为
答: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6m/s;
(3)解: 洒水车与隧道口的距离为
由速度公式可知,洒水车达到前隧道口的时间为
小明向着洒水车运动,此时小明刚好到达隧道口与洒水车相遇,由速度公式可知,小明运动的距离为
小明与洒水车运动方向相同时,当洒水车刚好达到后隧道口时,小明也刚好运动到后隧道口,假设隧道长度为L,则洒水车运动的路程为
小明运动的路程为
由速度公式可知
解得
答:该隧道的长度为72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1.【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22.【答案】(1)光屏
(2)光屏中央
(3)“F”光源
(4)1、2、3;大(或长)
(5)薄;向前伸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