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分)
1.(2024九上·庄河期末)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汽油挥发 C.金属锈蚀 D.食物腐烂
2.(2024九上·庄河期末)物质是多样性的,依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红磷 C.海水 D.石灰石
3.(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
A.H B.H+ C.H2 D.2H
4.(2024九上·庄河期末)在氯化物中氯的化合价是-1。氯化铁(FeCl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1 C.+2 D.+3
5.(2024九上·庄河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水处理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医疗器械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车的电刷
6.(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取用固体
7.(2024九上·庄河期末)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在医学上用作注射营养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B.葡萄糖由24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8.(2024九上·庄河期末)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燃料的燃烧等化学变化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使用脱硫煤能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D.煤和石油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9.(2024九上·庄河期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物秸秆就地焚烧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出门随手关闭电灯
10.(2024九上·庄河期末)钛是一种稀有金属,抗腐蚀性能非常好,广泛用于国防、航天等领域。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示内容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的核电荷数是22 B.钛的元素符号是Ti
C.钛的原子序数是22 D.1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2024九上·庄河期末)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中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人驻“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聚首,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经典场面。飞天探穹字,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的时间可能长达数月或数年,生存资源供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氧气是人类生命最主要的支持。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呼吸每天需要约500升O2,一个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半年,就需要约90000升O2。
空间站的氧气供应主要依靠电解水制氧发生器,原理是2H2O2H2↑+O2↑。1升水经过电解后可以获得约600升O2。
空间站的第二种氧气供应方式是从固氧化合物中制取O2。将氯酸钠(NaClO3)和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时,铁粉先燃烧,NaClO3在高温下分解为氯化钠(NaCl)和O2。1千克铁粉和氯酸钠的混合物大约产生135升O2。
另外,空间站会存储少量高压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这三种供给O2的方式各有优缺点,相互补充,保证空间站内的航天员获得足够的O2供应。
空间站内的水资源是如何获取的呢 空间站通过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回收处理航天员所呼出的水汽和尿液,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是人类生命最主要的支持,是因为O2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电解水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   。在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分别是   。
(3)1升水电解后生成的O2质量虽然小于水,但体积约为600升。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
(4)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产生O2,生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NaCl是由   两种微观粒子构成的。
(5)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中,人类使用的水资源获取途径有   条。如果将该系统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写出1点即可)。
12.(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小故事:在拉瓦锡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金属汞在密闭容器的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取出生成的固体进行称量,发现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增加了。因为波义耳没有考虑生成的固体中增加了   的质量,因此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2)【反应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如甲图所示,将未知量的CO2全部通入盛满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的现象是   。待量筒内不再有液体进入,将集气瓶内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结合量筒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通入的CO2的质量。该测定方法会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写出1点即可)。
(3)【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乙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KMnO4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6.3gKMnO4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是   g。
(5)【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没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如丙图所示,将一根铜丝打磨光亮,称量质量后,伸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分别称量反应后固体、液体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   (填“<”、“=”或“>”)反应前后液体的质量差。
(6)【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丁图是气体感应器测定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表示O2含量的曲线是   (填序号)。
(7)CO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否就是已燃烧的蜡烛中碳元素的质量,说明理由   。
(8)燃料中的碳燃烧生成CO的原因是   ,减少CO生成的有效措施是   。
(9)归纳总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在   (填“密闭”或“开放”)体系中进行,并充分思考、论证是否存在其它影响因素。
13.(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实验准备】
实验Ⅱ、Ⅲ所用金属反应前均已打磨光亮。
(1)【实验操作】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现象与分析
Ⅰ.验证金属材料的部分物理性质 黄铜在铜的表面刻画出明显痕迹,说明黄铜的   比铜的大。
酒精灯加热铜片过程中,观察到铜片上的蜡烛   ,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镁条表面变为灰黑色,试管2中铁丝无明显变化。系有火柴的铁丝,引燃火柴后,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   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Ⅱ说明镁、铁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Ⅲ.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观察到有共同现象的试管是   (填序号),本组实验可以验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试管6、试管7中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7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2)【实验反思】实验Ⅲ不能得出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实验完成验证,所需试剂为   。
(3)【实验拓展】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是提炼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归纳项目 适用方法 比较金属
金属化学性质活泼程度比较 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的   程度 镁、铁
与稀硫酸或   是否反应 铁、铜
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是否反应 铝、铜
14.(2024九上·庄河期末)某同学利用下列用品进行“法老之蛇”趣味实验。
实验用品:白糖、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打火机、沙子、钢盆、筷子、瓷碗、瓶盖
实验操作:
Ⅰ.取10g小苏打与40g白糖,加入瓷碗中,用筷子将这两种白色固体混合均匀。
Ⅱ.在钢盆底部铺满沙子,用瓶盖在沙子上压出一个小凹槽,洒上少量75%乙醇消毒液。
Ⅲ.向凹槽内加入4瓶盖固体混合物,堆成锥形。
Ⅳ.向混合物周围洒上少量75%乙醇消毒液,用打火机引燃;随后白色固体也开始燃烧,表面出现蓬松状黑色固体,并不断向外膨胀,形成舞动的“黑蛇”。
(1)【探究活动一】
提出问题:哪种物质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猜想假设:可能是白糖、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等。
实验操作:清除钢盆内沙子上的物质,再覆盖一层沙子。将少量白糖、小苏打分别放置在沙子的不同位置,洒上少量75%乙醇消毒液在这两种物质的表面,点燃。
证据推理:点燃75%乙醇消毒液后,白糖燃烧,表面生成黑色物质;小苏打表面至乙醇火焰熄灭,也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判断黑色固体不是由   产生的。
(2)反思评价:因为不能排除   ,需继续探究。
(3)查阅资料: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加热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C12H22O11),加热时会发生碳化反应:C12H22O1112C+11H2O。
结论分析:经过实验探究和资料论证,白糖反应生成黑色固体。白糖在趣味实验中的另一个作用是   ,小苏打的作用是   。
(4)【探究活动二】提出问题:实验中产生的“法老之蛇”小于预期效果,可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猜想假设:因素1:与75%乙醇消毒液含水量高有关。
因素2:与白糖和小苏打的配比有关。
因素3:   。
(5)设计方案:高浓度乙醇溶液或无水乙醇更易燃、易爆,一般不作为家庭常备用品。因此仍选用已有实验用品,只需取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物质,重新进行趣味实验,对比效果,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这种物质是   。此对比实验中白糖与小苏打的配比是   。
(6)【拓展思考】
当乙醇燃烧产生的火焰包裹住混合物,白色固体几乎不燃烧。在固体燃烧后,当火焰变小时,拨开上面的黑色物质,里层的白色固体立即开始燃烧,由此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要相互   。
(7)【注意事项】
①要控制加入的乙醇消毒液的量,严禁向火焰上泼酒乙醇消毒液,防止引起火灾。
②点燃乙醇消毒液前一定要准备好大块湿抹布,一旦出现意外,盖在火焰上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金属锈蚀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为混合物,故A不合题意;
B、红磷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海水中存在水、氯化钠等盐类,为混合物,故C不合题意;
D、石灰石由碳酸钙和杂质组成,为混合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故A不合题意;
B.H+表示1个氢离子,故B不合题意;
C.H2表示1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2H表示2个氢原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 氯化铁(FeCl3)中,氯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到:x+(-1)×3=0,解得:x=+3,即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故选:D。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律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 A、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处理,与可燃性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医疗器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车的电刷,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不能碰到短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 A、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由化学式 C6H12O6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则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化学式中有几种符号,就含有几种元素;
C.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8.【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 A、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因此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效缓解酸雨,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煤和石油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A.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来分析;
C.根据煤炭脱硫的目的来分析;
D.根据煤炭和石油的用途来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 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故B不合题意;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水源,故C不合题意;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可以节约用电,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A.根据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
B.根据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进行分析;
C.根据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人走灯灭、节能减排可以节约用电进行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因此钛的核电荷数是2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元素名称的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因此钛的元素符号是Ti,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钛的原子序数是2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不是1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1.【答案】(1)供给呼吸
(2)分解反应;氧原子和氢原子
(3)分子间的间隔
(4)钠离子和氯离子
(5)CO2 + 4H2CH4 + 2H2O
(6)3;排放出甲烷,加剧温室效应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氧气是人类生命最主要的支持,是因为O2具有的性质之一是供给呼吸。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在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分别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3)1升水电解后生成的O2质量虽然小于水,但体积约为600升。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4)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两种微观粒子构成的。
(5)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4H2CH4 + 2H2O 。
(6)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中,人类使用的水资源获取途径有:尿处理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萨巴蒂尔反应器3条。该系统排放的甲烷是温室气体,如果将该系统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加剧温室效应。
【分析】 (1)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3)根据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来分析;
(4)根据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两种微观粒子构成的来分析;
(5)根据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来分析;
(6)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以及该系统排放的甲烷是温室气体来分析。
12.【答案】(1)氧元素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能溶于水
(3)2KMnO4K2MnO4 + MnO2 + O2↑;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0.6
(5)=
(6)①
(7)不是。因为蜡烛中的碳完全燃烧会生成CO2,还有未燃烧的炭粒。
(8)氧气不充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完全燃烧。;燃烧时通入足够的空气。
(9)密闭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1)化学小故事:将一定质量的金属汞在密闭容器的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取出生成的固体进行称量,发现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增加了。因为波义耳没有考虑生成的固体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因此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2)①如甲图所示,将未知量的CO2全部通入盛满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待量筒内不再有液体进入,将集气瓶内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结合量筒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通入的CO2的质量。该测定方法会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3)乙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KMnO4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 + MnO2 + O2↑ ;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是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设反应生成氧气质量是x。
2KMnO4 K2MnO4 +MnO2 +O2↑
316     32
6.3g     X

解得:x=0.6g。
(5)如丙图所示,将一根铜丝打磨光亮,称量质量后,伸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分别称量反应后固体、液体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反应前后液体的质量差。
(6)丁图是气体感应器测定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表示O2含量的曲线是①。
(7)CO中碳元素的质量,不是已燃烧的蜡烛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因为蜡烛中的碳完全燃烧会生成CO2,还有未燃烧的炭粒。
(8)燃料中的碳燃烧生成CO的原因是氧气不充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完全燃烧,减少CO生成的有效措施是燃烧时通入足够的空气。
归纳总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充分思考、论证是否存在其它影响因素。
【分析】(1)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从而造成固体质量增加;
(2)①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部分二氧化碳会溶于水而不能被测量出来。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4)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就是生产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即可;
(5)固体的质量差其实就是进入溶液的铜的质量和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差;
(6)注意碳可能不完全燃烧,且有二氧化碳产生;
(7)如果容器开放,那么生成的气体会排放出去,据此分析。
13.【答案】(1)硬度;熔化;火星;镁;3、4;铝> 铜,铁>铜;金属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铝丝、硫酸亚铁溶液
(3)难易;盐酸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 【实验操作】Ⅰ.将黄铜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加热铜片,由于铜片具有导热性,则会观察到蜡烛熔化。
Ⅱ.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但铁不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Ⅲ.铝、铁能和盐酸反应,但铜不能和盐酸反应,则试管3、4中都有气泡产生;同时还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铜,铁>铜;
铝、铁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则都能观察到金属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且由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还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反思】实验Ⅲ中,若想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即可,则可选用铝丝、硫酸亚铁溶液或铁丝、硫酸铝溶液来验证。
【实验拓展】结合前面探究,比较镁、铁时,根据两种金属与氧气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则可比较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的难以程度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铁能和硫酸、盐酸反应,但铜不能,则可通过比较与盐酸或硫酸是否反应来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或根据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是否反应来证明。
【分析】 【实验操作】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实验拓展】根据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进行分析。
14.【答案】(1)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
(2)白糖与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3)白糖燃烧放热,为白糖碳化、小苏打分解反应提供热能;小苏打反应生成CO2,使黑色固体蓬松,并不断向外膨胀
(4)温度……实验目的:探究因素1是否为影响因素。
(5)水;4:1
(6)接触
(7)隔绝氧气,降低温度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 【探究活动一】证据推理:根据点燃75%乙醇消毒液后,白糖燃烧,表面生成黑色物质,小苏打表面至乙醇火焰熄灭,也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判断黑色固体不是由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产生的;
(2)反思评价:在此过程中因为不能验证白糖与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所以需继续探究;
(3)结论分析:白糖燃烧会放出热量,可以为白糖碳化、小苏打分解反应提供热能,小苏打的作用是小苏打反应生成CO2,使黑色固体蓬松,并不断向外膨胀;
(4)【探究活动二】猜想假设: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速率,可能影响“法老之蛇”的舞动速率;
(5)设计方案: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需要控制变量,目的是探究与75%乙醇消毒液含水量高有关,则可以将75%乙醇消毒液换成等量的水,而仍取10g小苏打与40g白糖,故对比实验中白糖与小苏打的配比是4:1;
(6)【拓展思考】当乙醇燃烧产生的火焰包裹住混合物,白色固体几乎不燃烧,在固体燃烧后,当火焰变小时,拨开上面的黑色物质,里层的白色固体立即开始燃烧,由此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要相互接触;
(7)【注意事项】酒精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在火焰上,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 (1)【探究活动一】证据推理:根据点燃75%乙醇消毒液后,白糖燃烧,表面生成黑色物质;小苏打表面至乙醇火焰熄灭,也没有明显变化来分析解答;
(2)反思评价:根据在此过程中因为不能验证白糖与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来分析解答;
(3)结论分析:根据白糖燃烧放热,为白糖碳化、小苏打分解反应提供热能来分析解答;根据小苏打反应生成CO2,使黑色固体蓬松,并不断向外膨胀来分析解答;
(4)【探究活动二】猜想假设:根据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速率,可能影响“法老之蛇”的舞动速率来分析解答;
(5)方案: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需要控制变量来分析解答;根据仍取10g小苏打与40g白糖来分析解答;
(6)【拓展思考】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7)【注意事项】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分)
1.(2024九上·庄河期末)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汽油挥发 C.金属锈蚀 D.食物腐烂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金属锈蚀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上·庄河期末)物质是多样性的,依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红磷 C.海水 D.石灰石
【答案】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为混合物,故A不合题意;
B、红磷只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B符合题意;
C、海水中存在水、氯化钠等盐类,为混合物,故C不合题意;
D、石灰石由碳酸钙和杂质组成,为混合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3.(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
A.H B.H+ C.H2 D.2H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故A不合题意;
B.H+表示1个氢离子,故B不合题意;
C.H2表示1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2H表示2个氢原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判断。
4.(2024九上·庄河期末)在氯化物中氯的化合价是-1。氯化铁(FeCl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1 C.+2 D.+3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 氯化铁(FeCl3)中,氯的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得到:x+(-1)×3=0,解得:x=+3,即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故选:D。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规律进行分析。
5.(2024九上·庄河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水处理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医疗器械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车的电刷
【答案】A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 A、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处理,与可燃性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医疗器械,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车的电刷,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6.(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取用固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 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加热液体,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不能碰到短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7.(2024九上·庄河期末)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在医学上用作注射营养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B.葡萄糖由24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D.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 A、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C6H12O6 可知,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由化学式 C6H12O6可知,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则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化学式中有几种符号,就含有几种元素;
C.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8.(2024九上·庄河期末)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燃料的燃烧等化学变化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使用脱硫煤能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D.煤和石油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 A、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因此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效缓解酸雨,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煤和石油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 A.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来分析;
C.根据煤炭脱硫的目的来分析;
D.根据煤炭和石油的用途来分析。
9.(2024九上·庄河期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物秸秆就地焚烧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出门随手关闭电灯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 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故B不合题意;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水源,故C不合题意;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可以节约用电,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A.根据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
B.根据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进行分析;
C.根据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人走灯灭、节能减排可以节约用电进行分析。
10.(2024九上·庄河期末)钛是一种稀有金属,抗腐蚀性能非常好,广泛用于国防、航天等领域。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示内容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的核电荷数是22 B.钛的元素符号是Ti
C.钛的原子序数是22 D.1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因此钛的核电荷数是2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元素名称的右上角的符号为元素符号,因此钛的元素符号是Ti,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钛的原子序数是2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不是1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2024九上·庄河期末)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中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人驻“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聚首,浩瀚宇宙再现中国人太空会师的经典场面。飞天探穹字,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的时间可能长达数月或数年,生存资源供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氧气是人类生命最主要的支持。一个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呼吸每天需要约500升O2,一个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半年,就需要约90000升O2。
空间站的氧气供应主要依靠电解水制氧发生器,原理是2H2O2H2↑+O2↑。1升水经过电解后可以获得约600升O2。
空间站的第二种氧气供应方式是从固氧化合物中制取O2。将氯酸钠(NaClO3)和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时,铁粉先燃烧,NaClO3在高温下分解为氯化钠(NaCl)和O2。1千克铁粉和氯酸钠的混合物大约产生135升O2。
另外,空间站会存储少量高压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这三种供给O2的方式各有优缺点,相互补充,保证空间站内的航天员获得足够的O2供应。
空间站内的水资源是如何获取的呢 空间站通过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回收处理航天员所呼出的水汽和尿液,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是人类生命最主要的支持,是因为O2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电解水反应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   。在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分别是   。
(3)1升水电解后生成的O2质量虽然小于水,但体积约为600升。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   不同。
(4)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产生O2,生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NaCl是由   两种微观粒子构成的。
(5)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中,人类使用的水资源获取途径有   条。如果将该系统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写出1点即可)。
【答案】(1)供给呼吸
(2)分解反应;氧原子和氢原子
(3)分子间的间隔
(4)钠离子和氯离子
(5)CO2 + 4H2CH4 + 2H2O
(6)3;排放出甲烷,加剧温室效应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氧气是人类生命最主要的支持,是因为O2具有的性质之一是供给呼吸。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在该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分别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3)1升水电解后生成的O2质量虽然小于水,但体积约为600升。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4)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两种微观粒子构成的。
(5)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4H2CH4 + 2H2O 。
(6)物化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中,人类使用的水资源获取途径有:尿处理系统、冷凝水收集系统、萨巴蒂尔反应器3条。该系统排放的甲烷是温室气体,如果将该系统应用到家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加剧温室效应。
【分析】 (1)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来分析;
(2)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3)根据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来分析;
(4)根据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两种微观粒子构成的来分析;
(5)根据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来分析;
(6)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以及该系统排放的甲烷是温室气体来分析。
12.(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小故事:在拉瓦锡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金属汞在密闭容器的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取出生成的固体进行称量,发现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增加了。因为波义耳没有考虑生成的固体中增加了   的质量,因此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2)【反应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如甲图所示,将未知量的CO2全部通入盛满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的现象是   。待量筒内不再有液体进入,将集气瓶内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结合量筒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通入的CO2的质量。该测定方法会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写出1点即可)。
(3)【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乙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KMnO4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4)6.3gKMnO4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是   g。
(5)【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没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如丙图所示,将一根铜丝打磨光亮,称量质量后,伸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分别称量反应后固体、液体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   (填“<”、“=”或“>”)反应前后液体的质量差。
(6)【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有气体的化学反应】
丁图是气体感应器测定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表示O2含量的曲线是   (填序号)。
(7)CO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否就是已燃烧的蜡烛中碳元素的质量,说明理由   。
(8)燃料中的碳燃烧生成CO的原因是   ,减少CO生成的有效措施是   。
(9)归纳总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在   (填“密闭”或“开放”)体系中进行,并充分思考、论证是否存在其它影响因素。
【答案】(1)氧元素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能溶于水
(3)2KMnO4K2MnO4 + MnO2 + O2↑;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0.6
(5)=
(6)①
(7)不是。因为蜡烛中的碳完全燃烧会生成CO2,还有未燃烧的炭粒。
(8)氧气不充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完全燃烧。;燃烧时通入足够的空气。
(9)密闭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1)化学小故事:将一定质量的金属汞在密闭容器的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取出生成的固体进行称量,发现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增加了。因为波义耳没有考虑生成的固体中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因此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2)①如甲图所示,将未知量的CO2全部通入盛满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待量筒内不再有液体进入,将集气瓶内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结合量筒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通入的CO2的质量。该测定方法会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3)乙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KMnO4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 + MnO2 + O2↑ ;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O2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4)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是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设反应生成氧气质量是x。
2KMnO4 K2MnO4 +MnO2 +O2↑
316     32
6.3g     X

解得:x=0.6g。
(5)如丙图所示,将一根铜丝打磨光亮,称量质量后,伸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分别称量反应后固体、液体的质量,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反应前后液体的质量差。
(6)丁图是气体感应器测定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表示O2含量的曲线是①。
(7)CO中碳元素的质量,不是已燃烧的蜡烛中碳元素的质量,是因为蜡烛中的碳完全燃烧会生成CO2,还有未燃烧的炭粒。
(8)燃料中的碳燃烧生成CO的原因是氧气不充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完全燃烧,减少CO生成的有效措施是燃烧时通入足够的空气。
归纳总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并充分思考、论证是否存在其它影响因素。
【分析】(1)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从而造成固体质量增加;
(2)①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部分二氧化碳会溶于水而不能被测量出来。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4)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就是生产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即可;
(5)固体的质量差其实就是进入溶液的铜的质量和置换出的银的质量差;
(6)注意碳可能不完全燃烧,且有二氧化碳产生;
(7)如果容器开放,那么生成的气体会排放出去,据此分析。
13.(2024九上·庄河期末)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实验准备】
实验Ⅱ、Ⅲ所用金属反应前均已打磨光亮。
(1)【实验操作】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现象与分析
Ⅰ.验证金属材料的部分物理性质 黄铜在铜的表面刻画出明显痕迹,说明黄铜的   比铜的大。
酒精灯加热铜片过程中,观察到铜片上的蜡烛   ,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镁条表面变为灰黑色,试管2中铁丝无明显变化。系有火柴的铁丝,引燃火柴后,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   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Ⅱ说明镁、铁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Ⅲ.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观察到有共同现象的试管是   (填序号),本组实验可以验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试管6、试管7中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7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
(2)【实验反思】实验Ⅲ不能得出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补充实验完成验证,所需试剂为   。
(3)【实验拓展】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是提炼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归纳项目 适用方法 比较金属
金属化学性质活泼程度比较 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的   程度 镁、铁
与稀硫酸或   是否反应 铁、铜
与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是否反应 铝、铜
【答案】(1)硬度;熔化;火星;镁;3、4;铝> 铜,铁>铜;金属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铝丝、硫酸亚铁溶液
(3)难易;盐酸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 【实验操作】Ⅰ.将黄铜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加热铜片,由于铜片具有导热性,则会观察到蜡烛熔化。
Ⅱ.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但铁不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Ⅲ.铝、铁能和盐酸反应,但铜不能和盐酸反应,则试管3、4中都有气泡产生;同时还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铜,铁>铜;
铝、铁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则都能观察到金属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且由于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还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反思】实验Ⅲ中,若想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比较铁、铝的金属活动性即可,则可选用铝丝、硫酸亚铁溶液或铁丝、硫酸铝溶液来验证。
【实验拓展】结合前面探究,比较镁、铁时,根据两种金属与氧气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则可比较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的难以程度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铁能和硫酸、盐酸反应,但铜不能,则可通过比较与盐酸或硫酸是否反应来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或根据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是否反应来证明。
【分析】 【实验操作】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实验拓展】根据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进行分析。
14.(2024九上·庄河期末)某同学利用下列用品进行“法老之蛇”趣味实验。
实验用品:白糖、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打火机、沙子、钢盆、筷子、瓷碗、瓶盖
实验操作:
Ⅰ.取10g小苏打与40g白糖,加入瓷碗中,用筷子将这两种白色固体混合均匀。
Ⅱ.在钢盆底部铺满沙子,用瓶盖在沙子上压出一个小凹槽,洒上少量75%乙醇消毒液。
Ⅲ.向凹槽内加入4瓶盖固体混合物,堆成锥形。
Ⅳ.向混合物周围洒上少量75%乙醇消毒液,用打火机引燃;随后白色固体也开始燃烧,表面出现蓬松状黑色固体,并不断向外膨胀,形成舞动的“黑蛇”。
(1)【探究活动一】
提出问题:哪种物质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猜想假设:可能是白糖、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等。
实验操作:清除钢盆内沙子上的物质,再覆盖一层沙子。将少量白糖、小苏打分别放置在沙子的不同位置,洒上少量75%乙醇消毒液在这两种物质的表面,点燃。
证据推理:点燃75%乙醇消毒液后,白糖燃烧,表面生成黑色物质;小苏打表面至乙醇火焰熄灭,也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判断黑色固体不是由   产生的。
(2)反思评价:因为不能排除   ,需继续探究。
(3)查阅资料: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加热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C12H22O11),加热时会发生碳化反应:C12H22O1112C+11H2O。
结论分析:经过实验探究和资料论证,白糖反应生成黑色固体。白糖在趣味实验中的另一个作用是   ,小苏打的作用是   。
(4)【探究活动二】提出问题:实验中产生的“法老之蛇”小于预期效果,可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猜想假设:因素1:与75%乙醇消毒液含水量高有关。
因素2:与白糖和小苏打的配比有关。
因素3:   。
(5)设计方案:高浓度乙醇溶液或无水乙醇更易燃、易爆,一般不作为家庭常备用品。因此仍选用已有实验用品,只需取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物质,重新进行趣味实验,对比效果,即可达到实验目的,这种物质是   。此对比实验中白糖与小苏打的配比是   。
(6)【拓展思考】
当乙醇燃烧产生的火焰包裹住混合物,白色固体几乎不燃烧。在固体燃烧后,当火焰变小时,拨开上面的黑色物质,里层的白色固体立即开始燃烧,由此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要相互   。
(7)【注意事项】
①要控制加入的乙醇消毒液的量,严禁向火焰上泼酒乙醇消毒液,防止引起火灾。
②点燃乙醇消毒液前一定要准备好大块湿抹布,一旦出现意外,盖在火焰上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
(2)白糖与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3)白糖燃烧放热,为白糖碳化、小苏打分解反应提供热能;小苏打反应生成CO2,使黑色固体蓬松,并不断向外膨胀
(4)温度……实验目的:探究因素1是否为影响因素。
(5)水;4:1
(6)接触
(7)隔绝氧气,降低温度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 【探究活动一】证据推理:根据点燃75%乙醇消毒液后,白糖燃烧,表面生成黑色物质,小苏打表面至乙醇火焰熄灭,也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判断黑色固体不是由小苏打、75%乙醇消毒液产生的;
(2)反思评价:在此过程中因为不能验证白糖与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所以需继续探究;
(3)结论分析:白糖燃烧会放出热量,可以为白糖碳化、小苏打分解反应提供热能,小苏打的作用是小苏打反应生成CO2,使黑色固体蓬松,并不断向外膨胀;
(4)【探究活动二】猜想假设: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速率,可能影响“法老之蛇”的舞动速率;
(5)设计方案: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需要控制变量,目的是探究与75%乙醇消毒液含水量高有关,则可以将75%乙醇消毒液换成等量的水,而仍取10g小苏打与40g白糖,故对比实验中白糖与小苏打的配比是4:1;
(6)【拓展思考】当乙醇燃烧产生的火焰包裹住混合物,白色固体几乎不燃烧,在固体燃烧后,当火焰变小时,拨开上面的黑色物质,里层的白色固体立即开始燃烧,由此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要相互接触;
(7)【注意事项】酒精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在火焰上,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 (1)【探究活动一】证据推理:根据点燃75%乙醇消毒液后,白糖燃烧,表面生成黑色物质;小苏打表面至乙醇火焰熄灭,也没有明显变化来分析解答;
(2)反思评价:根据在此过程中因为不能验证白糖与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来分析解答;
(3)结论分析:根据白糖燃烧放热,为白糖碳化、小苏打分解反应提供热能来分析解答;根据小苏打反应生成CO2,使黑色固体蓬松,并不断向外膨胀来分析解答;
(4)【探究活动二】猜想假设:根据温度的高低会影响构成物质的微粒运动速率,可能影响“法老之蛇”的舞动速率来分析解答;
(5)方案: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需要控制变量来分析解答;根据仍取10g小苏打与40g白糖来分析解答;
(6)【拓展思考】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7)【注意事项】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02辑)】专题09 认识化学元素(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