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锦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24·锦江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金刚石裁玻璃
C.聚氯乙烯用于食品包装 D.用硬铝制造飞机外壳
【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塑料的使用与发展;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A正确;
B、金刚石硬度很大,常用于裁玻璃,B正确;
C、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来盛装食品,C错误;
D、用硬铝制造飞机外壳,是利用硬铝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蚀性强,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2024·锦江模拟)对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阳离子不同
C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D 通过移走硅原子可以构成“中国”两个字 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结构相同,解释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不同,解释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解释不符合题意;
D、通过移走硅原子可以构成“中国”两个字,不能说明原子是不断运动的,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分析碳单质物理性质的差异;
B、分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C、注意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才认为是导电的;
D、根据移走两字判断。
4.(2024·锦江模拟)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B.农药化肥大量施用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 A、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污染,与此主题相符,A错误;
B、农药化肥大量施用会污染环境,与此主题不相符,B正确;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防止污染,与此主题相符,C错误;
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与此主题相符,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5.(2024·锦江模拟)有机锗具有抗肿瘤的效果,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X=2
C.锗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2 D.锗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一层排满应排2个电子,所以x=2,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2,表示原子序数为3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锗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4个电子不容易,失去4个电子也不容易,所以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失电子不容易,化学性质稳定。
6.(2024·锦江模拟)对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生产蓝绿色铬的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酒中含有的酒精属于有机物,也是氧化物
B.乙醇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滴入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B错误;
C.K2Cr2O7,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2+(-2)×7=0,解得x=+6,C正确;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有机物与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 根据乙醇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7.(2024·锦江模拟)下图是关于水的两个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
B.图甲中b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利用图乙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D.图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吸附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 电解水时,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图可知,b管连接电源的正极,则图甲中b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过图乙中的装置后,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则图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吸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8.(2024·锦江模拟)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C.实验中a、b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管口小气球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体现实验绿色化,A正确;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白磷不能燃烧,a处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正确;
C、实验中a、b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正确;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被耗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9.(2024·锦江模拟)中国科学报道了我国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重大进展。制氢过程中某步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催化剂可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析反应原理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A错误;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C正确;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10.(2024·锦江模拟)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 = MgSO4+2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 = H2CO3
C.证明铁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 =2FeCl3+3H2↑
D.用稀硫酸除铁锈:H2SO4+Fe2O3 =2FeSO4+H2O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正确的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A错误,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故B正确,
C、铁在置换反应中常显+2价而不显+3价,正确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C错误,
D、氧化铁在反应物中的化合价是+3价,在生成物中也是+3价,正确的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3H2O,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铁在置换反应中常显+2价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1.(2024·锦江模拟)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后碱性变弱,溶液的pH减小,A错误;
B.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B正确;
C.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C错误;
D.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2.(2024·锦江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纯碱溶液与烧碱溶液 滴加稀盐酸
B 鉴别 固体和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区分腈纶、羊毛线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入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烧碱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加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能够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另一种是腈纶,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
(1)不能“玉石俱焚”:指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主要成分反应。
(2)不能“引狼入室”:指在操作过程中,不能除掉除去杂质又引入新杂质
(3)不能“舍本逐末”:指在除杂过程,要保留主要成分,除去杂质,而不能保留杂质,除去了主要成分;
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加入水后,水会和氧化钙反应,应该高温煅烧;
13.(2024·锦江模拟)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一定是装置漏气
B.图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石灰水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D.图右侧试管中产生沉淀,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A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少,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B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C错误;
D.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能将硫酸铜溶液压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不能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
D、根据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能将硫酸铜溶液压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进行分析。
14.(2024·锦江模拟)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100g 水)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 80℃含有 100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
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底部无固体物质,所以甲是不饱和溶液;丁溶液中含有80g水,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32g硝酸钾,则80g水最多能溶解25.6g硝酸钾,溶液乙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70g,8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136g,所以乙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由上面分析可知,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7.6%,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2%,所以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 25:34,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甲溶液中溶解了136g硝酸钾,所以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分析。
A、根据甲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又晶体析出110.4克,再根据20℃硝酸钾的溶解度和丙溶液是饱和溶液,即可以得到丁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硝酸钾在80℃的溶解度即能得到乙溶液是否饱和。
B、甲溶液蒸发2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由于乙降温后得到溶液乙,乙有晶体析出,则可能是乙大于丙或等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丙和丁一定相等;
C、根据硝酸钾在80℃和20℃的溶解度分析;
D、根据计算的甲溶液中的溶质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分析。
二、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15.(2024·锦江模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卓越的页献。
(1)稻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   (填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无机盐
(2)袁隆平还培育出了适宜在盐碱地上种的植富硒“海水稻”。硒是人体必需的   (选填“微量”、“常量”)元素。
(3)水稻生长中发现部分有叶黄和倒伏现象,他需要及时随加的复合肥料是   :
a、KCl b、NH4NO3 c、KNO3 d、NH4H2PO4
(4)化肥对粮食的增产有重要作用,氮肥生产往往要先制取氨气,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制氨的微现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米饭蒸煮中能闻到了浓郁的米香味,原因是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保存运输大米的真空包装袋其主要成分有聚乙烯塑料,该塑料属于   材料:该包装袋随意丢弃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b
(2)微量
(3)c
(4)3H2+N2=2NH3
(5)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合成;白色污染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稻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糖类;故答案为:b;
(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答案为:微量;
(3)水稻生长中发现部分有叶黄,这是缺乏氮元素造成的,倒伏现象是缺乏钾元素造成的,他需要及时施加富含钾元素与氮元素的复合肥料;故答案为:c;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米饭蒸煮中能闻到了浓郁的米香味,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塑料包装袋随意丢弃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故答案为:第1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第2空、合成;第3空、白色污染。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3)根据化肥的作用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5)根据材料的分类,环保的知识来分析。
16.(2024·锦江模拟)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标号)做气体发生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若用装置⑥净化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浓硫酸。
(2)该实验室制备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为了收集较纯净的NO气体,利用如图仪器I、II,用胶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I中   。
(4)I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该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I中。如果装置I内水未装满留有空气,   (填“影响”或“不影响”)测量结果。
【答案】(1)①;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b
(2)2KMnO4K2MnO4+MnO2+O2↑
(3)bc;装满水
(4)量筒;a;不影响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①;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洗气瓶净化气体,需要长导管进入,气体与洗气瓶中液体接触;故答案为:第1空、①;第2空、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第3空、b;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氮要选择排水法收集,需要将I装置装满水,将从a进气,将水从b中排出到Ⅱ
中;故答案为:第1空、bc;第2空、装满水;
(4)I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体积需要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气体密度比水小,气体从a进入,水从b排出;水未装满不影响进入气体排出等体积水。
故答案为:第1空、量筒;第2空、a;第3空、不影响。
【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气体长进短出;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3)因为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不能用排气法收集,应该用排水法收集;
(4)量取体积的常用工具为量筒;排水法量取气体体积气体应“浅入深出”。
17.(2024·锦江模拟)我国已向世界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某工厂为实现本厂“碳中和”目标,设计了一种“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转化、沉淀室”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   。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可用于   (任意答一条)。
(4)工厂要实施这一流程,还需设计“固体热解室”零排放供热的配套方案。下列方案中可以选用的是____ (填编号)。
A.燃煤供热 B.燃油供热
C.聚集太阳能供热 D.电供热
(5)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捉”CO2的过程。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   。
【答案】(1)CO2+2NaOH=Na2CO3+H2O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氧化钙;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4)C;D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捕捉室”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 CO2+2NaOH=Na2CO3+H2O ;
(2)在“转化、沉淀室”发生的反应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氧化钙;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升华时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答案为:第1空、氧化钙;第2空、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4)A.燃煤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能实现零排放;
B.燃油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能实现零排放;
C.聚集太阳能供热能够实现零排放;
D.电供热能够实现零排放。
故答案为:CD。
(5)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故答案为: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氧化钙;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升华时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
(4)A.燃煤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B.燃油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D.电能是清洁能源。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三、计算题(共2题;共8分)
18.(2024·锦江模拟)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B为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3)C为蒸发食盐水实验,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
(4)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多少g甲醇能生成2.7g水?
【答案】(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与水接触
(3)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4)解:设燃烧质量为x的甲醇能生成2.7g水
2CH3OH+3O2=2CO2 +H2O
64 18
X 2.7g
= x=9.6g
答:燃烧9.6g甲醇能生成2.7g水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答案为: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
(2)左侧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水接触,铁钉生锈,右侧试管中无水,铁钉在干燥空气中没有生锈,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故答案为: 与水接触 ;
(3)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故答案为: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
(4) 解:设燃烧质量为x的甲醇能生成2.7g水
2CH3OH+3O2=2CO2 +H2O
64 18
X 2.7g
= x=9.6g
答:燃烧9.6g甲醇能生成2.7g水
故答案为: 2.7g 。
【分析】(1)根据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进行分析。
(4)根据 2CH3OH+3O2=2CO2 +H2O 进行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9分)
19.(2024·锦江模拟)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盐的性质。
(1)(探究活动一)铵盐是一类常见的盐,易溶于水,遇碱时放出氨气。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铵样品,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实验称取样品质量记为m1。反应前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记为m2,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3;反应前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记为m4,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5。(实验中所用药品均足量)
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H2O+2NH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球形干燥管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3)通过测得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
(4)(探究活动二)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小组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①由图像中信息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请结合图像中数据,分析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   。
②由图像中信息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请结合上表中信息,分析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
③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x、y,在试管中加入适量x,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y并振荡     x是稀盐酸,y是碳酸钠溶液
    x是碳酸钠溶液,y是稀盐酸
【答案】(1)Na2CO3
(2)B;D
(3)
(4)碳酸氢钠;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二氧化碳越多(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或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才是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或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时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 Na2CO3+2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或立即产生气泡);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 【解答】(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NH4)2CO3+2NaOH=X+2H2O+2NH3↑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有2个氮原子、10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5个氧原子和2个钠原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1个X、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则1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Na2CO3 ;故答案为: Na2CO3 ;
(2)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稀硫酸危险性小且可以与氨气反应,所以不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A错误;
B、倒置漏斗,可以增加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减少氨气吸收时带来的压强差,防止倒吸,B正确;
C、球形干燥管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其增加的质量不只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C错误;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为了排尽装置内反应生成的气体,使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正确;
故选:BD;
(3)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氨气,反应前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记为m4,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5,说明生成氨气的质量为m5-m4,
设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为x,
则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4)由图3可知,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压强大,说明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是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越多;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氢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浅红色,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相同浓度 的足量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再变为无色,碳酸氢钠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碳酸钠先要与盐酸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慢,故得到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这一结论的理由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第1空、碳酸氢钠;
第2空、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二氧化碳越多(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第3空、或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第4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才是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或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时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第5空、或 Na2CO3+2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或立即产生气泡);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
(2)A、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来分析解答;
B、根据倒置漏斗,可以增加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防止倒吸来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的质量不只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来分析解答;
D、根据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可以排尽装置内反应生成的气体,使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来分析解答;
(3)根据题中数据和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4)根据图3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氢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浅红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来分析解答。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锦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家庭自酿葡萄酒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2.(2024·锦江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金刚石裁玻璃
C.聚氯乙烯用于食品包装 D.用硬铝制造飞机外壳
3.(2024·锦江模拟)对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阳离子不同
C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D 通过移走硅原子可以构成“中国”两个字 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A.A B.B C.C D.D
4.(2024·锦江模拟)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B.农药化肥大量施用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5.(2024·锦江模拟)有机锗具有抗肿瘤的效果,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锗属于金属元素 B.X=2
C.锗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2 D.锗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6.(2024·锦江模拟)对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生产蓝绿色铬的离子(Cr3+).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酒中含有的酒精属于有机物,也是氧化物
B.乙醇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滴入石蕊,溶液变蓝
7.(2024·锦江模拟)下图是关于水的两个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
B.图甲中b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利用图乙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D.图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吸附
8.(2024·锦江模拟)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C.实验中a、b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9.(2024·锦江模拟)中国科学报道了我国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重大进展。制氢过程中某步反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D.催化剂可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
10.(2024·锦江模拟)下列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2SO4 = MgSO4+2H2O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 = H2CO3
C.证明铁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 =2FeCl3+3H2↑
D.用稀硫酸除铁锈:H2SO4+Fe2O3 =2FeSO4+H2O
11.(2024·锦江模拟)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12.(2024·锦江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纯碱溶液与烧碱溶液 滴加稀盐酸
B 鉴别 固体和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区分腈纶、羊毛线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D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13.(2024·锦江模拟)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一定是装置漏气
B.图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石灰水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D.图右侧试管中产生沉淀,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14.(2024·锦江模拟)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100g 水)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 80℃含有 100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
B.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
二、综合题(共3题;共26分)
15.(2024·锦江模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卓越的页献。
(1)稻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   (填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无机盐
(2)袁隆平还培育出了适宜在盐碱地上种的植富硒“海水稻”。硒是人体必需的   (选填“微量”、“常量”)元素。
(3)水稻生长中发现部分有叶黄和倒伏现象,他需要及时随加的复合肥料是   :
a、KCl b、NH4NO3 c、KNO3 d、NH4H2PO4
(4)化肥对粮食的增产有重要作用,氮肥生产往往要先制取氨气,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制氨的微现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米饭蒸煮中能闻到了浓郁的米香味,原因是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保存运输大米的真空包装袋其主要成分有聚乙烯塑料,该塑料属于   材料:该包装袋随意丢弃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答案合理即可)。
16.(2024·锦江模拟)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填标号)做气体发生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若用装置⑥净化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浓硫酸。
(2)该实验室制备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为了收集较纯净的NO气体,利用如图仪器I、II,用胶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I中   。
(4)I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该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I中。如果装置I内水未装满留有空气,   (填“影响”或“不影响”)测量结果。
17.(2024·锦江模拟)我国已向世界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某工厂为实现本厂“碳中和”目标,设计了一种“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转化、沉淀室”发生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   。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可用于   (任意答一条)。
(4)工厂要实施这一流程,还需设计“固体热解室”零排放供热的配套方案。下列方案中可以选用的是____ (填编号)。
A.燃煤供热 B.燃油供热
C.聚集太阳能供热 D.电供热
(5)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捉”CO2的过程。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   。
三、计算题(共2题;共8分)
18.(2024·锦江模拟)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
(2)B为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3)C为蒸发食盐水实验,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
(4)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多少g甲醇能生成2.7g水?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9分)
19.(2024·锦江模拟)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盐的性质。
(1)(探究活动一)铵盐是一类常见的盐,易溶于水,遇碱时放出氨气。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铵样品,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实验称取样品质量记为m1。反应前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干燥管的总质量记为m2,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3;反应前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记为m4,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5。(实验中所用药品均足量)
反应原理:(NH4)2CO3+2NaOH=X+2H2O+2NH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
B.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C.球形干燥管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3)通过测得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
(4)(探究活动二)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小组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①由图像中信息得到结论: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请结合图像中数据,分析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   。
②由图像中信息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请结合上表中信息,分析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
③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x、y,在试管中加入适量x,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y并振荡     x是稀盐酸,y是碳酸钠溶液
    x是碳酸钠溶液,y是稀盐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塑料的使用与发展;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A正确;
B、金刚石硬度很大,常用于裁玻璃,B正确;
C、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来盛装食品,C错误;
D、用硬铝制造飞机外壳,是利用硬铝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蚀性强,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酸、碱、盐的概念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结构相同,解释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钠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不同,解释符合题意;
C、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解释不符合题意;
D、通过移走硅原子可以构成“中国”两个字,不能说明原子是不断运动的,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分析碳单质物理性质的差异;
B、分析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C、注意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才认为是导电的;
D、根据移走两字判断。
4.【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 A、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污染,与此主题相符,A错误;
B、农药化肥大量施用会污染环境,与此主题不相符,B正确;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防止污染,与此主题相符,C错误;
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与此主题相符,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第一层排满应排2个电子,所以x=2,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2,表示原子序数为3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2,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锗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4个电子不容易,失去4个电子也不容易,所以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失电子不容易,化学性质稳定。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
B.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B错误;
C.K2Cr2O7,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2+(-2)×7=0,解得x=+6,C正确;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有机物与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 根据乙醇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 电解水时,水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图可知,b管连接电源的正极,则图甲中b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水通过图乙中的装置后,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则图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吸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管口小气球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体现实验绿色化,A正确;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白磷不能燃烧,a处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正确;
C、实验中a、b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正确;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被耗尽,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析反应原理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A错误;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C正确;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并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正确的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A错误,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显弱酸性,故B正确,
C、铁在置换反应中常显+2价而不显+3价,正确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C错误,
D、氧化铁在反应物中的化合价是+3价,在生成物中也是+3价,正确的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3H2O,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铁在置换反应中常显+2价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1.【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后碱性变弱,溶液的pH减小,A错误;
B.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B正确;
C.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C错误;
D.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D
【知识点】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加入稀盐酸,能够产生气泡的是纯碱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烧碱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加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能够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另一种是腈纶,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
(1)不能“玉石俱焚”:指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主要成分反应。
(2)不能“引狼入室”:指在操作过程中,不能除掉除去杂质又引入新杂质
(3)不能“舍本逐末”:指在除杂过程,要保留主要成分,除去杂质,而不能保留杂质,除去了主要成分;
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加入水后,水会和氧化钙反应,应该高温煅烧;
13.【答案】B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A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少,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B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C错误;
D.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能将硫酸铜溶液压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不能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
D、根据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能将硫酸铜溶液压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进行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A. 甲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底部无固体物质,所以甲是不饱和溶液;丁溶液中含有80g水,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32g硝酸钾,则80g水最多能溶解25.6g硝酸钾,溶液乙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70g,8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136g,所以乙恰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由上面分析可知,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7.6%,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4.2%,所以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 25:34,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甲溶液中溶解了136g硝酸钾,所以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分析。
A、根据甲溶液恒温蒸发20克水,得到乙溶液,乙溶液降温又晶体析出110.4克,再根据20℃硝酸钾的溶解度和丙溶液是饱和溶液,即可以得到丁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硝酸钾在80℃的溶解度即能得到乙溶液是否饱和。
B、甲溶液蒸发2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由于乙降温后得到溶液乙,乙有晶体析出,则可能是乙大于丙或等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丙和丁一定相等;
C、根据硝酸钾在80℃和20℃的溶解度分析;
D、根据计算的甲溶液中的溶质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分析。
15.【答案】(1)b
(2)微量
(3)c
(4)3H2+N2=2NH3
(5)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合成;白色污染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 (1)稻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糖类;故答案为:b;
(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答案为:微量;
(3)水稻生长中发现部分有叶黄,这是缺乏氮元素造成的,倒伏现象是缺乏钾元素造成的,他需要及时施加富含钾元素与氮元素的复合肥料;故答案为:c;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米饭蒸煮中能闻到了浓郁的米香味,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塑料包装袋随意丢弃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白色污染;故答案为:第1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第2空、合成;第3空、白色污染。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3)根据化肥的作用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5)根据材料的分类,环保的知识来分析。
16.【答案】(1)①;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b
(2)2KMnO4K2MnO4+MnO2+O2↑
(3)bc;装满水
(4)量筒;a;不影响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①;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洗气瓶净化气体,需要长导管进入,气体与洗气瓶中液体接触;故答案为:第1空、①;第2空、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第3空、b;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氮要选择排水法收集,需要将I装置装满水,将从a进气,将水从b中排出到Ⅱ
中;故答案为:第1空、bc;第2空、装满水;
(4)I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体积需要用量筒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气体密度比水小,气体从a进入,水从b排出;水未装满不影响进入气体排出等体积水。
故答案为:第1空、量筒;第2空、a;第3空、不影响。
【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气体长进短出;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3)因为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不能用排气法收集,应该用排水法收集;
(4)量取体积的常用工具为量筒;排水法量取气体体积气体应“浅入深出”。
17.【答案】(1)CO2+2NaOH=Na2CO3+H2O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氧化钙;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4)C;D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捕捉室”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 CO2+2NaOH=Na2CO3+H2O ;
(2)在“转化、沉淀室”发生的反应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氧化钙;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升华时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答案为:第1空、氧化钙;第2空、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4)A.燃煤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能实现零排放;
B.燃油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能实现零排放;
C.聚集太阳能供热能够实现零排放;
D.电供热能够实现零排放。
故答案为:CD。
(5)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故答案为: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
【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在“循环Ⅱ”中循环的物质是氧化钙;若将“储存室”中的产品降温固化,所得固体升华时吸热,可以用作人工降雨。
(4)A.燃煤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B.燃油供热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D.电能是清洁能源。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效果差。
18.【答案】(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与水接触
(3)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4)解:设燃烧质量为x的甲醇能生成2.7g水
2CH3OH+3O2=2CO2 +H2O
64 18
X 2.7g
= x=9.6g
答:燃烧9.6g甲醇能生成2.7g水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答案为: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
(2)左侧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水接触,铁钉生锈,右侧试管中无水,铁钉在干燥空气中没有生锈,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故答案为: 与水接触 ;
(3)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故答案为: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
(4) 解:设燃烧质量为x的甲醇能生成2.7g水
2CH3OH+3O2=2CO2 +H2O
64 18
X 2.7g
= x=9.6g
答:燃烧9.6g甲醇能生成2.7g水
故答案为: 2.7g 。
【分析】(1)根据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进行分析。
(4)根据 2CH3OH+3O2=2CO2 +H2O 进行分析。
19.【答案】(1)Na2CO3
(2)B;D
(3)
(4)碳酸氢钠;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二氧化碳越多(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或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才是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或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时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 Na2CO3+2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或立即产生气泡);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 【解答】(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NH4)2CO3+2NaOH=X+2H2O+2NH3↑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有2个氮原子、10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5个氧原子和2个钠原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1个X、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则1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3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Na2CO3 ;故答案为: Na2CO3 ;
(2)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稀硫酸危险性小且可以与氨气反应,所以不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A错误;
B、倒置漏斗,可以增加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减少氨气吸收时带来的压强差,防止倒吸,B正确;
C、球形干燥管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吸收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其增加的质量不只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C错误;
D、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为了排尽装置内反应生成的气体,使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正确;
故选:BD;
(3)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氨气,反应前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记为m4,反应后其总质量记为m5,说明生成氨气的质量为m5-m4,
设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为x,
则样品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4)由图3可知,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气体的压强大,说明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得到这一结论的理由是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越多;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两滴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氢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浅红色,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相同浓度 的足量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再变为无色,碳酸氢钠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碳酸钠先要与盐酸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慢,故得到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这一结论的理由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第1空、碳酸氢钠;
第2空、相同条件下,压强越大,产生二氧化碳越多(或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第3空、或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第4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步进行,首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才是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或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时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第5空、或 Na2CO3+2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或立即产生气泡);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泡。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
(2)A、根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以用浓硫酸替代稀硫酸来分析解答;
B、根据倒置漏斗,可以增加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防止倒吸来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的质量不只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来分析解答;
D、根据停止加热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可以排尽装置内反应生成的气体,使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来分析解答;
(3)根据题中数据和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4)根据图3中的信息来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氢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浅红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来分析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下一篇: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