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酸及其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1酸及其性质
共18题,共6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好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本题2分)能用金属与同种稀酸直接反应制取的盐是( )
A., B.,
C., D.,
3.(本题2分)含氟牙膏中常添加氟化钠(NaF),NaF属于
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
4.(本题2分)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5.(本题2分)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本题2分)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MgCl2+2NaOH=Mg(OH)2↓+2NaCl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2CuO+C2Cu+CO2↑
D.CaO+2HCl=CaCl2+H2O
7.(本题2分)在化学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烟
B.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红色固体变黑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8.(本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9.(本题2分)张明用如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甲 乙、丙、丁
A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B 盐 碱式碳酸铜、氯酸钾、纯碱
C 干燥剂 石灰石、苛性钠、生石灰
D 溶液 碘酒、糖水、生理盐水
A.A B.B C.C D.D
10.(本题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H2CO3 B.NaHCO3 C.P2O5 D.Ba(OH)2
二、判断题(共10分)
11.(本题2分)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12.(本题2分)浓硫酸使白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13.(本题2分)将水滴入稀硫酸中会出现液体沸腾,液滴飞溅的现象( )
14.(本题2分)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搅拌,加速散热( )
15.(本题2分)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瓶口冒白烟( )
三、综合应用题(共30分)
16.(本题10分)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
(1)根据碱式碳酸镁含有H元素,推测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 有关。
(2)为确认镁条变黑是否与O2有关,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讨论得出:只要完成实验 (选填序)就可达到探究目的。
同学们继续探究碱式碳酸镁【 】的化学式,已知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称量1.42g碱式碳酸镁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吸收均完全)。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Ⅱ.关闭弹簧夹K,给碱式碳酸镁加热;
Ⅲ.当样品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空气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称量C装置增重0.18g,D装置增重0.44g。
(3)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
(4)实验过程中,当关闭K后,加热B装置,判断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 ,证明其已完全分解。
(5)通过计算确定该碱式碳酸镁中x:y的最简整数比= 。
(6)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得到的x:y的比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工业上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序号)。
a.分解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17.(本题10分)探究从身边的物质开始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O2。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其慢,加快其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
(1)我们在用双氧水处理伤口时,除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之外还会发现伤口周围的皮肤有发白现象,你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具有 性;
(2)假设过氧化氢和水的密度一样,图示浓度的双氧水中过氧化氢与水的体积比为 。
(3)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完成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②若利用A装置制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都可选用B装置,其原因是 、 。
④若用F装置来代替C装置收集气体,首先应采取的操作是 ,然后将要收集的气体从导管口 (填“a”或“b”)通入。
(4)在探究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中,发现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产生大量气体,并有白雾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未条未复燃,稍等一会,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分析】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请根据该信息分析起初伸入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 。
【查阅资料】生石灰、氯化钙和浓硫酸是常见的干燥剂:可用于干燥氧气等;水蒸气含量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提出问题】相同条件下,浓硫酸、生石灰、氯化钙三种物质,哪种物质的干燥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实验I: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按图1实验,测定所收集气体的相对湿度,然后将装置中盛浓硫酸的洗气装置撤去,将干燥管中的生石灰换成氯化钙,利用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重新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讨论】
①实验时,两次使用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目的是 。
②三种干燥剂中,相同时间内,浓硫酸的干燥效果最好,其原因可能是 。
【深入探究】由图2可知,即使用浓硫酸干燥,所收集的氧气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为此,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Ⅱ:利用同浓度的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作用,将产生的气体连续两次通过浓硫酸,然后收集并测定收集气体的相对湿度。测得收集到氧气的相对湿度为20%。
实验Ⅲ:利用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作用,将产生的氧气通过多孔球泡(如下图)导入浓硫酸中,然后收集并测定收集气体的相对湿度,观察到气体由多孔球泡进入浓硫酸中,气泡多且细小,收集到的氧气的相对湿度为16%。
【分析】对比实验I,实验Ⅱ、Ⅲ处理后的气体较干燥,实验Ⅱ采取的措施是 ,实验Ⅲ采取的措施是 。
18.(本题10分)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下面是对硫酸的性质、制取、用途等方面进行探究。
【探究一】硫酸的性质
(1)兴趣小组把的浓硫酸和的硫酸溶液约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小烧杯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对比图中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

【探究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查阅资料: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2)依据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为使黄铁矿充分反应,需将其粉碎 B.催化剂能够提高的反应速率和产量
C.吸收塔中得到的产品为混合物 D.沸腾炉排出的矿渣可供炼铁
(3)写出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4)接触室中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催化剂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见图。在实际生产中,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和(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不选B点,因为压强越大,对设备和能耗的要求越大;不选C点,因为 。

【探究三】某黄铁矿中的含量。
(5)称取黄铁矿样品放入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完全反应,称量反应前后乙装置的质最分别是和(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

计算该黄铁矿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易对着人,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图中瓶塞未倒放在桌面上,瓶口紧未靠试管口,故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图示操作正确,故C符合题意;
D、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铜的活动性太弱,不能与酸反应,A答案不正确;
B、锌、镁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B答案正确;
C、铁在与酸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C答案不正确;
D、钾、钠的活动性太强,直接与水反应,D答案不正确。
故选B。
【点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二是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C
【详解】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NaF是由钠离子与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
4.D
【分析】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正确;
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C不正确;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有能量变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5.B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所示,瓶塞未倒放,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是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如图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所示仰视会使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操作错误。
故选:B。
【点睛】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化学考查的常考点。
6.C
【详解】A、MgCl2+2NaOH═Mg(OH)2↓+2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B、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C、2CuO+C2Cu+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D、CaO+2HCl═CaCl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C。
点睛: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7.C
【详解】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不是烟,错误;
B、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红色,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铁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立起试管,让块状固体滑入试管,防止打破试管,故A错误;
B、观察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正确;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实验基本操作。
9.C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则A说法正确。
B、碱式碳酸铜、氯酸钾、纯碱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都属于盐,则B说法正确。
C、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说法错误,故C说法不正确。
D、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都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A、H2CO3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选项A正确;
B、NaHCO3由金属离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B错误;
C、P2O5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选项C错误;
D、Ba(OH)2由金属离子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选项D错误。故选A。
11.正确
【详解】复分解反应为两种成分互换,此过程中各元素的价态不发生改变,故正确
12.错误
【详解】浓硫酸能使白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不是吸水性。
故题干说法错误。
13.错误
【详解】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将水滴入浓硫酸中会出现液体沸腾,液滴飞溅的现象,故原题说法错误。
14.正确
【详解】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散热,故此题判断为正确。
15.错误
【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故填:错误。
16.(1)水
(2)AC
(3)浓硫酸
(4)C中无气泡产生
(5)1:1
(6)偏小
(7)bc
【详解】(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空气中含有氢元素的只有水蒸气,所以推出氢元素来源于水蒸气。
(2)探究氧气对铁生锈的影响,所以需要找到对比实验中变量为氧气的实验,进行验证;A中没有氧气镁不生锈,C中有氧气镁生锈,AC变量为氧气,因此A与C可以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氧气的影响。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镁分解生成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三种氧化物,因此选用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装置D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还需要物质吸收水蒸气,一般选用水的吸收剂为浓硫酸,故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4)碱式碳酸铜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为气体,在装置C溶液中可以形成气泡,因此可通过观察浓硫酸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分解是否完全完成;故填:C中无气泡产生。
(5)浓硫酸中增加质量为水蒸气质量,所以水的质量为0.18g;浓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质量为0.44g;而碱式碳酸镁分解只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镁,所以氧化镁质量为1.42g-0.18g-0.44g=0.8g;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相等,水中氢元素和氧化镁中镁元素都来自于碱式碳酸铜,氢元素质量为:,镁元素质量为:,则。
(6)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若没有A装置,在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后,会导致装置C、D质量变大,使得计算得出氧化镁质量变小,最终导致测定得到的x:y的比值变小。
(7)a.分解时吸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被降低,错误;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目的,正确;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利于灭火,正确。
故选bc。
17.(1)强氧化或氧化
(2)3:97
(3) 长颈漏斗 固体与液体混合 不需要加热 F装置装满水 b
(4) 放出的热量导致水蒸发,带火星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水蒸气含量较大 控制变量,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相同,反应速率不同,气体带出的水蒸气量也不同 液体和气体的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时间长,吸收更充分 增加干燥的次数、延长时间 增大和干燥剂的接触面积
【解析】(1)
我们在用双氧水处理伤口时,除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之外还会发现伤口周围的皮肤有发白现象,该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或氧化性;
(2)
水的密度是1g/cm3,假设过氧化氢和水的密度一样,该瓶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0mL×1g/cm3=100g,溶质过氧化氢的质量为:100g×3%=3g,水的质量为100g-3g=97g,图示浓度的双氧水中过氧化氢与水的体积比为(3g÷1g/cm3):(97÷1g/cm3)=3:97;
(3)
①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A装置是固体加热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③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使用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都可选用B装置,其原因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
④若用F装置来代替C装置收集气体,首先应采取的操作是F装置装满水,气体的密度比水小,然后将要收集的气体从导管口b通入;
(4)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放出的热量导致水蒸发,起初伸入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水蒸气含量较大;
讨论:
①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同,则带出的水蒸气含量可能不同,所以要控制这个变量;
②分析图2,液体干燥剂的效果比固体好,可能是液体和气体的接触面积更大,接触时间长,吸收更加充分;
分析:实验II是用了两次浓硫酸来干燥,所以增加了干燥的次数,延长了干燥时间;实验III利用了多孔球泡,增大了和液体(干燥剂)的接触面积。
18.(1)98%的浓硫酸和63.3%的硫酸溶液都具有吸水性,前者比后者吸水能力强
(2)ACD
(3)
(4)温度低,催化剂活性低,反应速率慢
(5)解:设二硫化亚铁质量为x。
解得x=1.2g
则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
答:该黄铁矿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75%。
【详解】(1)由图可知,一段时间后,98%的浓硫酸和63.3%的硫酸溶液吸水质量均增加,且浓硫酸增加的多,说明98%的浓硫酸和63.3%的硫酸溶液都具有吸水性,前者比后者吸水能力强;
(2)A、为使黄铁矿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是因为增大了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催化剂能够提高SO2的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产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吸收塔中得到的产品为混合物,即得到的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FeS2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故沸腾炉排出的矿渣中含有氧化铁,可供炼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3)接触室中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4)从催化剂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图中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低,反应速率慢。A点温度比C点高,图中显示,A点催化剂活性比C点催化剂活性高。因此不选C点的原因是:温度低,催化剂活性低,反应速率慢;
(5)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化学试题

下一篇:[湘豫名校联考]2024年8月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