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协作体五校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辽宁省协作体五校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一、(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2024·辽宁模拟)“万华镜旋之空”绚烂多姿。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分子种类改变
C.分子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水蒸汽降温由气态变成固态的水称为冰,冰晶就是固态的水,该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变化,分子的质量不变,同种分子气态的间隔最大,固态的间隔最小。物理变化时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故该说法正确的是D,不正确的是ABC.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种物质的三态间的转换,分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来解答。
2.(2024·辽宁模拟)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表示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金属元素等等来解答。
A、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5,电子数是15,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一”,故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的电子层数表示元素的周期数,故磷原子的电子排布是2、8、5,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5,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第5主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金属元素等等来解答。
3.(2024·辽宁模拟)人体中若缺少锌元素,可能会导致(  )
A.佝偻病 B.侏儒症 C.甲状腺疾病 D.贫血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解: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是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锌食欲不振,患侏儒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是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锌食欲不振,患侏儒症来解答。
4.(2024·辽宁模拟)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丝属于(  )
A.合成纤维 B.天然纤维 C.塑料 D.合成橡胶
【答案】B
【知识点】塑料的使用与发展;合成纤维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材料有金属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而蚕丝是天然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汽车轮胎是合成橡胶,腈纶属于合成纤维。故符合题意的是B,不符合题意的是ACD。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材料来解答。
5.(2024·辽宁模拟)“加强防范意识,守护生命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C.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会导电,容易发生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湿毛巾可以防住烟气和有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增加氧气,加剧可燃物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造成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
C、打开门会形成空气对流,会造成燃烧剧烈,导致危险;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造成危险。
6.(2024·辽宁模拟)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B.氧化铁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C.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D.SO2和CO2都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四大类型,故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该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是合金,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属于纯净物,不是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C、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是混合物,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而空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粉尘,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四大类型来解答;
B、金属和合金是金属材料来解答;
C、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是混合物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来解答。
7.(2024·辽宁模拟)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硫化氢的化学式是H2S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一定条件下甲烷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A.甲物质是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 A 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 B 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5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 C 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硫化氢的化学式是 H2S,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C 。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甲烷和硫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微观图以及微粒的内容分析。
8.(2024·辽宁模拟)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农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夜盲症 ②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①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环境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 ②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 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基础知识点归纳;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解答】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波尔多液是一种农药,可以广泛使用的杀菌剂,该说法正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该说法正确,B正确,符合题意;
C、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会引起室内煤气燃烧,产生爆炸事件,该方案错误;②棉织物和毛织物燃烧会产生不同的气味,且产物不同,该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该说法正确;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碘平衡甲状腺激素来解答;
B、根据波尔多液是农药,可以杀菌消毒,铵态氮肥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来解答;
C、根据煤气在有限空间燃烧会产生爆炸事件,棉和毛燃烧的气味和产物的形状不同来鉴别来解答;
D、根据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来解答。
9.(2024·辽宁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MnO2 KMnO4 加热
B 硫酸镁溶液 稀硫酸 过量氢氧化镁,过滤
C Cu CuO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CO O2 加入木炭,点燃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
【解析】【解答】A、除去二氧化锰中的高锰酸钾,可以加水后过滤来分离,假如加热会产生锰酸钾杂质,故虽然除去高锰酸钾,但有锰酸钾混入,故不符合题意;
B、硫酸镁中含有硫酸,阴离子相同,阳离子不同,故除去氢离子可以加入足量的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或者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后过滤,该方案和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C、铜和氧在加热时生成氧化铜,该方法不但没有除去氧化铜,反而除去了铜,没有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碳并点燃时,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来解答;
C、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铜来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
10.(2024·辽宁模拟)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1℃时,将1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g
C.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 解: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来结晶氯化钠。
A、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故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那么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将1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为60g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且明显;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且明显,故结晶碳酸钠可以降温结晶除去Na2CO3中的少量NaCl ,大于t2℃时,采用升温结晶碳酸钠, 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含量来解答;
B、根据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意义分析,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8克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来解答;
C、根据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低温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来解答;
D、根据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明显,可以降温结晶碳酸钠来解答。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24·辽宁模拟)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杆大量提取;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电池驱动,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1)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
(2)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kg。
(3)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
(4)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序号)。
A.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
(6)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其中SiO2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能量密度
(2)8
(3)热值大
(4)C2H5OH+3O22CO2+3H2O
(5)A;C
(6)SiO2+2CSi+2CO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力密度。
(2)在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kg。
(3)依据测算数据可知,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 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热值大。
(4)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5)A、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使用寿命最短,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图2是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A口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的说法正确,乙醇是粮食发酵的产物,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会污染土壤和河水,故要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6)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则该反应是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SiO2+2CSi+2CO 。
【分析】(1)根据图1的不同物质的能力密度来比较进行解答;
(2)根据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来解答;
(3)根据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来解答;
(4)根据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5)根据图1分析,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粮食发酵产生乙醇,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金属必须回收再利用来解答;
(6)根据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来解答。
12.(2024·辽宁模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三种:加热高锰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氯酸钾。
(1)请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在图1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最佳收集时间是   。
(3)①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
A.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②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   。
【答案】(1)2H2O22H2O+O2↑
(2)A;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3)C;便于观察氧气流速或是否有气体冒出或湿润氧气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装置B是液体不加热制取氧气,则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选择固体加热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应该放一团棉花来防止粉末堵塞导管。若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3)①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则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
②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便于观察氧气流速或是否有气体冒出或湿润氧气。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最佳时间是有大量气泡产生开始收集来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右瓶中的水来观察产生氧气的速度和观察是否有氧气产生,或湿润氧气来解答。
13.(2024·辽宁模拟)某学习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并用所得的氯化钠配置生理盐水再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活动一: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
(3)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 (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4)操作D中明显的错误是   。
(5)活动二: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6)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7)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量取水   mL。
(8)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答案】(1)铁架台
(2)胶头滴管
(3)C
(4)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5)CBDEA
(6)①②③
(7)49.55
(8)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知识点】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操作B液体的量取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没有很好的起到过滤的作用。故答案为:C.
(4)操作D是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没有玻璃棒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
(5)活动二: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操作过程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CBDEA。
(6)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称固体时没有垫相同质量的纸张,砝码和药品放错了位置,氯化钠本身不纯,称好的固体倒入烧瓶时有洒落现象,量取液体时采用了仰视读数;故答案为: ①②③ 。
(7)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量取水的质量为:。
(8)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溶液据有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的特性。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量取液体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滴管来解答;
(3)过滤操作中主要二低是液体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来解答;
(4)根据蒸发过程中的玻璃棒是搅拌,加快蒸发速度来解答;
(5)根据溶液的配制操作过程是计算、取药品、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来解答;
(6)根据配制溶液浓度偏小的原因是药品不纯,称固体时错误,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等来解答;
(7)根据溶液的质量是溶质和溶剂之和来解答;
(8)根据溶液均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
14.(2024·辽宁模拟)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研究的两类重要物质。
探究一: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
(1)将金属锌加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A中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继续对试管A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步骤l:向反应后的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的实验现象。
步骤2:再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
步骤3:向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又逐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
则步骤3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探究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量,读出该溶液的pH   (填“大于”或“小于”)7。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与   发生反应而变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   。
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③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加入锌粒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7)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观察到   的现象。
【答案】(1)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2)CuO+H2SO4=CuSO4+H2O
(3)HCl+NaOH=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合理答案即可)
(4)大于
(5)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6)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H++OH-=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ABC
(7)产生蓝色沉淀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2)氧化铜黑色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3)试管A中的溶液一定是硫酸铜,可能有硫酸;
步骤l:向反应后的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A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现象;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有大量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有硫酸铜没有反应和生成的硫酸钠,可能有硫酸。
步骤2:再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硫酸钡产生,溶液中一定有铜离子和钠离子、氯离子,可能有硫酸根离子。
步骤3:向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又逐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说明溶液中有氢离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中和完酸后再与盐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但氢氧化钠量少,硫酸铜量多,故溶液任然是蓝色。
则步骤3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 。
(4)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
(5)氢氧化钠固体防止空气易燃吸收而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而变质,检验氢氧化钠中是否有碳酸钠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故检验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6)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现象,若要探究二者反应则要借助酚酞是否变色来判断。酚酞遇到碱性变红色,遇到中性和酸性均无色。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
③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填字母):
A.取样,加入CuO粉末,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来确定是否有盐酸,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B.取样,加入锌粒观看是否有气泡,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观看是否有气泡,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一定有氯化银沉淀产生,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检验是否有盐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7)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该反应是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分析】(1)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来解答;
(2)根据氧化铜黑色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来解答;
(3)根据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性质来解答;
(4)根据氢氧化钠是碱,显碱性,pH值大于7来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吸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6)根据盐酸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反应均有现象来解答;
(7)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来解答。
15.(2024·辽宁模拟)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我校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Vc泡腾片加入水中后会产生气体。
实验一:验证产生的气体
(1)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该气体由泡腾片中的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H3C6H5O7)反应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HCO3+ H3C6H5O7=3CO2↑+3X+Na3C6H5O7,则X的化学式为   。
(2)小组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现了浑浊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证实了产生的气体确为CO2。
(3)实验二:测定维C泡腾片中NaHCO3的含量
方案一:取12.0g该Vc泡腾片研磨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
Ⅰ.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向B装置中加入12.0g泡腾片,反应前称得D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200.00g;
Ⅲ.按图A所示连接好装置后,关闭K,向B装置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其余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Ⅳ.当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待D装置中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量D装置及药品质量为201.32g(原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当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的作用是   。
(4)该Vc泡腾片中NaHCO3质量分数为   。
(5)如果没有A、E两个装置,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方案二: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再根据气体密度换算成质量进行计算,实验装置如图2。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橡胶导管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滴下
B.量气管读数前应等待装置恢复至室温
C.量气管读数前应调节高度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答案】(1)H2O
(2)Ca(OH)2+CO2=CaCO3↓+H2O
(3)将B装置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入D装置
(4)21%
(5)偏大
(6)A;B;C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反应物中钠原子3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16个,而已知生成物中的碳原子9个,钠原子3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13个,故X中有氢原子个,氧原子个,X的化学式为 H2O 。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3)图1实验,泡腾片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被浓硫酸干燥后进入氢氧化钠溶于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石灰的质量增大。当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的作用是将B装置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入D装置。
(4)D装置中的增加量就是B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则为:,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则该Vc泡腾片中NaHCO3质量分数为.
(5)如果没有A、E两个装置,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进入到D装置,造成装置D质量增加,使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故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会偏大。
(6) A:橡胶导管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滴下,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量气管读数前应等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有利于减小误差,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量气管读数前应调节高度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否则会引起误差,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3)根据通入空气的目的是赶走B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进入装置D来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解答;
(4)根据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来解答;
(5)根据A、E两个装置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的气体都进入到D装置来解答;
(6)根据橡皮导管可以平衡气压,量气筒读数前应等待恢复到室温,且左右液面平衡来解答。
辽宁省协作体五校2024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
一、(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2024·辽宁模拟)“万华镜旋之空”绚烂多姿。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分子种类改变
C.分子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小
2.(2024·辽宁模拟)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3.(2024·辽宁模拟)人体中若缺少锌元素,可能会导致(  )
A.佝偻病 B.侏儒症 C.甲状腺疾病 D.贫血
4.(2024·辽宁模拟)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丝属于(  )
A.合成纤维 B.天然纤维 C.塑料 D.合成橡胶
5.(2024·辽宁模拟)“加强防范意识,守护生命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C.室内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6.(2024·辽宁模拟)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B.氧化铁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C.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D.SO2和CO2都是空气污染物
7.(2024·辽宁模拟)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硫化氢的化学式是H2S
8.(2024·辽宁模拟)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农业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B12,会引起夜盲症 ②人体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①波尔多液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 ②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环境
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 ②鉴别棉织物和毛织物,可灼烧闻气味 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 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A.A B.B C.C D.D
9.(2024·辽宁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MnO2 KMnO4 加热
B 硫酸镁溶液 稀硫酸 过量氢氧化镁,过滤
C Cu CuO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CO O2 加入木炭,点燃
A.A B.B C.C D.D
10.(2024·辽宁模拟)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1℃时,将1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0g
C.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24·辽宁模拟)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杆大量提取;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电池驱动,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1)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
(2)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kg。
(3)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
(4)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序号)。
A.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
(6)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其中SiO2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4·辽宁模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三种:加热高锰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氯酸钾。
(1)请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在图1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最佳收集时间是   。
(3)①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
A.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②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   。
13.(2024·辽宁模拟)某学习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并用所得的氯化钠配置生理盐水再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活动一: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
(3)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 (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4)操作D中明显的错误是   。
(5)活动二: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6)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7)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量取水   mL。
(8)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14.(2024·辽宁模拟)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研究的两类重要物质。
探究一: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
(1)将金属锌加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A中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继续对试管A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步骤l:向反应后的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的实验现象。
步骤2:再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
步骤3:向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又逐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
则步骤3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探究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量,读出该溶液的pH   (填“大于”或“小于”)7。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与   发生反应而变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   。
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③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加入锌粒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7)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能观察到   的现象。
15.(2024·辽宁模拟)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我校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Vc泡腾片加入水中后会产生气体。
实验一:验证产生的气体
(1)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该气体由泡腾片中的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H3C6H5O7)反应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HCO3+ H3C6H5O7=3CO2↑+3X+Na3C6H5O7,则X的化学式为   。
(2)小组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现了浑浊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证实了产生的气体确为CO2。
(3)实验二:测定维C泡腾片中NaHCO3的含量
方案一:取12.0g该Vc泡腾片研磨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
Ⅰ.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向B装置中加入12.0g泡腾片,反应前称得D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200.00g;
Ⅲ.按图A所示连接好装置后,关闭K,向B装置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其余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Ⅳ.当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待D装置中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量D装置及药品质量为201.32g(原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当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的作用是   。
(4)该Vc泡腾片中NaHCO3质量分数为   。
(5)如果没有A、E两个装置,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方案二: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再根据气体密度换算成质量进行计算,实验装置如图2。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橡胶导管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滴下
B.量气管读数前应等待装置恢复至室温
C.量气管读数前应调节高度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水蒸汽降温由气态变成固态的水称为冰,冰晶就是固态的水,该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变化,分子的质量不变,同种分子气态的间隔最大,固态的间隔最小。物理变化时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故该说法正确的是D,不正确的是ABC.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同种物质的三态间的转换,分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来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元素周期表的信息表示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金属元素等等来解答。
A、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5,电子数是15,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一”,故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原子的电子层数表示元素的周期数,故磷原子的电子排布是2、8、5,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5,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第5主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金属元素等等来解答。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解: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是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锌食欲不振,患侏儒症;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是缺铁性贫血,缺钙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锌食欲不振,患侏儒症来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塑料的使用与发展;合成纤维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解答】材料有金属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而蚕丝是天然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汽车轮胎是合成橡胶,腈纶属于合成纤维。故符合题意的是B,不符合题意的是ACD。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天然材料、合成材料来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会导电,容易发生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湿毛巾可以防住烟气和有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增加氧气,加剧可燃物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造成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
C、打开门会形成空气对流,会造成燃烧剧烈,导致危险;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造成危险。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四大类型,故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该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是合金,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属于纯净物,不是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C、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是混合物,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而空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粉尘,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四大类型来解答;
B、金属和合金是金属材料来解答;
C、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是混合物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一定条件下甲烷和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A.甲物质是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 A 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 B 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5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 C 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硫化氢的化学式是 H2S,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C 。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分析,甲烷和硫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硫化碳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微观图以及微粒的内容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基础知识点归纳;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解答】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碘或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波尔多液是一种农药,可以广泛使用的杀菌剂,该说法正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该说法正确,B正确,符合题意;
C、①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会引起室内煤气燃烧,产生爆炸事件,该方案错误;②棉织物和毛织物燃烧会产生不同的气味,且产物不同,该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①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该说法正确;②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碘平衡甲状腺激素来解答;
B、根据波尔多液是农药,可以杀菌消毒,铵态氮肥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来解答;
C、根据煤气在有限空间燃烧会产生爆炸事件,棉和毛燃烧的气味和产物的形状不同来鉴别来解答;
D、根据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象,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来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除杂、净化
【解析】【解答】A、除去二氧化锰中的高锰酸钾,可以加水后过滤来分离,假如加热会产生锰酸钾杂质,故虽然除去高锰酸钾,但有锰酸钾混入,故不符合题意;
B、硫酸镁中含有硫酸,阴离子相同,阳离子不同,故除去氢离子可以加入足量的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或者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后过滤,该方案和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C、铜和氧在加热时生成氧化铜,该方法不但没有除去氧化铜,反而除去了铜,没有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碳并点燃时,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来解答;
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来解答;
C、根据铜和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铜来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 解: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来结晶氯化钠。
A、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故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那么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将10g Na2CO3固体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为60g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且明显;将t1℃时Na2C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且明显,故结晶碳酸钠可以降温结晶除去Na2CO3中的少量NaCl ,大于t2℃时,采用升温结晶碳酸钠, 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含量来解答;
B、根据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意义分析,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8克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来解答;
C、根据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低温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来解答;
D、根据在0—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明显,可以降温结晶碳酸钠来解答。
11.【答案】(1)能量密度
(2)8
(3)热值大
(4)C2H5OH+3O22CO2+3H2O
(5)A;C
(6)SiO2+2CSi+2CO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能力密度。
(2)在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kg。
(3)依据测算数据可知,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 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热值大。
(4)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5)A、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使用寿命最短,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图2是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A口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的说法正确,乙醇是粮食发酵的产物,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会污染土壤和河水,故要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6)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则该反应是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SiO2+2CSi+2CO 。
【分析】(1)根据图1的不同物质的能力密度来比较进行解答;
(2)根据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来解答;
(3)根据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来解答;
(4)根据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5)根据图1分析,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粮食发酵产生乙醇,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金属必须回收再利用来解答;
(6)根据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来解答。
12.【答案】(1)2H2O22H2O+O2↑
(2)A;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3)C;便于观察氧气流速或是否有气体冒出或湿润氧气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装置B是液体不加热制取氧气,则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选择固体加热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应该放一团棉花来防止粉末堵塞导管。若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
(3)①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则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
②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便于观察氧气流速或是否有气体冒出或湿润氧气。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最佳时间是有大量气泡产生开始收集来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右瓶中的水来观察产生氧气的速度和观察是否有氧气产生,或湿润氧气来解答。
13.【答案】(1)铁架台
(2)胶头滴管
(3)C
(4)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5)CBDEA
(6)①②③
(7)49.55
(8)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知识点】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操作B液体的量取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没有很好的起到过滤的作用。故答案为:C.
(4)操作D是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没有玻璃棒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
(5)活动二: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操作过程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CBDEA。
(6)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称固体时没有垫相同质量的纸张,砝码和药品放错了位置,氯化钠本身不纯,称好的固体倒入烧瓶时有洒落现象,量取液体时采用了仰视读数;故答案为: ①②③ 。
(7)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量取水的质量为:。
(8)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溶液据有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的特性。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量取液体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滴管来解答;
(3)过滤操作中主要二低是液体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来解答;
(4)根据蒸发过程中的玻璃棒是搅拌,加快蒸发速度来解答;
(5)根据溶液的配制操作过程是计算、取药品、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来解答;
(6)根据配制溶液浓度偏小的原因是药品不纯,称固体时错误,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等来解答;
(7)根据溶液的质量是溶质和溶剂之和来解答;
(8)根据溶液均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
14.【答案】(1)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2)CuO+H2SO4=CuSO4+H2O
(3)HCl+NaOH=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合理答案即可)
(4)大于
(5)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6)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H++OH-=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ABC
(7)产生蓝色沉淀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2)氧化铜黑色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
(3)试管A中的溶液一定是硫酸铜,可能有硫酸;
步骤l:向反应后的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A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现象;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有大量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有硫酸铜没有反应和生成的硫酸钠,可能有硫酸。
步骤2:再继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硫酸钡产生,溶液中一定有铜离子和钠离子、氯离子,可能有硫酸根离子。
步骤3:向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又逐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说明溶液中有氢离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中和完酸后再与盐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但氢氧化钠量少,硫酸铜量多,故溶液任然是蓝色。
则步骤3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 。
(4)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呈碱性,pH值大于7。
(5)氢氧化钠固体防止空气易燃吸收而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而变质,检验氢氧化钠中是否有碳酸钠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故检验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6)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现象,若要探究二者反应则要借助酚酞是否变色来判断。酚酞遇到碱性变红色,遇到中性和酸性均无色。
①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判断反应的发生,确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②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
③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填字母):
A.取样,加入CuO粉末,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来确定是否有盐酸,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B.取样,加入锌粒观看是否有气泡,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观看是否有气泡,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一定有氯化银沉淀产生,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检验是否有盐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7)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该反应是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分析】(1)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来解答;
(2)根据氧化铜黑色固体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来解答;
(3)根据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性质来解答;
(4)根据氢氧化钠是碱,显碱性,pH值大于7来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吸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6)根据盐酸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碳酸盐反应均有现象来解答;
(7)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来解答。
15.【答案】(1)H2O
(2)Ca(OH)2+CO2=CaCO3↓+H2O
(3)将B装置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入D装置
(4)21%
(5)偏大
(6)A;B;C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反应物中钠原子3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16个,而已知生成物中的碳原子9个,钠原子3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13个,故X中有氢原子个,氧原子个,X的化学式为 H2O 。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3)图1实验,泡腾片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被浓硫酸干燥后进入氢氧化钠溶于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石灰的质量增大。当B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打开K,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的作用是将B装置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入D装置。
(4)D装置中的增加量就是B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则为:,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则该Vc泡腾片中NaHCO3质量分数为.
(5)如果没有A、E两个装置,那么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进入到D装置,造成装置D质量增加,使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故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会偏大。
(6) A:橡胶导管可平衡气压,便于分液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滴下,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量气管读数前应等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有利于减小误差,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量气管读数前应调节高度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否则会引起误差,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来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3)根据通入空气的目的是赶走B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进入装置D来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解答;
(4)根据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来解答;
(5)根据A、E两个装置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的气体都进入到D装置来解答;
(6)根据橡皮导管可以平衡气压,量气筒读数前应等待恢复到室温,且左右液面平衡来解答。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 )

下一篇: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