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 第三章声现象综合检测题【新课标】(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
第三章声现象综合检测题
一、填空题
1.某海洋探测船从水面竖直向下发射一束超声波,经3s收到回波信号,说明该处海水深度为   ,能收到回波信号说明   可以传声。(已知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
2.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变   ,其响度变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3.如图,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第   个玻璃瓶;向瓶口吹气也会发出声音,这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声音。
4.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如图所示,校文艺活动中小丽正在弹奏古筝,古筝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弹奏时她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长度,是为了改变古筝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    (运动/静止);观礼人听到的飞机声是通过    传播而来。
6.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5次车身振动,所用的时间是1分45秒。若车身总长280米,每节铁轨长12.5米,当时火车的速度是   ,山洞的长度是   m。(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单选题
7.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8.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9.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在月球上发生爆炸,只要爆炸足够剧烈,地球上的人也可以听到
B.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10.如图所示为大唐不夜城《长安故事舞台》演出,长安故事舞台以中国民族音乐演出为主。通过传统乐器的演奏,展现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文化魅力。关于其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乐器振动产生的
B.乐器声不可能是噪声
C.分辨出各种乐器主要依据的是音色的不同
D.琵琶发出的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声学知识,下列对声现象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2.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现用两部手机、硬纸鞋盒和金属点心盒做“探究不同材料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实验:将一部手机先后放到鞋盒和点心盒内(盖严盒盖),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盒内手机,参见图 。在下列判断盒内手机能否接收到信号的方法中,不可靠的是()
A.听是否有“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B.盒内手机设为振动,触摸盒子感觉是否振动
C.盒内手机设为响铃,听是否传出声音
D.在盒盖上开一个小孔,看盒内手机指示灯是否发光
三、多选题
13.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与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8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中每个小格代表0.1秒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C.汽车在两次与超声波相遇过程中行驶时间为
D.汽车的速度为
14.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
B.钢轨的长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四、作图题
15.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五、计算题
16.中国高铁享誉全球,一列从深圳开往北京的高铁,车身长度120m,途中以时速360km/h通过一座桥,只用了8s。求:
(1)求这座桥的长度是多少?
(2)工作人员站在桥头,能听到在桥头发出的声音遇到桥尾反射回来的回声。若高铁从站在桥头的他身边经过时,大声鸣笛,求经过多长时间该工作人员会听到对岸桥尾传回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取340m/s)
17.如图为距离传感器,它能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从而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超声波,经过0.6s传感器接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2)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后,传感器同时发出另一束超声波,又经过0.68s接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信号,此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18.某同学对着城墙喊了一声,经过0.4s听到回声,此同学距城墙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六、实验探究题
19.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2)观察如图2所示的停表(秒表),大圈中每一小格代表    s,此时的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3)如图3所示实验,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与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的接触的泡沫球被弹开,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在    ,这是因为右边音叉的振动靠    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在这个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    .
七、综合题
2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1)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   特性的因素.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也不同. 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影响声音   特性的因素.
21.甲的声音是60dB,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是40dB,则:
(1)   的音调比较高;
(2)   的声音传得较远;
(3)若二人同时同地向街对面的丙喊话,哪个人的声音可先传到?   。
22.高速公路上通常会安装超声波测速仪测量汽车的速度。人耳   听见超声波。测速仪其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根据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出汽车的速度。某次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第一次发射超声波到接收汽车反射的超声波经过了,则汽车第一次反射超声波时距测速仪   m;已知测出汽车匀速向左行驶,测速仪在发出第一个超声信号后再过1.1s后发出第二个超声信号,第二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则汽车的行驶的速度为   。(声速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2250m;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2.【答案】大;大;振幅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答案】8;瓶内空气柱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答案】振动;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5.【答案】静止;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答案】10;77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7.【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8.【答案】C
【知识点】音色
9.【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1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色;噪声及来源
1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1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13.【答案】B,C
【知识点】声速
14.【答案】A,C
【知识点】声速
15.【答案】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6.【答案】(1)680m;(2)4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17.【答案】(1)102m;(2)21.25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18.【答案】解:∵声音传播到城墙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
∴到城墙的距离:s=vt=340m/s×0.2s=68m.
答:此同学距城墙68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19.【答案】(1)B;2.00
(2)0.2;32
(3)振动;空气;将振动放大,便于说明音叉的振动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20.【答案】(1)响度
(2)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1.【答案】(1)乙
(2)甲
(3)同时传到,因为声速相同,距离相等,所以传播时间相等
【知识点】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2.【答案】不能;102;34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师大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 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新课标】(答案)

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3.1乘方同步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