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练习四 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 解析版)


练习四 氮及其化合物(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2021·湖南高考)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
A.工业合成氨
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
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会与O2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4.下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②可用于工业上合成HNO3
B.在催化剂a、b的作用下,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均提高了
C.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在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均有极性共价键形成,并且反应①中的氮原子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反应②中的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5.下列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NO2与水反应可生成HNO3,故NO2是HNO3的酸酐
B.NO2为红棕色气体,因此将NO2通入水中,溶液显红棕色
C.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2与溴蒸气可用NaOH溶液鉴别,溶于NaOH溶液得到无色溶液的是NO2,得到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
6.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 mL ②2.4 mL ③3 mL ④4 m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氨可以作为溶剂使用,而氢的沸点极低,不易液化
B.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
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8.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9.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10.(2023·苏北四市高三统考)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NH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H3
B.用装置乙干燥NH3
C.用装置丙收集NH3
D.用装置丁吸收NH3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12.关于氮的转化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氮气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可生成NO2
D.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3.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NO气体4.48 L(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开始加入合金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3 mol
B.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合金的质量相比增加10.2 g
C.反应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14.向m g镁、铜合金中加入稀硝酸至合金恰好完全溶解(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达到最大值,产生沉淀的质量为(m+n)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n=5.1,则m的值可能为9.8
B.若n=5.1,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C.若n=5.1,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D.若n=5.1,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15.现有硫酸和硝酸的浓度分别为4 mol·L-1和2 mol·L-1的混合液,取10 mL加入过量铁粉,若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0.224 L B.0.448 L
C.0.672 L D.0.896 L
16.将镁铝合金溶于100 mL稀硝酸中,产生1.12 L NO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中铝的质量为0.81 g
B.沉淀的最大质量为4.08 g
C.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 mol·L-1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ol·L-1
17.在微生物作用下NH可以转化为NO,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调pH,可以实现部分NH3的回收
B.硝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NH+2O2+2OH-===NO+3H2O
C.反硝化过程,需要继续加NaOH溶液调pH
D.理论上消耗1 mol甲醇可以生成标准状况下35.84 L气体
18.(202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模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含N化合物的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将过量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中:4NH3+Al3++2H2O===AlO+4NH
B.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8NH3+3Cl2===N2+6NH4Cl
C.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加深:N2O4(g)??2NO2(g) ΔH>0
D.NaNO2溶液显碱性:NO+H2O??HNO2+OH-
19.(2023·广东省六校联考)部分含氮、硫元素的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各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i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与a、b、c发生反应
B.e的浓溶液可用于干燥c、f、g
C.g与CO在汽车催化转化器中会转化成两种无毒气体
D.实验室中产生的h可用NaOH溶液吸收
20.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B.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
C.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21.将2.56 g Cu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B.0.08 mol
C.0.13 mol D.0.22 mol
22.某兴趣小组设计利用下列实验装置用铁粉将NO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吸收NO2,不吸收N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j→i→f→e→h→g(或g→h)→b→c→d
B.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2FeO+N2
C.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
D.装置B的作用是将未反应的NO氧化为NO2
23.将充有m mL NO2和n mL NO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然后通入n mL O2,且m>n,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
A. mL B. mL
C. mL D. mL
24.(2023·广东省六校联考)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制药等领域,一种新型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人工固氮
B.反应③可利用电解MgCl2溶液的方法实现
C.该转化过程总反应为2N2+6H2O===4NH3+3O2
D.反应⑤在无水环境中进行时有白烟产生
25.如图的每一方格中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D、E为无色气体,F为红棕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可以检验C气体是否收集满
C.M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D.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发生置换反应
二、非选择题
26.已知A~H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为酸式盐,常用作化肥;常温下B、D、E、F、G均为气体,C为无色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工业上D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中,若生成1.6 g E,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④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氨并探究其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若氨的发生装置选择a,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氨的发生装置选择b,则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D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6)E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
2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可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3)为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先利用图3装置收集氨气,氨气的进气口为________(填“a”或“b”),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3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4)用上面装置制得的NH3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旋塞1、2均关闭)。
①先打开旋塞1,D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5)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除⑤标明外,其余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0.氨氮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氨氮在水体中以NH3和NH两种形式存在,开发经济、高效的除氮技术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脱氮法
通常包括生物硝化和生物反硝化两个阶段,反应流程如下:
①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硝化阶段,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与有机碳源(醇、有机酸等)使NO转化为N2,从而消除污染,则有机碳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汽提法
当废水中pH较高时(氨氮以NH3形式存在),利用水蒸气将其从水中吹出,消除污染。该操作一般在吹脱塔中进行,废水从吹脱塔的塔顶往下流,水蒸气从下面鼓入。用水蒸气吹出NH3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脱塔中进料方式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催化降解法(最先进的方法)
该方法是指利用TiO2作催化剂,在其获得能量后,释放出光电子(e-)和形成空穴(h+),空穴(h+)与H2O产生活性很强的羟基自由基(·OH),将NH转化为NO,光电子(e-)再将NO转化为N2。反应机理用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
Ⅰ.TiO2+hν―→e-+h+
Ⅱ.h++H2O===·OH+________
Ⅲ.NH+·OH―→
Ⅳ.NO+e-―→
①反应机理“Ⅱ”空格中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反应机理“Ⅲ、Ⅳ”中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氮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 C
2.(2021·湖南高考)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 A
3.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
A.工业合成氨
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
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会与O2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答案 B
4.下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②可用于工业上合成HNO3
B.在催化剂a、b的作用下,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均提高了
C.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在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均有极性共价键形成,并且反应①中的氮原子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反应②中的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 B
5.下列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NO2与水反应可生成HNO3,故NO2是HNO3的酸酐
B.NO2为红棕色气体,因此将NO2通入水中,溶液显红棕色
C.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2与溴蒸气可用NaOH溶液鉴别,溶于NaOH溶液得到无色溶液的是NO2,得到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
答案 C
6.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
①1.2 mL ②2.4 mL ③3 mL ④4 mL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由4NO2+O2+2H2O===4HNO3可知,若剩余的气体是O2,则V(NO2)=×(12 mL-2 mL)=8 mL,V(O2)=12 mL-8 mL=4 mL。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知,若剩余的气体是NO(2 mL) 6 mL NO2,则V(O2)=×(12 mL-6 mL)=1.2 mL。
7.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氨可以作为溶剂使用,而氢的沸点极低,不易液化
B.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
C.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1
D.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答案 B
解析 B项反应中有污染性气体NO产生,不符合清洁能源的要求,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8.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答案 A
9.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 设烧瓶的容积为V L,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知,氨气、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NO2能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两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两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V L,所以两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10.(2023·苏北四市高三统考)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NH3,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H3
B.用装置乙干燥NH3
C.用装置丙收集NH3
D.用装置丁吸收NH3
答案 B
解析 氨气可与浓硫酸反应,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 B
12.关于氮的转化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氮气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可生成NO2
D.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13.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NO气体4.48 L(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开始加入合金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3 mol
B.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合金的质量相比增加10.2 g
C.反应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答案 C
解析 标准状况下4.48 L 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由HNO3生成0.2 mol NO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5-2)=0.6 mol,铜、镁都是失去2个电子形成金属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3 mol,A正确;镁、铜合金转化为Mg(OH)2、Cu(OH)2沉淀,沉淀中增加的质量即为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0.3 mol Mg2+和Cu2+生成沉淀共消耗0.6 mol氢氧化钠,则含有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为17 g·mol-1×0.6 mol=10.2 g,B正确;根据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两个反应可知,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6=1∶3,C错误;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0.2 L=200 mL,D正确。
14.向m g镁、铜合金中加入稀硝酸至合金恰好完全溶解(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达到最大值,产生沉淀的质量为(m+n)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n=5.1,则m的值可能为9.8
B.若n=5.1,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C.若n=5.1,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D.若n=5.1,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答案 A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题意可知,n g即为Mg(OH)2和Cu(OH)2中OH-的质量,n=5.1,即n(OH-)=0.3 mol,则n(NaOH)=0.3 mol,NaOH溶液体积为=0.15 L=150 mL,C正确;因沉淀组成都可表示为R(OH)2,则n(Mg+Cu)=0.15 mol,利用极值法知,3.615.现有硫酸和硝酸的浓度分别为4 mol·L-1和2 mol·L-1的混合液,取10 mL加入过量铁粉,若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0.224 L B.0.448 L
C.0.672 L D.0.896 L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知,10 mL混合液中n(H+)=0.1 mol,n(NO)=0.02 mol,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8H++2NO===3Fe2++2NO↑+4H2O可知,H+过量,生成的NO为0.02 mol,剩余n(H+)=0.1 mol-0.08 mol=0.02 mol;再根据Fe+2H+===Fe2++H2↑,可得生成的H2为0.01 mol,故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0.02 mol+0.01 mol)×22.4 L·mol-1=0.672 L。
16.将镁铝合金溶于100 mL稀硝酸中,产生1.12 L NO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金中铝的质量为0.81 g
B.沉淀的最大质量为4.08 g
C.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 mol·L-1
D.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 mol·L-1
答案 D
解析 由题给图示变化情况可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没有沉淀,说明硝酸过量,与硝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是10 mL,沉淀达到最多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共60 mL(包括中和剩余硝酸所消耗的10 mL),溶解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是10 mL,则生成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是30 mL,生成氢氧化镁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是20 mL,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Mg2++2OH-===Mg(OH)2↓可知,镁铝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标准状况下1.12 L 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设镁、铝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均为x,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2x+3x=0.05 mol×3,解得x=0.03 mol,故合金中铝的质量为0.03 mol×27 g·mol-1=0.81 g,A正确;沉淀的最大质量为0.03 mol×58 g·mol-1+0.03 mol×78 g·mol-1=4.08 g,B正确;沉淀达到最多时用于生成沉淀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是50 mL,50 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2+0.03 mol×3=0.15 mol,故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 mol·L-1,C正确;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钠溶液,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L-1×0.06 L=0.18 mol,由氮原子守恒可知100 mL稀硝酸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8 mol+0.05 mol=0.23 mol,物质的量浓度为=2.3 mol·L-1,D错误。
17.在微生物作用下NH可以转化为NO,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调pH,可以实现部分NH3的回收
B.硝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NH+2O2+2OH-===NO+3H2O
C.反硝化过程,需要继续加NaOH溶液调pH
D.理论上消耗1 mol甲醇可以生成标准状况下35.84 L气体
答案 C
解析 向氨氮废水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并升温至30 ℃,发生反应NH+OH-NH3↑+H2O,通入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再利用,得到低浓度的氨氮废水;硝化过程中,碱性环境下通入氧气,在微生物作用下实现NH→NO→NO的转化,发生反应:NH+2O2+2OH-===NO+3H2O;反硝化过程中,调节pH至酸性,加入具有还原性的甲醇(CH3OH)实现HNO3→N2转化,发生反应:5CH3OH+6HNO35CO2↑+3N2↑+13H2O。
18.(202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模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含N化合物的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将过量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中:4NH3+Al3++2H2O===AlO+4NH
B.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8NH3+3Cl2===N2+6NH4Cl
C.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加深:N2O4(g)??2NO2(g) ΔH>0
D.NaNO2溶液显碱性:NO+H2O??HNO2+OH-
答案 A
19.(2023·广东省六校联考)部分含氮、硫元素的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各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i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与a、b、c发生反应
B.e的浓溶液可用于干燥c、f、g
C.g与CO在汽车催化转化器中会转化成两种无毒气体
D.实验室中产生的h可用NaOH溶液吸收
答案 B
解析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H2S、S、SO2,A正确;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f),B错误;NO、CO在催化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C正确;N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D正确。
20.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
B.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
C.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
答案 D
解析 4NH3+5O24NO+6H2O,2NO+O2===2NO2,NH3的氧化产物应为NO,D错误。
21.将2.56 g Cu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B.0.08 mol
C.0.13 mol D.0.22 mol
答案 C
解析 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浓度不断减小变为稀硝酸,而Cu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NO,故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体积为1.12 L,则n(NO2)+n(NO)=0.05 mol,即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2.56 g Cu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则生成n[Cu(NO3)2]=0.04 mol,可知表现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2=0.08 mol,故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0.08 mol=0.13 mol。
22.某兴趣小组设计利用下列实验装置用铁粉将NO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吸收NO2,不吸收N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j→i→f→e→h→g(或g→h)→b→c→d
B.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2FeO+N2
C.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
D.装置B的作用是将未反应的NO氧化为NO2
答案 A
解析 根据分析可知实验原理为“NO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所以首先应制备纯净干燥的NO。利用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NO中会混有硝酸蒸气和产生的NO2,故先通过装置D除去挥发出的HNO3和产生的NO2,再通过装置F干燥,得到纯净干燥的NO,然后进入装置E中与铁粉反应,最后处理多余的NO,由于NaOH溶液不与NO反应,而浓硝酸可氧化NO生成NO2,所以先通过装置B氧化NO,再通过装置C吸收,故B、C、D正确,A错误。
23.将充有m mL NO2和n mL NO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然后通入n mL O2,且m>n,则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为(  )
A. mL B. mL
C. mL D. mL
答案 B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3 1
m
所以可看成只有NO气体,体积为 mL,设与NO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
4NO  +  3O2+2H2O===4HNO3
4 3
mL x
解得x= mL,由m>n,可知>n,即氧气不足,完全反应剩余气体为NO,体积为 mL- mL= mL。
24.(2023·广东省六校联考)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制药等领域,一种新型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人工固氮
B.反应③可利用电解MgCl2溶液的方法实现
C.该转化过程总反应为2N2+6H2O===4NH3+3O2
D.反应⑤在无水环境中进行时有白烟产生
答案 B
25.如图的每一方格中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D、E为无色气体,F为红棕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可以检验C气体是否收集满
C.M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D.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 A
解析 F为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已知A~H均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为酸式盐,常用作化肥;常温下B、D、E、F、G均为气体,C为无色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工业上D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中,若生成1.6 g E,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反应④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作制冷剂、生产氮肥、生产硝酸等(任写一种)
(2)NH+HCO+2OH-NH3↑+CO+2H2O
(3)0.1NA
(4)4NH3+5O24NO+6H2O
(5)1∶2
解析 已知A是酸式盐,常用作化肥,框图中表明A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均生成气体,结合A受热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和一种液体,可推知A是碳酸氢铵,B是CO2,C是H2O,D是NH3;CO2与Na2O2反应生成O2,可知E是O2;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故F是NO;NO与O2反应生成NO2,故G是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故H是HNO3。
2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烧瓶Ⅱ中产生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 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打开b活塞
2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氨并探究其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若氨的发生装置选择a,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氨的发生装置选择b,则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D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6)E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生石灰(或固体NaOH) 浓氨水(答案合理即可)
(3)碱石灰 (4)试纸变蓝 (5)产生白烟 
(6)防止倒吸
2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可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3)为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先利用图3装置收集氨气,氨气的进气口为________(填“a”或“b”),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图3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4)用上面装置制得的NH3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旋塞1、2均关闭)。
①先打开旋塞1,D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5)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除⑤标明外,其余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ac (3)a 极易溶于水
(4)①出现白烟 NH3+HCl===NH4Cl 
②水倒流入D中
(5)②④⑤
30.氨氮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氨氮在水体中以NH3和NH两种形式存在,开发经济、高效的除氮技术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脱氮法
通常包括生物硝化和生物反硝化两个阶段,反应流程如下:
①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硝化阶段,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与有机碳源(醇、有机酸等)使NO转化为N2,从而消除污染,则有机碳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汽提法
当废水中pH较高时(氨氮以NH3形式存在),利用水蒸气将其从水中吹出,消除污染。该操作一般在吹脱塔中进行,废水从吹脱塔的塔顶往下流,水蒸气从下面鼓入。用水蒸气吹出NH3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脱塔中进料方式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催化降解法(最先进的方法)
该方法是指利用TiO2作催化剂,在其获得能量后,释放出光电子(e-)和形成空穴(h+),空穴(h+)与H2O产生活性很强的羟基自由基(·OH),将NH转化为NO,光电子(e-)再将NO转化为N2。反应机理用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
Ⅰ.TiO2+hν―→e-+h+
Ⅱ.h++H2O===·OH+________
Ⅲ.NH+·OH―→
Ⅳ.NO+e-―→
①反应机理“Ⅱ”空格中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反应机理“Ⅲ、Ⅳ”中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2NH+3O22NO+4H++2H2O ②提供电子,作还原剂
(2)NH3在热水中溶解度减小,易于挥发 废水与水蒸气逆流相遇,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热交换,利于NH3吹出
(3)①H+ ②NH+8·OH===NO+2H++5H2O 2NO+10e-+12H+===N2↑+6H2O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衡水金卷]广东省2024届新高三开学联考数学答案!

下一篇:[衡水金卷]广东省2024届新高三开学联考化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