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_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024九上·合肥期末)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可立即开灯检查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C.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 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泄漏处,故错误;
B. 含磷洗衣粉造成水污染,不能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故错误;
C. 废旧电池填埋处理会造成水土污染,故错误;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含磷洗衣粉造成水污染分析
C、根据废旧电池填埋处理会造成水土污染分析
D、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析。
2.(2024九上·合肥期末)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研究碳循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祝节日
C.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效
D.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
【答案】C
【知识点】碳中和、碳达峰
【解析】【解答】A. 研究碳循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祝节日,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效,可能会污染空气,故符合题意;
D.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3.(2024九上·合肥期末)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单晶叶片,其生产离不开铼。在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Re B.原子核内电子数为75
C.原子质量为186.2 D.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学元素符号,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故正确。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5,表示原子序数为7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5,核外电子数为75,故错误。
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故错误 。
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中文名称为铼,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4.(2024九上·合肥期末)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NaCl
D.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错误;
B. 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错误;
C. 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且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纸上称量,故错误;
D. 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B、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分析。
C、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分析。
5.(2024九上·合肥期末)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奇霉素由C、H、N、O四个元素组成
B.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C.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阿奇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故错误;
B. 1个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共124个原子,故错误;
C. 阿奇霉素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12×38):72:(14×2):(16×12)=114:18:7:48,所以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 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2):(16×12)=7:48,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B、分子中含有原子。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小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6.(2024九上·合肥期末)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家人体温 受热后汞原子变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则可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果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煮沸后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能降低水的硬度,且能杀菌消毒,则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水银量体温过程中,汞原子大小不变,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可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
C、根据生活中自来水的软化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间间距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进行分析。
7.(2024九上·合肥期末)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水,丙是乙酸,丁是氧气,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错误;
B. 甲是一氧化碳分子,乙是水分子,都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 由图可知,一个丙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错误;
D. 根据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8.(2024九上·合肥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水通电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硬水中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D. 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水通电的现象分析。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硬水的检验分析。
9.(2024九上·合肥期末)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B.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
D.化合物: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烧杯需要垫上陶土网才能加热,量筒不可以加热,故错误;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都是空气污染物,故正确;
D.氧气是由氧元素直接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B、利用可加热的仪器分析;
C、根据空气的污染物分析;
D、根据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10.(2024九上·合肥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有毒
【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含量超过一定比例会使人死亡,但不能说二氧化碳有毒,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来解答;
B、根据中子、原子、分子、物质不显电性来解答;
C、根据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由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含量超过一定比例会使人死亡,不能供给呼吸来解答。
11.(2024九上·合肥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C.原子结构模型
D.灭火方法模型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而模型中是氧、硅、铁、铝,故错误;
B.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错误;
D.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是由微粒构成分析。
C、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
D、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措施,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分析。
12.(2024九上·合肥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可证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可证明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D.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答案】D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无法确定是否与氧气有关,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B.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 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故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结合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C、根据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2024九上·合肥期末)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写一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依据图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动能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答案】(1)不可再生
(2)C2H5OH+3O22CO2+3H2O
(3)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合理即可)
(4)A;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3)根据测算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因此氢内燃车具有优势。
(4)A、根据图可知,铝空电池能量密度最大,因此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故正确;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动能,故错误;
C、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秸秆大量提取,因此盛产甘蔗和玉米的农业大国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故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分析。
(2)根据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数据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能源的种类、特点分析。
14.(2024九上·合肥期末)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可以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理由是   。
(3)装置A或B都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B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装置D),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   (选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答案】(1)锥形瓶
(2)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
(4)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可以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装满氧气后要正放在实验桌上待用。
(3)装置B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b端,如果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分析】(2)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5.(2024九上·合肥期末)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化学、生产、生活等场境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高锰酸钾的一种用途   。
(2)“Ⅰ混合加热”发生的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请将“Ⅱ氧化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化学式)。
    +2MnO2+4KOH2K2MnO4+2   
(4)“Ⅲ电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5)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答案】(1)消毒或制取氧气
(2)物理
(3)O2;H2O
(4)H、Mn
(5)KOH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的一种用途是消毒或制取氧气。
(2)“Ⅰ混合加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是因为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故填:物理。
(3)Ⅱ氧化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氧气和二氧化锰、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2+2MnO2+4KOH=2K2MnO4+2H2O。
故填:O2;H2O。
(4)“Ⅲ电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1,反应后氢气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0)、锰元素(反应前锰酸钾中的锰元素化合价是+6,反应后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是+7)。
故填:H、Mn。
(5)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分析】(1)高锰酸钾可以用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消毒;
(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4)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5)根据工艺流程可以判断循环利用的物质。
16.(2024九上·合肥期末)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Ⅰ.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小组用如图①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1)丙中最好选规格为   (填“50”、“100”或“250”)mL的量筒。
(2)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就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
(4)Ⅱ.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小组用如图②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如图②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步骤二: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旋上带压力传感器的橡胶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力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③所示。
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在步骤二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
(6)分析图③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   (填“A”或“B”),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③中的   段(填“ab”、“bc”或“cd”)。
【答案】(1)100
(2)偏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3)40mL
(4)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置
(5)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6)A;Ca(OH)2+CO2=CaCO3↓+H2O
(7)c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最大为60 mL,选择量筒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规格为100mL的量筒,可以减小误差。
(2)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就会使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小。
(3)从乙进入丙中水的体积为60mL,则有60mL气体从甲进入乙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则二氧化碳的体积=60mL-20mL=40mL。
(4)分析装置特点可知,按如图②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置,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在步骤二中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6)分析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可知,ab段三颈烧瓶内压强先增大后明显减小,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则先推入的是注射器A中的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7)分析图③中曲线可知,第二次推入的是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有二氧化碳生成,三颈烧瓶内压强增大,所以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③中的cd段。
【分析】(1)根据选择量筒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分析。
(2)根据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就会使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小分析。
(3)根据从乙进入丙中水的体积为60mL分析。
(4)根据装置特点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分析。
(6)根据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分析。
(7)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17.(2024九上·合肥期末)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完全燃烧46g酒精,理论上可生成   g二氧化碳?
【答案】8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燃烧46g酒精,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 +3O2 3H2O+ 2CO2
46   88
46g   x
x=88g
答:理论上可生成88g二氧化碳。
【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乙醇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024九上·合肥期末)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泄漏可立即开灯检查
B.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C.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2.(2024九上·合肥期末)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研究碳循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祝节日
C.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效
D.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
3.(2024九上·合肥期末)航空航天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单晶叶片,其生产离不开铼。在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Re B.原子核内电子数为75
C.原子质量为186.2 D.属于非金属元素
4.(2024九上·合肥期末)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称量NaCl
D.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
5.(2024九上·合肥期末)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奇霉素由C、H、N、O四个元素组成
B.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C.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
6.(2024九上·合肥期末)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D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家人体温 受热后汞原子变大
A.A B.B C.C D.D
7.(2024九上·合肥期末)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8.(2024九上·合肥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水通电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硬水中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
9.(2024九上·合肥期末)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B.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量筒
C.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
D.化合物: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0.(2024九上·合肥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有毒
11.(2024九上·合肥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C.原子结构模型
D.灭火方法模型
12.(2024九上·合肥期末)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可证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可证明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D.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2024九上·合肥期末)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
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
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写一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依据图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动能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14.(2024九上·合肥期末)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可以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理由是   。
(3)装置A或B都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B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装置D),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   (选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15.(2024九上·合肥期末)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化学、生产、生活等场境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高锰酸钾的一种用途   。
(2)“Ⅰ混合加热”发生的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请将“Ⅱ氧化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在横线上填化学式)。
    +2MnO2+4KOH2K2MnO4+2   
(4)“Ⅲ电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写元素符号)。
(5)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16.(2024九上·合肥期末)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Ⅰ.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小组用如图①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1)丙中最好选规格为   (填“50”、“100”或“250”)mL的量筒。
(2)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就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
(4)Ⅱ.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小组用如图②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如图②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步骤二: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旋上带压力传感器的橡胶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力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③所示。
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在步骤二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
(6)分析图③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   (填“A”或“B”),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③中的   段(填“ab”、“bc”或“cd”)。
17.(2024九上·合肥期末)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完全燃烧46g酒精,理论上可生成   g二氧化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A. 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天然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泄漏处,故错误;
B. 含磷洗衣粉造成水污染,不能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故错误;
C. 废旧电池填埋处理会造成水土污染,故错误;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含磷洗衣粉造成水污染分析
C、根据废旧电池填埋处理会造成水土污染分析
D、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碳中和、碳达峰
【解析】【解答】A. 研究碳循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 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祝节日,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焚烧秸秆,增强土壤肥效,可能会污染空气,故符合题意;
D.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潮汐发电,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化学元素符号,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故正确。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5,表示原子序数为7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75,核外电子数为75,故错误。
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故错误 。
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中文名称为铼,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错误;
B. 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错误;
C. 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且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纸上称量,故错误;
D. 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B、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分析。
C、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滴瓶上的滴管不能清洗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阿奇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故错误;
B. 1个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共124个原子,故错误;
C. 阿奇霉素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12×38):72:(14×2):(16×12)=114:18:7:48,所以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 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2):(16×12)=7:48,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B、分子中含有原子。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小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6.【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则可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果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煮沸后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能降低水的硬度,且能杀菌消毒,则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水银量体温过程中,汞原子大小不变,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天然气的可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
C、根据生活中自来水的软化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间间距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水,丙是乙酸,丁是氧气,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错误;
B. 甲是一氧化碳分子,乙是水分子,都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 由图可知,一个丙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错误;
D. 根据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
D. 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水通电的现象分析。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硬水的检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烧杯需要垫上陶土网才能加热,量筒不可以加热,故错误;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2.5都是空气污染物,故正确;
D.氧气是由氧元素直接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
B、利用可加热的仪器分析;
C、根据空气的污染物分析;
D、根据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含量超过一定比例会使人死亡,但不能说二氧化碳有毒,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来解答;
B、根据中子、原子、分子、物质不显电性来解答;
C、根据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由电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来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含量超过一定比例会使人死亡,不能供给呼吸来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而模型中是氧、硅、铁、铝,故错误;
B.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错误;
D.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是由微粒构成分析。
C、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
D、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措施,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无法确定是否与氧气有关,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B.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故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 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故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结合物质的燃烧条件分析。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C、根据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3.【答案】(1)不可再生
(2)C2H5OH+3O22CO2+3H2O
(3)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合理即可)
(4)A;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3)根据测算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汽油多,因此氢内燃车具有优势。
(4)A、根据图可知,铝空电池能量密度最大,因此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故正确;
B、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动能,故错误;
C、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秸秆大量提取,因此盛产甘蔗和玉米的农业大国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故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分析。
(2)根据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题干信息以及数据分析。
(4)根据题干信息,能源的种类、特点分析。
14.【答案】(1)锥形瓶
(2)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
(4)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可以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装满氧气后要正放在实验桌上待用。
(3)装置B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排出,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b端,如果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分析】(2)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5.【答案】(1)消毒或制取氧气
(2)物理
(3)O2;H2O
(4)H、Mn
(5)KOH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的一种用途是消毒或制取氧气。
(2)“Ⅰ混合加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是因为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故填:物理。
(3)Ⅱ氧化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氧气和二氧化锰、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2+2MnO2+4KOH=2K2MnO4+2H2O。
故填:O2;H2O。
(4)“Ⅲ电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1,反应后氢气中的氢元素化合价是0)、锰元素(反应前锰酸钾中的锰元素化合价是+6,反应后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是+7)。
故填:H、Mn。
(5)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
【分析】(1)高锰酸钾可以用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消毒;
(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4)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5)根据工艺流程可以判断循环利用的物质。
16.【答案】(1)100
(2)偏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3)40mL
(4)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置
(5)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6)A;Ca(OH)2+CO2=CaCO3↓+H2O
(7)c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最大为60 mL,选择量筒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规格为100mL的量筒,可以减小误差。
(2)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就会使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小。
(3)从乙进入丙中水的体积为60mL,则有60mL气体从甲进入乙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20mL,则二氧化碳的体积=60mL-20mL=40mL。
(4)分析装置特点可知,按如图②所示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置,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在步骤二中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烧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6)分析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可知,ab段三颈烧瓶内压强先增大后明显减小,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则先推入的是注射器A中的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7)分析图③中曲线可知,第二次推入的是盐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有二氧化碳生成,三颈烧瓶内压强增大,所以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③中的cd段。
【分析】(1)根据选择量筒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分析。
(2)根据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就会使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小分析。
(3)根据从乙进入丙中水的体积为60mL分析。
(4)根据装置特点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分析。
(6)根据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分析。
(7)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17.【答案】8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燃烧46g酒精,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 +3O2 3H2O+ 2CO2
46   88
46g   x
x=88g
答:理论上可生成88g二氧化碳。
【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乙醇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一篇: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