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真题重)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2024·湖北·中考真题)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2.(2024·新疆·中考真题)下列乐器中,主要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编钟 B.二胡 C.钢琴 D.长笛
3.(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临沂市部分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
4.(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5.(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6.(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课堂上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通过音色就能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
C.老师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
7.(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8.(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军队中号声就是命令,关于号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号声是由司号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士兵通过声音的响度分辨出号声
C.司号员利用号声传递信息 D.号声属于超声波
9.(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丙图: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0.(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
11.(2024·广西·中考真题)中考期间,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各地纷纷“禁噪”。“禁噪”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使噪声变成乐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2.(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
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
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
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3.(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二、填空题
14.(2024·河南·中考真题)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 。
15.(2024·陕西·中考真题)华阴“老腔”是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者演唱时声音响亮,使远处的观众也能听清。“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 大。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以 为介质传入人耳的。
16.(2024·江西·中考真题)在50m短跑测试现场,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发令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17.(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中国高铁正在高速发展。在旷野里,远远看到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枚“白色子弹”,如图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 m。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是 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
18.(2024·云南·中考真题)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2)接下来的操作是: ,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 ,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参考答案:
1.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编钟属于打击乐器,通过编钟振动发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二胡是弦乐器,通过拉弦时弦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钢琴是弦乐器,通过按琴键时琴弦振动发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长笛是管乐器,通过吹奏时长笛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
D.乐曲的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古筝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弦的振幅,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通过音色就能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分析数据可知,猫叫的声音强弱的等级大于鸟鸣的声音强弱的等级,所以猫叫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猫叫声音的频率为8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D.鸟鸣的频率为5000Hz,猫叫的频率为800Hz,所以鸟鸣的频率高,音调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在军队中,号声是由司号员吹响军号时,军号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而不是司号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士兵能够分辨出号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即不同乐器或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音质和音色特征;响度是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士兵分辨号声无关。故B错误;
C.在军队中,号声被用作传递命令和信息的方式,司号员通过吹响不同的号声来传达特定的指令或信息给士兵。故C正确;
D.超声波是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即20Hz到20000Hz)的声波,号声的频率在这个范围内,因此它是人耳能听到的可听声,而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这表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可以推理假如玻璃罩内是真空,将不能听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火焰获得了能量,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高声是指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山鸟闹”若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声音的控制可以从三个环节,分别是声源、传播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各地纷纷“禁噪”,比如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禁止施工,限制娱乐场所的音量等,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声音无法传播、响度不足等现象,那么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出舱后,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而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故B错误;
C.B超是利用超声波能够穿透人体皮肤组织来获取内脏信息的,故C正确;
D.噪声监测仪只能显示目前的声音分贝数,但并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蝈蝈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影响音调的是振动的频率,故B错误;
C.雷达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
14. 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
【详解】[1]手持长柄,敲击乐器时,乐器振动产生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可以激起水花,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5. 响度 空气
【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坐在远处和近处的观众,他们听到唱词声的响度是不同的,近处的响度大,“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所以人们听到的唱词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16. 信息 振动
【详解】[1]考生听到发令声立刻起跑,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可知,发令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7. 1200 静止 声源
【详解】[1]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由得,高铁行驶的距离为
[2]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3]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减少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8.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2)[1]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将声级计放在盒子外面相同距离处测量,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2]如果闹钟置于毛毡布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高,置于泡沫板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低,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