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常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好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3.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Li)=7 Ar(C)=12 Ar(N)=14 Ar(O)=16 Ar(Na)=23 Ar(S)=32 Ar(Cl)=35.5 Ar(Ca)=40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冶炼钢铁 C. 品红扩散 D. 石油分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是酒精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冶炼钢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品红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石油分馏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将石油的成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A. 海水 B. 食醋 C. 干冰 D. 碘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碘酒是碘和酒精的混合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居里夫人 C. 诺贝尔 D. 门捷列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符合题意;
B、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元素镭,不符合题意;
C、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一般标识在矿泉水瓶上的标志是
A. 有害垃圾 B. 当心火灾
C. 物品回收 D. 当心爆炸
【答案】C
【解析】
【详解】矿泉水瓶材质是塑料,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一般标识在矿泉水瓶上的标志是物品回收;
故选:C。
5.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A. 纯碱溶液 B. 蔗糖水 C. 柠檬汁 D. 食盐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详解】A、纯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A选项正确;
B、蔗糖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选项错误;
C、柠檬汁呈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选项错误;
D、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选项错误。
故选:A。
6. 香肠中的下列成分中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A. 脂肪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脂肪,同时这三类营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A、脂肪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A能为人类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B能为人类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C能为人类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
D、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D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7. 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B. 一个铟原子的质量为114.8g
C. 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铟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实际质量特别小,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则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铟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铟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15-49=66,所以铟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 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合金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B. 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
C. 铝合金的硬度小于单质铝 D. 铝材致密氧化膜要及时除去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故B正确;
C、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纯金属的硬度,故铝合金的硬度大于单质铝,故C错误;
D、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其表面致密氧化膜对内部铝具有保护作用,故铝材致密氧化膜不能除去,故D错误。
故选B。
9. 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加热药品
C. 收集氧气 D. 氧气验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选项错误;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选项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选项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 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 D.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中含有硫元素、氮元素,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以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 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红色
C. 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 D. 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由于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所以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A正确;
B、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蓝色。B不正确;
C、由于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所以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C正确;
D、由于生物降解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CO2、H2O等物质,如果生物降解塑料不合理使用,会使温室效应增强,所以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2. 《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 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9∶8
C. 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6% D. 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肉桂酸是由肉桂酸分子构成的,肉桂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错误;
B、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2×9):(1×8)=27:2,不是 9∶8,错误;
C、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
D、根据肉桂酸(C9H8O2)化学式可知,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而不是含有一个氧分子,错误。
故选C。
13. 氮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肥可由氮气在一定条件生产制得 B. 氮肥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
C.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能增强肥效 D. 氮肥可为农作物提供N、P、K等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肥可由氮气在一定条件生产制得,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氮肥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氮肥中含有氮元素,可为农作物提供N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有 1 个铜原子、1 个铁原子、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4 个氯原子, 反应前有 1 个铜原子、1 个铁原子、4 个氯原子和2X,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 2X 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氮原子、16 个氢原子,即 X 为(NH4)2S。
故选B。
15.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则不能实现,故选项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则能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能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能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 B.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 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与CO2(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CO(丁)和H2O(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0:44=15:22,故B错误;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正确;
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B。
17. 用下图所示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9.8mL,水为90.2mL
B.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
C. 稀释时把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 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故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故需要水的体积为,说法错误;
B、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放热,要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说法错误;
D、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D。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CO)气体:,点燃 B. (KCl)固体:,加热
C. ()气体:浓硫酸 D. 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2中含有少量CO时,若要使CO通过点燃方式转化为CO2,需要通入大量O2,则反应结束后有O2剩余,该操作除去了CO但引入了新的杂质O2,A选项错误;
B、加入MnO2,加热,KCl不反应,KClO3在MnO2催化作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KCl、O2,最终剩余固体是KCl、MnO2的混合物,无法得到目标产物KClO3,B选项错误;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除去H2O,浓硫酸能与NH3反应生成硫酸铵,将含有少量H2O的NH3通入浓硫酸中,无法得到目标产物NH3,C选项错误;
D、加入Ca(OH)2,NaOH与Ca(OH)2不反应,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OH,若Ca(OH)2适量,则所得溶液是NaOH溶液,D选项正确。
故选:D。
19.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复拉、推注射器,观察到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下表列出了相关物质在乙醇中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溶剂 溶质 溶解度
20℃ 乙醇 HCl 41.6g
NaOH 17.3g
NaCl 0.065g
A. 拉动注射器,试管内产生气泡
B. 推动注射器,广口瓶内冒气泡
C. 实验过程中两个干燥管内吸收的物质相同
D. 试管内反应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拉动注射器,注射器内压强减小,因为装置中的三只阀门都是单向阀,根据图示,只有来自于广口瓶内的气体能通过单向阀能够进入注射器内,装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左侧的单向阀气体不能通过,所以盛有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试管内没有气泡产生,选项A不正确;
B、推动注射器,注射器内的气体只能通过装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左侧的单向阀进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推动注射器时,气体不能通过广口瓶下方的单向阀,广口瓶内不可能冒气泡,况且广口瓶内导气管口处于液面上方,也不可能产生气泡,选项B不正确;
C、实验过程中,装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物的干燥管主要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也除去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装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除去的是气体中的水蒸气,两个干燥管内吸收的物质不相同,选项C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拉动注射器,注射器内压强减小,广口瓶内压强也减小,空气经过装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物的干燥管进入广口瓶,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除去,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来氯化氢气体,广口瓶液面上方的气体为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及氯化氢气体的混合气体,因此进入注射器的气体是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及氯化氢气体的混合气体。推动注射器,注射器内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进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气体中的水蒸气被无水氯化钙除去。进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气体中只有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为原来溶液中不含水,反应生成的水很少,根据氯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可以推知,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主要以固体形式析出,故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D正确。
故选D。
20. 从青海查尔汗盐湖提取碳酸锂()的一种流程如下。每100t盐湖卤水制得碳酸锂59.2kg(锂元素的提取率为8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流程中石灰石的作用可以直接用生石灰来替代
B. 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
C. 蒸发结晶法可将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完全除去
D. 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0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NaAlO2反应生成活性氧化铝,活性氧化铝和卤水反应得到氯化锂、氯化镁、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用生石灰氧化钙代替石灰石,无法产生二氧化碳,无法从卤水中得到较纯的氯化锂、氯化镁、氯化钙的混合液,所以该流程中石灰石的作用不可以直接用生石灰来替代,错误;
B.由流程图可知,开始有投入、后面有产出,可以循环利用。碳酸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开始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水,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投入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后产出碳酸钙,可循环利用。氢氧化镁是除杂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在过程中不需要重新投入,不可以循环利用,错误;
C.蒸发结晶是利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达到饱和后结晶析出,则蒸发结晶一定时间后,氯化锂、氯化钠都达到饱和,继续蒸发则两种物质都会析出,如不继续蒸发,剩余溶液是氯化钠、氯化锂的混合溶液,所以蒸发结晶法不可将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完全除去,错误;
D.100t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最高为。所以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如图)。它表面覆盖了聚酰亚胺—铝箔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器用到了液氢和液氧,着陆后用高强度合金铲进行月壤采样。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铝箔;②液氢;③液氧;④合金
(1)利用物质延展性的是___________。
(2)利用硬度大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
(3)作为推进器燃料的是___________。
(4)作为推进器助燃剂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① (2)④
(3)② (4)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①。
【小问2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高,故选④。
【小问3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液氢可作为推进器的燃料,故选②。
【小问4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氧可作为推进器的助燃剂,故选③。
22. 云南出产的桃花盐因色如桃花而得名。用300g常温盐泉卤水敞锅熬制得60g桃花盐,其中含氯化钠95%,其余为矿物质等。
(1)桃花盐的色如桃花是源于___________(选填“氯化钠”或“矿物质”)。
(2)桃花盐食用后不易得甲状腺肿大症,说明其中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常温下该盐泉卤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属于NaCl的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
【答案】(1)矿物质 (2)碘元素
(3) ①. 19% ②. 不饱和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钠为白色固体,所以桃花盐的色如桃花是源于矿物质;
【小问2详解】
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桃花盐食用后不易得甲状腺肿大症,说明其中可能含有的元素是碘元素;
【小问3详解】
常温下该盐泉卤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该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9%小于26.5%,所以常温下该盐泉卤水属于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23. 兴趣小组取京杭大运河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1)设计:运河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①可以通过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②下图为活性炭吸附后的微观图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子。
(2)净化: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___________(选填“适宜”或“不宜”)直接饮用。
(3)总结:
①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将序号排序)___________。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找到分离方法    c.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②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写一条)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疏松多孔
(2) ①. A ②. 不宜
(3) ①. acb ②. 过滤技术、 材料的质量和耐用性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过滤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②活性炭具有结构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子;
【小问2详解】
按由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应该是:用小砾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故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A;
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细菌和微生物,不适宜直接饮用;
【小问3详解】
①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然后利用各成分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故正确顺序为acb;
②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过滤技术、 材料的质量和耐用性以及环保无毒等(合理即可)。
24. “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如图)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
(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___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稳定 (2) ①. 低 ②. 不属于
(3)采用烧灼法鉴别藕丝和蚕丝,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无烧焦羽毛味的是藕丝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千秋国色浓”,说明朱砂可以一直保持颜色不变,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
【小问2详解】
蓖麻油冬天不凝固,证明它的凝固点低;
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很大,通常小于1000,因此不符合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
【小问3详解】
蚕丝中含有蛋白质,烧灼时有烧焦的羽毛味,因此可以采用烧灼法鉴别藕丝和蚕丝,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无烧焦羽毛味的是藕丝;
【小问4详解】
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与锡(Sn)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和汞,化学方程式为:。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 如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花变红;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填现象),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含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2,理论上能生成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铁架台 (2)操作简便,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3) ①. 湿润 ②. 变浑浊 ③.
(4)设理论上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解得的体积为
答:理论上能生成的体积是0.44L。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小问2详解】
该套实验装置将活塞旋开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纸花变红,因此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故填:操作简便,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小纸花变红,实验中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花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湿润;变浑浊;;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26. 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1)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 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② ③___________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减少,___________,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任务二:效果检验
(2)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___________(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3)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___________。
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流程。
资料卡:
i.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ii.溶液与Fe、Zn均能反应生成。
(4)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硫酸铜 ③. 有气泡产生
(2) ①. 软塑料瓶变瘪 ②. 反应物消失
(3)防止食物腐败 (4)
(5)这是回收铁的流程,步骤①用磁铁吸引出来的铁又要加入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回收的铁,所以可以省略步骤①,让磁铁吸引出来的铁直接在溶液中参与这些反应,效果是一样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结论②中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③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再根据结论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结合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应为被铁置换出来的铜,故加入硫酸铜溶液(其它合理答案均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软塑料瓶中放一整袋脱氧剂,脱氧剂中铁单质与软塑料瓶中氧气、水蒸气反应产生铁锈,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故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现象,这是从反应物消失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小问3详解】
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防止食物腐败;
【小问4详解】
脱氧剂样品中只有氧化铁为氧化物,故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这是回收铁的流程,步骤①用磁铁吸引出来的铁又要加入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回收的铁,所以可以省略步骤①,让磁铁吸引出来的铁直接在溶液中参与这些反应,效果是一样的。
27. 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I.多角度认识制氧原理电源
(1)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A极是___________极;将燃着的蜡烛放入b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___________。
(2)太空舱制氧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太空舱制氧过程中消耗的水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II.多措施提高制氧效率
【查阅资料】
提高电解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水的导电性、改变电解温度、设置超声波场等。
【讨论分析】
(4)用30%的KOH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增大了水中_________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5)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___________。
(6)如图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面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负 ②. 更旺
(2) ①. ②. H、O (3)A
(4)离子(或带电粒子等) (5)运动速率加快
(6) ①. 减小 ②. 超声波振动能减少电极表面的气泡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a管中产生的是氢气,故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A极是负极;
b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将燃着的蜡烛放入b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更旺;
【小问2详解】
太空舱制氧原理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H、O;
【小问3详解】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消耗水和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
故选A;
【小问4详解】
用30%的KOH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氢氧化钾溶液中含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增大了水中离子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小问5详解】
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速率加快,微粒之间的接触机会变大;
【小问6详解】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阻碍了电极与水的接触,使电解反应界面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由图可知,与静音条件下相比,超声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较少,说明超声波振动能减少电极表面的气泡,故可以提高电解效率。
28. 近年来,全球低糖食品的总体消费量持续增长。
I.糖类作用
(1)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糖类以维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否则易造成___________,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代糖生产
代糖是一类替代蔗糖等天然糖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木糖醇是一种常见的代糖。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的原料,具有可燃性。科研人员研究用玉米芯膨化后辅助酶解法制备木聚糖,两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序号 ①组实验 ②组实验
实验条件 膨化机内无水情况下,在不同压力下实验 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
实验数据
(2)从②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比较两组实验数据,推测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___________。
III.代糖研究
已知木糖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兴趣小组取1.52g木糖醇按照如图装置测定木糖醇分子中原子个数比,测得B装置增重了1.08g,C装置增重了2.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药品均足量)
(4)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后停止加热。
(5)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6)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IV.代糖应用
(7)某品牌可乐每罐含糖(核算成蔗糖)11.2g,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结合下表数据分析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每天不宜超___________罐(以整数计)。
名称 甜度(等质量比较) 价格(元/kg) 安全用量mg/(kg体重)/天 热量(kca/g)
蔗糖 1 9 未作具体规定 4
木糖醇 1 22 未作具体规定 2.4
阿斯巴甜 200 74 0-40 4
安赛蜜 200 50 0-15 0
【答案】(1) ①. 低血糖 ②.
(2)在压力1.4MPa下,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最高(合理即可)
(3)木聚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木糖醇消失,氧化铜仍然为黑色
(5)5∶12∶5 (6)偏大
(7) ①. 甜度相同时,木糖醇的用量大,成本高 ②. 用阿斯巴甜为代糖每天不宜超35罐,用安赛蜜为代糖每天不宜超13罐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人类活动需要的能量中,有60%~70%来自于糖类,如果摄入糖类不足,就会使人得低血糖,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其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为22.80%,最高。因此可得出结论:在压力1.4MPa下,添加水量为10%时,木聚糖制得率最高(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木聚糖具有可燃性,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部分木聚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该实验利用木糖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测得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木糖醇的质量求出氧元素质量,然后求出各元素原子个数比。因此实验中木糖醇中的碳必须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因为木糖醇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灼热的氧化铜的作用就是将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标志就是氧化铜必须在实验结束时全部呈黑色,如果有红色的铜存在,就有可能一氧化碳没有完全转化,故实验中应观察到木糖醇消失,氧化铜仍然为黑色时停止加热。
【小问5详解】
实验中浓硫酸吸收的水质量为1.08g,则木糖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则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因为木糖醇的质量为1.52g,所以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52g-0.12g-0.6g=0.8g。故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小问6详解】
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木糖醇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就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测得的二氧化碳偏少,碳元素质量就偏低,而氢元素的质量准确,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质量偏高,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偏大。
【小问7详解】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甜度相同时,木糖醇的用量大,成本高。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若用阿斯巴甜为代糖,每天阿斯巴甜安全用量为:40mg/kg×50kg=2000mg,则不宜超过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瓶数为:,若用安赛蜜为代糖,每天安赛蜜安全用量为:15mg/kg×50kg=750mg,则不宜超过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瓶数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常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好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3.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Li)=7 Ar(C)=12 Ar(N)=14 Ar(O)=16 Ar(Na)=23 Ar(S)=32 Ar(Cl)=35.5 Ar(Ca)=40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冶炼钢铁 C. 品红扩散 D. 石油分馏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海水 B. 食醋 C. 干冰 D. 碘酒
3. 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居里夫人 C. 诺贝尔 D. 门捷列夫
4. 下列一般标识在矿泉水瓶上的标志是
A. 有害垃圾 B. 当心火灾
C. 物品回收 D. 当心爆炸
5.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A 纯碱溶液 B. 蔗糖水 C. 柠檬汁 D. 食盐水
6. 香肠中的下列成分中不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A. 脂肪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7. 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 B. 一个铟原子的质量为114.8g
C. 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铟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8. 高层建筑建造时常使用铝合金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合金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B. 铝土矿是主要含铝矿物之一
C. 铝合金的硬度小于单质铝 D. 铝材致密氧化膜要及时除去
9. 下列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加热药品
C. 收集氧气 D. 氧气验满
10.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说法正确的是
A. 化石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 煤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污染
C. 石油为原料能制造合成纤维 D.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
11. 科学家用淀粉和改性材料制成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在自然界条件下最终能完全降解成、等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技术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 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呈现红色
C. 该塑料的降解参与“碳循环” D. 生物降解塑料也需合理使用
12. 《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 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9∶8
C. 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6% D. 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13. 氮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肥可由氮气在一定条件生产制得 B. 氮肥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
C.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能增强肥效 D. 氮肥可为农作物提供N、P、K等元素
14.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则可推测X是
A. B. C. D.
15.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6. 乙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 B.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1
C. 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 丙与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7. 用下图所示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9.8mL,水为90.2mL
B.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
C. 稀释时把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 若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CO)气体:,点燃 B. (KCl)固体:,加热
C. ()气体:浓硫酸 D. NaOH()溶液:
19.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复拉、推注射器,观察到试管内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下表列出了相关物质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溶剂 溶质 溶解度
20℃ 乙醇 HCl 41.6g
NaOH 17.3g
NaCl 0.065g
A. 拉动注射器,试管内产生气泡
B. 推动注射器,广口瓶内冒气泡
C. 实验过程中两个干燥管内吸收的物质相同
D. 试管内反应为
20. 从青海查尔汗盐湖提取碳酸锂()的一种流程如下。每100t盐湖卤水制得碳酸锂59.2kg(锂元素的提取率为8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流程中石灰石的作用可以直接用生石灰来替代
B. 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和
C. 蒸发结晶法可将氯化锂中混有的氯化钠完全除去
D. 该盐湖卤水中锂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01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如图)。它表面覆盖了聚酰亚胺—铝箔多层复合材料,推进器用到了液氢和液氧,着陆后用高强度合金铲进行月壤采样。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铝箔;②液氢;③液氧;④合金
(1)利用物质延展性的是___________。
(2)利用硬度大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
(3)作为推进器燃料的是___________。
(4)作为推进器助燃剂的是___________。
22. 云南出产的桃花盐因色如桃花而得名。用300g常温盐泉卤水敞锅熬制得60g桃花盐,其中含氯化钠95%,其余为矿物质等。
(1)桃花盐的色如桃花是源于___________(选填“氯化钠”或“矿物质”)。
(2)桃花盐食用后不易得甲状腺肿大症,说明其中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常温下该盐泉卤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属于NaCl的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
23. 兴趣小组取京杭大运河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1)设计:运河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①可以通过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②下图为活性炭吸附后的微观图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分子。
(2)净化: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其中,装置制作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水___________(选填“适宜”或“不宜”)直接饮用。
(3)总结:
①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将序号排序)___________。
a.分析混合物成分   b.找到分离方法    c.寻找成分性质差异
②自制净水器净水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写一条)___________。
24. “一抹龙泉红,千秋国色浓”。常州龙泉印泥(如图)是中国印泥三大瑰宝之一、龙泉藕丝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丝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烂”的特点。
(1)“一抹龙泉红”源于朱砂,“千秋国色浓”说明HgS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___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经六年晾晒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点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为植物性油脂,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水浸不烂”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丝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蚕丝纤维相对较粗不适合制作印泥,用化学的手段鉴别藕丝与蚕丝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丹泥玉浆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丝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锡(Sn)盒中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变黑,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 如图装置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选填“干燥”或“湿润”)的紫色石蕊小纸花变红;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填现象),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含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2,理论上能生成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6. 兴趣小组利用某种脱氧剂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成分初探
(1)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取样,用磁铁吸引 样品中有黑色固体能被吸引 脱氧剂中含有铁单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② ③___________
②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减少,___________,溶液变成浅绿色
③取被磁铁吸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 固体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任务二:效果检验
(2)同学们利用一个软塑料瓶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完成了脱氧效果的检验。这是从___________(选填“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视角,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
(3)同学们观测到食物在缺氧环境下霉菌菌落的数目比富氧条件下少,由此可知,脱氧剂能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因是:消耗氧气能___________。
任务三:回收设计
已知使用过的脱氧剂中含有氧化铁、氯化钠、碳酸钠、硅藻土、碳、铁。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回收铁的流程。
资料卡:
i.硅藻土不溶于水和酸。
ii.溶液与Fe、Zn均能反应生成。
(4)步骤②中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上述回收流程可以省略步骤①,原因是___________。
27. 兴趣小组对我国的太空舱制取氧气系统(其剖面如图所示)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I.多角度认识制氧原理电源
(1)太空舱制氧系统中电源A极是___________极;将燃着的蜡烛放入b管收集的气体中,看到燃烧___________。
(2)太空舱制氧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太空舱制氧过程中消耗的水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关系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II.多措施提高制氧效率
【查阅资料】
提高电解效率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水的导电性、改变电解温度、设置超声波场等。
【讨论分析】
(4)用30%的KOH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增大了水中_________的浓度,增强了水的导电性。
(5)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___________。
(6)如图分别为两种不同条件下不锈钢电极表面的气泡直径分布情况图。
①气泡覆盖在电极表面使电解反应界面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降低了电解效率。
②超声波振动能提高电解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8. 近年来,全球低糖食品的总体消费量持续增长。
I.糖类作用
(1)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糖类以维持血液中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否则易造成___________,出现乏力、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代糖生产
代糖是一类替代蔗糖等天然糖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木糖醇是一种常见的代糖。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的原料,具有可燃性。科研人员研究用玉米芯膨化后辅助酶解法制备木聚糖,两组实验情况如下表。
序号 ①组实验 ②组实验
实验条件 膨化机内无水情况下,在不同压力下实验 膨化机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在压力1.4MPa下实验
实验数据
(2)从②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比较两组实验数据,推测进行①组实验时,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___________。
III.代糖研究
已知木糖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兴趣小组取1.52g木糖醇按照如图装置测定木糖醇分子中原子个数比,测得B装置增重了1.08g,C装置增重了2.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药品均足量)
(4)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后停止加热。
(5)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6)若装置A中缺少氧化铜,将导致测得的木糖醇中氧元素含量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IV.代糖应用
(7)某品牌可乐每罐含糖(核算成蔗糖)11.2g,该品牌甜度相当的无糖可乐用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为代糖,结合下表数据分析未选木糖醇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体重为50kg的人喝该种同体积罐装无糖可乐,每天不宜超___________罐(以整数计)。
名称 甜度(等质量比较) 价格(元/kg) 安全用量mg/(kg体重)/天 热量(kca/g)
蔗糖 1 9 未作具体规定 4
木糖醇 1 22 未作具体规定 2.4
阿斯巴甜 200 74 0-40 4
安赛蜜 200 50 0-15 0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北京地区小升初真题重组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版(含答案)

下一篇: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答案)